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1012.SHG
Hillhouse fined for selling down Longi stake without disclosure

这家私募股权公司在没有披露下出售了隆基的股份,应中国证券监管机构要求,高瓴资本需要回购这些股份。

重点:

  • 高瓴因信息披露违规被证监会调查后,已将隆基绿能股份的持股比例恢复至5%
  • 尽管高瓴力图转型全球并刻意摆脱与中国的关联,但它向中国监管机构承诺,将继续在中国投资并增加在当地的资产配置

余特莉 阳歌

在中国庞大的私募股权界这个复杂的行业中,即使是最熟练的操盘手也偶尔百密一疏。高瓴资本就是这种情况。高瓴是一家中国私募股权公司,目前正将自己重新定位为一家更加全球化的基金,但公司近期因违规减持太阳能公司隆基而受到监管部门的严厉批评。

根据隆基上周五提交给上海证券交易所的文件,高瓴最近回购了隆基绿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601012.SH) 的股份,将其持股比例从之前的 4.85% 提高至 5%。高瓴此举是回应中国证监会去年 11 月对其“间接减持”隆基股份但未进行适当披露的立案调查。

像高瓴这样经验丰富的投资者,犯下这样的错误并不常见,或许可以解释监管机构为何展开调查。尤其是在当前中国股市疲软的情况下,任何此类可疑的操作都可能被视为对一家公司缺乏信心的表现。

一家植根中国的基金在当前环境下向全球转型

高瓴由张磊于2005年创立,因投资了一批消费、医疗保健和科技领域的中国公司而知名,例如已成为中国顶级游戏公司的腾讯控股 (0700.HK) 和与阿里巴巴 (BABA.US; 9988.HK) 竞争的中国电子商务公司拼多多 (PDD.US)。已申请在香港上市的百丽时尚以及抗癌药物制造商百济神州 (BGNE.US; 6160.HK; 688235.SH) 也在其投资组合中。

高瓴的失误引起了市场的关注,尤其是该基金正谋求从中国本土转向成为立足亚洲区域的基金管理公司,并向全球其它市场扩张,以此对冲地缘政治紧张局势带来的不确定性。这种转型对高瓴而言尤其重要,特别是其拥有庞大的美国LP基础,其中大部分是养老基金、捐赠基金和其他机构投资者,他们对中国投资环境的担忧正日益增加。

高瓴的网站目前几乎没有提及其在中国的成功投资案例,而只是强调其在美国、新加坡、韩国、加拿大、日本和欧洲等地已有布局。

在违规减持隆基股份的调查进行5个月后,高瓴向中国监管机构表示,除了重新增持隆基股份外,高瓴还承诺将增加对中国 A 股市场的配置比例,加大投资中国 A 股市场。高瓴将如何兼顾其经营重心转移至海外,和对中国监管机构的最新承诺这两个相互矛盾的要求,还有待观察。

无论如何,高瓴已经面临整个对冲基金行业的挑战。据路透社最近的一份报道,由于业绩不佳,高瓴的几位美国投资者已经决定“用脚投票”,而且其对冲基金资产价值去年下降了三分之一,跌至 275 亿美元。

被逮个正着

那么,到底发生了什么,最终引起证监会的关注?

高瓴是隆基股份的第三大股东,通过其位于新加坡的实体 HHLR Management Pte. Ltd. 持有隆基5.85% 的股份。

2023年3月,HHLR 借出了隆基1%的股份,借期最长为182天,使其持股量低于5%的水平——这是一个重要的门槛,超过这个门槛,股东必须披露其持股情况,但低于这个门槛则没有这样的要求。在这种交易中,股东通常将其在上市公司的持股借给借货人,后者必须在商定的期限前归还借来的股票,并支付预先商定的费用。

然而,9月底借贷股份到期归还后,HHLR持有的隆基股份仅回升至4.98%,这意味着高瓴在此期间减持了0.87%的股份,即5,461万股,但这一减持行动并未作出披露,从而引发了争议。

根据隆基股份最新的文件,自去年11月被中国证监会立案调查以来,HHLR一直积极配合调查,并通过购买130万股隆基股份,将其持股比例提高至5%。HHLR通过股票回购获得的任何利润都将归隆基所有。

高瓴将隆基股份增持至5%,表明已遵守监管机构的要求,并可能不打算将其持股量进一步提高到之前的水平(5.85%)。考虑到隆基股价的动荡局势,这并不足为奇。

隆基曾被誉为全球最有价值的太阳能公司,并被视为太阳能电池组件生产领域的顶级企业,但由于整个光伏行业受到产能过剩的困扰,其市值较2021年的峰值下跌了70%以上。价格下跌挤压了利润率,损害了整个行业的盈利能力。上月隆基透露,将在全球裁员5%,以削减成本,理由是“经营环境日益复杂和竞争激烈”。

咏竹坊专注于在美国和香港上市的中国公司的报道,包括赞助内容。欲了解更多信息,包括对个别文章的疑问,请点击这里联系我们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新闻

简讯:金沙中国第三季净收益按年升1.5%

博企金沙中国有限公司(1928.HK)周四公布第三季财务情况,净收入按年上升1.5%至2.72亿美元,经调整物业Ebitda(息、税、折旧摊销前盈利)为6.01亿美元,按年上升2.7%。 公司母企LVS主席兼行政总裁罗伯特·戈德斯坦表示:"我们财政实力及领先同业的现金流量,继续支持公司在澳门及新加坡两地的投资及资本开支项目。" 澳门威尼斯人期内娱乐场的净收益,按年下跌2%至5.43亿美元;澳门巴黎人跌13.8%至1.63亿美元,澳门金沙跌9.6%至6,600万美元;澳门百利宫更跌27%至1.32亿美元。旗下各娱乐场中,只有澳门伦敦人上升55%至5.25亿美元。金沙在澳门的酒店入住率跟去年同期相若,平均超过95%。 金沙中国周四开市升1.1%报18.63港元,公司年初至今股价跌逾一成。 刘智恒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RTD Coffee

从提神到品味:中国即饮咖啡进入高质量竞争时代

中国即饮咖啡市场高速成长,从提神饮品演变为生活方式象征    头豹研究院 近年来,中国即饮咖啡市场呈现显著扩张趋势。在便利店、商超和电商渠道推动下,即饮咖啡逐渐成为年轻消费者日常生活的“随手饮”,从提神需求延伸至健康管理与生活方式表达。品牌纷纷在配方中融入低糖、低脂、功能化元素,迎合健康导向。 同时,精品化趋势加速渗透,产品从单一口味拓展至冷萃、拿铁、燕麦奶等细分品类,包装设计更具质感,满足消费者对品质与个性化的需求。中国即饮咖啡市场正从“量”的扩张转向“质”的提升。 即饮咖啡是可直接购买并饮用的预制咖啡饮料,与速溶与现磨并列为三大类别。其市场的迅速成长反映出消费者行为的深刻转变——从社交饮品到日常必需品,再到生活方式符号,折射出中国消费结构的多元化。 行业数据显示,中国即饮咖啡零售收入从2020年的120亿元增至2024年的28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18%,高于饮料行业整体增速。线上销售成为主动能,占比由9%升至35%。 新世代消费力量正在重塑咖啡市场 抖音平台数据显示,2024年咖啡品类销售额同比增长110%,带货品牌和带货商品数量分别增长142.9%和380.3%。直播电商降低尝鲜门槛,即时零售提升便利度,内容电商场景化营销激发需求,形成强劲的线上爆发力。 在竞争格局上,中国即饮咖啡正处于高速增长与激烈变革期,从国际品牌主导转向本土与国际多元混战。第一梯队为雀巢(NESN.ZU)与星巴克(SBUX.US),合计占市场六成;第二梯队包括农夫山泉(9633.HK)、统一(0220.HK)、可口可乐(KO.US)等品牌旗下的咖啡产品,以健康与性价比策略突围;新锐品牌则凭创新产品和数字行销快速崛起。 渠道策略呈现明显分化。国际品牌依赖商超与酒店渠道,本土品牌积极布局电商与会员制零售,如隅田川1L装在线上销量占比超六成,农夫山泉则深耕山姆会员店,反映消费场景的重构。 健康功能性延伸成为产品升级的主要方向。消费者健康意识觉醒,即饮咖啡品牌纷纷加码功能性成分添加,推出满足细分需求的专业化产品。该类精准营养策略不仅提高产品溢价能力,还创造了与传统现磨咖啡的差异化卖点。 地域风味定制化体现了即饮咖啡本土化的深度发展。品牌结合区域饮食偏好开发特色口味,如云南小粒咖啡与本地水果融合款、花椒咖啡和冻梨咖啡等小众风味,使产品成为情感联结的载体。预计未来,具有地域特色的即饮咖啡产品占比将从目前的15%提升至30%,成为市场增长的重要驱动力。 包装形态与技术革新不断突破即饮咖啡体验边界。传统瓶装、罐装之外,咖啡粉、咖啡胶囊、咖啡浓缩液等多种形态竞相涌现。 无糖/低糖产品也已从市场差异化选项变为基础标配。叮咚买菜平台数据显示,87%的大瓶装咖啡销售来自无糖版本,三年前仅为50%左右。健康标配化趋势正在重塑整个即饮咖啡市场的基本格局,迫使传统甜味奶咖产品转型退出主流市场。 成分与配方创新反映即饮咖啡向专业化、精品化发展的趋势。品牌不再满足于简单的咖啡+糖+奶基础配方,而是引入精品咖啡思维,强调豆种来源、烘焙度和萃取工艺。同时,成分配比也更加科学化,使用天然甜味剂替代人工甜味剂、添加膳食纤维等营养成分。在健康化与精品化双轮驱动下,即饮咖啡市场正迈向高品质竞争阶段,品牌唯有兼顾健康属性与品质体验方能脱颖而出。 头豹研究院中国是行企研究原创内容平台和创新的数字化研究服务提供商,拥有近百名资深分析师,联系方式:CS@leadleo.com 本文内容纯属作者个人意见,不代表咏竹坊立场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老铺黄金折让4.5%配股筹27亿港元 用于增加黄金储备

珠宝零售商老铺黄金股份有限公司(6181.HK)周三公布,以每股732.49港元配售约371.18万股新H股,较前一日收市价767港元折让约4.5%,预期净筹27.07亿港元。此次配股占扩大后H股及已发行股份总数的约2.59%及约2.1%。 公司表示,筹资所得七成将用于增加黄金存货储备,以应对圣诞、元旦及春节等销售旺季;一成用于门店拓展及现有门店优化与扩建;余下两成则用作补充流动资金及一般企业用途,包括人才引进与营运支出。 老铺黄金上半年收入同比大增251%至123.5亿元,期内利润同比增285.8%至22.67亿元。公司曾于5月配股筹资约26.98亿港元,截至9月底结余约1,000万港元。 公司股价周三低开,至中午休市报707.5港元,跌7.76%。 李世达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六福第二季度销售表现理想

珠宝零售商六福集团(国际)有限公司(0590.HK)公布2026财年第二季度销售表现,截至9月底止,与首季度比较,整体零售值环比升18%、零售收入升15%,同店销售升10%。 六福于香港、澳门及海外市场的零售值及零售收入均按年升13%;内地市场第二季零售值按年升 20%。另外,香港同店销售较首季上升10%,澳门上升15%,海外市场上升13%。 公司在香港市场的黄金产品第二季度平均售价,由去年同期的12,600 港元升 27%至16,000 港元,而定价首饰产品则由4,800 港元升 27%至 6,100 港元 周三六福开盘跌0.6%报25港元,公司过去一年股价从低位上升逾90%。 刘智恒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