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宣布360借条应用重新上架之后,这家金融科技公司的股票大涨,但随后就回吐了所有涨幅,甚至更多

重点:

  • 金融科技助贷平台360数科宣布其主要应用重新在中国应用商店上架,此前该应用因为涉嫌违规收集数据而被下架
  • 消息发布之后,公司的股票先是上涨,但未能恢复到危机前的水平,稍后又因为大量股东诉讼而回吐所有涨幅

张劼

最近几个月,随着中国加强对曾经放任自流的金融科技领域的监管,中国金融科技公司的投资者们仿佛坐上了过山车。政策,而非基本面,正在对股票施加越来越大的影响,特别是当监管机构对个别公司采取行动的时候。

上个月,360数科(360 DigiTech Inc.,QFIN.US)也卷入了这场风暴,旗下的的主要应用360借条在金融监管机构的命令之下从中国应用商店下架。上周,随着公司宣布这款应用重新在中国的主要应用商店上架,这场危机似乎正式结束。

这样将应用程序从应用商店下架再上架的做法,可算一种中国特色,因为中国的所有应用在发布和使用之前,都必须得到监管机构的正式批准。在大多数国家,谷歌和苹果几乎垄断了应用的发布,而在中国,由于市场上没有一个中国版的Google Play商店,安卓应用的发布由几家本地商店主导。

360数科最初只是为其母公司安全软件专家360集团提供金融技术的一个数字平台,属于2010年代中期开始创立的一群金融技术公司——主要是网贷公司——的一员,它们随后实现快速增长。360数科于2018年12月在纳斯达克上市,距其成立仅两年多一点。

与许多同行一样,360数科最近也从最初的直接向消费者贷款的角色,转变为促进借款人和传统银行之间贷款的中介——许多公司采取这一措施是为了避免被认定为金融机构而遭受更严格的监管。

在整顿到来之前,一切都非常顺利。7月8日,公司的应用被勒令下架,因为涉嫌违规收集和使用个人信息,引发公司股票当天21%的暴跌。

随着这场危机貌似已经解决,投资者们可能会思考,它的股票是否也会反弹。

这样的结果看似符合逻辑,却并没有出现。应用在8月9日重新在中国应用商店上架,带来了公司股票8.6%的反弹。但这股势头很快消失,公司股票自那以后一直在稳步下行,本周初跌到了17美元以下,然而在重新上架的消息出来之前,股价还在20美元左右。我们也应该指出,它的股价在6月末达到了45美元的高点,这意味着它在两个月的时间里跌去了三分之二的价值。

虽然应用重新上架看起来是好消息,但这一事件却导致了大量投资者考虑起诉360数科。在过去一周,有十几家律所向该公司发起了集体诉讼,称它未能披露重要事实。在某公司股票因为这种无法预料的消息而出现暴跌,出现这样的诉讼很正常。

监管警告

360数科最近遇到的麻烦可以追溯到4月底,它当时是被叫去与中国人民银行和其他银行、证券、外汇监管机构的官员开会的13家中国最大的科技企业之一。其他被约谈的倒霉企业包括腾讯、字节跳动等中国最大的科技企业,以及百度、京东、美团和滴滴的金融科技部门。

在那次会议上,有关部门责令这些企业对平台上的各种突出问题进行整改。从事直接贷款的机构接到要求,在与银行联合发放的贷款中出资比例不得低于30%——与之前微不足道的1%相比,有了很大提高。他们还被要求不要过于积极地推销他们的贷款,直接挑战它们的主业。

约谈过后,360数科的股价立即下跌,但随后回升,并在第一季度业绩显示营收和利润都有不错的增长后大幅上涨。但到了6月底,中国政府突然发出信号,要求对所有在美上市的中国企业进行数据安全审查,这让其中大部分公司的股票都感受到了寒意,360数科的股票开始暴跌。

随着股价的暴跌,360数科的估值也随之下降。基于8月16日的收盘价,该公司目前的市盈率仅为3.68倍,这一极低的水平反映了该公司正面临巨大的监管和法律不确定性。

同行的情况也大同小异。另一家网贷机构乐信目前的市盈率为4.59倍,而与之类似的信也科技目前的市盈率为5.23倍。陆金所或许是这类金融科技公司中名气最大的一家,但在不到三个月的时间里,市盈率就从14倍降至8.5倍左右。

简而言之,360数科并非唯一陷入困境的企业。

估值的恢复,已经成为了分析师之间的话题。中美关系的紧张,令在纽约上市的中国企业感到不安,它们受到了来自美国国会议员和监管机构越来越多的审查。但无论这些公司在哪里上市,中国对其中许多企业也同样严厉,尽管是出于不同的原因。因此,那些认为从美国退市并在中国重新上市可能提振估值下滑的人,现在有了不同的看法。

在香港进行二次上市是许多在美上市的中国企业正在采取的一个举措。香港是公认的全球金融中心,拥有强大的资本市场、成熟和独立的司法机构。在过去一年中,有10多家在美国上市的中国企业选择在香港进行了这种“二次上市”,包括百度、携程和哔哩哔哩等家喻户晓的名字。但至少到目前为止,没有一家陷入困境的金融科技公司采取了同样步骤。

今年早些时候,有传言称360数科正在考虑进行这样的二次上市,在3月份的季度财报电话会议上,有人提出了这个问题。公司的首席财务官徐祚立在回应中证实,的确在制定这样的计划,但表示,公司方面正在处理与公司结构相关的一些技术问题。根据会议记录,徐祚立说:“目前,它还处于——他们所说的A1前阶段。”

虽然在香港上市并不一定能解决中国企业目前面临的所有问题,但许多人希望,香港上市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金融科技公司目前在中美都面临的监管压力。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新闻

洪恩以静制动 应对经济不确定性

这家儿童教育产品和服务供应商,第二季度营收仅增长4.5%,但得益于研发支出削减,利润近乎翻倍 重点 洪恩二季度营收增长4.5%,表现平平,但受益于成本控制,力保利润率,实现利润的强劲增长 在去年底达到峰值后,该教育公司的递延收入连续第二个季度下降       阳歌 中国两年前对教育行业的严厉整顿摧毁了整个行业,包括数十亿美元计的市值,因为这个行业的很大一部分在短短几个月里就被抹去。但现在尘埃落定,一个新的问题出现了,那就是剩下的幸存者,是否有可能真的再次得以蓬勃发展? 在这一点上,洪恩教育(IH.US)的最新财报看上去不太令人鼓舞。季报显示,该公司的业务实际上处于暂停状态,勉强实现了个位数的收入增长,这对于杂货店等增长缓慢的行业来说可能还不错,但从增长的角度来看,实难令人兴奋。 洪恩本季度利润几乎翻了一番,乍看令人印象深刻。但细看就不难发现,其利润增长和前几个季度的三位数增长相比,其实有所放缓。更重要的是,大部分增长都来自该公司削减研发支出而节省的成本。 这种削减现在可能对利润有利,但同样,它们并不是一家渴望增长的公司该有的标志。 洪恩在两年前的整顿行动中幸存了下来,至少这一点应该受到称赞。那次整顿行动主要针对的是K12学科类课后辅导服务提供商。由于产品和服务更多聚焦于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和学习技巧,而不是特定的学校科目,洪恩得以幸免。 但在经历了这次打击之后,该公司始终未能用2020年IPO前后取得的那种两位数,甚至三位数的高收入增长来激起投资者的兴趣。因此,其股价较IPO价格下跌了约四分之三。这可能比很多破产的教育机构要好,但如此疲软的增长很难吸引新投资者购买它的股票。 洪恩较为正面的一个特点就是它的盈利能力,因为它的大多数同行还在亏钱。相比之下,该公司去年扭亏为盈,并在最新报告期内连续第六个季度实现盈利。但其市盈率目前仅为7倍。 其市销率略好一些,为1.2倍,因为投资者认可该公司至少实现了盈利这一点。相比之下,还处于亏损的网易有道(DAO.US)市盈率仅为0.63倍,不过瞄准成人教育的粉笔(2469.HK)在今年首次实现盈利后,市销率涨到了3.3倍。 洪恩的股价在上周四公布业绩后的两个交易日内上涨了5.5%。 但后来又在周一回吐了所有涨幅,这很好地总结了投资者对这家公司,可能也是对当今中国教育行业缺乏兴趣这一现实。 这种情况不太可能在短期内做出改变,因为目前中国经济的不确定性导致消费者控制支出。尽管中国家长以舍得在教育上投资而闻名,但在经济不确定时期,这类支出也是相对容易最先被砍掉的支出之一。 谨慎行事 近来,洪恩似乎也变得更为谨慎,在当前的经济气候下,这或许是一个值得称赞的品质。该公司在二季度将总体运营成本实际削减了7.6%,至1.3亿元,其中研发支出削减19%。 与此同时,销售和营销支出增长21%,表明该公司仍在为现有产品争取新客户。因此,洪恩在二季度的平均月活跃用户数(MAU)同比增长11.7%,达到 2,030万,这是其主要业绩指标中为数不多的两位数增长之一。 另一个积极的趋势来自递延收入和预付款,在去年底达到峰值后,过去两个季度一直在降。这一数字在2021年底为3.03亿元,但在去年底急剧上升至3.79亿元,因为在中国采取严格的疫情限制措施期间,消费者难以支付账单。 但这一数字今年开始下降,到6月底回落至3.26亿元。虽然中国取消“清零”政策可能是这种改善背后的主要推动力,但洪恩在当前经济放缓的环境下变得谨慎起来,也应该是原因之一。 然而,在经济不确定时期,谨慎是值得称赞的事情,但它很难让人感到兴奋。洪恩二季度的营收仅增长4.5%,从上年同期的2.31亿元增至2.41亿元。这一小幅增长,加上对成本的控制,帮助该公司将毛利率维持在相对强劲的70.9%,与上年同期的70.8%大致持平。正如我们之前提到的,该公司的利润增长了93%,达到4,210万。 洪恩的财报中另一个略显积极的因素是现金持有情况,这个数字从去年底的10.5亿元小幅升至6月底的11亿元。虽然这看起来可能并不是一个令人兴奋的数字,但在目前的环境下,任何增长都表明该公司不会很快面临现金短缺的问题。 最后,我们还是要回到开头提出的问题,也就是:洪恩和其他民办教育公司还能恢复它们之前的高速增长吗?实话说,中国人一直非常重视教育,几千年来的传统现在也很难改变。 这意味着该市场在未来仍有很大的潜力。但首先,中国必须克服当前的经济放缓,恢复更稳定的增长。而且,未来的打击行动总是有可能发生的,在可预见的未来,这仍会是一个主要的风险因素。 有超赞的投资理念,但不知道如何让更多人知晓?我们可以帮忙!请联系我们了解更多详情。 咏竹坊专注于在美国和香港上市的中国公司的报道,包括赞助内容。欲了解更多信息,包括对个别文章的疑问,请点击这里联系我们。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IH.HK
Lithium miner Ganfeng Lithium announced Monday that it will acquire 33.33% of Chongqing Ruichi Automobile for 1 billion yuan.

快讯:赣锋锂业购电动车企33.3%股权

最新:锂化合物生产商江西赣锋锂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1772.HK;002460.SZ)周一公布,计划以10亿元现金认购瑞驰电动新增注册资本,增资完成后,将持有该公司33.33%股权。 利好:瑞驰电动聚焦于电动商用车业务,是一家具盈利能力的公司,今年首7个月的净利润为2,493万元,赣锋锂业收购其股权,将有助扩大新能源产业链的下游业务。 值得关注:截至今年6月底,赣锋锂业拥有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101亿元,这宗交易将耗用其约10%的现金,但公司预计对财务状况不构成重大影响。 深度:赣锋锂业是一家布局全球、处于产业链上游的大型锂产品生产商,主要开发阿根廷、澳洲及中国境内的锂矿。受惠于下游客户对碳酸锂产品的需求强劲增长,相关产品销售价格按年大涨,加上动力电池及储能产业市场持续膨胀,该公司的锂电池板块销量明显增加,引领去年收入及净利润分别大涨275%与292%。但踏入2023年,全球锂矿行业开局不顺,锂价跌势未止,其上半年收入虽上升26.5%至181亿元,但净利润却减少19.4%至58.7亿元。 市场反应:赣锋锂业周二股价下挫,其港股中午收盘跌2.7%至32.05港元,创52周新低。 记者:欧美美 有超赞的投资理念,但不知道如何让更多人知晓?我们可以帮忙!请联络investors@thebambooworks.com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1772.HK 002460.SHE
C-Mer Eye Care announced last Friday that it had repurchased a total of 1.35 million shares from the market over the past five trading days.

快讯:希玛眼科掷490万港元回购股份

最新:希玛眼科医疗控股有限公司(3309.HK)上周五公布,在过去五个交易日从市场回购合共135万股,每股作价介乎3.55至3.73港元,总值490万港元(455万元)。 利好:股份回购会减少公众持有的股票数量,在利润及股息不变的情况下,每股收益及获分派的股息将会增加。 值得关注:由于希玛眼科的股价正处于过去52周的中低端水平,公司可能选择在此刻回购,以提振股价表现。 深度:希玛眼科由香港著名眼科医生林顺潮于2012年创立,是大湾区领先的连锁眼科医疗集团,公司于2018年成功在港交所上市,截至今年6月底,在中国内地拥有8间眼科医院和两间眼科诊所。该公司近年把业务扩展至包括牙科、整型外科、医学美容、家庭医学和肿瘤科等多个专科服务,令收入稳步上升。不过,该公司去年却转盈为亏,主要因为其位于上海及北京的核心眼科业务在疫情中受到打击而出现亏损。 市场反应:希玛眼科周一股价下跌,中午收盘软1.6%至3.59港元,比52周低位稍高16.6%。 记者:欧美美 有超赞的投资理念,但不知道如何让更多人知晓?我们可以帮忙!请联络investors@thebambooworks.com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3309.HK
Sino-Ocean Group suspended debt payment

停付债款董事跳船 远洋集团告急

背负庞大债务的远洋集团,停止支付境外债务,能否渡过困境,全看未来物业销售 重点: 远洋集团今年中期亏损近184亿元,同比增十六倍 公司长短期借贷达919亿元,净负债比率高达326%       刘智恒 内房企业负债堆积如山,市场先被中国恒大(3333.HK)惊天债项吓了一大跳,继而连原先以为稳如磐石的碧桂园(2007.HK)也几被债务没顶,近期甚至有大型国企中国人寿(2628.HK)撑腰的远洋集团控股有限公司(3377.HK),也要暂停支付所有境外债务。 远洋的公告表示,鉴于流动性紧张,暂停所有境外债务付款,直至整体重组,或延期解决方案获得实施。同时,境外美元债券从9月15日起,于港交所停牌,直至另行通知。 过去市场一直认为,中国人寿持近三成权益的远洋作风稳健,公司规模庞大,土地储备充裕,2021年更对部分深陷困境的房企施以援手,包括以40亿港元(43.63亿元)收购红星美凯龙(1528.HK)旗下重庆公司七成权益。万万想不到昨天的白武士,今天也自顾不暇,处于濒危边缘。 中期亏损同比增16倍 集团在过去一年,不断将到期债务展期,市场对远洋的困境也心知不妙,直到近期公布的中期业绩,对其状况更加看得透彻。上半年亏损近184亿元,去年同期只是蚀10.87亿元,即一年间亏损扩大近十六倍。 亏损来自金融资产减值损失净额近113 亿元,主要是集团对贸易及其他应收款项等,计提了预期信用损失拨备。 远洋集团负债沉重,去年底净负债比率已高达183%,半年过去,情况急转直下,截至今年6月底止,净负债比率已上升至326%。上半年长短期借贷达919亿元,流动贷款更高达446亿元,但手头现金按年下跌32%至只得31.5亿元,远远不足以偿还年内债务。即使加上受限制银行存款的45亿元,仍然是杯水车薪。 事实上,别说要还本金,光是利息支出就令集团吃不消,由于国际市场利率不断上升,集团平均利率由去年同期的5.07厘,上升至5.78厘,期内利息总开支升近13%至27.47亿元,以集团业务与财务情况看,要偿还利息也不容易。 今年中,董事局成员出现大变动,五位非执行董事中,有四位辞任,另外独立非执行董事中,五位成员中有三位辞任,换言之董事会出现大变动,对于一家上市企业来说并不寻常。若结合公司的财务及经营状况,不难让人联想到,是否董事为免受公司问题拖累,选择及早集体跳船? 核数师质疑能否持续经营 远洋去年底的业绩中,核数师立信德豪对公司能否持续经营,表示存在重大不确定性。立信德豪指出,截至去年底止,远洋亏损156.5亿元,经营现金净流出155.3亿元,而有220亿元的银行及金融机构贷款,已归类为流动负债,但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只有46.23亿元,财务状况对集团能否持续经营构成重大疑问。集团可能无法在正常业务中,变现资产或清偿债务。 此外,核数师还对公司发出保留意见,其一是未能充分获取远洋的联营公司瑞喜集团的财务资料,以作出适当的审计证据。另外是远洋的非全资子公司中联置地一笔滚存余额106亿的应收款,集团未提供必要资料,以证明款项是管理层所指的目的而存在。 要挽强澜于既倒,远洋早已十分果断,将手上的大型项目斩缆退出或出售。去年底将成都远洋太古里及相关物管公司各五成权益,以接近55亿元转让予太古地产(1972.HK)。期间亦不断退出或出售项目,包括北京远洋锐中心、北京颐堤港一期,以及北京中国人寿金融中心一成股权,累计套现近140亿元。 今年5月,更将北京远洋未来广场的权益,以19.63亿元转予居然之家,但扣除各项债务转让及对价后,实际只能收到近3.5亿元。 未来销售成关键 虽然远洋愿意割肉还债,但在今天中国楼市极度不景气下,别说亏损出售,要在市场找到买家也殊不容易,特别八成以上开发商都是负债累累,他们也想将手上项目沽售。即使个别仍具财力的开发商,也不敢轻举妄动,因为自身也要留下一定资金去应付楼市寒冬,而且在楼市持续下滑时,今天以为是平价收购,明天看可能就是高价,结果是人人按兵不动。 远洋的困境能否迎刃而解,除了看债权人的取态,最重要还是看房屋销售,毕竟房地产公司手上的资产主要就是房屋,若销售理想,不但可以有资金回笼,还可有力向债权人证明,若有充足时间,集团是有机会偿还欠债,这样才能说服债权人,愿意接受其债务重组方案。 不过,按目前远洋的销情进展,情况令人担忧。虽然上半年销售356.6亿元,较去年同期下跌17%,似乎还可以接受。然而今年7月开始,销售情况急转直下,该月销售金额只有25亿元,较去年同期近90亿元,大跌72%。到8月更加不济,只有19.7亿元,同比大跌78%。由1至8月累计销售401亿元,同比下挫34%。若然销售持续不振,远洋恐怕难以扭转逆境。 有超赞的投资理念,但不知道如何让更多人知晓?我们可以帮忙!请联系我们了解更多详情。 咏竹坊专注于在美国和香港上市的中国公司的报道,包括赞助内容。欲了解更多信息,包括对个别文章的疑问,请点击这里联系我们。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3377.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