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也科技国际业务 日渐确定新增量
这家金融科技助贷公司于2018年启动国际扩张,并计划在今年和明年进入更多国家 重点: 信也科技加快海外扩张步伐,三季度国际业务贡献了五分之一的收入 这家金融科技助贷机构的国际收入,在去年第三季度增长了8.7%,预计随着印尼近期监管变化的尘埃落定,国际业务增长将加速 阳歌 在昔日快速增长的经济环境下,大量中国企业将战略注意力放在国内市场,但眼下,全球多元化发展已成为很多企业的最新课题。当很多公司还在试水的时候,作为中国最早进军海外市场的的金融科技助贷机构之一,信也科技集团(FINV.US)已经从其全球战略中收获了显著成果。 信也科技2018年在印尼成立合资企业,迈出全球化的第一步。发展至今,其国际业务已占其收入的五分之一左右。进入印尼后不久,公司进军菲律宾,并于去年进入巴基斯坦,还计划在未来几年进一步扩大全球业务。 然而,2023年底,作为信也科技最大海外市场的印尼突然做出监管调整,导致公司的相关收入增长放缓,也让公司深刻体会到了海外发展的监管风险。 信也科技成立于2007年,彼时中国消费金融行业尚在稚嫩期,蓝领阶层和小微商贩难以从银行获得贷款授信,他们都成为了信也的目标客群。公司与奇富科技(QFIN.US)和乐信(LX.US)等同行在2010年代蓬勃发展,充分满足了日益增长的消费者的借贷需求。 随着中国监管政策的调整,要求所有贷款资金必须来自持牌金融机构,信也科技在成立约十年后,转型为贷款撮合平台,并开始探索全球市场。随着消费信贷行业供给能力提升,提升中国市场份额难度不断加大,使得在海外多元化发展变得更加紧迫。 本周在香港亚洲金融论坛上,信也科技高级副总裁、国际业务两位负责人之一的顾鸣,在参加“东南亚金融科技的未来”专题工作坊时向咏竹坊表示,印尼是信也科技最大的海外收入来源,目前为信也科技提供约70%的国际收入。他还补充说,其余海外收入大部分来自菲律宾。去年第三季度,信也科技国际业务增长8.7%,达到6.355亿元(9,060万美元),是公司当期整体收入增幅2.5%的两倍多。 “对于这些新兴市场国家来说,你更有可能服务那些当地金融机构未曾覆盖的人群——那些从未获得过贷款的人,”顾鸣表示, “在这些市场中,占多数的往往是个人贷款,而非企业贷款。但其中很多是微小企业主,比如街边小吃摊老板。他们才是我们的典型客群,我们并不服务于最富有的客户。” 顾鸣指出,印尼和菲律宾等市场很像10到20年前的中国。他说,这些市场的平均贷款额在100到300美元间,期限通常3到4个月。相比下,该公司第三季度在中国的平均贷款额是这个区间上限的三倍多,约为1,400美元 监管风险 虽然印尼市场给信也科技带来了巨大成功,但在这些新兴市场开展业务的风险方面,印尼也给信也上了一课——在这些市场,监管往往会随着当地金融体系的发展而发生变化。信也科技在2023年10月深刻体会到了这一点,当时印尼监管机构要求从2024年1月1日起,也就是不到三个月后,将可收取的最高日息从当时的0.4%下调至0.3%。 此举不仅使公司在收入上蒙受损失,还使其不得不匆忙做出调整以符合新规,包括调整从2024年1月1日起就不再合规的所有贷款。 由于这一变化,即便市场上的借款人数量仍在继续增加,信也科技在印尼的收入增长仍然放缓。顾鸣表示:“贷款数量仍在增加,但收入增长却放缓了。我们服务了更多优质客户,但收费却变少了。”他补充说,菲律宾业务继续保持强劲增长,去年收入增长约一倍,帮助抵消了印尼增长放缓的影响。 此外,按照印尼今年1月1日生效的新利率政策,当地监管机构根据贷款期限实施了差异化定价。具体而言,六个月或以下贷款的日息上限仍为0.3%,而六个月以上的贷款日息上限已调整为0.2%。考虑到信也科技的平均贷款期限为三至四个月,预计该调整对其业务运营影响甚微。 除了印尼,公司还在去年下半年进一步扩展全球业务,进入了巴基斯坦。顾鸣表示,未来1-2年,公司还计划扩展到更多新兴国家市场。 他指出,全球扩张让信也科技能够利用在国内开发的技术驱动工具和系统,为银行忽视的消费者和小企业提供贷款,同时将风险控制在可接受的水平。他同时表示,从长远来看,公司更倾向于成为借款人与当地银行之间的贷款撮合平台。 管理层此前在公司2024年第三季度财报电话会议上表示,在当前稳定的定价环境下,印尼能够贡献更有说服力的利润,并预计菲律宾业务将在2025年开始盈利。 国际多元化不仅意味着收入增长加快,还可能对信也科技的股票产生重大影响。尽管该股在过去一年上涨了40%,但它目前的市盈率(P/E)仍相对低迷,仅为5.9倍。奇富科技的市盈率也是同样低迷的7.5倍。 信也科技此前表示,希望到2030年将其国际业务的收入贡献提升至50%,届时将在10个或更多国家提供服务。这个目标看起来颇具挑战,但从其目前的发展态势来说,并非遥不可及。国际多元化发展不仅有助于推动业务增长,还能让信也科技成为一家更加国际化的公司,从而进一步推升股价。 咏竹坊专注于在美国和香港上市的中国公司的报道,包括赞助内容。欲了解更多信息,包括对个别文章的疑问,请点击这里联系我们。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业务续萎缩 陆金所息诱投资者
在宣布每股美国存托股份派发2.42美元特别股息后,这家在线贷款公司的美国存托股份在两天内仅上涨1.11 美元 重点 陆金所宣布每股美国存托股份派发2.42美元的巨额特别股息,相当于其周五收盘价4.48美元的一半左右 随着专注于更优质的借款人,公司去年将贷款投资组合削减了45%,预计今年还将再削减32% 阳歌 在线贷款公司陆金所控股有限公司(LU.HK;6623.HK)规模不断缩小。首先,公司经历了一场彻底的转型,贷款投资组合在2023年缩减了近一半,因为它正进行更广泛的“去风险”过程,专注更优质的借款人。现在,随着宣布派发巨额特别股息,陆金所的现金储备也即将经历一场类似的缩减,派息将花去约100亿元,相当于它去年底现金总额的约四分之一。 公司在上周四发布的最新季度业绩中宣布,记录在册的股东将于4月9日获得每股美国存托股份 (ADS)2.42美元的巨额股息。 换句话说,这个股息金额,相当于它在美上市股票公告发布前的72%收盘价。即便该股在公告发布后的两个交易日内上涨了33%,股息仍相当于美国存托股份周五收盘价4.48美元的54%左右。 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公告发布后ADS上涨1.11美元,不到股息的一半。因此,即便股息支付后价格回落至发布公告前的水平,现在购买ADS的人仍可以获得非常可观的利润。这就提出了一个问题:为什么投资者对这种不多见的巨额股息并不是太兴奋。 事实上,缺乏热情是人们对中国民营线上贷款机构普遍持高度怀疑态度的延续。过去五六年来,这种疑虑一直困扰着这类公司,此前政府因为担心它们在风险控制方面缺乏经验而进行了一场监管整顿。 这些担忧依然存在,因为监管机构的不可预测,始终是在中国做生意面临的最大风险之一。最近,又多了对中国经济放缓的担忧,导致贷款违约风险上升,直接影响到陆金所控股等线上贷款机构。 公司去年大部分时间都在应对这风险,并在最新报告中,将2023年称为“去风险”年。最能体现这种“去风险”的是公司大幅减少贷款,将重点放在最优质的借款人身上。截至2023年底,它的贷款余额为3,150亿元,比上年同期的5,760亿元下降45%。 公司预计今年贷款余额将继续萎缩,称预计到年底余额将在2,000亿元至2,300亿元。按中值计算将下降32%,与两年前公司放贷更加自由的时期相比,缩减近三分之二。 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赵容奭在公司的财报电话会议上表示:“在第四季度,随着去风险计划的完成,业务的缩减处于可控状态,我们的业务可见度很高。”他续称“但是……由于审慎的战略和业务模式转型,我们仍然需要更多时间。” 更重视消费贷款 陆金所的转变背后有几个关键因素,全都是为了提高贷款质量和盈利能力。公司由金融服务巨头中国平安控股,曾是2010年代中期崛起的一批民营金融科技贷款机构中的佼佼者,主要面向小企业和消费者,这些借款人往往不受传统国有银行的重视。 这些借贷公司后来几乎都要么关门,要么转型为贷款中介以应对整顿,而陆金所是少数几家仍从事直接借贷业务的公司之一。根据最新业务转型中的一个关键要素,公司正转向为所有贷款提供担保的模式,而不是依赖第三方保险公司提供担保。这将为它节省大量的保险费用,但同时也促使其严加筛选,以降低违约风险。 另一个重大变化是,陆金所更加专注于消费贷款,降低了之前对小企业贷款的偏好,因为许多此类企业由于当前经济放缓而举步维艰。公司表示,第四季度新增贷款中约有四成是面向消费者的,这将消费者贷款占其投资组合的比例,从2022年底的5%提高到去年底的12%。 公司还在迅速缩减业务的地理覆盖范围,以便专注于最具盈利潜力的市场。 因此,其覆盖城市数量从上年的300多个减至去年底的146个,同期直销团队的规模也从4.7万人减至2.1万人左右。 收入方面,公司日益保守的做法,致其第四季度营收从2022年同期的123亿元下降44%,至68.6亿元。公司当季支出同比减少了近40%,但巨额信贷减值损失,导致当季净亏损8.32亿元。 在宣布派息后,陆金所的股价大幅上涨,最终使其往绩市盈率达到可观的20倍。这远远领先于竞争对手奇富科技(QFIN.US)的5.6倍、信也科技(FINV.US)的4.2倍和乐信 (LX.US)的区区1.8倍。但基于今年利润将大幅增长的预期,陆金所的远期市盈率回落至5.7倍,表明投资者对该公司仍不是特别看好。 在中国金融科技贷款机构中,派息越来越常见,陆金所控股实际上是最后一批派发股息的公司之一。奇富科技、信也科技和乐信都已经定期派发股息,奇富科技和信也科技每年的分红金额,相当于当前股价的5%左右,而乐信甚至更高,达到10%。 像这样直接用现金回报股东,看起来具有一定的吸引力,而陆金所控股即将进行的大规模派息,对投资者来说似乎尤其诱人。这可能有助于在短期内吸引投资者重返该股,但它们需要证明自己,能够控制经济衰退带来的更大风险,才能在长期内吸引投资者购买它们的股票。 咏竹坊专注于在美国和香港上市的中国公司的报道,包括赞助内容。欲了解更多信息,包括对个别文章的疑问,请点击这里联系我们。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低调扩展海外业务 信也科技迎收获期
一季度,这家金融科技放贷机构海外收入激增,让其平平无奇的核心中国业务业绩相形见绌 重点: 一季度,信也科技海外业务收入激增165.8%,占总收入的14.7%,高于2022年全年的10% 该公司于2018年末在菲律宾开启了它的海外扩张之旅,此后又进入了印尼 梁武仁 近五年前开始寻求海外扩张时,信也科技集团(FINV)是认真的。现在,在中国民营借贷机构在国内的日子并没有变得更好过之际,这一战略转移迎来丰盛回报。 信也科技于2018年底首次涉足海外市场,当时正值一场监管行动的初期,中国国内的P2P放贷机构日子难熬,导致该公司被迫从直接放贷机构转型为贷款促成商,它的很多同行则倒闭收场。当时可能几乎没有投资者把它的海外行动当回事,因为这类尝试在中国公司中相对普遍,而且往往不会取得预期的成果。 但信也科技多年来打造国际业务的努力,终于带来了切实的成果。该公司上周三公布的最新季度业绩显示,一季度海外业务收入同比激增165.8%至4.48亿元,占总收入的14.7%,高于去年全年的10%。 信也科技一季度海外交易量同比增长逾80%,截至3月底中国境外未偿还贷款余额暴涨164%。该公司在国内市场的表现则要低迷得多,交易量仅增长7.7%。它在国内的未偿还贷款余额实际上比去年底有所减少,不过该数字比去年同期还是增加了约15%。 海外贷款仍只占信也科技整体业务中的一小部分。该公司一季度中国境外贷款交易按价值计算仅占其同期总量的不到4%,而其海外未偿贷款所占份额更小,仅为1.5%。 但实际上,一季度国际交易贡献了公司总收入的近15%,远高于其按价值计算的占比,这表明海外市场每笔贷款产生的收入远高于国内市场。 信也科技蓬勃发展的海外业务,帮助其一季度总收入同比增长24.7%,净利润增幅更大,达到29%。相比之下,该公司更专注于国内业务的那些同行则表现不佳。奇富科技(QFIN.US; 3660.HK)上周四报告一季度收入和净利润双双下滑。 信也科技和奇富科技在国内的平庸表现,突显了很多放贷机构目前在中国面临的困难。尽管中国从去年底开始解除新冠疫情防控措施后,已经重新开放,但对放贷机构来说,很多消费者和小企业(信也科技和其他私人信贷提供商的主要目标客户群)仍是有风险的,因为它们的财务状况不佳。 而且,虽然中国经济正在从疫情中复苏,这应该会降低借款人的违约风险,但不良贷款在信也科技总信贷中的比例,实际上从一年前的1.64%上升到了3月底的1.72%。因此,该公司为向贷款合作伙伴支付贷款损失而预留的准备金也增加了,这侵蚀了它的利润。 难以预料的监管 加大监管力度的可能性在中国始终存在,悬在信也科技及其同行的头顶。虽然针对金融科技贷款机构的监管风暴最糟糕的时期已经过去,但难以预料接下来会发生什么。 信也科技在4月下旬发布的年报中说:“由于缺乏全面有效的监管框架,以及对相关法律法规清晰明确的应用和解释,我们与机构合作伙伴的合作使我们面临监管不确定性。” 不久前出现了一个极端案例——中国证监会在去年年底表示,在线股票经纪商富途控股(FUTU.US)和老虎证券(TIGR.US)未经批准,向境内投资者开展跨境证券业务,违反了有关法律,并禁止它们发展境内新客户。 这两家券商也一直积极向境外扩张,以更好地保护自己免受中国不可预测的监管。 信也科技不太可能完全切断其中国根源,但它有可能通过加强国际业务变得更加多元化。它目前的重点是东南亚,由于跟中国本土市场距离较近,而且相似度较高,对于很多中国企业来说,那里是一个很受欢迎的起点。信也科技的国际之旅就始于2018年底的菲律宾,一年后扩展到印度尼西亚。 虽然信也科技进入印度尼西亚的时间较晚,但该市场似乎已经成为了其海外扩张背后的驱动力。在印度尼西亚,信也科技已经完成了转型,专注于更高质量的借款人,以降低风险,其在中国市场也是如此,该公司的投资关系主管Jimmy Tan在财报电话会上说。 信也科技在印度尼西亚的合作伙伴基础也在增长。今年1月,它与印度尼西亚十大银行之一的PT Bank Permata Tbk签订了一纸协议,使其有多了一个重要的合作伙伴。现在,该公司正试图在菲律宾复制其在印度尼西亚的增长模式。 从总体上说,东南亚具有很大的增长潜力。就人口而言,该地区的国家正在增长,而中国却开始萎缩。而且它们的人口结构很年轻,有很多人电子产品用得很溜,未必会使用银行。这些因素组合起来,为信也科技这样的公司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但在如此陌生的市场运营,风险也很高,所以信也科技构建筛选出潜在不良借款人的能力非常重要。因此,该公司对印度尼西亚增长质量的关注看起来是谨慎使然。…
股息与增长欠惊喜 360数科未获垂青
随着收入增长乏力导致净利润下滑,这家线上借贷服务商正在竭力保持股息稳定 重点: 360数科去年四季度保持了股息稳定,之前自2021年引入股息政策以来,它每个季度都会削减股息 即便中国经济在后疫情时代反弹,该公司仍预计其业务不会快速增长,因为它依然专注于风险管理 梁武仁 公司吸引投资者的一种方式,是支付可观的股息,另一种方式是给出一个令人信服的增长故事。不过,360数科(QFIN.US; 3660.HK)的问题是似乎以上两点都做不到,这是该公司最新季度报告中未说明的关键信息之一。 360数科定期派发股息,这对一家新兴公司来说并不寻常。但这家在线借贷服务商在派息方面并不是特别慷慨。而且,更糟糕的是,它难以保持股息稳定。与此同时,随着它试图通过严格选择借款人,以尽量降低贷款违约的风险,其增长显得步履蹒跚。 这些困难在360数科上周四发布的季度业绩中,得到了充分体现。业绩显示其去年四季度净利润下降,但该公司设法将该季度的股息保持在每股美国存托凭证(ADS)0.16美元不变,这看上去像是一项成就,因为该公司从2021年三季度开始派发股息以来,每个季度都会削减股息。 该公司并不是唯一一家在利润下滑之际,试图利用股息来吸引投资者的中国网贷服务商。其竞争对手信也科技(FINV.US)自2019 年以来一直在派发年度股息,不过股息率有所不同,陆金所(LU.US)去年也开始派发半年度股息。 虽然能够把最近一期的股息维持与上季度持平,但360数科可能不得不再次降低这一数字。原因是和很多公司一样,360数科将一定数额的利润作为股息。在这种情况下,它自称派息率在15%到20%之间,但四季度的股息已经超出了这个范围,因为它的净利润下降了三分之一以上。这意味着如果利润进一步缩水,除非它提高派息率,否则将无法把股息维持在当前水平。 提高派息率的空间是有的,因为15%到20%的派息率其实相当一般。香港最大的银行之一中银香港(2388.HK)派息率约为35%。对派息吝啬不一定是坏事,尤其是对于那些往往更愿意将利润重新投入运营,以保持增长的年轻成长型公司而言。但对于成立于2016年的360数科来说,随着它和同行试图控制风险并应对日益严格的政府监管,这变得越来越难。 该公司四季度的总收入实际同比下降12%至39亿元,其全年收入也有所下滑,因为其总贷款撮合和发放量的增长,从2021年的45%放缓至16%左右。 投资者态度冷淡 投资者似乎对360数科四季度的收益和分红并不满意,这也是可以理解的。财报公布后的四天里,该公司股价下跌了8%,不过上周的大背景是,受硅谷银行(Silicon Valley Bank)倒闭影响,金融类股普遍走弱。 在中国严格的新冠防疫措施影响经济、导致贷款拖欠率上升之后,360数科的业务正在放缓,因为该公司及其同行将重点从增长转向了风险管理。这导致该公司的贷款损失准备金急剧增加,这是其利润下降的主要因素。 在经济状况好转后,360数科的收入可能重回增长轨道。但至少就目前而言,它不太可能为了避免遭受更大的贷款损失转而追求快速增长。中国的监管机构对私人信贷的过快增长也持谨慎态度,这意味着任何鲁莽放贷的迹象都可能引发新一轮打击,类似于那场差点将中国一度蓬勃发展的P2P借贷行业扼杀的打击行动。 中国政府已经结束了疫情“清零”政策,经济因此有望反弹。尽管如此,360数科仍持谨慎态度,预计今年其贷款的撮合和发放量将温和增长10%至20%,与去年的增长率相似。 360数码科技在最新财报中表示:“尽管宏观经济开始显示出令人鼓舞的复苏迹象,但公司打算继续在业务规划中采取谨慎的做法。” 雅虎财经调查的分析机构预计,360数科今年的收入将增长约9%,这当然比去年的萎缩要好,但这几乎没有什么值得兴奋的。 与此同时,自2018年上市以来,360数科的现金储备每年都在增长。去年11月,该公司通过在香港二次上市筹集了约3,600万美元(2.8亿元)的资金,这为其现金持有量的增长做出了贡献。对于任何一家企业来说,保持充足的流动性以备不时之需都是明智的。但360数科不断增长的闲置现金也会让人怀疑,该公司对未来增长的投资是否足够。 该公司表示,计划在未来三年内,利用在香港上市获得的3,600万美元来提升技术和信用评估能力,并扩大用户规模。对于一家去年从运营中获得了远超2.5亿美元现金的公司来说,这个多年支出计划看起来相当温和。而且360数科也不打算动用现金来分红。 在投资回报方面,360数科的表现仍然优于一些同行。该公司的股价较其在纽约的IPO价格上涨了约3%,而另一家数字贷款服务提供商乐信(LX.US)的股价自2017年IPO以来,已大跌了近75%。 如果算上历年的股息,360数科股东的总回报还会进一步上升。乐信的投资者不会获得这样的回报,因为该公司不分红。此外,根据目前的股价,360数科去年的总股息收益率超过4%,这是一个不错的数字。 即便如此,如果用利润来衡量,相对于乐信,360数科的股票似乎溢价有限。其市盈率目前约为4.8倍,与乐信大致相当。这表明,虽然360数科定期派发股息,但投资者并没有特别兴奋。该公司可能不得不拿出更大份额的利润作为股息来赢回投资者,或者更好地利用现金来寻找新的增长机会。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陆金所深陷疫情困境 季度贷款量首现收缩
这家在线贷款服务商正在承担更多信用风险,因为它使用第三方为其促成的贷款进行保险和担保,而这方面的成本正在升高
黯淡经济形势下 网贷商开启“风控模式”
乐信、360数科和信也科技正在以牺牲收入增长为代价,将关注焦点转向优质借款人,以应对日益增长的违约风险
信也科技加快国际扩张步伐
这家金融科技贷款机构宣布,从印度尼西亚合作伙伴获得的贷款额度大幅提升,不过增加的数额不大,仅为3,000万美元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