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不出房产低迷 联易融深陷困局

由于未能减少对房地产相关客户的依赖,首季度该公司在供应链融资平台上的交易量仅增长7%
重点:
- 一季度联易融科技旗下平台总交易量仅增7%,远低于2024年一季度45%和去年全年28%的增速
- 公司一直在尝试减少对基础设施和建筑等房地产相关行业的依赖,但收效甚微
梁武仁
联易融科技集团(9959.HK)在尝试摆脱中国房地产市场长期低迷阴影的过程中,似乎碰壁了。
公司已成为房地产长期低迷的受害者之一,因为其基于云的供应链融资服务,严重依赖基础设施和建筑等相关行业客户。鉴于房地产市场低迷看不到尽头,公司一直在努力拓展其他领域的客户。但上周发布的一季度业务发展公告显示,这一努力收效甚微。
在某种程度上可以理解,在当前动荡的经济环境下,联易融科技不能单纯为了追求增速和多元化而盲目拓展客户,因它仍需筛选能够履行还款义务的高质量用户。
这意味和其他很多金融机构一样,公司需要在业务增长和风险管理间找到平衡。一季度公司旗下平台总交易量,仅比上年同期增长7%至1,000亿元(137亿美元),或许正是它在两者之间尽力维持平衡的印证。这个增速和2024年一季度45%的同比增长,以及去年全年28%的增长相比,大幅放缓。
在供应链融资中,一家公司(有时也叫“锚”)利用其欠供应商的未付账单,帮助供应商获得资金,这是公司用自身的信用度让供应商获益。锚和供应商都能从中受益,因为前者有了更多的账单支付时间,而后者可以获得运营资金。联易融科技旗下的平台旨在通过数字化,从基础资产管理到证券化的各个环节,让供应链融资变得对有关各方都更加便捷。
近年来,这种供应链融资在中国发展迅速,部分原因是传统银行为中小企业提供的信贷普遍不足。但联易融科技的现状证明,在艰难时期,比如眼下,这个融资细分领域也会感受到压力。
如果不是“多级流转云”产品,该公司一季度整体交易量会大幅下降。“多级流转云”产品交易量增长37%,凭一己之力抵消了包括“AMS云”和“ABS云”在内的其他服务的下降。在联易融科技的最新业务发展公告中,首席执行官宋群将其他平台交易量萎缩,归因于市场情绪“低迷”以及资产支持证券(ABS)延迟发行。
营收增长乏力
联易融科技一季度的营收增速可能会低于7%的交易量增幅,考虑到收费面临压力,营收甚至可能已经出现了下滑。在一季度业务发展公告中,公司并未提供实际的营收数据。但去年,公司全年营收增长19%,落后于28%的交易量增长。
具体而言,鉴于多级流转云服务交易量的快速增长,并未转化成相应的营收增长,该平台的收费似乎低于AMS云服务和ABS云服务的收费。多级流转云服务是联易融科技相对较新的一款产品,但它已成为公司的支柱业务。这项服务通过使用区块链技术,将中小企业与客户之间的交易产生的应收账款转换成数字凭证(Digipos)。
到2022年,多级流转云在交易量方面超过AMS云,成为联易融科技最大的产品,之后实现了几何级增长。2023年,多级流转云业务的交易量激增82%,去年又增长了52%。但联易融科技主营的供应链金融服务,在2023年实际上出现了下降,去年仅增长了约18%。
公司的获客速度也有所放缓,反映它在为产品寻找新用户方面遇到了一些困难,尤其是在房地产相关领域之外。比如,其最大的客户群体——核心企业伙伴去年增长了45%,而就在2021年时,其增长还接近翻倍。
与此同时,去年联易融科技对房地产相关客户的依赖有所加深,尽管由于市场持续低迷,这类客户的风险可能有所上升,进而吸引力有所下降。基础设施建设和房地产行业,在联易融科技总交易量中的占比从2023年的44%和2022年的48%,上升至去年的51%。这意味公司的很多新客户都来自地产行业,或是来自这些领域的现有客户,在联易融科技的平台上变得更加活跃。鉴于中国房地产市场的萧条,这两种情况对联易融来说都不是好事。
公司去年的减值损失几乎增加了两倍,抹去大部分毛利润,足见其客户压力增大。也因此,尽管收入有所增长,但公司净亏损却扩大了。
虽然联易融科技本质上是一家平台运营商,但当客户未能支付账单时,它确实需要承担一些责任。这是因为公司将可证券化的供应链资产收集起来,如未付账单,然后在一定时期内将其暂记入自己的资产负债表,这个过程叫“仓储”。如果一家公司在仓储期间拖欠账单,联易融科技就必须以减值成本的形式,承担由此产生的全部损失。
有互联网巨头腾讯支持的联易融科技,股价自2021年上市以来已下跌逾90%,仅今年就下跌了31%,目前市销率仅为2倍。不过,其他互联网金融公司的估值也同样低迷,比如信也科技(FINV.US)虽然处于盈利状态,但市销率仅为1倍。这表明,由于这类公司面对中国当前经济疲软的风险敞口,投资者对其持谨慎态度。
这意味着联易融科技要赢得投资者青睐,仍有很长的路要走。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