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energy eyes IPO to fight against overcapacity and fierce competition

产能过剩竞争惨烈 正力新能上市集资迎难关

动力电池行业竞争激烈,许多企业仍处于亏损阶段,上市是主要融资途径,正力新能电池近日申请在港上市 重点: 正力新能今年首三个月亏损近7千万元 动力电池企业已进入汰弱留强的阶段 刘智恒 随着全球要减碳排放,电动汽车已成为未来趋势,作为电动车核心部件的动力电池,需求相当强劲,然而近年行业竞争愈趋激烈,除行业巨头外,行内企业都陷于艰苦经营,大家也要设法寻求资本去打一场持久战。 动力及储能电池制造商江苏正力新能电池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刚申请在港上市,公司提供电芯、模块、电池包、电池簇、电池管理系统的一体化方案。按动力电池装机量计,2023年正力新能在动力电池市场排第十位。 正力新能创始人是曹芳及陈继程,曹芳是中国鼎鼎大名的玻璃大王曹德旺的妹妹,她与陈继程也曾在福耀玻璃任职十多年。曹芳于2014年开始从事动力电池,创立江苏塔菲尔,至2019年与陈继程成立正力新能。 凭借曹芳的背景及超强人脉,加上政策支持动力电池,公司迅速成长。据上市申请文件披露,2021至2023年正力新能的收入分别为15亿元、32.9亿元及41.6亿元;期间亏损为4亿元、17.2亿元及5.9亿元。 今年首三个月,公司收入7.4亿元,按年增长近七成;亏损近7千万元,但相较去年同期亏损1.68亿元,已大幅收窄58%。 多年亏损 公司连年亏损,全因企业初期需要在产能和产品研发进行大量前期投资。正力新能解释,投资可能要到生产设施建成并形成一定规模后,才能产生实质性回报,而这可能需要相当长的时间。另一方面,企业要不断在技术和产品的研发投入巨资,以确保能够先于行业趋势和推出具有竞争力的产品。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资料,由于新企业未能利用规模经济效益达到最佳运营效率,导致中国动力电池行业的新企业,平均有三到五年处于净亏损状态。 由此可见,动力电池是一场持久战,先要在战役中生存下来,再而做到规模效应,才有机会获利。因此,正力新能要藉资本市场的助力,以在这场战役中成为胜利者。 供过于求 不过,即使能成功集资,目前动力电池市场的问题仍是正力的一大挑战。首先是市场产能过剩。中国科学院院士欧阳明高预计,国内动力电池产能明年将达到3,000GWh,但行业需求只有1,200GWh。长安汽车董事长朱华荣也表示,2025年国内对动力电池需求约1,000GWh,但现时动力电池行业的规划产能已达4,800GWh。 若情况真的如是,纵使电动车仍处于增长,但以动力电池供应量来说,需求远远追不上供应,而且差距相当大。 产能过剩的一大原因,是业内竞争者太多,更别说几家巨头已占去绝大部份市场,结果是导致动力电池行业变成杀戳战场,强如市场老大的宁德时代(300750.SZ),市场份额也被威胁。2023年,宁德时代的装车量167.1GWh,市占率为43.11%,较2022年的48.2%下跌超过5个百分点。 竞争不光来自行业,也来自它们原来的顾客,即是电动车企本身。在过去经历过电池原材料价格高企,供应受限制的影响,多家车企开始自建电池厂,或寻求备用供应商,令竞争更加白热化。 汰弱留强 市场的竞争压力下,动力电池企业为应对挑战,最终无奈走上降价之路,以争取订单及维持市场份额,结果令价格往下走。 蜂巢能源董事长杨红新在上月一场论坛后也说:”市场的淘汰在加速,动力电池企业从2020年到现在每年都在淘汰,到今年底可能不会超过40家,明后年仍然是加速淘汰出清的阶段。“ 事实上,即使没有产能过剩或价格战问题,要投资动力电池行业的股票,现时市场也不乏选择。正力新能说要提升规模效益以扭转劣势,但目前动力电池行业中要论规模,宁德时代几已占半璧江山,紧随其后的比亚迪(1211.HK)的市占率也达27%,之后有中创新航(3931.HK)及亿纬锂能(300014.SZ),排名第十的正力新能要赶上的路途甚为遥远。 而且几位行业巨头早有盈利,手上资源充裕,纵使市场日趋困难,它们能克服的能力远较别人强,特别是其资金实力雄厚。考虑以上因素后,正力新能要吸引投资者并不容易。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Hozon files for IPO

持续烧钱的哪吒 急谋上市集资补血

这家电动汽车制造商已申请在香港上市,以其价格实惠的汽车瞄准国内外客户 重点: 寻求在香港上市的合众正在迅速消耗现金——从2022年的68亿元降至去年年底的28亿元 这家电动汽车制造商的海外收入在2023年迅速增长,但海外扩张可能进一步加剧其本就紧绌的财务状况 陈竹 随着曾推动中国电动汽车(EV)制造商快速增长的国内市场日益饱和,海外扩张已成为它们的一项关键战略。主力生产哪吒品牌的合众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是朝这方向迈进的最活跃公司之一,在上周向香港交易所提交的IPO申请中,它称这一转变是下一阶段发展的基石。 对于合众而言,上市的决定意义重大,因它希望筹集资金来支持其雄心勃勃的全球扩张计划。公司希望全球扩张计划能帮助其从小鹏汽车(XPEV.US; 9868.HK)、理想汽车(LI.US; 2015.HK)、零跑汽车(9863.HK)和极氪(ZKR.US)等一众亏损的中国上市电动汽车制造商中脱颖而出。  在IPO时机上合众可能别无选择,筹集的资金可能有助巩固其紧绌的财务状况。它还可用这些资金来支付海外工厂的费用,这是其高风险海外扩张战略的关键部分。 说合众的财务状况“岌岌可危”一点也不为过。从上市文件来看,公司去年底的现金和现金等价物为28亿元,较上年的68亿元减少了一半以上。这么剧烈的下降,主要是亏损已从2021年的48亿元扩大至去年的69亿元。 我们稍后会深入介绍该公司的全球扩张战略,但首先来看看,合众在中国庞大但竞争激烈的国内电动汽车市场中的地位。 合众成立于2014年,是中国政府将新能源汽车(NEV)确定为战略产业,并开始提供丰厚的补贴,以促进其发展后涌现的首批新能源汽车制造商。2018年推出哪吒品牌后,公司的增长开始起飞,哪吒是中国古代的一位神话人物,以年轻人的勇敢和正直等令人钦佩而闻名。 哪吒迅速赢得市场份额,并在2022年达到顶峰,销量超过15万辆,成为中国新兴电动汽车初创企业中最畅销的品牌。它取得成功,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瞄准了平价电动汽车市场。2018年至2022年售出的哪吒电动汽车,大部分补贴后的价格在10万元以下。 哪吒在过去几年,开始通过增加更昂贵的车型来实现产品多样化。一个值得注意的例子是2023年4月推出的哪吒GT,起售价17.88万元。 对合众来说遗憾的是,战略转变恰逢中国电动汽车行业开始打激烈的价格战。这场价格战由美国巨头特斯拉(TSLA.US)于2023年初发起,此后不断升级,导致比亚迪(1211.HK)等其他大公司,以及小鹏汽车和理想汽车等初创公司的加入。价格战迫使哪吒的最新车型,与目前充斥市场的10万元至20万元价格的其他车型展开了激烈的竞争。 增长停滞 此后,合众一直难以保持增长势头,2023年,哪吒全系的销量同比下降约16%。上市文件显示,哪吒2023年在中国仅售出105,278辆,在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的份额仅为1.2%。  面对国内的困难,合众开始更加注重海外扩张。2021年,它与泰国国家石油公司签订战略合作协议,首次进军海外市场。 合众全球扩张的一个核心要素是,在关键市场进行本土制造,而不仅仅是出口它在中国制造的汽车,这种做法往往颇受外国政府的欢迎。公司目前有三家海外工厂,两家在泰国和印度尼西亚,已经投产,还有一家在马来西亚,已于今年初开工。 和很多采用类似的本地化策略的中国车企一样,合众打算通过减少运输费用,以及降低进口关税来降低成本。这种策略还能让合众避开美国和欧洲对中国发货的车辆征收的反倾销税。 合众在全球市场上的积极进取已初显成效。公司海外收入从2022年的2.41亿元激增至2023年的16.2亿元,在总收入中的占比从区区1.8%增长至12%。 但进一步的海外扩张,无疑将加剧其财务压力,因这种扩张需要大量新投资。中国本土科技媒体虎嗅网的一份报告引用的数据显示,长安汽车在泰国投资的一家工厂耗资20亿元,而广汽集团的子公司广汽埃安在泰国设立的另一家工厂耗资13亿元,这种财务负担可见一斑。 虽然海外市场可能会让合众的业务重回更强劲的增长轨道,但国内市场依然至关重要,因那是公司的主要收入来源,至少目前如此。为了吸引并留住投资者,合众必须证明自己有能力扭转目前国内销售额两位数下滑的趋势,同时在持续的价格战中,保持成本竞争力和盈利能力。 据本土科技媒体36氪报道,该公司在2024年前五个月,售出了43,564辆哪吒品牌汽车,仅相当于其全年销量目标30万辆的14.5%。 出口情况稍好一些,今年前五个月,合众向海外出口了16,458辆哪吒品牌汽车,保持了2023年以来的势头。这个数量使合众在新势力车企中位列第一。尽管如此,公司仅完成了其年度出口目标的16.5%,这表明就连海外扩张可能也开始失去动力了。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The leading Chinese producer of electric vehicles received the lightest penalty in Europe’s new set of auto tariffs, to the relief of investors, but the sector is already looking to Southeast Asia as a growth driver.

欧洲加征电动车关税 比亚迪反成大赢家?

近年中国电动车“内卷”严重,纷纷减价抢市场,令利润压缩,更导致不少新势力持续亏损 重点︰ 欧盟向中国电动车企加征关税,但幅度比市场预期小,当中比亚迪被征收的关税最低,刺激股价一度大涨 市场估计,未来将有更多中国车企到欧洲设厂,以减低运输及关税成本   裴梓龙 终于,欧盟决定跟随美国,公布对中国纯电动车的临时反补贴关税,但比起美国拜登政府“一刀切”全部提高至100%的关税不同,欧盟并没有这么激进。 根据欧盟的公布,对于三家有参与抽样调查的车企加征不同程度关税,其中对比亚迪(1211.HK)加征17.4%、吉利汽车(0175.HK)收取20%、上汽集团(600104.SH)征收幅度高达38.1%;未被抽样但配合调查的车企,税率统一加征21%;至于其他并没有配合欧盟调查的车企,则加征38.1%关税。 这次加征关税将在7月4日正式实施,加上原本10%的关税,意味比亚迪的关税最低,只需27.4%。 由于欧盟加征的关税比市场预期低,而且比亚迪被征收的税率最小,其股价于消息公布后,单日一度大涨8.8%,吉利汽车股价也曾反弹4.6%,至于三大电动车新势力蔚来(NIO.US; 9866.HK)、小鹏汽车(XPEV.US; 9868.HK)和理想汽车(LI.US; 2015.HK)的股价变动不大,反映投资者认为比亚迪在这次加征关税中,反而成为最受惠的中国车企。 市场大多认为欧盟这次加征关税,对中国电动车企影响不大,根据咨询公司荣鼎集团的研究报告,以比亚迪为例,其出口到欧洲的Seal U车型,在中国卖20,500欧元(约15.9万元),但在欧洲卖42,000欧元,在中国卖一辆赚约1,300欧元,在欧洲卖一辆的盈利则为14,300欧元,那么就算关税加至30%,也能获得不错的盈利,只有当关税加至45%至55%时,中国车企在欧洲的利润才会被抵销。 凯基亚洲投资策略部主管温杰认为,中国车企因这次加征关税承受的损失不大,“关税幅度是大家预期之内,而在美国总统大选之前,估计欧美针对中国企业的制裁措施会陆续有来,但中国车企近年主要战场在中国及东南亚,欧洲占比不多,增加关税后,虽然新车款在欧洲落地会稍为减慢,但整体影响不大。” 欧洲设厂避关税 独立股评人邹家华也同意相关说法,他认为中国车企本来就有成本优势,“就算欧盟加征关税,目前仍能赚钱,不过为了避免关税成本,估计会有更多中国车企到欧洲设厂,减低运输成本及未来欧美再加关税的影响。” 经过近十年的电动车大战,以比亚迪为首的中国品牌,正超越欧洲传统车企,尤其是电池技术更领先全球,而欧洲在发展电动车的路途上,近年也越来越依赖中国。据环保游说组织运输与环境(Transport & Environment)的数据,在欧洲去年销售的每5辆全电动汽车中,就有1辆来自中国,而且这个比例仍会继续上升。 近年欧洲国家也提供优惠,积极吸引中国车企到当地设厂,一来减低对中国制造的依赖,其次是希望参考中国技术。比亚迪去年就宣布在匈牙利建设欧洲首间车厂,获当地政府提供就业补贴及税收优惠,据说匈牙利正在全力与长城汽车(2333.HK)磋商,希望吸引对方进驻。 此外,奇瑞汽车也将会与欧洲合作伙伴在今年四季度于西班牙巴塞罗那设厂,并正在与意大利等国家商讨,计划于欧洲建设第二厂房;而东风汽车(0489.HK)同样正与意大利政府讨论设厂事宜。 作为欧洲第二大汽车生产国的西班牙,四年前已推出规模达37亿欧元的计划,吸引电动车企及电池厂到当地设厂,其中中国电池企业远景科技,已经在西班牙设立工厂,并为当地创造3,000个职位,获得3亿欧元补贴。 事实上,中国电动车企在国内“内卷”严重,就连美国巨头特斯拉(TSLA.US)也要减价迎战,由于收入遭压缩,导致电动车新秀一直无法盈利,也促进了车企加速扩张海外,而东南亚就为另一个主战场。 根据TrendForce的研究估计,今年中国车企在东南亚的电动车市占率达到67.5%,并计划加快到泰国及印度尼西亚设厂。不过,要勇闯东南亚并不容易,由于充电设备等基础设施不足,电动车在东南亚仍处早期发展阶段,消费者的接受程度也不高;更重要是曼谷、吉隆坡和雅加达等大城市堵车问题严重,令电动车的续航能力备受挑战;再加上越南的电动车企VinFast(VFS.US)近年快速崛起,成为中国车企在东南亚的一大竞争对手。 从投资角度来看,市场仍较为看好龙头企业比亚迪,邹家华认为比亚迪在东南亚的发展已经成形,“例如到泰国旅游时,已看到街上有不少比亚迪的车,加上它领先的DM5.0技术,令续航能力接近2,000公里,有助未来销量”。他建议,投资者可在218港元买入比亚迪,目标价可达260港元。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After zipping on to Wall Street, Zeekr faces long road ahead

极氪扭亏为盈路仍遥

刚于上月在美国上市的电动车企极氪公布首季业绩,亏损虽持续,但蚀幅则收窄 重点: 集团首季汽车销售收入按年劲升73%但按季下跌近23% 首五个月电动汽车交付近68,000台,只达全年目标近3成 刘智恒 近年电动汽车市场内卷惨烈,Gartner早前预测,过去十年间成立的电动车企,至2027年时,将有15%会被收购或破产。 对于这个估计,或许已是说得保守,但我们敢说,极氪有超过八成机会仍屹立于市场之上。不过,何时可以扭亏为盈,似乎暂未看到黑暗中的曙光。 吉利(0175.HK)旗下的电动车企极氪智能科技控股有限公司(ZK.US)公布上市后首份季度成绩表,总收入147.4亿元(20.3亿美元),按年大升71%,但股东应占净亏损仍达20.1亿元,按年收窄16%。若只计算汽车的收入,则上升73%至81.7亿元。 按季表现逊色 年度相比看似理想,然而与去年第四季度比较就似乎有点后劲不继,总收入按季跌9.9%,汽车销售更跌22.8%,整体毛利率11.8%亦较上季跌2.4个百分点。 虽然股东应占净亏损收窄32.6%,但深入分析,亏蚀能按季大减,全赖期内大幅削减成本所致。其中研发开支由上季的31.6亿元,大减12.3亿元至19.3亿元;销售及一般行政开支则由22.08亿元,减少2.56亿元至19.52亿元。 若研发开支的减少对未来技术发展没影响,确实对公司有利,倘若是要减亏损而为之,就令人担心,特别新能源汽车斗的就是技术,研发开支似乎一点也不能省。 最致命是电动汽车交付量,今年首季只有33,059台极氪,按年虽上升117%,按季却下跌16.6%。上市时,集团曾透露今年电动汽车交付量达23万台,可即使加上4月的16,089台及5月的18,616台,首五个月只交付了67,764台,只能达到目标的29%。 年内交付难达标 集团首席执行官安聪慧对首季交付量有如下表述:“同比增长117%,创下季度新高,距离全年交付目标230,000辆更近一程”,安聪慧说得轻描淡写,现实是在电动汽车行业内卷不断,消费力又显疲态下,他所说走近了一程,似乎与目标仍有相当距离。 事实上,业绩公布后,极氪的股价一度跌近一成,收市跌幅收窄,全日报22.12美元,跌6.5%。虽然仍较上月的上市价21美元略高,却较5月的高位32.243美元下跌逾3成。 投资市场似乎对极氪前景有相当保留,以目前新能源汽车市场情况,别说要扭亏为盈,能做到收支平衡已是了不起。 上月极氪上市时,安聪慧接受媒体访问时透露,有四大点支持集团发展。一是新能源车在中国的渗透率已超过50%,市场已迎来拐点。其次是极氪在新产品的投放除MIX外,年内还计划推出一款纯电SUV。三是中国市场的渠道下沉,极氪的350家门店中, 85%在一二线城市;今年将在三四线市场共70个点进行布局。最后是进军海外,去年11月起,极氪已在瑞典及荷兰等地开店,亦与中东及亚洲的经销商签定代理协议。 内卷战场竞争惨烈 安聪慧的如意算盘能否打得响,市场确有点怀疑。首先虽然中国电动汽车的使用量不断扩大,但别忘记,今天电动汽车市场是百骑竞走,龙头比亚迪(1211.HK, 002594.SZ)自不用说,造车三大势力“蔚小理”亦在努力不懈争逐市场,后面还有零跑(9863.HK)、哪咤及五菱,小米(1810.HK)更加是来势汹汹,还有海外巨人特斯拉(TLSA.US)等,整个行业似乎已进入红海市场,内卷严峻,而且市场销售的增长亦开始放缓。 至于极氪扬言有新款纯电SUV推出市场,但能否获市场欢迎暂属未知之数,事实各家车企的新款汽车排着队推出,极氪的新款要能突围而出,成功获得消费者欢心,并不容易。 说到进军下沉城市更有点让人担忧,极氪的定位较高端,大多车款平均售价在30万元水平,三四线城市的消费者未必可以容易负担得来,特别今天社会弥漫一种降级消费的气氛,就连蔚来(9866.HK, NIO.US)也要接受现实,大力发展20万元水平的“乐道”及10万元的“萤火虫”,而且不少电动车企早已用低价车款布局下沉市场,极氪要抢占一定份额,实在知易行难。 对于海外拓展,原本不失为车企的一大出路,但欧美各国已开始针对中国电动车企,并作出行动打压。上月美国也将中国电动车的关税提高了三倍,本月欧洲国家以中国政府补贴电动车企为口实,将于7月向内地制造的电动汽车征收关税,吉利被征收的关税为20%,此举毫无疑问将加重电动汽车的成本,导致中国车企在欧洲的竞争优势大打折扣。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Evergrande auto business gets lifeline after problems pile up

神秘买家接盘 恒大汽车死里逃生?

经历母企清盘、投资告吹、19亿退补等事件后,恒大汽车迎来了新买家,但这次的投资是否“靠谱”?恒大汽车会否翻身?还是未知数 重点: 恒大汽车去年亏损逾百亿,主要收入来自物业销售 若达成买卖协议,买家需资助公司运营 李世达 关于恒大的好消息很久没出现了。近日,中国恒大新能源汽车集团有限公司(0708.HK)在港交所公告,母企中国恒大(3333.HK)已与一名第三方潜在买家订定不具约束力条款书,将出售所持31.5亿股(占全部已发行股份约29%),买家另有选择权可买入余下32亿股(占29.5%)。若上述两项交易完成,恒大汽车将正式易主。 中国恒大是恒大汽车的控股股东,共计持有恒大汽车约63.5亿股,持股比例约为58.5%。其中,中国恒大直接持有1.3亿股,旗下全资子公司恒大健康和Acelin Global Limited分别持有约62.2亿和5万股。中国恒大今年1月已被香港法院颁令清盘。 公告中并未透露潜在买家的具体信息,亦没有披露每股的收购作价。 恒大汽车卖盘此前已走漏风声。5月中旬,恒大汽车股价盘中暴涨70%后宣布停牌。在卖盘消息证实后,恒大汽车股价在复牌当日一度暴涨107%,最终收涨87%,市值几乎翻倍。目前潜在交易尚待进一步尽职调查及签署买卖协议后作实。 年初中东投资告吹 恒大汽车还将从此次交易中获得一份授信协议。买方将为恒大汽车方面提供信贷额,以资助恒大汽车持续经营及发展电动车业务。公告中称,集团资金严重短缺,天津工厂自今年初以来已不再生产作业,至今尚未恢复生产。 根据最新年报,2023年恒大汽车收入约13.4亿元,股东应占亏损达108.7亿元,虽然是新能源车企,但收入大部分来自物业销售套现的11亿元。品牌成立至今仅生产1,700辆恒驰5汽车,交付1,389辆车。截至2023年底,恒大汽车累计股东应占亏损达376.9亿元。 去年8月,恒大汽车曾公布获得由阿联酋国家主权基金持股的纽顿集团战略投资5亿美元,另外还有6亿元过渡资金陆续入帐,曾被市场视为救命钱。然而至今年4月,恒大汽车宣布与纽顿集团的战略投资协议终止。 就在卖盘消息公布前四天,恒大汽车收到地方行政部门发出的函件,由于恒大汽车并未履行合同义务,被要求退回已发放的各项奖励及补贴,合计约19亿元。 恒大汽车的价值? 恒大汽车曾是恒大老板许家印的梦想。2021年10月,恒大刚刚爆雷时,许家印宣布要在十年内,由房地产企业转型为新能源车企业,强调会逐步退出房地产市场,不会出售恒大汽车。 造车曾是许家印的最后王牌,但如今恒大进入清盘程序,许家印已失去自由,却只有恒大汽车有了死里逃生的机会。恒大汽车股权若全出售后,跟许家印再也没有关系。 经营五年只造出1,700辆车的恒大汽车,市值曾经高达7,000亿港元,比当时的比亚迪(1211.HK; 002594.SZ)还高出四成,如今市值仅剩下62亿港元,不到当年的百分之一。 根据年报,恒大汽车总资产约349亿元,但负债高达725亿元,早已资不抵债。对买家来说,恒大汽车是一家量产困难、资金短缺、巨额亏损的公司,出手接盘等于承接一笔巨债。现有造车新势力应不会是买家,市场议论,或有新玩家打算加入新能源车赛道。 虽然负债累累,但恒大汽车仍是一家上市公司,并具有造车资格且拥有完整电动车生产线的公司。根据年报,公司在天津、广州、上海设有生产基地,只要资金到位,工厂仍然能够随时运作生产。 不过,目前新能源车市场竞争激烈,赛道上的落后者正在逐步被淘汰。本身资源累积与品牌认受性都不足的恒大汽车,易主之后仍要面对很大挑战。 是次的交易从条款书来看,买家收购29%股权后,先透过授信协议“试水”经营一段时间,才决定是否要收购剩余股权,最后是否如约达成,条款是否变动,仍有很大未知数,对买家来说应是较安全的合作方式。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Lotus Technology shares rally

认股权证计划带动 路特斯科技爆升四成

英国豪车品牌路特斯的电动汽车部门股价在过去两周上涨超过40%,但目前仍远低于2月的发行价 重点: 路特斯科技表示,如果认股权证持有人行使认购权,以每股11.50美元购买股票,其支持者最高可筹集1.73亿美元 该股目前的交易价远低于行权价,但过去两周已上涨40%以上,显示有人认为该公司被低估 阳歌 自今年2月完成借壳上市以来,踌躇满志的豪华电动汽车(EV)制造商路特斯科技公司(LOT.US)的发展道路并不平坦。2月22日,也就是与一家特殊目的收购公司(SPAC)完成合并的当天,该公司冲进上市大门并收于13.51美元,之后的两个月公司股价基本处于下跌趋势,跌幅超过一半,最低见5.64美元。 但过去两周情况有所好转,公司透露正在推进一项计划,如果先前获发认股权证的持有人选择行使权利,其支持者将可筹集高达1.73亿美元的资金。它上周公布了该计划的最新进展,但也指出,认股权证持有人极有可能选择不行使购买股票的权利。 这是因为认股权证的行权价格为每股美国存托股票(ADS)11.5美元,仍远高于该股的最新收盘价。但似乎有一些股票买家认为认股权证持有人仍可能购买股票,因为该股在过去两周内上涨了40%以上,周四收于8.01美元。 归根结底,其实取决于你认为这家公司值多少钱,对路特斯科技公司这样一家年轻公司来说,是件棘手的事情。该公司是英国标志性豪华汽车品牌路特斯的电动汽车部门,路特斯现在由吉利控股,后者于2017年收购了51%的股份。 此后,为了重振路特斯品牌,吉利向其注入30亿美元的资金,其中包括在武汉建厂的13亿美元。路特斯是吉利覆盖广泛的电动汽车品牌计划中的豪华品牌,定位于8万美元以上的汽车市场。吉利还在发展一个价格略低一些,但仍属高端的品牌极氪,后者也计划在纽约上市。 在食物链的更下游,吉利2010年从福特手中收购的沃尔沃,正在研发电动汽车,它自家的吉利品牌也在制造更主流的电动汽车。 但我们再回到路特斯和它寻求获得投资者更多尊重的努力上吧。根据提交给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的最新文件中引用的第三方研究,2021年至2031年,预计全球8万美元以上电动汽车市场,将以平均每年35%的速度增长。到2031年,每年需求量将达到近190万辆。研究指出,目前全球范围内处于这个价格区间的电动汽车只有10款,相比之下,同一价格区间内使用传统内燃机的汽车超过100款。因此,路特斯认为自己处于有利地位,是此类豪华电动汽车市场的先行者。 增加收入 经过几年的准备,公司于去年开始报告第一笔可观的收入。去年全年销售额为6.79亿美元,交付了6,970辆汽车,较2022年的960万美元收入大幅增长。 过去三年,它的研发费用实际上一直在下降,从2021年的5.11亿美元降至去年的3.69亿美元,之前研发费较高,可能是由于研发首款电动车的大量支出。虽然研发支出一直在下降,但销售和营销成本却恰恰相反,从2021年的3,800万美元升至去年的3.29亿美元,全因扩大销售网络、推广产品所致。 值得注意是,政府的支持也在减少。在世界各地,政府支持都很重要,但在中国尤为要紧。由政府补助中获得的收入,从2021年的4.91亿美元降至去年仅400万美元。最重要的是,该公司的运营费用从2021年的1.13亿美元,增长到去年的7.36亿美元,随着业务的增长,这一数字可能会继续增长。 它的毛利润为1.02亿美元,毛利率约为15.5%,不过公司表示,它的目标是到2025年,将毛利率提高到21%至23%。行业巨头特斯拉(TSLA.US)在2022年底和2023年初,曾处于这一范围内,但由于竞争激烈,今年第一季度其毛利润率跌至15.2%。路特斯科技或许能够避免一些压力,因为它所处的市场竞争要小得多,但这个市场也比特斯拉的市场要小得多。 路特斯科技去年录得7.5亿美元的净亏损,略高于2022年的7.25亿美元,但对于一家在新业务上投入巨资的公司来说,还算不错。公司去年在首次公开募股前筹集了约10亿美元,但我们应该注意到,如果我们之前提到的11.50美元认股权证的持有人行使认购权,它将不会获得新增的1.73亿美元收益。 尽管去年获得了10亿美元的现金注入,但截至2023年底,它的现金总额从一年前的7.4亿美元下降近一半,至4.27亿美元。意味如果继续以同样的速度消耗现金,公司几乎肯定会在今年晚些时候需要筹集更多资金。 综上所述,我们不禁要问,这家公司到底值多少钱?它目前的涨势是否反映了投资者对其股票的“重新发现”?它目前的市销率为8.6倍,高于特斯拉的6.4倍,也比全球电动汽车领军企业比亚迪(1211.HK; 002594.SZ)的1倍高出不少。虽然路特斯科技的市销率很高,但如果公司今年能实现大幅增长,这一数字可能会有所下降。 鉴于它跟本地龙头品牌吉利的联系,加上在2023年录得强劲的第一年销售额,以及所处的细分市场竞争相对较小,如果能够保持强劲的销售增长,公司看上去确实前途光明。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Pony.ai approved for U.S. IPO

小马智行赶美上市 双战略加速商业化

这家以自动驾驶出租车闻名的公司,已获中国证监会批准在纽约上市,它降低了野心以更快增加收入 重点: 小马智行已获准赴美上市,截至目前该公司已通过九轮融资筹集资金逾11亿美元,2022年初估值达到85亿美元 公司主要专注于全自动驾驶,在最近转向L2级驾驶员辅助系统,以便加快商业化速度 陈竹 上月末,汽车界的焦点都集中在北京,因为有中国首屈一指的年度车展。在展出的诸多豪车中,来自小马智行的第七代丰田bZ4X Robotaxi 概念车备受瞩目。这款车展示的不仅是公司与一家大型车企的合作关系,还有它对全自动驾驶汽车的承诺——尽管它的很多竞争对手都着眼于技术含量较低的辅助驾驶技术,因可以更快实现商业化。 北京车展前夕,中国证券监管机构批准小马智行在美国上市的计划,公司在财务方面得到了显著提振。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网站4月22日发布的公告显示,小马智行拟发行不超过9,800万股普通股,并在美国纳斯达克证券交易所或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 批准小马智行赴美上市,是中国监管机构放松对赴境外上市科技公司的最新信号之一,此前两年,只有少量大型上市获批。境外上市放缓可追溯到2021年初,当时网约车巨头滴滴在美国进行了备受争议的IPO,最终却在上市几个月后就退市。 中国监管机构的一个主要担忧是数据安全,因为滴滴甚至是小马智行这样的小公司,都收集了大量数据,涉及从个人用户到中国道路网络状况的各种数据。监管机构担心在纽约上市后,美国官员可能会获取这些信息,不过随着新的数据安全审查监管框架的出台,这些担忧正在缓解。 小马智行只是越来越多试图上市的自动驾驶公司中的最新一家,前不久纵目科技也申请在香港上市。任何一家能成功上市,都能提振市场信心。这些公司商业化步伐缓慢,且多年持续未兑现承诺,导致私募股权和风险资本投资者越来越没有耐心。 成立于2016年的小马智行,在吸引投资方面相对成功,包括在去年10月的上一轮融资中,从沙特阿拉伯的NEOM及其附属投资基金获得了1亿美元资金。据天眼查网站的数据显示,该公司已通过九轮融资筹集了超过11亿美元。2022年初D轮融资结束后,其估值达到85亿美元,巩固了它作为高科技“独角兽”的地位。 投资者看好公司部分是因为创始人彭军和楼天城的背景,他们都曾在百度(BIDU.US;9888.HK)的自动驾驶部门工作过,那里被认为是中国自动驾驶的前沿。 投资者可能还喜欢公司的愿景,主要关注L4及以上级别的自动驾驶能力,通常是指在大多数情况下,无需人工干预即可运行的完全自动驾驶车辆。这使其有别于很多同行,后者专注于复杂程度较低的L2级驾驶辅助系统,不是完全自动,但更容易商业化。 商业化计划 小马智行是首批获准在中国运营自动驾驶出租车的公司之一。该公司目前在北京、上海、广州和深圳四个中国一线城市拥有车内无安全员的自动驾驶车队,并在其中三个城市推出了商业自动驾驶出行服务。 公司向通过其PonyPilot+应用程序预订乘车的人,收取按里程计算的费用。但它的收入相对较小,因为自动驾驶出租车可以运营的区域,仍然严格限定在人口较少的指定区域。比如,在北京,目前其自动驾驶出租车仅限于亦庄一个区域,这里远离主城区。 2018年,小马智行成立卡车事业部,建立了自动驾驶卡车业务线,随后在2020年注册了一家名为小马智卡的独立公司。 但该业务成立一年后却毫无进展。 2021年底,小马智行合并了自动驾驶卡车和乘用车研发团队,据报道,由于美国研发中心几乎全部解散,卡车业务团队缩减至仅10人左右。 自动驾驶卡车的商业化困难重重,原因有很多,包括监管准备不足和技术不成熟。虽然自动驾驶在高速公路上比在城市道路上看起来简单,但现实要复杂得多。一众专注于自动驾驶卡车的公司都在最近遇到了困难,包括曾经被寄予厚望的图森未来(TSPH.US),该公司早前凭借自动驾驶技术赢得喝彩,但最近宣布退出美国市场。 由于L4级别的自动驾驶技术在商业化上面临多重障碍,小马智行开始追随越来越多的同行,采取更务实的策略,专注于技术含量较低的L2级别。一年前,小马智行进行战略转型,公司创始人、CEO彭军宣布,作为整个商业化努力的一部分,公司将全面发力“乘用车智能驾驶业务”。 不过,小马智行并不是第一个尝试L2驾驶辅助的公司。据中国媒体雪豹财经社报道,比亚迪(1211.HK;002594.SZ)、广汽埃安、小鹏汽车(XPEV.US;9868.HK)等国内主要车企都已经选定了该技术的首选供应商,这意味小马智行可能很难为这项技术找到主要合作伙伴。 尽管如此,此举对小马智行在短期内开始产生更可观的收入来说,恐怕是必要的。灼识咨询的数据显示,尽管竞争激烈,但中国的辅助驾驶市场规模庞大且增长迅速,2018年为93亿元,2022年达到了413亿元。 由于多年来在L4甚至更高级的自动驾驶方面积累了尖端技术优势,小马智行可能比纵目科技等更具优势。尽管如此,在北京车展期间对旗下自动驾驶出租车的大力宣传似乎表明,公司仍将L4级别的技术视为长期目标。现在,它需要想办法在提交美国上市文件时,能激起投资者对其双重战略的兴趣。 当然,要实现L4级自动驾驶的目标,需要持续的大笔研发支出,意味小马智行可能会在相当长一段时间持续亏损。它可能很快就会知道,投资者对这类故事的看法,包括他们对小马智行的估值是否和2022年的85亿美元一样高。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