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家中国领先的在线招聘公司报告在第一季度收入增长43%,但受新冠疫情影响,预测第二季度收入将下滑

重点:

  • BOSS直聘首季收入增长强劲,但由于疫情影响,预测次季收入将首次出现萎缩
  • 该公司没有提供关于政府数据安全审查的更新。受审查影响,该公司近一年时间无法注册新用户,据称审查正接近尾声

阳歌

BOSS直聘(BZ.US)的最新业绩报告充满了数字和评论,大部分都在强调第二季度的黯淡前景,但也给予投资者希望:如果中国能结束抗击最新疫情的战斗,公司业绩将迅速反弹。然而有一件事在报告中付之阙如,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房间里的大象”:政府禁止这家中国领先的在线招聘服务商注册新用户已将近一年,但报告中没有提供关于该禁令的任何最新信息。

BOSS直聘是一年前被禁止注册新用户的三家公司之一,另外两家是货运应用程序运营商满帮集团(YMM.US)和类似于优步的滴滴全球(DIDIY.US)。禁令实施后,多数在美国上市的中国互联网股票经历了动荡的一年,由于投资者担心这些公司可能被迫从华尔街退市,这些公司的市值蒸发了数十亿美元。

问题的核心在于北京方面对于数据安全的担忧,因为三家公司运营的应用程序都包含中国各地数百万用户可能存在敏感性的数据信息。在中国互联网监管机构对这些公司进行审查期间,它们被暂时禁止注册新用户。滴滴上个月正式从纽交所退市,目前只在场外进行交易,这反映出监管机构认为其继续在美国上市的风险太大。

《华尔街日报》本月早些时候报道,三家公司的数据安全审查均已接近尾声。但它们都没有公开谈论这一情况,很有可能是害怕惹恼监管机构。

从我们的角度而言,BOSS直聘受到数据安全审查影响的可能性最小,因为它的数据只涉及中国的就业市场,并不是那么敏感。更重要的是,它的客户大多是公司而非个人,而个人的信息往往更加敏感。

尽管如此,在最新的业绩报告中,BOSS直聘没有提到关于此事的任何最新进展,只是多次指出它近一年没有被允许注册新用户。在发布最新季报后的定期财报电话会议上,公司高管还明显忽略了一家分析机构关于这个话题的提问。

虽然缺少关于这一关键问题的更新,该公司股票在上周五业绩公布后仍然上涨了近10%。不过,该股票今年迄今还是下跌了21%,但较5月底的历史低点上涨了77%。上周五的收盘价,则比去年6月的IPO价格19美元上涨了44%。

虽然存在这些不确定性,投资者似乎仍然对该公司持相对乐观的态度,根据分析师对今年的利润预测,其目前的市盈率为66倍。这远高于国内竞争对手同道猎聘(6100.HK)的14倍,也远高于美国招聘巨头万宝盛华(MAN.US)的9倍。

总之,投资者对于这家公司相对乐观,但也并非高枕无忧,除非数据安全审查结束,而且北京方面表示它可以继续在纽约交易并恢复注册新用户。

疫情的影响

综上所述,对于BOSS直聘和大多数中国企业来说,另一个大问题是,在政府的“清零”政策下,全国范围内为消灭新冠病毒而采取的限制性措施造成的影响无人幸免。这些措施大多可以追溯到3月中旬前后,并在4月和5月达到顶峰,当时拥有2,500万居民的中国商业之都上海被全面封控。

“自3月中旬以来,随着新冠病毒在各大城市死灰复燃,我们也看到了整体招聘需求的下降,”公司董事长赵鹏在财报电话会议上说。“在疫情严重的城市和地区,活跃的企业用户数量和职位发布数量大幅减少。”

今年首季度,BOSS直聘的营收实际上同比增长了43%,至11.4亿元,这突显出尽管面临诸多不利因素,但该公司仍是中国在线招聘服务的领头羊。但情况在第二季变糟了,该公司预计营收同比下降6%至11亿元左右,这是该公司自一年前上市以来的首次下降。

BOSS直聘并不是唯一一家做出如此悲观预测的企业,因为上海在本季度的三个月中有两个月处于封城状态。但该公司也指出,与因供应链问题导致业务需要更长时间才能恢复的制造企业不同,该公司的业务通常会在此类中断后迅速恢复。

“自6月初以来,上海疫情的影响已经得到了缓解,两周后,我们看到运营数据恢复到疫情前水平的80%,”赵鹏在电话会议上说。

BOSS直聘的客户指标在一季度看起来相对强劲,尤其是考虑到不得注册新用户的禁令。平均月活跃用户从去年同期的2,490万小幅增至2,520万,截至今年3月的12个月中,付费企业客户数从去年同期的290万增至410万,增幅达41%。

该公司公布的第一季度调整后利润(不包括基于股票的薪酬成本)为1.21 亿元,而去年同期为 1.28 亿元的亏损。

另一个值得注意的进展是,BOSS直聘的高管们指出,他们将向“受疫情严重影响”的城市和行业的公司服务提供补贴。身在中国的人都知道,即使在本轮封锁措施之前,中国的就业市场就已经在经历多年来最疲软的时期之一,而近期的监管打击以及经济放缓的影响,让科技公司在压力下解雇了数以千计的员工。

这样的公共援助不会对BOSS直聘的收入有任何帮助,它可能是该公司二季度业绩预测不佳的原因之一。但这肯定能赢得政府官员的好感,这对于在中国成功开展业务至关重要。总而言之,如果能在未来几个月恢复新用户注册,该公司有望度过当前的风暴,恢复强劲增长。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新闻

快讯:商汤商业客户流失 经调整亏损升两倍

最新:人工智能(AI)企业商汤集团股份有限公司(0020.HK)周二公布去年业绩,期内收入减少19%至38.1亿元,非国际会计准则下的经调整亏损扩大234%至47.4亿元。 利好:为响应ChatGPT的广泛应用,该公司计划今年中推出以AI为基础的自然语言处理(NLP)模式,而公司去年在人工智能生成内容(AIGC)方面取得技术突破,能提供6K高清图的生成、回应中文古诗词作为提示词来生成对应图片等。 值得关注:受到新冠疫情及宏观经济不利影响,该公司去年的智慧商业客户数量减少22.2%至717名,令该部分收入下降25.2%至14.6亿元,抵销了智慧生活板块收入的增长。 深度:商汤是中国计算机视觉AI初创企业“四小龙”之首,通过开发AI软件平台,向政府及企业客户提供应用于智慧城市、监控及自动驾驶等人工智能即服务(AI-as-a-Service)。虽然该公司曾被美国政府列入“中国军工企业”黑名单,令上市计划一度延迟,最终仍顺利于2021年12月挂牌。值得注意的是,受庞大研发开支拖累,该公司自2014成立以来一直未能盈利,主要靠以往的多轮股权融资“输血”,而且在过去5年已累计录得逾430亿元净亏损。 市场反应:商汤股价周三下挫,中午收盘软2.6%至2.61港元,处于过去52周的中下水平。 记者:何仲尼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0020.HK

新冠疫情退潮 石药mRNA疫苗生不逢时?

石药集团的SYS6006是中国大陆首款获批的mRNA疫苗,但这一创新产品的上市并未带给投资者信心 重点: 由于欠缺大规模III期临床试验,加上上市速度被质疑过急,冲淡了石药mRNA新冠疫苗获批的利好消息 随着大多数国民都接种过新冠疫苗,加上疫情已趋于温和,mRNA疫苗的市场空间急剧萎缩,前景难被看好   斯年 2022年营收上涨,重磅新冠mRNA疫苗获批上市,股价却迎来大跌。石药集团有限公司(1093.HK)或许未预计到,两个看似利好的消息,投资者却表现得如此悲观。 3月22日,石药集团发布公告,表示经国家药监局组织论证同意,旗下新冠信使核糖核酸(mRNA)疫苗SYS6006获纳入在中国紧急使用。这宗本来是中国大陆地区mRNA疫苗“从0到1”获批的里程碑事件,却让石药的股价在翌日大挫7.3%至7.74港元,市值降至900亿港元(192亿元)边缘。 事实上,随着大多数中国人口都接种过新冠疫苗,加上官方在去年12月初解除一系列严格的防疫举措后,新冠疫情没有再出现大规模暴发,疫苗市场空间随即急剧萎缩,投资者的负面反应委实不足为奇。 石药是一家集创新药物研发、生产和销售为一体的大型药企,旗下产品众多。据公司官方网页显示,其销售过亿元的单品就有36个,覆盖多个疾病领域。 在mRNA新冠疫苗宣布获批使用的同一日,石药发布了去年业绩,过去一年,集团整体收入增加11%至309.37亿元,其中成药业务营收同比增长8.1%至245.2亿元,原料产品营收上升16.5%至44.5亿元。 临床试验不足一年 神经系统和抗肿瘤产品是集团营收的主力。根据财报,该公司去年在神经系统领域的产品营收最高,达到81.1亿元,同比增速依然达到7.5%:抗肿瘤领域药物收入则下降3.8%,贡献营收74.2亿元。 石药的研发管线众多,而且持续有新产品推出,去年上市的新药包括治疗外周T细胞淋巴瘤的多恩达,以及治疗滤泡性淋巴瘤的克必妥。此外,该公司还有多款仿制药在中国官方的集中采购获选,带来新的收入贡献,亦使产品结构更为均衡。 至于最令市场关注的,始终是其新冠病毒mRNA疫苗SYS6006获纳入紧急使用,这是中国首款自主研发、获得紧急授权使用的mRNA疫苗产品。 根据石药披露的信息,SYS6006是在2022年4月获得国家药监局的应急批准进行临床试验,在短短几个月内,便完成了I、II期和序贯加强免疫临床研究,证明了其安全性、免疫原性和保护效力。 序贯加强所指的,是按一定的时间间隔,接种不同技术路线的疫苗。中国目前绝大多数国民已经接种过新冠疫苗,当中以国药(1099.HK)和科兴(SVA.US)的灭活疫苖,以及康希诺(6185.HK; 688185.SH)的腺病毒载体疫苗为主,对mRNA路线的新冠疫苗而言,序贯接种效果的研究显得更有意义。 石药指出,在疫情期间开展的4,000宗序贯加强免疫临床研究中,以重组蛋白疫苗为对照,观察加强接种后7至28天,SYS6006的保护效力为70.2%,到14至28天时,其保护效力更升至85.3%。此外,在两剂或三剂灭活疫苗基础上接种一剂SYS6006,对包括OmicronBA.5、BF.7等在内的病毒株,都有很好的交叉中和作用。 疫情缓和影响需求 然而,这一创新产品的快速上市,却引起了投资者的担忧。首先,该疫苗至今尚未完成重要且规模最大的III期临床试验,欠缺大规模试验和过于快速的上市速度,恐招致外界对其真实效果的质疑;另外,即使这款疫苗安全有效,在全球新冠疫情退潮的背景,其市场空间非常有限。 作为疫苗的创新技术路径,辉瑞(PFE.US)联手BioNTech(BNTX.US)、以及莫德纳(MRNA.US)独自研发的mRNA疫苗在新冠疫情期间分别上市,点燃市场热情,例如辉瑞财报显示,其新冠mRNA疫苗在2022年为公司贡献了378亿美元(2,600亿元)营收,占其总营收近四成。 但两款海外上市的mRNA疫苗,至今未能进入中国内地市场。2020年3月,复星医药(2196.HK; 600196.SH)曾向BioNTech支付数千万美元的许可费,获得大中华地区独家开发和商业化复必泰疫苗的权益,但三年过去,该疫苗却仅仅进入了港澳及台湾地区。 因此,中国内地企业研发新冠mRNA疫苗始终热情不减,众多新老药企及疫苗企业纷纷入局。布局较早的艾博生物在2021年先后获得逾7亿美元和3亿美元融资,估值已突破200亿元。而在今年,康希诺生物、沃森生物(300142.SZ)与国药中生均先后发布旗下新冠mRNA疫苗的进展。不过,作为“后来者”的石药却成功夺得mRNA头筹,SYS6006临床试验不到一年就火速获批。 但一个不可回避的事实是,随着全球新冠疫苗广泛接种,疫情趋于平稳,包括mRNA在内的新冠疫苗的市场空间已经急剧萎缩。例如去年营收突破千亿美元大关的辉瑞已经下调今年的业绩指引,预计营收为670亿至710亿美元,而下调原因完全来自于新冠产品的预期收入将会下滑;中国疫苗企业康希诺更因为新冠疫苗市场开始萎缩,去年业绩已由盈转亏,股价从2021年450港元的巅峰下跌近九成。 由此可见,尽管石药的mRNA疫苗上市,对该公司和中国疫苗发展有突破性意义,但对于市场而言,其整体前景很难被看好。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1093.HK

快讯:达势股份上市日小幅波动

最新:达美乐披萨(Domino's Pizza)的中国运营商达势股份有限公司(1405.HK)周二首日上市,开盘报46港元,与其IPO定价持平。 利好:该公司发行的约1,280万股股份中,占90%的国际配售部分反应理想,录得90%的超额认购。 值得关注:零售投资者对该公司的香港公开发售反应冷淡,该部分仅接获57.55万股或45%认购申请,因此余下的70.45万股已重新分配至国际配售部分,并以招股价下限46港元上市。 深度:达势股份是全球最大薄饼连锁达美乐披萨的中国加盟商,目前在中国17个城市经营604家门店。该公司去年3月向港交所申请上市,并在10月递交更新版招股书,最终成功挂牌。虽然去年中国反复爆发新冠疫情,但该公司由于专注于外送服务,过去四年外送订单占其收入都超过70%,因此受到疫情的冲击相对堂食较小,其收入仍按年上升25%至20.2亿元。不过,由于积极开店,令开支持续增加,它去年录得2.2亿元净亏损,并预计将会继续亏损。 市场反应:达势股份周五早盘小幅波动,中午收盘平收于46港元。 记者:何仲尼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网龙盼从教育牟利 但投资者渐失耐性

去年,该公司的教育部门虽然录得亏损,但营收依然超过了资历更老的游戏部门 重点: 网龙去年下半年营收下滑1.5%,扭转了上半年增长26%的局面 该公司正在奠定基础,希望利用旗下普罗米休斯品牌的课堂交互显示面板,转型为高利润率的教育服务供应商   阳歌 教育赚钱,但游戏更赚钱。 网龙网络控股有限公司(0777.HK)正是在周二香港开市时候学到了这一课,因为投资者在其发布的年度业绩报告,发现其2022年下半年营收缩水、利润大幅下滑,因此对其股票进行了惩罚。网龙的收入来源包括游戏和教育服务,该公司是中国成立时间最早的游戏公司之一。 总的来看,网龙在长达20年的历程里,凭借强大海外市场保持游戏业务持续盈利的能力,相对令人赞叹。除了行业龙头腾讯控股(0700.HK)和网易(NTES.US;9999.HK)外,鲜有中型游戏公司能够做到这样。 与此同时,该公司正在打造一项看上去颇为明智的教育战略,包括将旗下交互式面板作为重要的教学助手,引入中国和世界各地的课堂。虽然这项业务的利润率非常低,但网龙正在为推出用于这些面板的教学软件打基础,后者是一项利润率要高得多、并能带来经常性收入的业务,也就是软件即服务(SaaS)。 该公司尚未从利润率更高的教育SaaS业务中获得回报。但它在去年中达成了一项战略合作,并在去年晚些时候进行了一项重要的收购,都是在朝着这个方向迈进。它能否成功是另一回事,因为其以普罗米休斯品牌销售的教育互动面板去年的总销量仅为 25.3万块。虽然比2021年增长了37.5%,但这个数字仍然相对较小。 投资者对教育部门的潜力不以为然,关注的反而是该公司去年下半年收入下滑和利润暴跌。报告发布后的第二天,该股开盘下跌15%,全日跌幅为14.5%。 该公司在中国风险最大的两个行业开展业务,事实上,它在成立20多年后仍能保持盈利,似乎还是比较令人惊叹。 中国观察人士都知道,它核心的游戏业务经常受到中国监管机构打击,因官方试图控制该行业,以减少对中国年轻人的影响。民办教育服务也是一个敏感的领域,是两年前的一场大规模整顿行动的对象。一些公司通过将重心从K-12教育转移到不那么敏感的大学生和成年人而幸存了下来,不过多数尚未恢复盈利。 根据我们用该公司最新财报中的数据进行计算,网龙去年保持盈利没有任何问题,尽管其下半年的利润与上年同期相比下降57%至2.69亿元,这标志着上半年利润下降21%的情况有所加速,因为该公司深处中国严格的防疫措施造成的动荡之中,加上最近对游戏和教育打击行动的影响,仍然挥之不去。 网龙总结称,2022年是“机遇与挑战并存的一年”,这与很多中国企业的看法一致。 游戏行业的“老司机” 虽然网龙不大为人所知,但它是中国最早的一批游戏公司之一,历史可以追溯到2001年。多年来,它合作的都是迪士尼(DIS.US)和艺电(EA.US)这样的大公司,2014年它还成立了一家合资企业,布局教育服务。 游戏和教育对公司业务的贡献各不相同,但至少在过去五六年里,两者大致为五五开。去年,教育收入超过游戏,后者的收入在下半年下降7.8%,前者则增长5.6%。这导致该公司下半年的整体收入下降1.5%至36亿元,扭转了上半年26%的收入增幅。 从更广泛的角度看,网龙多元化的收入流,从总体上来看还是表现不错。最大的问题在于,这两项业务在盈利能力上的巨大差距。游戏行业利润丰厚,去年毛利率高达95.6%。教育大不如前者,至少在这方面,它的毛利率只有23.2%,较上一年的30.8%大幅下降。 该公司正在努力提高教育业务的盈利能力,为推出利润率更高的服务奠定基础,也就是将硬件产品互动面板销往海内外的教室。为此,它在12月收购了一家名为Explain Everything的数字白板平台运营商,并表示将利用该公司创建课程、活动和交互式演示,通过旗下的普罗米休斯面板来提供。 去年6月,网龙还与一家名为Merlin Mind的公司建立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后者专注于人工智能技术,网龙希望将其构建到未来基于SaaS模式的教育产品和服务中。 该公司还继续投资于游戏业务,去年研发团队增加了300名成员,为2023年预期的市场复苏机会做准备。该公司也继续在全球范围内拓展该业务,以便实现市场的多元化——中国市场虽然利润丰厚,但易受打击,去年海外市场占其游戏收入的16%。 周二的股价大跌,标志着投资者对网龙股价的持续低估。该股目前的市盈率仅有7倍,远低于网易的21倍,以及职业培训服务提供商中国东方教育(0667.HK)的33倍。 这种怀疑至少在一定程度上不无道理,因为它的教育业务目前仍在亏损,该公司需要证明这块业务能在未来一两年实现盈利。它的盈利战略显然是有效的,目前正朝着这个方向采取正确的行动。在如此多变的环境下,该公司能够长期保持经营似乎也表明,该公司的教育业务还是有一定成功的机会。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0777.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