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FU.US
AIX looks like a good buy

该公司近期通过与BGM集团合并,使其在未来将人工智能整合到保险业务中取得更有利的发展。

RUCHA GUPDA 

12月27日,全球领先制药企业BGM集团有限公司(BGM.US)完成收购AIX公司(AIFU.US)的度晓保人工智能保险平台。度晓保估值约1.4亿美元,成为公司市值增长的助推器。

构建高效股权结构,强化实控人协同效应

此次收购完成后,AIX将成为BGM集团的控股股东,持有其72%的股份。一方面,未来榕数科技和新保投资将会在BGM集团首席执行官辛晨的带领下,进一步释放其发展潜力。

辛晨先生毕业于新加坡国立大学的计算机人工智能专业,具有深厚的技术知识和创新意识。他成功将保险人工智能技术引入传统制药业务,使公司在智能保险解决方案领域占据了独特的竞争优势。

另一方面,AIX不仅通过BGM进一步拓展海外市场,还将以人工智能保险为平台,实现其制药业务和大健康业务的全球扩张。AIX的股权结构为其在技术与资本市场中的竞争奠定了坚实基础。

AIX的业务布局涵盖多个高潜力领域:

人工智能保险经纪业务:人工智能大模型在保险领域的应用,将主要集中在前端的智能客服、销售赋能方面,未来人工智能大模型有望向个性化产品定价、核保核赔、风控减损等多场景延伸,深度赋能全产业链。

蓝十字平台:作为合法合规的康养服务平台, AIX的蓝十字每年服务超5万用户,凭借“小额众筹、以小博大”的提点创新模式,实现15亿元市场规模,连接稀缺资源,提供高价值互助保障 。

保险公估业务:专注于财产险和船舶险等高价值领域,利用智能风控和无人机技术提供全流程解决方案,提升事故处理效率,布局国际化公估网络 。

抗衰基因管理:通过基因分析为客户提供健康管理解决方案,结合人工智能技术,协助医生诊断与治疗,满足日益增长的高端医疗需求。

AIX是低估和高潜力完美结合的原因包括:

市值低估:BGM的整合为AIX新增5.99亿美金的金融资产,与AIX当前业务与资产规模相比,其股价严重低估。当前公司市净率(P/B)仅为0.212倍,合并后将更低,而行业平均水平为1.32至1.51,为投资者提供了绝佳的介入机会。

业务增长引擎:新增资产为公司未来的资本运作提供了空间,同时人工智能技术的高效应用,将显著提升业务利润率。通过人工智能保险和大健康业务的深度整合,公司将实现业务模式的跃迁。

财务收入向好:AIX的核心业务增长潜力巨大,其保险业务预计明年将实现几何性增长,净利润有望增长至1.5亿元至3亿元人民币。

治理结构:技术驱动的业务革新

人工智能与保险的结合,正在重塑公司的业务模式,同时AIX与BGM公司的治理体系,将会区别于传统治理体系(主要以销售带动业绩的管理模式为主)。AIX将采用技术导向与资本赋能的管理模式(通过兼并购模式为主),确保人工智能技术在保险业务的高效应用,同时公司的资产“蛋糕”也越做越大。这种治理框架,既推动了内部资源的优化配置,也为未来业务扩展提供了强大支持。

结论:低估之星,未来可期

AIX凭借其技术驱动的保险业务与前瞻性的大健康布局,正在构建一个覆盖人工智能、金融与医疗的大生态体系。无论是当前的低估值,还是未来的高成长性,AIX都是极具吸引力的投资标的。在未来的人工智能保险与银发经济浪潮中,AIX无疑将成为行业中的重要玩家。

Rucha Gupda  Magpie news 的分析师。您可以通过 info@magpienews.com 联系他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咏竹坊的观点。

咏竹坊专注于在美国和香港上市的中国公司的报道,包括赞助内容。欲了解更多信息,包括对个别文章的疑问,请点击这里联系我们。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新闻

简讯:阿里携手蚂蚁斥72亿港元 购铜锣湾壹号13层楼面

电商巨头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BABA.US; 9988.HK)及旗下的蚂蚁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宣布,以72亿港元收购香港铜锣湾壹号中心13层楼面,涉及面积30万方呎。公司在周五的公告中表示,交易创下香港自2021年以来,最大宗商厦成交金额纪录。 阿里巴巴与蚂蚁集团表示,此次从文华东方国际集团购入的甲级商厦,将用作两家企业的香港总部。据媒体报道,壹号中心共有24层楼面,此次收购属大厦的高层。 阿里巴巴港股周一上涨近5%,该股年内累计涨幅已接近倍翻。 阳歌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滴普科技招股集资最多7.1亿港元

中国企业级大模型人工智能应用提供商滴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Deepexi Technology Co. Ltd.(1384.HK)周一起在港交所主板招股,计划发行2,663.2万股,每股招股价26.66港元,集资最多7.1亿港元,预计10月28日挂牌买卖。 公司表示,所得款项将用于未来5年提升研发能力;扩大在中国的销售网络及客户群,从而加强商业化能力;海外业务扩张;以及用于潜在投资、并购机会,并用于营运资金及一般公司用途。 滴普科技主要为企业提供人工智能解决方案,助力企业高效整合企业数据、决策运营及生产制造等,主要向中国消费零售、制造、医疗及交通等领域的客户销售解决方案。 2022年至2024年,公司收入从1.00亿元增至2.43亿元,三年复合增长率达55.5%。2025年上半年收入达1.32亿元,同比增长118.4%,同期亏损收窄至3.1亿元,去年同期为亏损6.2亿元。 李世达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Xinte builds solar farms

大建电场负债沉重 新特能源发ABS减压

这家多晶硅制造商兼绿色发电运营商,计划以两个风电项目,发行资产支持证券,并将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 重点: 新特能源计划以两个风电场作为基础资产,发行30亿元的资产支持证券(ABS) 这家太阳能及风电场建设商目前拥有210亿元的抵押资产,大多是中国近年绿色能源建设中的发电厂   阳歌 经历中国占全球太阳能及风电装机量半壁江山的狂潮后,政府似开始要分散这些项目带来的财务负担。换言之,投入这场建设热潮的数百亿美元资金,或将通过国有投资者与企业组成的庞大体系进行分摊。 这种将巨额支出分摊给广泛投资者的模式,恰恰是中国独具优势的领域,因其国民经济的重要领域仍属国有,常作为政策工具参与此类投资。不过,这也使最终接盘的相关主体面临风险,此类资产的建设动机,往往兼顾政府政策与商业可行性。 这一分摊新能源建设财务负担的最新信号,来自正经历转型的新特能源股份有限公司(1799.HK),公司近年从光伏材料制造商,蜕变为太阳能及风电场建设与运营商。转型在业内并非罕见,因众多光伏设备企业转向电站建设运营以撬动产品需求。但新特能源案例尤为典型,其光伏材料业务收入占比已从三年前的70%,骤降至今年上半年的13%。 据上周四港交所公告披露,转型使新特能源背负与太阳能及风电场建设相关的递增债务,公司现拟通过发行资产支持证券(Asset Back Securities,简称ABS)实现部分减负。 此类证券使企业得以将资产证券化,并通过二级市场转让给投资者。需警惕的是,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便肇始于美国按揭机构以可疑住房贷款为底层资产发行ABS,随后全球投资者接手这些产品,最终因大规模贷款违约导致巨额损失。 公告显示,新特能源计划从其众多太阳能及风电场项目中,选取两项启动ABS计划。相关证券将在上交所挂牌,供所有证券市场投资者认购。尽管普通散户与私营机构可能参与,但实际买方主力,或将为助力实现国家政策目标的国有机构。 在这一案例中,目标包括大规模建设,这是国家主席习近平上个月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上宣布的碳减排计划的一部分。计划要求中国在2035年前,將全经济范围温室气体净排放量比峰值下降7%-10%,并确保未来十年非化石能源消费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达30%以上。 序幕初启? 新特能源的计划,属首例通过ABS等金融工具吸引多元投资者,以支持太阳能及风电场建设的方案。在持续至今的扩张后,中国光伏装机容量已突破1,000吉瓦,相当于全球该清洁能源装机总量的半壁江山。 根据首期资产支持专项计划,新特能源将发行规模不超过人民币15亿元的ABS,以两座现役绿电站为底层资产。规模较大的新园项目位于内蒙古锡林郭勒盟正镶白旗,是200兆瓦高压输电风电场,估值达13.7亿元;规模较小的荣晟项目位于辽宁,装机100兆瓦,估值约5.32亿元。 新特能源称其现存额度下,最终或可发行30亿元ABS,并可在额度内发行多期产品。最新财报显示,截至6月底,公司资产负债表上存在价值216亿元的抵押资产承诺,部分虽涉制造业务,但多数是其建设运营中的太阳能及风电场。 三年前,新特能源主业尚为光伏电池核心材料多晶硅的生产。然而,去年中国产能严重过剩,致多晶硅价格大跌,多数生产商陷入亏损,相关营收骤降。今年上半年新特能源该业务的收入同比暴跌83%,从上年同期的58.7亿元锐减至9.79亿元。 同期,太阳能及风电场建设运营收入同比微增5%至46.5亿元,占上半年总收入73亿元的64%,反观2022年,该业务占比仅四分之一。 市场对此次ABS计划反应平淡,公告次日的上周五,新特能源股价下挫7.1%。投资者或担忧此举暴露债务压力,亦恐公司将融资所得继续投入太阳能及风电场建设。 当前,公司股价对应市净率(P/B)仅0.36倍,市销率(P/S)0.70倍。但低估值在当前多晶硅行业较普遍,全行业深陷亏损。新特能源上半年虽录得2.56亿元净亏损,但较上年同期8.87亿亏损已大幅收窄。 长远来看,ABS计划对新特能源等太阳能及风电场企业具有积极意义,可缓解债务压力。但此纾困或属短期效应,因相关企业已成为政府实施太阳能及风电场建设计划的重要载体。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盈收下滑的八马茶业 招股最高集资4.5亿港元

茶叶生产商八马茶业股份有限公司(6980.HK)周一公开招股,发售900万股H股,一成公开发售,每股发售价介乎45至50港元,最高集资4.5亿港元,每手100股,一手入场费5,050.43港元。公司于本周四截止认购,下周二在港挂牌。 按2024年高端茶叶销售计,八马茶业位居全中国第一。按去年销售收入计,公司在中国乌龙茶和红茶市场亦排名第一。截至今年6月底止,公司共有3,585家门店,其中加盟店占93%。 今年首6个月,公司中期收入10.63亿元,同比下跌4.2%,盈利亦跌近18%至1.2亿元。公司解释是线下渠道销售减少影响收入,以及行政费用的增加所致。期内的净利润率,由去年同期的13.2%跌至11.3%。 刘智恒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