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imutian does agricultural e-commerce

这家农业B2B平台运营商申请纳斯达克上市,其财报显示去年营收下滑,公司正实施激进的成本削减计划

重点:

  • 一亩田已申请纳斯达克上市,计划筹资最多2,300万美元,其高昂支出导致现金储备岌岌可危
  • 这家B2B平台运营商,去年营收因削减成本下滑,但长远来看,公司有望受益于中国农业现代化进程

阳歌

农业B2B平台运营商北京一亩田新农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本已驾轻就熟地收割作物,更准确说是帮助生产者对接采购商。如今,公司因现金储备告急,正转而瞄准纳斯达克上市,试图通过最高募资2,300万美元收割投资者资金。

这家名称意为“一亩田”的企业在概念层面颇具亮点,坐拥超高利润率,且在政府全力推动现代化的农业领域占据领先地位。然而,上周提交的更新版招股书显示,一亩田过往的高支出导致持续负现金流及亏损。过去两年,公司一直大力削减开支。

较之同业,一亩田寻求的估值定位也显激进,意味其股票上市后或将面临压力。

一亩田具有中国电商及互联网企业的典型特质,乘21世纪前二十年数字经济腾飞之势,步入发展黄金期。公司资历深厚,创始人邓锦宏2009年辞去百度营销部产品经理职位,进军农业电商。

经济高速增长时期,投资者热衷向此类初创企业掷下数百万美元资金,不计盈亏地寻找下一个百度或阿里巴巴。邓锦宏借此东风,打造出中国最大的农业B2B平台,截至今年3月末,平台已汇聚3,900万商家及2,100万在售商品。

中国正将农业从分散型小农经济,转向应用先进种植技术的现代化集约农场,一亩田恰逢其时,占据战略契合点。

上月,我们报道拟上市公司潍柴雷沃时,曾详解其智能农械如何受益现代化浪潮。此次转型在《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规划(2024-2035年)》与《全国智慧农业行动计划(2024—2028年)》两大国家规划中均有部署。此类计划往往预示,相关企业可获得政府资金与资源倾斜。

招股书中的市场数据昭示行业爆发前景,中国农业B2B电商市场规模,预计未来五年以17.5%年增速扩张,为GDP增速的两倍有余,2029年将达2,842亿元(约合400亿美元)。一亩田虽因主营撮合交易收取佣金致营收规模偏小,但占据有利卡位可分得红利。

不过,上述高增速未在一亩田营收端体现,其收入至少从去年开始持续下滑。2024年营收1.61亿元,较2023年的1.88亿元同比下降14%;今年第一季度营收同比下降12.6%至 3,430万元,低于上年同期的3,920万元。

大力削减成本

公司对营收下滑缘由语焉不详,仅模糊归因于“战略性聚焦农产品采购贸易业务,调配资源预算加速主产区零售网络建设”。

但最可能的解释,或许还要回到我们前文提到的那个更为亢奋的时代。这家公司成立于2010年代,当时中国经济仍在快速增长。那时,互联网公司不惜一切代价争夺市场份额,常常招揽那些利润较低的客户,仅仅是为了增加用户数量,即便这种做法会消耗大量资源。

实际上,公司毛利率表现亮眼,今年第一季度从上年同期的73.8%升至79.1%;2024年全年毛利率更高达81%。

但公司营销、管理和研发开支高企,去年总额几乎等同全年营收,导致持续的负现金流:去年净亏损3,490万元,今年第一季度续亏264万元。不过,值得关注的是,两期亏损额同比均大幅收窄。

一亩田似乎终于认清热钱涌动时代已成过往,正大刀阔斧降本增效以求盈利。降本举措在行政开支上尤为显著,去年初至今,削减超过五成,其中主要来自人员优化,截至3月底员工总数为573人,较2023年末的789人缩减逾四分之一。

长期高支出侵蚀其现金储备,3月底仅余63.2万元(不足10万美元),较去年末本就不足的277万元再度锐减。招股书未着重讨论停业风险,推测公司仍具融资能力维系未来一两年运营,以期通过精简开支实现盈利。

以其去年营收及4.67亿至5.72亿美元估值区间计,一亩田市销率(P/S)达21至26倍,定位激进。横向对比,B2B家居电商GigaCloud(GTC.US)市销率仅0.86倍,即便电商巨头阿里巴巴(BABA.US; 9988.HK)也仅2.13倍,尽管其40%的毛利率仅为一亩田的一半。

核心症结在于,一亩田亟需强化成本管控,需淘汰低效客户及优化人力结构。若能在此前提下维持较高毛利率,待营收重拾增长并实现盈利时,公司或可迎来全新发展格局。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新闻

简讯:云工场料上半年多赚最多三成

IDC解决方案服务商云工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512.HK)周五公布,预计6月止六个月净利介乎1,400万元至1,600万元,较去年同期的约1,230万元增长约14%至30%。 公司表示,盈利增长主要受惠于上市开支减少,以及持续推进的营运成本控制措施。 云工场主要提供网络数据中心(IDC)解决方案服务、边缘运算服务以及资讯通信技术(ICT)相关服务等。8月12日,公司宣布与香农芯创(300475.SZ)成立合资公司,开拓智能算力服务市场。 公司股价周五低开,至中午休市报4.22港元,升0.5%。 李世达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现代牙科发盈喜 料中期盈利增逾三成

现代牙科集团有限公司(3600.HK)周四发盈喜,料今年上半年的收入将介乎17.75亿港元至18.5亿港元,同比上升4.3%至8.7%;纯利介乎2.79亿港元至2.95亿港元,同比上升30.1%至37.6%。 公司表示,增长主要因增加使用数码解决方案,令集团营运效率持续提升,以及受惠于欧元及澳元兑人民币与港元的升值。同时,因今年初完成收购泰国最大牙科实验室Hexa Ceram,因而带动收入与盈利增长。 现代牙科开盘升近10%报5.08港元,公司年初至今股价升逾两成。 刘智恒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网易二季度盈收双升

网易股份有限公司(NTES.US)周四宣布,2025年第二季度营收同比增长9.4%至279亿元,上年同期为255亿元。业绩增长得益于核心网络游戏业务及教育板块有道的营收增长,抵消在线音乐业务的业绩下滑。 公司游戏及相关增值服务营收同比上升13.7%至228亿元,有道营收增长7.2%达14亿元。但在线音乐业务营收同比下降3.5%至20亿元。该季度公司利润从上年同期的68亿元增至86亿元,增幅达26%。 财报发布后,网易股价周四下跌3.9%。该股年初至今累计涨幅达45%。 阳歌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XtalPi scores landmark deal

拿下AI新药研发最大订单 晶泰科技市值升至​​300亿港元​​

交易方DoveTree的创立者是哈佛大学终身教授Gregory Verdine,他是化学生物学领域的权威学者,曾提出“drug the undruggable”(靶向“不可成药”靶点)理念 重点: 低首付加上高里程碑付款是AI制药风险定价的惯例,低首付可让合作方降低早期风险 晶泰科技在上市不到一年的时间内,就因其年度营收越过2.5亿港元门槛,成功摘“P”    莫莉 今年以来,中国创新药企频签大额对外授权订单,三生制药以​​12.5亿美元首付款​​将PD-1/VEGF双抗授权给辉瑞,创下国产创新药首付新纪录,恒瑞医药与葛兰素史克达成最​​高120亿美元​​战略合作,AI制药领域也同样传来捷报。上周二晚间,晶泰控股有限公司(2228.HK)宣布已于2025年6月底与美国创新药企DoveTree完成总订单规模约59.9亿美元(430亿元)的管线合作签约。 根据协议内容,晶泰科技将利用其基于“AI+机器人”的端到端人工智能药物发现平台,为DoveTree选定的多个主要针对肿瘤学、免疫及炎症疾病、神经系统疾病及代谢失调领域的靶点,发现和开发小分子及抗体类候选药物, DoveTree独家享有相关药物全球范围的独家开发和商业化权利。 晶泰科技称,已收到协议约定的首付款5100万美元。协议签署后180天内,晶泰还将获得4900万美元的阶段性付款​​,未来还将获得最高58.9亿美元的潜在监管里程碑及商业里程碑付款,以及基于产品年度净销售额的潜在个位数百分点的特许权使用费。以订单总规模59.9亿美元计算,此次合作创下了人工智能新药研发(AIDD)领域订单规模的新纪录。 消息公布后的第一个交易日,晶泰科技在开盘之初飙升近23%,股价创2月25日以来新高,全日收涨12.42%,总市值近300亿港元。晶泰科技股价在此后接连回调,截至8月8日收盘,三日的累计涨幅收窄至7.72%。 此次合作的交易对手DoveTree是一家美国创新药企,利用前沿的人工智能技术与创新研发范式结合生物学的基础科学,专注于重大疾病领域“first-in-class”(首创新药)管线的开发及临床转化。DoveTree的创立者是哈佛大学终身教授Gregory Verdine,他是化学生物学领域的权威学者,曾提出“drug the undruggable”(靶向“不可成药”靶点)理念。他是杰出的连续创业家,由他创立或共同创立的十余家生物科技公司中,有五家已经成功上市,由Verdine教授主导推进的3款药物已经获得FDA批准。 针对此次合作,晶泰科技董事局主席温书豪表示,人工智能与机器人自动化技术的深度融合将彻底改变药物研发的效率与成功率挑战、带来关键的范式升级。Gregory Verdine 教授及 DoveTree 拥有丰富的药物研发成功经验与精准的市场眼光,与晶泰科技的平台能力高度互补,双方优势的协同将加速具有挑战性的创新靶点的研发突破。 有望在2027年扭亏为盈? 尽管1亿美元的首付款在整体近60亿美元的订单中占比偏低,但是低首付加上高里程碑付款是AI制药​​风险定价的惯例。因为​​AI新药研发项目大多处于​​临床前阶段​​,成功率偏低,低首付可以让合作方降低早期风险,而且AI新药研发项目属于“技术+服务”模式,其价值随研发进展释放,绑定具体成果的高里程碑付款可以确保技术价值经实证后才支付大额款项。 今年上半年,晶泰科技已经与多家医药企业达成合作,包括:6月底与生物制药巨头辉瑞扩大战略合作,共同开发全新一代的分子模拟平台以驱动新药研发;4月,与血液制品领域上市公司派林生物(000403.SZ)签署总规模约1亿元的战略合作协议,加速血液制品及其他药品研发等。晶泰科技甚至出海到阿联酋,共同建设中东地区首个自动传统药物现代化研发实验室,首期投资 3000 万美元。 作为首家根据18C规则在香港联交所上市的特专科技公司,晶泰科技在上市不到一年的时间内,就因其年度营收越过2.5亿港元门槛,成功摘“P”,“P”是港交所对未商业化公司的特殊标记。根据2024年财报,晶泰科技的营收同比增53%至2.66亿元,其中下半年的同比增速更是达73%,经调整净亏损收窄至4.57亿元,同比减亏12.5%。晶泰科技收入主要来自于两部分,智能机器人解决方案,约为1.63亿元,以及药物发现解决方案,约为1.04亿元。 中邮证券的研报称,晶泰科技利用其基于AI+机器人的端到端人工智能药物发现平台,近期获上亿美元的大订单,未来具有数十亿美元的销售潜力,其商业模式初具雏形,颠覆传统研发范式打开市场空间。研报认为,公司作为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