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41.HK
Café de Coral saw performance declines amid growing dark clouds in the catering industry

内地与香港两地餐饮业的疲弱情况较预期严峻,就连本港快餐龙头也不能幸免,继大快活后,大家乐也发盈警

重点

  • 大家乐预计中期盈利较去年同期下跌三成
  • 香港餐饮业快将迈入“内卷”时代

 

刘智恒

刚过去的一周,对大家乐集团有限公司(0341.HK)首席执行官梁可婷来说确实并不好受。今年四月才从罗德承手中接过帅印的她,甫一上任就迎来一份大幅下滑的中期业绩,要知道去年度集团的盈利才高歌猛进,半年后却要发盈警,梁可婷可谓百般滋味在心头。

大家乐公布,截至今年9月底止六个月,股东应占溢利较去年同期的2亿港元,下降不超过30%。集团解释,主要是受经济疲软以及港人北上消费影响,导致餐饮业出现较预期严重的下滑。同时,因去年期内疫后解除限制,销售强劲反弹,令出现了较高的基数。

大家乐的竞争对手大快活(0052.HK)早在几日前已发盈警,集团指因香港居民北上消费,及香港与内地消费降级,预计截至今年9月底止的中期业绩,较去年同期的3,630万港元大幅下挫50%至60%。

吊诡的是,快餐已是低消费的食店,大快活也说受香港消费降级影响,可见近年港人用餐的开支更趋下沉,难怪两餸饭店在近期成行成市,人们乐于以更低廉价钱去裹腹。

黑暗只是开端

在经济疲弱及楼市不景气下,市民消费意欲下降,内地与香港的餐饮业正在面对庞大压力。

据香港统计处资料,香港第三季的食肆总收益价值临时估计为267亿港元,按年下跌1.3%。第二季度为271亿港元,按年下跌2%,即是今年以来,连续两季出现下跌,很明显是在走下坡。

内地的餐饮行业情况更不好过,虽然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9月全国餐饮收入4,417亿元,同比增长3.1%。但中国烹饪协会分析,收入增多是因价格战,行业出现“增收不增利”的现象。

天眼查显示,截至今年六月底,国内餐饮企业注销及吊销量达到105.6万家,已是去年近140万家的75%,可见食店所面对的问题是如何恶劣。

北上之风难逆转

中国餐饮业的困局,对欲在内地重新大展拳脚的大家乐来说,无疑是一大打击。另一方面,集团在港业务亦碰上北上消费这股难以逆转的风。疫情后,港人的消费地域出现转变,爱到深圳消费,更逐渐变成习惯。相信随着时间,部分港人对重复游玩感厌倦,或会回流在港消费,但肯定是难复旧观,毕竟内地的消费较香港低,商场规模远较香港大,服务及质素也较香港要好。

面对饮食业的困境,大家乐没坐以待毙,抛出一系列应对逆境的方法,集团说:“在香港重点推出高性价比的餐单组合,及加强优惠推动及皇牌产品推广。”至于在内地,则专注为民生创造价值,推出深受顾客欢迎的促销活动和策略性品牌。

香港将走入内卷

话是说了一大堆,但你看什么性价比餐单,加强优惠及推广等,说穿了不外乎是从“价格”着手,即是降价或推出较廉价食品吸客。情况跟内地餐饮业如出一辙,都是从价格入手。若连快餐业也降价,香港其它食店也难逃减价之路,餐饮市场亦将进入“内卷”之势。

不光如此,餐饮业正面对内地巨企的挑战,多家著名餐饮先后登陆香港,九毛九(9922.HK)旗下的太二酸菜鱼、曾经的网红名店绿茶,以牛肉火锅名扬内地的八合里、烧烤名店木屋、茶饮龙头蜜雪冰城及新兴的霸王茶姬,已陆续在港设分店。他们均是内地餐饮业的航母,规模庞大,资金雄厚,久经内地市场的历练,愿意杀价抢客争夺市场,一旦将内地竞争模式引入香港,随时掀起价格战,未来港资食店要迎战,压力将更大。

谈到前景,大家乐说:“我们有信心在市场回暖时,把握发展机遇,重拾增长动力。”似乎集团也承认在现市况能做的不多,只能待市场转好,才有增长机会。事实摆在眼前的是,北上消费已成趋势,内地龙头食店陆逐到港抢滩,即使多年来大家乐证明能跨越周期,走过低谷,但香港餐饮行正面对的是结构性转变,市场何时好转?能否重复旧观?实在并不乐观。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新闻

简讯:字节跳动为狮腾提供AI设施

电商企业狮腾控股有限公司(Synagistics)(2562.HK)周二宣布,将使用字节跳动提供的人工智能基础设施,开发为商户提升效率的工具。 根据公告,总部位于新加坡的狮腾将与BytePlus合作,后者将提供Skylark大语言模型及数据分析工具,助狮腾开发为亚洲市场量身定制的下一代企业应用,双方未披露合作财务条款。 周二下午交易时段,狮腾股价下跌5.3%。公司于去年9月通过特殊目的收购公司(SPAC)方式在香港上市,成为港交所2022年推出SPAC后,首家以此方式上市的企业。当前股价较SPAC上市首日收盘价累计上涨约7%。 阳歌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蚂蚁拟分拆海外业务赴港上市

财新引述消息人士报道,阿里巴巴(BABA.US; 9988.HK)旗下金融科技公司蚂蚁集团,计划将其海外业务部门“蚂蚁国际”在港交所上市。蚂蚁目前正在就潜在上市事宜与监管机构进行沟通。 在新加坡注册的蚂蚁国际,业务规模约占集团总收入的20%。该公司拥有四大核心产品线:跨境支付平台Alipay+、国际收单业务安通环球(Antom)、跨境汇款服务万里汇(World First)以及创新支付解决方案Bettr,涵盖消费者端支付、商户端收单及企业间跨境结算等全方位金融科技服务。 蚂蚁国际董事长由蚂蚁集团董事长井贤栋兼任。 2020年,蚂蚁原本计划在上海与香港两地同时进行总额达370亿美元的首次公开募股(IPO),但最终遭中国监管部门叫停,其后被迫重组并遭罚款近10亿美元。 李世达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Janbon makes silver powder for solar cells

太阳能行业困境持续 建邦高科上市不逢时

即便业内很多下游企业陷入亏损,这家太阳能电池材料生产商去年仍保持了盈利 重点: 建邦高科申请赴港上市,去年收入增长了42% 这家用于生产太阳能电池银浆的银粉供应商利润微薄,在太阳能行业仍处于危机之中,公司可能也会陷入亏损 阳歌 香港IPO市场目前可能很火爆,各行各业的公司在经历了三年的疲软后纷纷开始融资。但太阳能公司却明显缺席了本轮热潮,因这个曾经炙手可热的行业,正在经历供应严重过剩引发的痛苦回调。 尽管面临如此巨大阻力,建邦高科有限公司仍申请赴香港上市,试图凭借其领先的银粉生产商的地位吸引投资者。银粉可用于生产银浆,而银浆是所有太阳能电池的关键材料。即使在鼎盛时期,建邦高科看上去也有点悬,因为产品高度商品化,导致利润率极低。在行业如此动荡的时期,公司可能难以激起投资者的太大兴趣。 虽然面临诸多动荡,建邦高科在过去三年仍保持盈利,至少以年为单位是如此。但上周五提交的上市文件并未按季度拆分数据,我们怀疑公司可能也和很多太阳能同行一样,在去年底和2025年第一季度陷入了亏损。 领先的太阳能电池板制造商晶科能源(JKS.US;688223.SH),以及多晶硅的龙头生产商大全能源(DQ.US;688303.SH),都印证这个行业的困境。两家公司在不久前的报告称,第一季度不仅净利润出现亏损,毛利润也陷入亏损——这意味它们的产品售价低于成本。 晶科能源和大全能源的股价今年迄今已下跌逾30%,目前接近五年来的最低点,行业困境可见一斑。周一,花旗将晶科能源的股票评级从“买入”下调两级至“卖出”,称该行业的困境看不到尽头,导致晶科能源的股价进一步下跌。 在如此艰难的环境下,很难相信晶科能源和大全能源等下游企业不会向建邦高科这样的上游供应商施压,要求降价。 雪上加霜的是,近期银价持续攀升,抬高建邦高科自己的生产成本,侵蚀公司利润率。建邦高科披露,几乎占其全部生产成本的硝酸银价格,已从2020年的每公斤3,100元,涨至去年的每公斤4,000元,预计还将持续上涨,到2029年达到每公斤5,400元。 利润率下滑 建邦高科的优势之一是历史相对悠久,这帮助它占据了中国光伏银粉市场近10%的份额,成为国内最大的供应商。建邦高科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010年,当时建邦胶体材料有限公司在山东济南成立,专门生产彼时尚处于初期的新能源和先进材料。 该公司早在2012年就开始进行银粉研发了。2014年,它建成了中国最早的银粉生产线之一,但直到五年后的2019年才开始工业规模生产。2023年底,公司成为国内首批能够生产新一代太阳能产品(如PERC、TOPCon、HJT和xBC电池)所需高级银粉的公司之一。 随着行业一派繁荣,建邦高科的业务也蓬勃发展。上市文件显示,公司2023年收入增长58%,至27.8亿元,去年又增长42%,达到39.5亿元。正如前文所说,公司主要的材料成本硝酸银去年占收入的96.7%,略高于2023年的96.1%。 幸运的是,建邦高科不需要大量其他支出来运营业务,主要是因它的产品高度专业,客户数量有限,竞争相对较少。过去三年,公司的销售、营销和研发支出相对稳定,不过去年行政成本几乎翻了一番。 但即便翻了一番,行政成本规模也相当小,去年仅相当于收入的0.4%。能印证这一点的是,公司去年底的员工总数仅为93人,与上年持平,相比于2022年的84人没有增长多少。 硝酸银成本高昂,导致公司毛利率相当低,去年仅为3.4%,低于2023年的3.9%。过去三年,该公司每年都保持盈利,尽管利润规模微乎其微,去年仅为7,900万元。或许唯一比盈利规模更小的是建邦高科的现金,截至2024年底,其持有的现金总额仅为2,940万元,但这其实已经是前一年1,080万元的近两倍了。 说建邦高科是在冒险太过轻描淡写了,在行业持续承压的背景下,IPO筹集到的资金或许能为其带来一些急需的喘息空间。但我们还是认为,投资者不会对一家受困于行业重大变革的公司有太大的兴趣。 建邦高科的全球竞争对手之一同和控股(5714.T),目前的市盈率仅为10倍。建邦高科最大的客户之一聚和材料(688503.SH)的市盈率略高一些,为18倍。若估值介于两者之间,按去年的利润计算,建邦高科的估值将在1.5亿美元左右。 这意味公司可通过上市筹集约3,000万美元,这将为其提供部分急需的现金。说实话,我们认为投资者不会对这种上市太感兴趣,不过它可能会吸引一些着眼于长远的买家,他们不在意当前的低迷,看中的是这个行业未来重现光芒的一天。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美的上月斥5.5亿回购A股

家电品牌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0300.HK, 000333.SZ)周二公布,集团截至4月底止,已斥资近5.54亿元人民币(下同)回购774万股A股,占公司目前总股本的0.1%,每股成交价由69.5元至75.02元。 美的于今年4月9日公布回购A股方案,回购金额介乎15亿元至30亿元,每股回购价不超过100元,实施期限为一年。集团表示,回购是用于股权激励计划及员工持股计划。 美的周二港股开盘跌2.5%报73港元,公司过去半年股价基本持平。 刘智恒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