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ng Kong emerges as favorite Chinese IPO location

随着中国A股市场放缓新股发行步伐,且地缘政治因素导致纽约吸引力下降,香港正成为中国企业上市的首选目的地

重点:

  • 在今年获得中国证券监管机构批准的113宗海外上市申请中,纽约和香港平分秋色
  • 看来明年香港将成为中国企业IPO的主要目的地,其中消费类公司是规模最大的一个类别

  

阳歌

中国的IPO列车正越来越多地驶向香港,那里正在迅速成为比纽约乃至传统的深沪A股市场更受欢迎的目的地。这是观察2024年中国企业IPO情况后得出的最重要的结论,今年下半年,中国企业上市势头强劲。

这种趋势看来将延续到2025年,它背后主要有两个推动因素。一方面,中国正在大幅减少批准新的A股上市申请,以扶持国内市场。这促使很多原本会在上海或深圳上市的公司转而考虑香港。与此同时,出于对未来中美紧张关系的担忧,企业正越来越多地避开纽约。

这种趋势也体现在了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CSRC)的数据中,该机构是这类IPO的把关人,所有境外上市都必须获得它的批准。

截至12月25日,证监会今年批准了113宗海外上市申请,它们几乎平均分布在中国香港和纽约,前者为57宗,后者为56宗。但在获批的赴纽约上市申请中,48宗集中在上半年,下半年仅有8宗。相比之下,赴港上市申请更均衡,上半年获批32宗,下半年25宗。

从证监会的待审批申请数据来看,向香港转移的趋势预计将在明年进一步加速。在目前的113宗待审批申请中,81宗(约72%)为赴港上市申请,赴美申请仅29宗。有意思的是,还有3宗申请赴中国台湾上市,这种情况似乎是首次出现。值得一提的另一点是,一家矿业公司计划在香港和哈萨克斯坦进行双重上市,这似乎也是开了先例。

就实际新股发行数量来看,2024年下半年香港的表现相当强劲,预示着这股积极的势头将持续到2025年。据毕马威统计,香港上半年完成了30宗IPO,筹集资金134亿港元(约17.3亿美元)。而截至12月8日,下半年的IPO数量小幅上升至33宗,但得益于几宗大型交易,筹资总额增加了三倍多,达到695亿港元,使香港成为今年全球第四大IPO市场。

相比之下,据安永统计,中国A股市场全年新股上市仅95宗,同比下降73%。筹资金额更是大降83%,仅为618亿元(约85亿美元),创下2014年以来的最低点。由于市场情绪疲软,证监会大幅收紧新股发行审批。

消费行业占主导地位

香港一直是消费类IPO的热门目的地,这一趋势在2024年非常明显,预计2025年还会增长。美国投资者更青睐科技和新经济公司,因此纽约从来都不是此类中国IPO的热门选择。而中国对这类公司的上市也越来越漠不关心,在新股发行配额不断减少的情况下,往往给予新能源和微芯片等政府青睐的行业优待。

过去一年,香港最大的6宗IPO中,有5宗来自消费行业,其中最大的上市是家电巨头美的集团(0300.HK; 000333.SZ),它在9月募资357亿港元。

另一值得关注的消费类IPO来自珍珠奶茶制造商茶百道(2555.HK),这是香港今年第五大IPO,筹集了26亿港元。此次上市最引人注目的是,它来自一个过热的行业,至少还有三家主要的珍珠奶茶制造商正在等着上市。同样值得注意的是,茶百道的股票表现糟糕,导致证监会采取了有些不寻常的举措,暂时停止了该群体的新股发行,直到本月早些时候,证监会才批准了古茗的IPO申请。

这一批准意味着珍珠奶茶企业上市可能很快就会恢复。它们应该会成为明年最大的新股发行中的一部分,包括行业领头羊蜜雪冰城,从而延续消费类企业在香港IPO市场的主导地位。

相比之下,过去一年中国企业在纽约最大的新股发行都来自科技和新经济公司。其中,领头的是存在竞争关系的无人驾驶出租车运营商文远知行(WRD.US)和小马智行(PONY.US),它们分别筹集了4.59亿美元和4.13亿美元。另一家唯一融资额超过1亿美元的在美上市公司是极氪(ZK.US),这是汽车巨头吉利旗下的电动车子公司,融资额为4.41亿美元。

一个刚刚出现并可能在明年增长的趋势是A股公司在香港进行二次上市。这样的上市有助于企业实现投资者群体的多元化,并且可以提供一种筹集外汇的方式,为全球扩张提供资金。美的9月在香港上市,启动了这一趋势,随后领先的物流公司顺丰控股(6936.HK; 002352.SZ)在一个月前筹集了58亿港元。明年赴港二次上市的内地企业当中,最大的IPO可能来自在深圳上市的宁德时代(300750.SZ),据报道,这家全球最大的电动车电池制造商已聘请顾问研究这一计划。

尽管中国香港、纽约、中国台湾甚至哈萨克斯坦正成为热门的中国公司境外IPO目的地,但明年规模最大的IPO之一可能会在欧洲进行。这里我们说的是伦敦证券交易所,据报道它正在洽谈承接快时尚品牌Shein的巨量级上市。

Shein原本希望在纽约上市,但这个计划因地缘政治因素而受挫。这导致该公司将目光转向了伦敦,最新报道显示,这个预计筹集数十亿美元的交易仍在谈判中。双方仍有可能谈崩,若是如此,Shein可能会收拾行囊,像许多规模较小的中国同行一样前往香港。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新闻

简讯:中国业绩拖累 百威亚太首季利润劲挫近两成

百威亚太控股有限公司(1876.HK)周四公布,2025年首季度营收同比下降7.5%至14.6亿美元。尽管多数市场实现稳健增长,仍难抵消中国区业务的下滑。 当季净利润同比下跌18%,由去年同期的2.87亿美元降至2.34亿美元。 中国营收同比减少12.7%,导致亚太地区西部整体营收下降11.7%。而在韩国市场双位数增长的拉动下,亚太地区东部营收同比得以增长11.7%。 公司称:“2025年第一季度,我们在亚太地区的业务部分抵消中国的挑战。但仍受到主要运营地区和即饮渠道持续疲软影响,而占我们约四分之一的中国市场库存销量亦下跌。” 财报发布后,百威亚太股价周四收跌1.8%至8.31港元,目前股价处于52周波动区间中位。 阳歌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钧达股份首挂升逾6%

光伏电池制造商海南钧达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865.HK; 002865.SZ)周四在港交所挂牌上市,开报22.20港元,较招股定价22.15港元高0.2%。至中午收报23.6港元,升6.54%。 公司公布,全球发售6,343.23万股H股,香港公开发售占10%,净筹约12.92亿港元(1.66亿美元)。其中,香港公开发售获3.5倍认购,国际发售获1.08倍认购。 钧达股份主营高效光伏电池的研发、生产和销售。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资料,按2024年的出货量计,该公司的N型TOPCon电池全球市场份额达至约24.7%,排名第一。 今年首季,公司收入18.75亿元,同比下降49.52%,录得净亏损1.06亿元,亏损较去年第四季收窄约39%。 李世达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沪上阿姨上市首开升近七成

内地茶饮沪上阿姨(上海)实业股份有限公司(2589.HK)周四在港挂牌,开市报190.6港元,较招股定价每股113.12港元高68%,中午收市报172.8元,升52.8%。 沪上阿姨发行241万股,招股价介乎95.57港元至113.12港元,一成于香港公开发售,九成国际配售,集资总额2.73亿港元。公开发售录得超额3,616倍,国际配售超额1.57倍。 是次集资所得,25%用于提升数字化能力、 20%投入研发、20%加强供应链能力、15%提升品牌及扩张门店网络,10%用于各项营销活动。 过去三年,沪上阿姨的收入分别为22亿元、33.5亿元及32.8亿元,利润为1.5亿元、3.8亿元及3.3亿元。门店分别为5,307家、7,789家及9,176家。 刘智恒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Ribo Life has filed for a Hong Kong IPO

小核酸药企瑞博生物港交所递表   8轮融资募集18亿元

以RNA为基础的小核酸药物因其研发周期短、药物靶点筛选快等优势,正在成为生物制药企业的研发热点 重点: 瑞博生物拥有全球最大的siRNA药物管线之一,有6款自研药物资产处于临床试验 主要收入来自合作授权,融资方包括先进制造产业基金、高瓴资本、华润医药产业基金等机构    莫莉 ​全球RNA疗法风口正盛,继mRNA疫苗大放异彩后,以RNA(核糖核酸)为基础的小核酸药物因其研发周期短、药物靶点筛选快等优势,成为生物制药企业的研发热点。在这条高增长赛道上深耕17年的苏州瑞博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瑞博生物”)近期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计划登陆港股主板。 作为国内小核酸药物领域的领军企业,2007年成立的瑞博生物一直专注于小核酸药物尤其是siRNA(小干扰核酸)疗法的研发,拥有全球最大的siRNA药物管线之一,有6款自研药物资产处于临床试验,涉及心血管、代谢类、肾脏和肝脏疾病的7种适应症,当中有4款药物正在进行二期临床试验。 RNA是连接基因与蛋白质的重要桥梁,小核酸药物具有作用时间长、受成药靶点限制少、合成工艺相对简单的特点,有望成为继小分子药物、抗体药物之后的第三大类药物。其中,siRNA 属于小核酸药物的一种,既能精确关闭特定致病基因,又能瞄准传统药物的不可成药靶点,可用于开发罕见遗传病、慢性疾病及癌症等多种疾病的药物。据招股书引述的研报,全球小核酸药物市场展现出强劲而持续的增长,预计该市场规模将从2023年起以26.1%的复合年增长率在2033年达到467亿美元,siRNA药物约占四成市场份额。 瑞博生物的核心产品是​​RBD4059​​,这是全球首款也是临床开发进展最快的用于治疗血栓性疾病的siRNA药物。全球血栓性疾病年死亡人数超1000万,但是现有抗凝药物存在出血风险高、用药频繁等痛点,RBD4059通过特异性抑制FXI,可以在降低血栓形成风险的同时减少出血风险,而且可以为患者提供每三至六个月一次的低频给药方案,提升患者依从性。招股书显示,该产品的2a期临床试验预计将于2025年底前完成。 此外,瑞博生物旗下还有针对血脂异常的两款关键产品​​RBD5044和RBD7022,分别用于治疗高甘油三酯血症以及高胆固醇血症,在全球范围内,成人血脂异常的患病率估计约为40%,每年影响约30亿人,高甘油三酯血症以及高胆固醇血症是最常见的两种血脂异常,占患者总数的一半以上,是引发心血管及代谢类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因此降血脂药物的市场规模在2023年已经达到207亿美元。瑞博生物的另一款关键药物RBD1016,则针对慢性乙肝和丁型肝炎,有望成为功能性治愈乙肝的基石疗法。 长期依靠融资输血 尽管小核酸药物开发潜力广阔,但是因其缺乏靶向性,存在脱靶效应,可能导致严重的副作用,而且核酸合成工艺复杂,成本较高,自2018年首个siRNA药物获批上市以来,全球至今只有7款获批上市的siRNA药物。 瑞博生物目前暂无已上市或接近上市的产品,主要收入来自合作授权,2023年、2024年分别获得收入4.4万元和1.42亿元,近期收入大增源于2023年的两笔大额授权合作。2023年12月,瑞博生物授权齐鲁制药在大中华区开发、生产和商业化小核酸药物RBD7022,获得总计超过7亿元的首付款和里程碑付款。同年,瑞博生物与德国药企勃林格殷格翰(Boehringer Ingelheim)达成合作,共同开发治疗非酒精性或代谢功能障碍相关脂肪性肝炎(NASH/MASH)疗法,总交易金额超20亿美元。 2023年、2024年瑞博生物的研发开支分别高达3.15亿元和2.8亿元,因此持续需要依靠融资输血。自从2016年完成A轮融资以来,瑞博生物持续不断进行融资,获得国资背景的先进制造产业基金以及知名投资机构高瓴资本、华润医药产业基金等机构加持,从A轮到E轮共计8轮融资中,瑞博生物累计获得18亿元融资,2025年1月完成的最后一轮融资的投后估值约为48.7亿元。不过,在2025年2月老股东却以低价转让股份时,令公司估值跌至35.8亿元。 瑞博生物曾于2020年12月底申报科创板上市,但未能成功。此次奔赴港交所上市,募集资金将主要用于多个重要管线的研发以及一般公司用途。港股市场曾在2021年底迎来“RNA药物第一股”圣诺医药(2257.HK),这家公司以65.90港元的招股价上市,目前股价仅有3港元,市值约3.2亿港元,瑞博生物最后一轮融资中的估值远高于同行圣诺医药的市值。瑞博生物能否凭借差异化的管线布局和国际合作,获得投资者的认可,有待时间检验。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