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通过4亿美元的股票配售为业务扩张提供资金,着眼美国和欧盟市场,不断增加心脏瓣膜置换产品

重点

  • 启明医疗最近4亿美元的股权融资为其提供了加速设备审批和海外扩张的资金储备
  • 营收上升、亏损收窄和低负债可能使公司今年最终实现盈利

蓝少虎

杭州启明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Venus Medtech(Hangzhou)Inc.,港交所:2500)生产治疗结构性心脏病的器械。手握两次大规模配股带来的现金,以及年度亏损缩小,它正在迅速扩大最新获批产品的销售,并在进军美国、南美和欧盟市场的同时,争取更多的产品拿到批文。

随着人们对微创心脏病治疗手段的接受度越来越高,预计未来几年启明医疗专长的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设备在中国的销售将呈爆发式增长,它正在累积各种资源。

在香港上市的启明医疗拥有中国批复的五种TAVR产品中的两种,自去年9月以来,它通过两次新股配售筹集了26亿元人民币(3.95亿美元),最近一次是在1月底。这与它在2019年12月通过香港上市筹集的资金大致相当。

该公司的设备通过导管从胸部或股动脉插入,以取代不能正常打开的狭窄的主动脉瓣——这种情况称为主动脉瓣狭窄。动脉中钙质堆积、先天性心脏缺陷或风湿热都可能导致主动脉瓣无法正常打开。

启明医疗成立于2009年,是第一家获批在中国销售TAVR产品的公司。它在将近两年前的上市招股说明书中引用了市场咨询公司弗若斯特沙利文(Frost & Sullivan)的估算:中国的TAVR市场预计将以每年65%的速度大幅增长,从2018年微不足道的2870万美元增长到2025年的9.566亿美元。

启明医疗正在使用超过三分之一新获取的资金,来加快至少5种尚处于早期开发阶段的TAVR及相关产品的研发和政府审批。

据弗若斯特沙利文估计,在2018年植入中国患者的数量有限的TAVR产品中,这家公司占了近80%的份额。随着其产品慢慢获得吸引力,该公司的收入一直在稳步增长,亏损也在不断缩小。它还一直在通过挖掘投资者,在中国这个新一代医疗设备的新兴市场中寻找下一个大事件来增加现金。

它上周发布的最新财报显示,2020年下半年公司净亏损同比收缩29%至1.38亿元,而收入增长38%至1.74亿元。VenusA-Valve是启明医疗的主打产品,也是2017年在中国获批的首款TAVR设备,去年销售额增长17%,几乎占到了公司全部收入。

作为公司迄今为止唯一的经济支柱,VenusA-Valve在过去三年里为公司获利良多。其销售额在这段时间内增长了15倍,显示了其先发优势和市场对这一技术的强烈需求。

但启明医疗难以高枕无忧,因为一批强大的对手正虎视眈眈窥伺中国市场。这包括本土竞争对手苏州杰成医疗科技有限公司(Suzhou Jiecheng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和微创医疗科学有限公司(MicroPort Scientific Corp.,港交所:853),以及像美敦力(Medtronic,纽交所:MDT)和爱德华生命科学(Edwards Lifesciences,纽交所:EW)这样的国外巨头。这些对手都有类似的产品,不是已经获批就是有望很快获批,而且还有更多产品在研发中。

虽然像启明医疗这样的中国公司大多处于亏损状态,但美敦力和爱德华生命科学的市盈率都相对较高,分别为53倍和65倍,这表明如果这些中国公司有一天实现盈利,它们的估值可能会达到这样的水平——分析师预测启明医疗今年将实现盈利。

更多产品研发中

启明医疗预计,在短期内,VenusA-Valve将继续贡献公司收入的大部分。但它可能会因两个新批的产品而接近盈利。一个是VenusA-Plus——更新版本的VenusA-Valve——已于1月投入商业生产。另一个是TriGUARD3,可在心脏手术过程中保护大脑,一年前在欧洲获批使用,并在1月完成了在中国的首次临床应用。

TriGUARD3由以色列的Keystone Heart Ltd.开发,该公司于2018年12月被启明医疗收购。现在,启明医疗希望能借助Keystone的经验,加快更多产品进入美国市场的速度,比如即将推出的另一个核心产品VenusP-Valve,用于治疗心脏瓣膜浸漏和其他先天性心脏缺陷症状。

尽管在去年上半年,由于人们在中国新冠疫情暴发的高峰期避免去医院,使用启明医疗产品的TAVR手术量有所下降,但公司在下半年看到了反弹,并预测在2021年,新冠疫情的影响将相当有限。

投资者显然对此表示赞同,该公司的股价在去年翻了大约一番,目前的交易价格是发行价的两倍多。随着分析师对公司的未来意见不一,它的股价今年回落了16%。在4月5日的一篇文章中,股票信息网站Simply Wall Street称,6名分析师已经将该公司2021年的收入预期下调28%,不过下调后的数字仍然较去年增长了一倍多。

该网站还指出,分析师并没有改变对该公司价值的整体看法,维持74.07元的平均目标股价不变,公司估值约为42亿美元。该公司表示,有8位分析师预测,启明医疗将在2021年实现2.32亿元的利润,按照目前的股价计算,首次市盈率将高达126倍。

投资者可能也会看好启明医疗,因为它拥有健康的现金流,这反映在它筹集资金的能力、稳步增长的收入和较低的债务水平上。截至2020年底,该公司没有未偿还的贷款,债务权益比下降81%至0.9%。在投资者等待亏损的企业盈利时,这种低负债往往可以起到缓解紧张情绪的作用。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通讯,请点击这里

新闻

简讯:谭仔国际私有化获高票通过 8月19日除牌

香港米线品牌连锁店谭仔国际有限公司(2217.HK)周一宣布,私有化方案已获高票通过,将于7月28日最后交易,并于8月19日收市后正式除牌。 根据公告,私有化方案于法院会议中获99.7%赞成票,反对票仅0.29%;独立股东的反对票仅占0.13%。在特别股东大会上,持股74.25%的大股东亦投下99.96%赞成票。 谭仔国际控股股东东利多控股(3397.T)于今年2月提出私有化计划,作价每股1.58港元,较2021年上市价3.33元低52.6%。谭仔指,公司在海外扩展方面未能充分发挥效力,而大股东东利多拥有相关资源及专业知识,可支持公司更有效扩展海外业务及加强内部以应对行业逆境的挑战。 截至今年3月底的年度,谭仔全年纯利按年下跌32.7%至7,984万港元,收入录得28.4亿元,上升3.4%。 李世达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Zijin does resources

简讯:紫金矿业申请分拆国际黄金业务在港独立上市

紫金矿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899.HK)宣布,其国际黄金开采部门已于周一向港交所提交分拆上市申请。公司补充称,港交所已确认其可推进分拆及独立上市计划。 在公告发布的同时,紫金黄金国际有限公司的上市申请文件也于周一在香港交易所网站刊载,由摩根士丹利和中信证券担任承销商。公司披露其营收从2023年的22.6亿美元攀升至近30亿美元,同比增长约33%,部分受益于金价飙升。同期利润从2.3亿美元跃升至4.81亿美元,增长逾一倍。 紫金矿业于5月首次披露剥离紫金黄金国际分拆上市的意向,称此举将加速国际化进程、提升资本管理效率并强化离岸融资与并购能力。分拆方案已于6月26日获得公司股东大会批准。 阳歌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Honor makes smartphones

荣耀迈进上市辅导 押注AI战略布局

这个2020年从华为剥离的手机品牌,在上市之路迈出关键一步,或于明年登陆A股 重点: 荣耀正推进明年登录A股的计划,并重新定位为AI企业,从而吸引投资者 虽中国市场的份额遭对手侵蚀,但这家前华为旗下的企业,在欧洲和亚洲市场展现出强劲的增长   陈竹 智能手机厂商日益将人工智能(AI)视作增长引擎,通过渐趋成熟的产品新增互动功能来激活增长。许多企业从传统硬件制造商转以AI定位,这种战略转型有望为产品打造新卖点,并扩展功能边界。 对荣耀终端股份有限公司而言,这一叙事构成其核心战略,公司今年着重塑造“全球领先的AI终端生态企业”形象。随着上市进程加速,对外释放此信号更明显,荣耀期望借上市契机,展现AI布局,并将其打造为吸引潜在投资者的筹码。 公司上市计划近期取得重大突破,上周获准开启沪市及深市A股上市“辅导”(A股市场主要面向境内投资者)。辅导期全面审核公司的经营和财务状况,企业须完成此流程,方可提交正式的招股书。 若成功上市,将标志荣耀漫长征程的圆满收官。公司的上市传闻可追溯至2021年,当时报道称其正考虑借壳上市。此后类似传言屡见不鲜,并于去年末,荣耀改制为股份有限公司时再度升温,此举通常被视为上市的前置条件。 这家从华为剥离后的公司,上市之路仍需攻坚。中国证监会披露,其上市辅导计划定于明年1月至3月完成,中信证券担任辅导机构。据此时间表推测,荣耀最早有望于明年第二季度上市。 国内市场承压 2013年创立的荣耀,属华为旗下的高性价比子品牌,而华为的主品牌聚焦高端市场,以抗衡苹果iPhone。2020年末,美国严厉制裁下,危及华为手机芯片及获取美系的技术能力后,华为分拆荣耀,使后者能维系美国供应商渠道,助力品牌渡过生存危机。 收购荣耀的财团是国有企业及民营资本混合体,出资方多数来自华为总部所在地深圳。 该策略使荣耀避免了华为手机业务面临的困境,分拆后数年,荣耀发展迅猛,部分源于填补华为撤出全球市场及国内受挫后的空缺。美国制裁曾重创华为智能手机业务,近年通过替代从美国采购的零部件,逐步恢复元气。 分拆初期,荣耀表现亮眼。国际数据公司(IDC)的统计显示,2022年荣耀以34%的出货量增速,位列中国前五大手机品牌之首,市占率达12%,跃居国内市场第二。增长势头延续至2024年初,当年一季度销量增长13.2%后,以17.1%的市占率登顶国内市场。 不过,此后增长轨迹逆转。2024年,荣耀的中国市占率持续下滑,从二季度的14.5%跌至四季度的13.7%。IDC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荣耀的出货量已跌出国内前五。市场调研机构Counterpoint Research的数据显示,一季度荣耀出货量下滑12.8%,国内排名第六。 荣耀市场受挫之际,恰逢国内对手强势增长。特别是老东家华为,2023年末携自研芯片的Mate60系列回归。Counterpoint Research的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荣耀销量下滑时,华为出货量激增28.5%,小米(1810.HK)出货量增长16.5%。 尽管国内市场承压,在华为因无法使用谷歌Android系统而失落的海外市场上,荣耀的表现则异常强劲。去年四季度,该公司欧洲出货量同比大涨77%,以4%的市占率跃居该区域第四大品牌。 海外扩张构成荣耀的重要增长,有机会成为吸引投资者的核心卖点。公司在东南亚市场的表现同样可圈可点,虽未进入区域前五,但市场分析机构Canalys的数据显示,荣耀今年一季度的出货量达89.3万台,创纪录高位,同比增幅高达88%,展现出惊人的增速。 本土市场份额暂时流失,大可不必恐慌,荣耀仍可通过重磅新品实现市场修复。当然,中国智能手机市场竞争持续白热化,且作为荣耀最核心的市场,该区域不容有失。 为突围同质化竞争,荣耀着力打造AI驱动型的企业形象。今年3月,公司在巴塞罗那世界移动通信大会上发布战略蓝图,未来五年斥资100亿美元投入AI研发,加速从手机制造商走向“AI终端生态公司的”转型。 据国内媒体报道,战略转型伴随重大组织架构调整。荣耀已新设AI产业部门,AI及软件团队也扩编至2,600人。 1月履新的荣耀CEO李健向国内媒体表示,智能手机已属成熟市场,10%至20%的历史增长率难再现。相较之下,李健将AI手机称为“蓝海市场”,荣耀多年积累的AI算法与硬件研发经验,将转化为竞争优势。 需要指出的是,AI并非荣耀的专属赛道,小米、Vivo等竞争者亦推行类似策略,行业趋势已成。鉴于当前AI功能仍具局限性,分析师多质疑其实用性能,是否真正激发消费者换机意愿。 归根结底,AI战略转型或能提升荣耀估值预期,但投资者兴趣终将取决于手机业务的基本面。尽管国内市场表现欠佳,荣耀在欧洲及东南亚等海外市场的扩张态势,对潜在投资者仍具吸引力。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获本地300倍超购 泰德医药首挂半日升3.76%

多肽CRDMO企业泰德医药(浙江)股份有限公司(3880.HK)周一在港交所挂牌上市,盘初一度涨近4%,至中午收市报31.75港元,升3.76%。 据招股结果,香港公开发售接获300.15倍超购,按回补机制,公开发售股份已增至840万股,占发售总数50%。国际发售录得2.43倍认购。最终发售价30.6元为上限定价,集资净额4.29亿港元(5,500万美元)。 泰德医药是次全球发售1,680万股,基石投资者包括石药集团及腾讯前高管吴宵光创立的微光创投,两者分别认购500万美元股份。公司去年收入4.42亿元,年增31%;净利润年增20.9%至5,917.3万元。 李世达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