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耀迈进上市辅导 押注AI战略布局
这个2020年从华为剥离的手机品牌,在上市之路迈出关键一步,或于明年登陆A股 重点: 荣耀正推进明年登录A股的计划,并重新定位为AI企业,从而吸引投资者 虽中国市场的份额遭对手侵蚀,但这家前华为旗下的企业,在欧洲和亚洲市场展现出强劲的增长 陈竹 智能手机厂商日益将人工智能(AI)视作增长引擎,通过渐趋成熟的产品新增互动功能来激活增长。许多企业从传统硬件制造商转以AI定位,这种战略转型有望为产品打造新卖点,并扩展功能边界。 对荣耀终端股份有限公司而言,这一叙事构成其核心战略,公司今年着重塑造“全球领先的AI终端生态企业”形象。随着上市进程加速,对外释放此信号更明显,荣耀期望借上市契机,展现AI布局,并将其打造为吸引潜在投资者的筹码。 公司上市计划近期取得重大突破,上周获准开启沪市及深市A股上市“辅导”(A股市场主要面向境内投资者)。辅导期全面审核公司的经营和财务状况,企业须完成此流程,方可提交正式的招股书。 若成功上市,将标志荣耀漫长征程的圆满收官。公司的上市传闻可追溯至2021年,当时报道称其正考虑借壳上市。此后类似传言屡见不鲜,并于去年末,荣耀改制为股份有限公司时再度升温,此举通常被视为上市的前置条件。 这家从华为剥离后的公司,上市之路仍需攻坚。中国证监会披露,其上市辅导计划定于明年1月至3月完成,中信证券担任辅导机构。据此时间表推测,荣耀最早有望于明年第二季度上市。 国内市场承压 2013年创立的荣耀,属华为旗下的高性价比子品牌,而华为的主品牌聚焦高端市场,以抗衡苹果iPhone。2020年末,美国严厉制裁下,危及华为手机芯片及获取美系的技术能力后,华为分拆荣耀,使后者能维系美国供应商渠道,助力品牌渡过生存危机。 收购荣耀的财团是国有企业及民营资本混合体,出资方多数来自华为总部所在地深圳。 该策略使荣耀避免了华为手机业务面临的困境,分拆后数年,荣耀发展迅猛,部分源于填补华为撤出全球市场及国内受挫后的空缺。美国制裁曾重创华为智能手机业务,近年通过替代从美国采购的零部件,逐步恢复元气。 分拆初期,荣耀表现亮眼。国际数据公司(IDC)的统计显示,2022年荣耀以34%的出货量增速,位列中国前五大手机品牌之首,市占率达12%,跃居国内市场第二。增长势头延续至2024年初,当年一季度销量增长13.2%后,以17.1%的市占率登顶国内市场。 不过,此后增长轨迹逆转。2024年,荣耀的中国市占率持续下滑,从二季度的14.5%跌至四季度的13.7%。IDC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荣耀的出货量已跌出国内前五。市场调研机构Counterpoint Research的数据显示,一季度荣耀出货量下滑12.8%,国内排名第六。 荣耀市场受挫之际,恰逢国内对手强势增长。特别是老东家华为,2023年末携自研芯片的Mate60系列回归。Counterpoint Research的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荣耀销量下滑时,华为出货量激增28.5%,小米(1810.HK)出货量增长16.5%。 尽管国内市场承压,在华为因无法使用谷歌Android系统而失落的海外市场上,荣耀的表现则异常强劲。去年四季度,该公司欧洲出货量同比大涨77%,以4%的市占率跃居该区域第四大品牌。 海外扩张构成荣耀的重要增长,有机会成为吸引投资者的核心卖点。公司在东南亚市场的表现同样可圈可点,虽未进入区域前五,但市场分析机构Canalys的数据显示,荣耀今年一季度的出货量达89.3万台,创纪录高位,同比增幅高达88%,展现出惊人的增速。 本土市场份额暂时流失,大可不必恐慌,荣耀仍可通过重磅新品实现市场修复。当然,中国智能手机市场竞争持续白热化,且作为荣耀最核心的市场,该区域不容有失。 为突围同质化竞争,荣耀着力打造AI驱动型的企业形象。今年3月,公司在巴塞罗那世界移动通信大会上发布战略蓝图,未来五年斥资100亿美元投入AI研发,加速从手机制造商走向“AI终端生态公司的”转型。 据国内媒体报道,战略转型伴随重大组织架构调整。荣耀已新设AI产业部门,AI及软件团队也扩编至2,600人。 1月履新的荣耀CEO李健向国内媒体表示,智能手机已属成熟市场,10%至20%的历史增长率难再现。相较之下,李健将AI手机称为“蓝海市场”,荣耀多年积累的AI算法与硬件研发经验,将转化为竞争优势。 需要指出的是,AI并非荣耀的专属赛道,小米、Vivo等竞争者亦推行类似策略,行业趋势已成。鉴于当前AI功能仍具局限性,分析师多质疑其实用性能,是否真正激发消费者换机意愿。 归根结底,AI战略转型或能提升荣耀估值预期,但投资者兴趣终将取决于手机业务的基本面。尽管国内市场表现欠佳,荣耀在欧洲及东南亚等海外市场的扩张态势,对潜在投资者仍具吸引力。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小米正式发布YU7 起售价25.35万元
小米集团(1810.HK)周四晚正式发布其首款电动SUV——小米YU7,开启预售,起售价为25.35万元(3.54万美元),对标特斯拉Model Y的26.35万元。 小米CEO雷军表示,YU7在空间、性能、续航与充电时间等多项指标上全面超越Model Y,并针对隔音、防晒等功能做出优化设计,强调“100万元内无其他车可匹敌”。 财新报道,与首款SU7相比,YU7虽同样标配辅助驾驶硬件,但雷军此番着重强调电池与车身结构的安全性,避谈智能驾驶。此前3月,小米SU7标准版曾在安徽发生严重事故,引发外界质疑其入门款安全功能与宣传不符。 尽管事故争议未有更多回应,SU7销量仍亮眼,自2024年4月交付至今,累计交付已达25.8万辆,小米定下2025年销售目标为35万辆。首季汽车业务收入达181亿元,单车均价为23.8万元,毛利率提升至23.2%。 同场发布会上,小米亦推出首款AI眼镜,售价1,999元,支持第一人称录影、即时翻译与支付扫码功能。雷军称其为未来AI入口的战略产品。 小米股价周五高开7.9%,至中午收报59.40港元,升4.39%。 李世达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小鹏5月交付量年增230% 零跑创新高
中国新能源车市场5月延续高速成长态势,多个品牌销量续创新高。小鹏汽车(XPEV.US; 9868.HK)交付量33,525台,年增230%,已连续七个月交付量突破3万台,但按月下滑4.34%。 新能源车龙头比亚迪(1211.HK; 002594.SZ),5月销量达38.24万辆,年增15.27%,其中海外销量89,047辆,连续六个月创新高。零跑汽车(9863.HK)交付达45,067台,年增超148%,交付量创新高。 另外,理想汽车(LI.US; 2015.HK)5月共交付新车40,856辆,按年增16.66%,为时隔四个月再次突破40,000辆;蔚来汽车(NIO.US; 9866.HK)期内交付新车23,231辆,按年增长13%,但较4月下滑2.8%。 小米(1810.HK)则公布5月交付新车28.000辆,按月比持平,为连续八个月单月交付破20,000辆。集团表示,正为小米YU7大规模量产做准备。 李世达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小米修改措辞 将“智驾”更改为“辅助驾驶”
在经历3月底发生的严重车祸事故后,小米集团(1810.HK)调整了SU7电动车订购页面中的措词,主要将“智驾”更名为“辅助驾驶”。 据中国科技媒体IT之家报道,小米在订购页上做出更动,针对SU7 车型,文宣中“小米智驾 Pro”更名为“小米辅助驾驶 Pro”;针对SU7 Pro / Max 车型,文宣中“小米智驾Max”更名为“小米端到端辅助驾驶”。 小米此前公布, 4月份交付量为28,000辆,较3月份的29,000辆有所下滑。公司还提高了5月份订车用户的优惠,可享受“价值人民币8,000元Nappa真皮座椅”、“小米辅助驾驶终身免费使用权”。 3月29日晚,一辆小米SU7在安徽省的高速路段撞上隔离带的水泥桩,其后发生燃烧,导致车上三名大学生死亡。小米当时回应,SU7配备的碰撞预警系统与自动紧急刹车功能,无法识别如水马、水泥桩等非车辆障碍物,并强调事发前车辆处于NOA智能辅助驾驶状态,属于L2级辅助驾驶,驾驶人需全程负责监控道路情况。 路透社报道,事发后中国政府已要求汽车制造商在宣传辅助驾驶功能时,不要使用“智能驾驶”和“自动驾驶”等术语。 李世达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小鹏4月交付量年增273% 小米按月下滑
中国电动车市场需求持续强劲,多家新能源车制造商陆续公布4月销量,其中小鹏汽车(XPEV.US; 9868.HK)交付量3.5万辆,按年增长273%,创下历史第二高纪录。 比亚迪(1211.HK; 002594.SZ)亦公布,4月销量达38.01万辆,按年增长21.43%,其中,纯电动乘用车销量19.57万辆,按年升45.57%;插电式混合动力车销量17.69万辆,按年跌0.4%。零跑汽车(9863.HK)交付量4.1万辆,按年增173%,增速创下历史新高。 另外,理想汽车(LI.US; 2015.HK)4月共交付新车3.4万辆,按年增31.61%,但较3月份的 36,674 辆下降 7.46%;蔚来汽车(NIO.US; 9866.HK)期内交付新车2.39万辆,按年增长53.01%,与3月的15,039辆相比增长了58.92%,为历史第二高纪录。 小米(1810.HK)旗下车型小米SU7于3月底发生严重交通事故,上月交付逾2.8万辆,较3月的逾2.9万辆少1,000辆或3.4%,仍为连续七个月突破2万辆。 李世达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行业简讯:智能手机出货1,330万台 小米首季跃居中国第一
周二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中国智能手机出货量同比增长3.3%,国产品牌小米(1810.HK)以近40%的同比增速跃居市场首位。同时,苹果公司(AAPL.US)在华的智能手机出货量同比下降9%,排名第五。 市场研究机构IDC数据显示,中国今年一季度智能手机出货量达7,160万台,高于去年同期的6,930万台。3.3%的增速是全球智能手机市场1.5%增幅的一倍有余。IDC认为中国市场表现强劲,部分得益于政府近期推出的以旧换新补贴政策对消费的提振。 小米以18.6%的市场份额领跑一季度,较去年同期13.8%的市占率大幅提升,其智能手机出货量激增39.9%至1,330万台。这一强劲表现使其超越原领头羊华为,后者以1,290万台的出货量位居第二,同比增幅为10%。Oppo与Vivo分列第三、第四位,同比增幅均不足4%。 阳歌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新闻概要:SU7死亡事故引发安全质疑 小米股价急坠
小米SU7发生致命车祸引发社会关注,小米集团股价重挫逾5%,创办人雷军承诺全力配合调查,不会回避责任 李世达 小米集团(1810.HK)生产的电动车小米SU7日前在安徽铜陵发生严重交通事故,导致三名大学生死亡,引发广泛关注。据路透社报道,事发后,小米汽车及小米创办人雷军于4月1日晚陆续发声,承诺不会回避责任,将全力配合调查并回应家属与社会的疑问。受事故消息影响,小米集团(1810.HK)周二收报46.5港元,跌幅达5.49%,市值蒸发近700亿港元(89.9亿美元)。 事故发生于3月29日晚,一辆小米SU7标准版在安徽铜陵与隔离带水泥桩发生碰撞,车辆随后起火,造成驾驶人及两名乘客死亡。据悉,三人为武汉在校大学生,当时正前往安徽参加考试。 小米汽车于4月1日发表声明表示,事发前车辆处于NOA智能辅助驾驶状态,以116公里时速行驶,在施工路段因变道而遭遇障碍物。系统发出警示后,驾驶人接管车辆并减速至约97公里,最终仍发生碰撞。 对于起火原因,小米初步推测与猛烈撞击导致整车系统严重损毁有关,并非所谓“自燃”。目前事故车辆仍在警方调查中,小米方面尚未接触车辆,因此暂时无法针对车门是否锁死等细节作出说明。 无法识别水泥桩等障碍物 此外,小米也回应了外界对其辅助驾驶系统的质疑。SU7配备的前向碰撞预警(FCW)与自动紧急刹车(AEB)功能,无法识别如水马、水泥桩等非车辆障碍物。小米强调,NOA属于L2级辅助驾驶,驾驶人需全程负责监控道路情况。 针对外界质疑小米未及时联系家属,公司表示在警方指导下已于4月1日下午尝试安排会面,目前仍在等待通知。雷军当晚亦于微博发文,对罹难者家属表达慰问,并强调无论结果如何,小米都不会逃避责任,会持续配合警方与社会的调查与追问。 小米集团于去年3月推出首款电动车SU7,截至今年2月底,累计交付量已超过20万辆。根据公司年报,电动车业务去年收入为321亿元(44.2亿美元),带动公司整体收入按年增长35%至3,659亿元,被雷军称为“史上最强财报”。小米集团股价过去一年涨幅超180%,但自3月19日创下历史最高价59.45港元后,已下跌超过 20%。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