营运费高毛利率低 车车科技增长乏力
这家由腾讯支持的汽车保险平台,一季度收入持平,反映中国整个汽车企业所面临的挑战 重点: 车车一季度净收入同比增长1%,低于平台交易金额和交易量的增速 业绩表明,在低迷的汽车市场,保险公司和车车都面临竞争加剧带来的定价压力 梁武仁 中国汽车销售仍处于低迷状态,给车车科技集团(CCG.US)的收入增长按下了刹车键。这家由腾讯支持的在线汽车保险公司,上周公布最新业绩中为数不多的亮点,就是绿色汽车近年在中国普及。但汽车市场整体低迷,加上竞争加剧,可能会让车车的盈利之路变得艰难。 车车报告称,一季度净收入同比仅增长1%至7.87亿元。这是公司上市以来发布的第二份财报,从中可以看到,收入增长速度明显低于公司其他业绩指标的改善幅度,以及期内中国汽车销量的增长。 一季度,通过车车平台分销的保单承保保费总额同比增长9.2%,交易量增长超过20%。 这些增长速度之间的差异表明,保险公司和车车都面临着定价压力,这极有可能是由于中国低迷的汽车市场竞争激烈。在这个竞争激烈的领域,车车的保险商合作伙伴可能正在降低保单价格,以提高销量。与此同时,车车可能也感受到,通过降低费用来支持合作伙伴的压力,导致它虽然平台交易量大幅增加,但收入增长却几乎持平。 新车保险需求与汽车销量密切相关。随着经济放缓导致汽车制造商和经销商之间,以及保险等相关服务提供商间的竞争加剧,中国汽车市场处境艰难。 今年前三个月,中国汽车销量总体同比增长10.6%,表现平平。 与中国汽车生态系统中的很多参与者一样,车车也在中国新能源汽车(NEV)热潮中受惠。公司早在2022年就开始直接与新能源汽车制造商合作,希望向它们的客户销售保险。在合作中,车车将它的平台嵌入汽车制造商的操作系统,便于车主使用全套保险功能,包括续保和提交索赔,以及维修等辅助服务。 新能源车成增长关键 今年3月,车车与小米(1810.HK)旗下企业达成合作,为后者的首款电动车提供车险软件即服务(SaaS)系统。车车还将为中国各地的小米车主提供服务,包括北京和深圳。 上月,车车与大众汽车在华合资企业达成合作,成为大众的独家新能源汽车保险服务提供商。大众制定了一些雄心勃勃的计划,希望在中国电动车市场赶上本土竞争对手。 截至3月底,车车已与11家新能源车企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在一季度带来了3.7亿元的承保保费,占同期保费总额的近7%。 车车在财务业绩报告中表示:“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快速增长为车险产品提供了新机遇,推动车险提供商的收入增长”。车车相信:“新能源汽车市场的进一步增长,和创新型新能源汽车保险解决方案的推出,进一步推动与新能源汽车制造商的伙伴关系,並带来的收入贡献。” 通过与新能源汽车制造商日益紧密的合作,车车或许能够促成更多的保险交易,可能有助推动业务量增长。但正如公司一季度业绩所显示的那样,增加收入和提高利润率可能会变得越来越难。 有许多因素都可能妨碍车车提高,甚至只是维持向合作伙伴收取的费用,这是它主要的收入来源之一。合作伙伴之间的竞争就是其中一个因素,特别是监管机构自2015年开始,允许保险公司自由定价,使得价格成为不同保单之间的一个关键区别。作为保险经纪公司而不是实际的保单承保方,车车不会因为这种竞争而直接受到挤压。但随着承保合作伙伴受到挤压,车车也会面临随之而来的压力。 在支出方面,车车还要向它的推荐合作伙伴,和其他第三方平台合作伙伴支付费用,这抵消了它的大部分收入。因此,其一季度的毛利率只有4.3%左右,这对任何企业来说都是一个糟糕的数字,更不用说是通常被期望拥有更高利润率的在线服务提供商了。 公司的整体运营费用远远超过了毛利润,这意味它处于严重亏损状态。由于最近上市所涉及的后续费用,公司报告的调整后净亏损从去年同期的780万元扩大到一季度的1,220万元。 车车预计今年的收入将增长6%至12%。 这个数字看起来不大,但考虑到中国汽车工业协会预计,今年国内乘用车销量仅增长3%,这个数字也不算太差。 新能源汽车销量的增长速度,将远快于整体市场,预计超过20%;车车能否在这个市场进一步开拓,将决定它能否提升营收。 在最新的财务报告出来后,车车的股价下跌,从去年9月通过特殊目的收购公司(SPAC)借壳上市以来,它的股价已经下跌了近95%。车车目前的市销率(P/S)只有0.17倍。同类企业中,在线车贷服务商易鑫集团(2858.HK)的市销率要高于车车,但仍不是非常可观,为0.6倍,反映投资者对与中国汽车市场相关的企业缺乏热情。 车车要再赢得投资者兴趣,从目前的情况看,似仍在坎坷路上。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星洲财团出手 泛华普益获巨额融资
这家保险经纪公司已达成协议,它与刚收购的财富管理公司普益财富,最高将获得10亿美元的新投资 重点 总部位于新加坡的华德集团已同意,向泛华控股集团和普益财富各投资最多5亿美元 泛华为加速增长而策划的一系列交易中的最新一笔 梁武仁 保险经纪公司泛华控股集团(FANH.US)正努力提振疲软的增长,此时的它越来越像一台低调的交易机器。 公司上周宣布它与前不久收购的财富管理公司普益财富(PUYI.US)获得巨额新投资,为其最近的一系列交易再添重大新成就,这些交易可能会成为推动它增长的关键驱动力。现在,投资者将拭目以待,想看看它是否真的能像控制自己的财务一样,轻松实现这种增长。 上周五,泛华和普益财富表示,一个以新加坡私募股权公司华德集团为首的财团,将向两家公司各投资最多5亿美元。这笔新资金对泛华和普益财富来说都是一笔巨款,超过了两家公司各自不到4亿美元的最新市值。 这个金额也是泛华截至去年9月底现金持有量的一倍多,是普益财富的三倍多。上月,普益财富及部分股东还签署了一项协议,通过向一家名为New Dragon投资的实体出售新股和老股,筹集资金1,300万美元。 泛华和普益财富都没有提供有关此次新融资的更多细节,因此目前尚不清楚,现有股东权益因向华德集团增发新股而遭何种程度的稀释,这么大规模的新交易,几乎肯定会涉及增发新股。各方也都在猜测,这两家公司将如何使用这笔新资金。泛华和普益财富表示将会“很快”敲定投资协议的细节。 两家公司的股价都没有对这一消息做出太大反应,表明投资者可能还在等待更多细节,然后再做判断。很多人可能不熟悉华德集团,据其官网显示,这是一家总部位于新加坡的精品投资公司,成立于2005年,主要投资目标是中国和东南亚的公司。 华德集团的掌舵人是白振华,他曾在新加坡从政十多年,直到21世纪初期。但华德集团宣称,他在房地产、出版业和金融领域也拥有50多年的经验。作为一名商人,他最著名的成就似是创立房地产开发公司龙置地集团,该公司后来在新加坡上市。可以反映这一背景的是,华德集团的投资组合重点关注房地产行业。但从投资人工智能机器人开发公司、移动医疗平台和无人便利店运营商来看,该公司似乎也对科技驱动型公司感兴趣。 华德集团越来越关注科技公司可能是泛华和普益财富吸引它的原因。泛华正在寻求从老派保险公司,转型为技术驱动型保险平台运营商,提供包括IT系统和数字解决方案在内的一系列服务。 以技术为重 因此,泛华可能会利用华德集团的新资金,收购有助于加速数字化进程的技术。华德集团对普益财富可能也有类似的计划,在它核心的财富管理业务之外,增加更多基于技术的服务。鉴于华德集团与东南亚地区的关系,两家公司通过收购而进军东南亚市场似是可行。当中国公司准备出海时,东南亚往往是它们寻求增长的第一个海外市场。 这种情况看起来可能性更大,因为华德集团如果投资,它很可能会成为泛华和普益的大股东,这意味着它将参与这两家公司的管理。 在这一公告前,泛华的最新交易是它与普益财富的联姻。此事发生在两个月前,当时包括CEO胡义南在内的一批泛华股东进行了一次换股,他们获得了普益约77%的股份,而普益则获得了泛华50.1%的股份。泛华股东为收购普益的多数股权支付了高额溢价,或许是普益财富早有更多打算,在两个月后就出现华德集团的投资。 从泛华的角度看,去年12月那笔交易划算的地方是,在不花一分钱的情况下获得普益财富的多数股权。同时,泛华股东仍然通过对普益财富的多数股权控制着泛华。在泛华与普益财富联姻之前,前者已经在去年一季度进行了三笔收购,全部都是通过股权交换的方式进行。 泛华的收购努力不难理解,因为它正在寻找办法,在中国经济放缓的情况下提高利润。公司去年前九个月的营收同比增幅只有1.6%,但因去年9月车车科技(CCG.US)首次公开募股后,泛华所持该股的价值增加,使它的净利润激增。 对普益财富来说,改善财务状况的压力更大,去年下半年,它的收入同比下降了近三分之一。随着中国经济增长放缓,消费者越来越不愿购买保险等非必需品,两家公司都在应对这种经济疲软的局面。与此同时,中国股市和房地产市场的疲弱,也让散户投资者对购买普益财富的理财产品犹豫不决。 泛华目前的往绩市盈率只有6倍。但它的远期市盈率高达20倍,反映投资者预计随着经济放缓,它的盈利将大幅下降。与此同时,处于亏损状态的普益财富市销率高达24倍,考虑到最近中国股市和房地产市场的黯淡前景,这个数字似乎有些过高。 所有这一切都可能让投资者好奇,华德集团的宏伟投资计划中,到底有什么可以提高泛华和普益财富的盈利,并验证它们的高估值。华德集团能否成为那个白衣骑士,拯救这些公司黯淡的前景?我们需要等到其新投资计划的更多细节,才能知道更多信息。 咏竹坊专注于在美国和香港上市的中国公司的报道,包括赞助内容。欲了解更多信息,包括对个别文章的疑问,请点击这里联系我们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中美虽开上市绿灯 公司规模受制数据审查
已有80多家公司成功在中国证券监管机构备案,申请在美国和香港上市,另有23家公司申请在欧洲发行GDR 重点: 中国最高证券监管机构表示,自去年3月推出新规以来,已有86家公司成功备案,申请在香港和美国IPO 由于数据敏感性问题,在香港和美国新上市的公司,可能主要是融资金额不足1亿美元的较小公司 阳歌 今年境外中概股可能开局不算良好,但不要将其归咎于监管机构。 上周四,中国证监会副主席方星海在一次行业活动上表示,中国证监会“坚定推进资本市场开放,将会同各方,进一步完善境外上市机制”。在表态支持中国公司境外上市约一个半月前,美国监管机构在去年11月底也表达了类似的支持。 但这些支持性的表态,并没有给香港和美国的中国股票投资者带来太大鼓舞。仅在今年前两周,恒生中国企业指数和中国ETF-iShares MSCI (MCHI.US)均下跌约5%,延续了2023年下跌超过10%的趋势,而标普500指数去年飙升了20%以上。 我们可以反过来看,认为中概股可能会在今年晚些时候上涨,因为许多中概股目前的估值都非常低。去年这个时候,这种乐观情绪似乎是有依据的,并引发海外上市中概股大幅上涨。当时中国刚刚取消严厉的疫情防控措施,美国和中国证券监管机构都发出信号,显示自2021年中期以来新股上市几乎冻结的问题,都已得到解决。 就在监管障碍似乎已消除、疫情结束后反弹在即时,中国经济却成了阻碍。去年中国经济预计增长5%左右,远低于往年。最近很多经济指标依然相当黯淡,没有迹象表明房地产危机会很快得到解决。 说实话,目前中概股的低估值状态,对价值投资者来说似乎是完美的买入机会,因为即便收入和利润增长为零,这些股票在达到合理估值之前仍有很大的上涨空间。 但很多投资者去年就在等这样的上涨,却始终未能如愿。 尽管经济形势低迷,但值得庆幸的是,当投资者重新发现阿里巴巴(BABA.US;9988.HK)和腾讯(0700.HK)等公司时,监管问题应该不再会成为障碍。这两家公司一度位列全球十大市值最高公司,而现在,阿里巴巴的市值仅为1,800亿美元,约是微软(MSFT.US)2.9万亿美元市值的二十分之一,后者上周超越苹果(AAPL.US),成为全球市值最高的公司。 美国此前曾威胁要驱逐所有在纽约上市的中国股票,但之后在与中国证监会达成信息共享协议,得以查阅中国公司的会计记录后,美国的威胁意味大大减弱。去年3月,中国证监会还向拟赴境外上市的中国公司,推出了备案管理制度,通过让之前不受监管的流程正式化,消除了另一个重大的不确定性因素。 大量IPO筹备中 让我们回到方星海最新的支持表态,他还谈到中国公司备案海外上市的最新数据。方星海说,自去年3月底实施新规以来,有51家拟在香港上市、35家拟在美国上市的企业完成了备案。 他还说,累计核准23家上市公司发行全球存托凭证(GDR),合计募资约122亿美元。不少中国企业利用GDR在瑞士、德国和英国的证券交易所融资,这是中国政府鼓励企业在海外融资行动的一部分。 虽然方星海表态支持,而且成功备案的公司数量也相对较多,但我们应该指出,至少到目前为止,成功拿到备案的都是规模相对较小的IPO。我们咏竹坊报道过一些成功备案企业,包括有家保险和墨盒制造商星图国际,两家的规模也比较小。到目前为止,只有电动汽车制造商极氪,有可能筹集到1亿美元以上,这通常被视作大型IPO的起步标准。 自成功在中国证监会备案以来,已有两家公司在美国股市上市,分别是制药商阿诺医药(ANL.US)和汽车保险公司车车科技(CCG.US),后者利用一家特殊目的收购公司(SPAC)借壳上市。这两家公司上市后的表现都很糟糕,阿诺医药自去年10月上市以来股价下跌了一半以上,车车科技自去年9月上市以来更是下跌了三分之二。 在2021年中IPO冻结前,医疗大数据公司零氪科技、基于云计算的室内设计公司群核科技,以及和在线约会应用Soulgate等公司都曾提交申请,希望通过在美国上市融资1亿美元或更多。但这些公司后来都撤回了申请。只有Soulgate曾试图在香港重启IPO,并于2022年年中提交了申请,但最终未能上市。 虽然与金融相关的监管障碍已经全部清除,但剩下的最大障碍似乎是数据安全。中国目前要求所有用户超过100万的IPO申请者都要接受数据安全审查,而且由于担心这些公司的敏感用户数据可能会被外国政府获取,中国似乎并不急于批准这些公司在海外上市。 这类障碍可能会使很多中国最大的企业难以在海外上市,因为100万用户的门槛适用于许多公司。这意味着,中国企业在纽约和香港进行大规模IPO的日子,可能很大程度上已经成为过去。尽管如此,我们可能依然会看到一些制造商的大规模上市,比如极氪,它们的IPO应该不那么敏感,因为不存在大量的用户数据。 咏竹坊专注于在美国和香港上市的中国公司的报道,包括赞助内容。欲了解更多信息,包括对个别文章的疑问,请点击这里联系我们。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车车科技在美上市 中概股IPO迈出一大步
在获得中国证券监管机构的批准后,这家在线汽车保险平台运营商于上周完成了 SPAC上市 重点: 车车科技上周在纽约完成SPAC上市,成为首家获得中国证券监管机构批准后,得以在美国上市的中国公司 这家在线汽车保险交易平台运营商的股票在前四个交易日波动剧烈,可能需要更多时间才能稳定下来 阳歌 随着车车科技集团(CCG.US)完成与一家特殊目的公司(SPAC)合并后,于上周登陆纳斯达克,中国企业在纽约大型IPO的重启向前迈出了一大步。该股在前四个交易日波动相当大,最高达到84.70 美元,但本周大部分时候都在下跌,周五收报19.52美元。 但即便按这个收盘价计算,这家数字化车险交易服务平台的公司仍稳居“独角兽”行列,市值超过10亿美元(73.12亿元)。话虽如此,它的市值会因为数据来源不同而略有不同。雅虎财经给该公司最新估值为15.5亿美元,而Refinitiv给出的估值则更高达19亿美元。 这意味着,如果车车科技进行传统的IPO,募集到的资金几乎肯定会达到1亿美元或以上,因为在传统IPO中,公司出售的股份往往在10%或更多。这一点意义重大,因为自从要求所有中国公司在海外上市之前,要先向中国证券监管机构备案的新规3月底生效以来,我们还没有看到如此规模的中国企业在纽约上市。 据财新网报道,中国证监会的网站上周四发布公告称,车车科技已成功完成备案。早在一年前,车车科技就首次宣布计划通过与Prime Acquisition I 合并进行SPAC上市,那时新规还没生效。 这个时间线稍微有些混乱,但也表明了过去两年中国企业赴美IPO突然遇到了多少障碍。直到现在,大部分障碍终被清除,为车车科技和其他公司恢复赴美融资铺平了道路,过去两年,这种融资活动基本陷入停滞。 除了中国证监会的备案要求外,另一个主要障碍是——美国证券监管机构,他们不满无法获取在纽约上市的中国公司审计文件。去年,美中证券监管机构签署了一项具里程碑意义的信息共享协议,允许美国监管机构查阅中国企业的审计记录,问题基本上解决。 一个令人鼓舞的迹象是,投资者似乎对车车科技的估值表示认可。去年9月首次宣布该交易时,它的企业价值为8.41亿美元。根据雅虎财经的最新数据,之后这个数字已升近40%,达到11.6亿美元。 公司最新股价也让车车科技的市销率达到3.2倍,看起来相对强劲,特别是公司仍在亏损。相比之下,已经有盈利的中国竞争对手泛华控股集团(FANH.US)和水滴(WDH.US)的市销率都更低,分别为0.84倍和1.3倍。就连美国保险科技公司Lemonade(LMND.US)的市销率也比它低,只有2.3倍。 当然,值得注意的是,到目前为止,车车科技股价波动剧烈。投资者显然还在想该如何对这家公司进行估值,而且该股几乎肯定会继续下跌,直到找到最终的平衡。 小规模融资 我们猜测,车车科技很快会再次进行融资,可能会给它的股价带来更大的下行压力。公司通过SPAC上市,仅筹集了2,210万美元,其中1,800万美元来自向新投资者出售股票,另外410万美元来自SPAC的内部信托基金。 与公司通过传统IPO有可能筹集到的1亿多美元相比,实在是微不足道。截至去年底,公司持有的现金和短期投资仅有1.55 亿元,约为去年同期4.31亿元的三分之一,这表明该公司正在迅速消耗现金,可能需要更多资金才能继续扩大业务。 车车科技援引第三方数据称,按总保费计算,该公司在2021年成为中国第四大保险科技公司。此后,它一路开挂,收入从2021年的17.4亿元增至去年的26.8亿元,增幅达54%。该公司在支出方面也相对克制,运营成本同期仅增长8%,主要是由于销售和市场成本去年增长了26%所致。 受此影响,车车科技去年的营业亏损从上年的1.56亿元收窄26%,至1.16亿元。与泛华和水滴相比,车车科技的收入看起来尤为强劲,受疫情影响,这两家公司去年收入下降。相比之下,车车科技表示,它的业务相对未受疫情影响。 车车科技并非唯一一家获得中国监管机构批准在纽约上市的中国企业,但它是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一家。上周,浩希数字科技赴美上市的申请也正式获批。但浩希的规模相对较小,其上周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提交的最新招股说明书显示,其融资目标最多1,500万美元。 为纺织企业提供供应链管理服务的威美控股,在今年7月也引发了媒体的关注,它当时成为首家获得中国证监会批准赴纽约上市的公司。威美控股尚未完成IPO,不过该公司上周刚刚提交了一份最新的招股说明书,计划筹集的资金不超过2,000万美元。 中国企业恢复赴美IPO目前还处于早期阶段,车车科技是迄今为止获批的最大企业,这表明中国证监会在审查规模较大的上市公司时态度谨慎。尽管如此,威美控股、浩希和车车科技纷纷获批表明,中国有意继续推进这个计划,意味着关注中国的美国投资者应该很快就会有一些新选择。 有超赞的投资理念,但不知道如何让更多人知晓?我们可以帮忙!请联系我们了解更多详情。 咏竹坊专注于在美国和香港上市的中国公司的报道,包括赞助内容。欲了解更多信息,包括对个别文章的疑问,请点击这里联系我们。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中概股成投资者宠儿 车车科技抄近道赴美
随着投资者重新涌向中概股,这家腾讯投资的在线汽车保险经纪公司,正寻求通过与一家特殊目的收购公司(SPAC)合并,借壳赴美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