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ingdong Industrials files for IPO second time

京东的B2B平台第二次申请上市,希望借其强劲增长,在香港股市飙升之际能吸引投资者

重点:

  • 京东再次申请其子公司京东工业在香港上市,此次或可筹集至少10亿美元
  • 此举为抓住近期中国股市反弹的机会,但由于完成发行需时,最终或错过这个时机

肖林

过去一个月香港股市牛气冲天,电子商务巨头京东集团(JD.US; 9618.HK)将成为中国首家利用近期港股反弹而让子公司上市的互联网巨头。

此举来自京东工业股份有限公司,这是该公司去年首次尝试申上市失败后,第二次尝试申港上市。这家连接工业供应商和客户的B2B平台,在上周十一假期前夕再次申请IPO。如果成功上市,它将成为京东旗下第六家上市公司。

京东工业没有透露融资目标,但据报去年首次申请时,公司拟募资约10亿美元。

公司脱胎于母公司庞大的工业供应商网络,其母公司运营着中国其中一个最大的电子商务网站。与竞争对手阿里巴巴(BABA.US; 9988.HK)多年来只是提供一个连接卖家和买家的市场不同,京东主要是将自己的产品直接卖给买家。这些买家大多是消费者,现如今他们构成了京东业务的大头。

但买家中也有相当一部分是企业,通常是厂商。京东从2013年开始成立B2B企业部门。四年后,该业务开始作为独立部门运营,将企业买家与生产所需的工具、零部件或原料供应商连接起来。

初步申请文件显示,截至6月底,京东工业拥有9,900家大企业和超过260万家中小企业客户,接触约9万家厂商、分销商和经销商。

强劲收入增长

公司通过在平台上销售产品和服务来获得收入。它的收入一直以健康的两位数速度稳步增长,相比之下,以消费者为中心的平台多数时候增长缓慢。今年上半年,是近期增长速度的典型表现,收入增长20%至86亿元。公司在2023年首次实现盈利,这个数字在今年上半年增至2.91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京东工业的服务比其核心的电子商务要赚钱得多。今年上半年,服务占其毛利润的36%,尽管服务收入仅占其总收入的7%。

中国供应链服务全球最大的制造业中心,而京东工业则表示自己处于有利地位,可以受惠中国供应链的数字化趋势。其核心的B2B平台的数字化程度,仍远不及中国的零售电子商务行业,很多买家仍在使用冗长的流程来比较不同供应商间的价格和质量。

京东工业没有进行太多融资,去年才完成B轮融资。但其支持者中不乏重量级机构,如红杉资本(前身为红杉中国)和中东的穆巴达拉投资等,在上一轮融资后,公司估值约为67亿美元。

此次IPO申请的时机似是为搭上最新一轮股市反弹的东风,恒生指数已从9月11日的近期低点飙升逾30%。自9月24日中国央行宣布一系列支持经济的新措施以来,股市反弹势头强劲。但此类上市通常至少需要几个月才能完成,因此到京东工业真正上市时,反弹势头很可能会消退。

对公司来说,一个很好的参照对象是震坤行(ZKH.US),这是仅次于京东工业的第二大B2B平台,于去年12月在美国上市。不同于京东工业,震坤行最初是一家销售进口粘合剂和润滑剂的贸易公司,2014年才建立起自己的电子商务平台。其股价已从15.5美元的IPO价格下跌了四分之三,不过在目前这一轮反弹中上涨了约25%。

就近期上市的公司而言,另一个可与之比较的是家电制造商美的,公司上个月在香港首次公开募股,这是它登陆深交所后的二次上市。在香港交易的股票在首个交易日上涨8%,此后上涨超过45%。强劲的首日表现,加上同样强劲的40亿美元融资金额(今年最大),增强人们对中国公司大型上市复苏的希望。

良莠不齐的分拆记录

京东工业有望成为京东旗下最新一家上市子公司。刘强东创办京东时,京东只是北京一家售卖磁光产品的小企业。16年后的2014年,京东在纳斯达克上市,募集资金18亿美元,成为当时中国在美国规模最大的上市公司。2020年,京东在香港二次上市,募集资金38.7亿美元。

经过多年的发展,京东已成为一家相当多元化的企业,除了核心的电商业务外,资产涵盖医疗保健、房地产和物流。这些资产中很多现在都已在纽约和香港单独上市。

2020年6月,京东持股63%的同城配送公司达达(DADA.US)在纳斯达克上市。2020年12月,京东健康(6618.HK)在香港上市,募资35亿美元,成为当年亚洲最大的医疗保健IPO和香港第二大IPO。2021年,公司提供仓储和配送服务的物流部门京东物流(2618.HK)在香港上市。京东物流于2022年收购竞争对手德邦股份(603056.SH),后者目前仍在公开交易。

虽然有这样成功的先例,但京东旗下也有子公司的上市遭遇挫折。京东科技集团是京东旗下的金融科技部分,最初计划于2020年在上海上市。但随着中国监管机构加强对此类金融科技公司的审查,公司最终放弃了计划;而这也导致蚂蚁集团2020年底在上海和香港上市的计划泡汤。

去年早些时候,京东还提交了将房地产部分分拆并上市的计划。但据中国媒体报道,随着中国房地产市场在多年强劲增长后出现下滑,京东后来暂停了京东产发(该部门购买土地并建造京东的仓库和工业园区)的上市。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新闻

简讯:药明合联发盈喜净利按年升50%

为制药公司提供合同服务的药明合联生物技术有限公司(2268.HK)周二发盈喜,截至2025年六月底止,收入增长超过60%,经调整净利润增长超过67%,净利润增长逾50%,按去年中期的净利是4.9亿元人民币,即今年中期盈利达7.4亿元人民币。 盈利大幅增长,主要是抗体偶联药物(ADC)的下游需求持续强劲,集团通过稳固的地位及竞争优势,获生物偶联药物CRDMO的重要市场份额,以及新投产线的产能迅速爬坡,及生产设施持续保持高利用率及运营效率。 公司周三开市升9.1%报53.9港元,年初至今股价已升76% 刘智恒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稻草熊今年中期转盈为亏

影视制作发行商稻草熊娱乐集团(2125.HK)周二表示,由于当期播映剧集数量减少,预计公司2025年上半年业绩将转盈为亏。 公司称,截至6月底的六个月,预计净亏损额介于350万元至800万元,去年同期盈利2,990万元。公司补充,经调整后,2025年上半年预计净亏损约290万元至盈利160万元,而上年同期净利润为3,790万元。 稻草熊指出:“变动主要因为集团于2025年上半年,播出集数较少的「小而美精品化」创新剧集,集数减少使收入减低,而运营成本维持相对稳定。” 稻草熊娱乐周三开盘走低,早盘下跌6.7%至0.56港元,公司年内累计涨幅约18%。 阳歌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ATRenew files ESG report

万物新生加码ESG承诺 制定减排目标

公司去年二手产品销售增长,推动年收入增长26% 重点: 万物新生去年处理、销售了超3,530万件二手智能手机及其他二手商品,23年销售量为3,230万件 公司设定了雄心勃勃的减排目标,希望在2030年前将范围一和范围二排放量较2024年水平削减35%,范围三排放量削减50%    梁武仁 在ESG(环境、社会和管制)领域,万物新生(RERE.US)天生占据有利地位。作为一家专业回收公司,它通过业务增长即可减少污染——这正是ESG中的“E”。公司的年度ESG报告详细阐述其如何减少污染,以及在此过程中如何助力打造绿色环境。 公司去年处理、销售了超过3,530万件二手商品,23年销售量为3,230万件,驱动2024年的营收增长26%,达到163亿元(约23亿美元)。公司指出,为扩展其回收产品类型,2022年启动的 “多品类”战略在去年获得“强劲势头”,其多品类回收门店数量增加了一倍多。 在电子产品回收这个传统优势领域之外,多品类业务将回收范围扩展至名牌箱包、黄金乃至名酒等其他消费品回收领域,这些物品如果不进行回收的话,很可能会被当成垃圾处理。 万物新生还拓展了以旧换新服务,以配合国家通过补贴及其他激励措施鼓励以旧换新,进而提振消费的计划。截至去年底,公司在中国拥有超过1,800家线下门店,其中超过650家提供多品类回收服务。 技术无疑是公司的重要赋能因素。具体而言,它使用人工智能检测二手产品,以简化运营并确保结果更加一致。 回收对环境保护至关重要,原因有多重。以万物新生的核心回收产品——手机为例:这些设备含有大量化学物质,不当处置会使有害物释放到环境中。 丢弃旧手机同时意味着购买新机,导致稀土等资源的大量消耗,而目前的稀土资源短缺正在影响全球市场。开采此类矿物也会对环境造成负面影响,因为生产过程往往伴随森林砍伐和水污染。同时,制造及运输新手机会释放温室气体,这正是全球变暖与气候变化的主要原因。 早在2022年,WEEE(废弃电子电气设备)论坛估计,当年将有约53亿部智能手机被弃置,相当于当时总拥有量的近三分之一。尽管没有更新的数据,但由于电子设备整体回收率较低,估计近年来弃置手机的数量还在增长中。依据另一项同样源于2022年的预测,因为不足2%的设备被回收,仅中国报废智能手机数量将在2025年达到60亿部。 废弃手机仅仅是日益增长的电子废弃物(e-waste)中的一小部分。有数据估计,电子废弃物年总量约4,000万吨,仅约12.5%被回收。其余被填埋或焚烧,均对环境造成危害。 电子废弃物 电子废弃物管理是万物新生为ESG中的“E”部分做出贡献的另一领域。公司称,去年通过环保方式处置13.7万台电子设备,使电子废弃物污染减少21.9吨,高于2023年的17.8吨。 除这些成就外,万物新生正主动致力减少自身碳足迹,这是在ESG中实现“E”目标的另一关键环节。 公司设定了雄心勃勃的目标,在2030年前将“范围一”(Scope 1)和“范围二”(Scope 2)排放强度——即单位经济产出带来的温室气体排放量——较2024年水平降低35%。万物新生目前未产生任何“范围一”排放,即温室气体核算体系(Greenhouse Gas Protocol)下由其拥有或控制的源头排放的二氧化碳。因此,实际运作中,公司着力于大幅削减通过采购电力产生的“范围二”排放。 公司还以2024年为基准,期望在2030年前将“范围三”(Scope 3)排放量减半。此类排放间接源于多种来源,例如用于配送及员工通勤的交通运输。 这些目标是公司未来大目标中的一部分——整体目标是在2030年实现碳达峰,并在随后三十年内达成碳中和,契合国家规划。尽管实现减排或有挑战,万物新生仍专注于通过技术手段提升能源效率。虽然其在2022年至2023年成功将“范围二”排放强度从0.30降至0.28,但我们注意到去年该数字回升至0.31。未来五年维持下降轨迹需持续努力,才能达成“范围二”减排目标。 万物新生对环境承诺相当明确:仅其持续披露“范围三”排放这一点便是掷地有声。此类数据因需追踪估算多种排放源,且整合过程复杂繁琐,故鲜有公司愿意披露。两年前,SEC(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在其气候披露要求的原提案中纳入强制“范围三”排放披露;但遭到许多公司反对,导致SEC最终从正式规则中剔除。 万物新生亦在改进ESG中的其他领域,其风险管理委员会采取包括主动识别潜在问题在内的各种措施。 这些努力也得到了第三方的认可——标普全球企业可持续性评估(The…

简讯:上市不足两年 优必选第五次配股

机器人制造商深圳市优必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9880.HK)周二公布, 配售3,015.5万新股,相当扩大已发行股本的6.4%,每股配售价82港元,较周一收市价折让9.1%。 集资所得净额约24.1亿港元,将用于业务运营及发展、偿还集团相关金融机构授信业务下的款项。 优必选自2023年12月上市以来频频在市场集资,之前四次配售共集资19亿港元,连同是次配售,共集资达43亿港元。 优必选周二开市跌3.6%报87港元,股价持续向下走,中午收市跌近6%报85.15港元。 刘智恒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