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xue files for Hong Kong IPO

在国内A股上市失败后,中国领先的茶饮连锁店已申请在香港上市

重点

  • 蜜雪冰城已申请在香港上市,估值或可达到50亿美元或以上,据报道该公司拟筹集最高10亿美元资金
  • 中国市场日益拥挤,促使蜜雪冰城加速全球扩张,该公司目前在海外运营着大约4,000家门店

    

陈竹

如果第一次泡泡破了,那就再试一次。这是中国门店数量最多的茶饮连锁蜜雪冰城股份有限公司发出的新信号,2022年在中国国内A股市场上市失败后,公司正试图在香港上市。

路透社上周援引知情人士称,蜜雪冰城计划通过上市募集5亿至10亿美元(35.5至71亿元)资金。按照区间下限计算,出售10%的股份就能让该公司的估值达到50亿美元,市值超过中国首家在港上市的茶饮公司奈雪的茶(2150.HK) 近六倍。

作为庞大的中国茶饮市场的领导者,蜜雪冰城的规模和品牌知名度应有助于它激起投资者的强烈兴趣。该公司在消费者中非常受欢迎,拥有数以万计的门店,其门店标识是一个雪人。

自1997年成立以来,蜜雪冰城的迅速崛起很大程度上归功于它的两大战略。第一个是特许经营模式,该模式使其能够利用第三方运营商实现快速扩张。据蜜雪冰城上周向香港交易所提交的上市文件显示,截至去年9月底,蜜雪冰城的逾3.6万家门店中,超过99.8%由特许经营商经营。

蜜雪冰城主打特许经营这一点,与很多专注于直营模式的竞争对手形成了鲜明对比,不过后者中的很多现在也开始尝试特许经营。该公司的大部分收入,是通过为门店网络供应原料和设备产生的,不同于直接面向消费者的竞争对手。

这种方式使蜜雪冰城得以迅速扩张,同时避免了直营模式涉及的很多固定成本,如租金、工资和设备采购。

蜜雪冰城成功的另一个关键因素是它专注于不那么吸引人的低端市场,瞄准中国中小城市更年轻、更精打细算的人群。申请上市的文件显示,该公司的茶饮售价普遍低于10元。

蜜雪冰城的门店网络规模远大于它在中国10元以下奶茶市场上的劲敌。根据中金公司(CICC)12月的一份研究报告显示,截至11月,甜啦啦和益禾堂(分别为中国第二和第三大连锁)各自在中国经营着大约5,676家和4,735家门店。

经过近期的快速增长,蜜雪冰城去年前9个月的收入为154亿元,高于2022年全年的136亿元和2021年的100亿元。期内净利润24亿元,毛利率较为强劲,达到30%左右,突显出蜜雪冰城轻资产特许经营模式的优势。

海外扩张

随着中国奶茶市场日益饱和,蜜雪冰城作为中国主要的茶饮连锁品牌,希望借助出海来提升收入。

根据中金公司12月份的研究报告中引用的数据,中国茶饮市场在经历了几年的快速扩张后,预计增长将放缓。该报告称,市场今年预计将增长20%,达到3,043亿元,但到2027年,增长将放缓至16%。中国的经济放缓也可能是一个不确定因素,这促使消费者控制在非必需品上的消费支出。

根据中金公司的报告,市场竞争也大大加剧,国内市场目前约有20个主要品牌。

蜜雪冰城面临两个方向的竞争。高端市场的很多竞争对手已经降低了价格,日益蚕食蜜雪冰城的传统地盘。早在2022年,高端品牌喜茶降价3至7元,一场茶饮大战就此爆发,奈雪的茶承诺推出更多20元以下的产品。随着消费者越来越谨慎,这种价格下行压力只会越来越大。

随着越来越多的品牌尝试通过特许经营来实现更快的增长,蜜雪冰城也面临着压力。喜茶之前一直坚持直营以维护形象与品质,到了2022年11月,开始开设特许经营店。竞争对手乐乐茶和奈雪的茶去年也步其后尘,表示将寻找类似的合作伙伴。

采用特许经营门店有助于这些竞争对手(其中很多专注于高端市场)向中小城市扩张,而这些城市正是蜜雪冰城的传统据点。

为了从中国过热的市场中解脱出来,蜜雪冰城于2018年在越南开设了第一家海外门店。截至去年9月,它的海外门店数量已增至约4,000家。其中大部分门店位于东南亚,该地区因与中国市场有许多相似之处而受到中国很多消费品牌的青睐。

根据蜜雪冰城上市文件中引用的第三方研究,到2027年,东南亚现制茶饮市场的规模预计将达到494亿美元,是2023年预计的201亿美元的一倍多。

虽然海外市场潜力巨大,但蜜雪冰城的全球扩张仍面临重大挑战。其中一个关键挑战是本地化,以符合每个国家的客户偏好和运营环境。

该公司在中国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归功于其建立的全国供应网络,为其数以千计的国内门店提供服务。蜜雪冰城目前主要使用中国的设施为海外门店供货,不过其接下来合乎逻辑的步骤将是在关键市场建立当地设施,这一步将需要大量新投资。

公司还在关注不太熟悉的目的地,去年宣布进军澳大利亚的计划。这些市场可能会带来新的挑战,因为它们与中国的文化相似性较少。此外,在这些西方市场,咖啡比茶更受欢迎。

随着蜜雪冰城的扩张,它很快就会发现很多本土竞争对手也有类似的想法。其中,喜茶和奈雪的茶在东南亚市场也非常活跃。尽管如此,蜜雪冰城的低价策略可能有助于它在海外找到受众,特别是在通货膨胀导致全球消费者变得更加注重价值的时候。

咏竹坊专注于在美国和香港上市的中国公司的报道,包括赞助内容。欲了解更多信息,包括对个别文章的疑问,请点击这里联系我们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新闻

简讯:药明康德配股集资76.5亿元

中国医药外包企业无锡药明康德新药开发股份有限公司(2359.HK; 603259.SH)周四公布,拟配售7,380万股新H股,每股作价104.27港元,较前一交易日收市价112港元折让约6.9%,净集资约76.5亿港元(9.75亿美元)。 此次配售股新股占扩大后H股及已发行股份总数约16.01%及2.51%,筹得资金中约90%将用于加速推进全球布局和产能建设,约10%将用于一般公司用途。 公司此前公布,今年上半年收入207.99亿元,按年增长20.64%;股东应占溢利为82.87亿元,按年上升95.46%。 药明康德股价周四低开,至中午休市报107.8港元,跌3.75%。公司股价今年以来上升90%。 李世达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美高梅中国二季度业绩微升

澳门博企美高梅中国控股有限公司(2282.HK)周四公布上半年业绩,4至6月的第二季度收益86.7亿港元,同比升18.9%,经调整EBITDA(息税折旧摊销前盈利)为25.1亿港元,同比升2.8%。 今年中期的收益为166.6亿港元,按年升2.7%,经调整EBITDA为48.8亿港元,按年跌1.4%。 二季度的主场地赌枱投资额同比上升7%至40.9亿美元,主场地赌枱的赢率微升0.5个百分点至25%。 美高梅中国周四开盘升1%报15.76港元,今年以来该股上升逾60%。 刘智恒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the RWA boom is arriving ahead of schedule

以货为币 资产上链 RWA热潮的机会与风险

稳定币条例即将正式上路,RWA风潮提前涌现,香港链上金融开启一场热闹的实验    李世达 香港《稳定币条例》将于 8 月正式实施,全球目光再度聚焦这座亚洲金融中心。稳定币发行的规则确立,也为“RWA”(现实世界资产)开辟了一条通往主流金融市场的法治通道。 RWA指的是透过区块链技术,将现实世界中可验证、可交割的实体资产(如大宗商品、不动产、票据等)进行确权与数字化,进而发行代币,于链上流通与交易。这种资产代币化(tokenization)不仅提升了交易效率,更打通了传统金融与加密经济的桥梁。RWA最大的潜力在于,它不是凭空创造一种虚拟资产,而是让实体经济变得更透明、更可融资、更流动。 而稳定币条例之于RWA的重要性,在于它为RWA所需的数字结算与清算系统提供了法理基础。没有稳定币,就无法构建可编程、可实时计价与结算的代币交易环境,RWA难以突破应用瓶颈。同时,稳定币本身若无可对应、具价值基础的链上资产,其发行与使用也难获信任与规模支持。RWA提供了稳定币实际锚定物与使用场景,能提升稳定币作为结算工具的可信度与通用性。 自2023年6月起,香港金管局与财库局支持多个稳定币与RWA试点项目,包括金银业贸易场、中银香港、香港交易所、HashKey与Ant Digital Technologies(蚂蚁数科)等多方参与。除此之外,浙江、山东等外贸重地也有多家出口型企业透过合作平台,将铝锭、铜板与白糖转为链上资产,用于融资与海外订单预付结算。 据波士顿咨询(BCG)公布的估算数字,至2030年,全球代币化市场有望达到16万亿美元规模,这一数字约相当于当前黄金市值的三倍。 市场快速反应 资本市场对这波风口的反应显然更为迅速。狮腾控股(9993.HK)、广联科技(8279.HK)、德林控股(1709.HK)等多家港股公司在短时间内接连宣布进军RWA与稳定币业务,不论是表态有意申请牌照、签订合作协议或简单表示“正在研究相关方向”,都迅速引发市场炒作与股价上升。 有市场专家警告,现时“稳定币概念股”部分已严重偏离基本面。由于北水资金短炒助推,多数公司仅凭合作意向或传闻即被资金追捧,后续若无实质落地,8月监管政策正式实施后势必面临估值回调风险。 事实上,RWA作为连接资产确权与链上金融的基础设施,是对企业是否真正拥有产业场景与交易需求的考验。那些拥有实体商品交易、仓储物流、跨境清算、区块链应用经验的企业,在这场变革中更具竞争力。 而金融科技平台则可凭藉现有用户基础与技术能力,搭建资产代币化与结算系统。如复星国际(0656.HK)旗下金融科技平台星路科技,近日发布一站式RWA平台FRP。星路预计,货币基金RWA代币化之后,会是债券、风险评级相对较佳的基金、票据等产品,再之后才会是实物资产。标准化资产会是两三年内市场偏好的RWA类型。 随着《稳定币条例》于8月生效,香港或将真正迎来以实体经济为基础的链上资产时代。但这场资产重构的竞赛,终究不会奖励跑得快的人,而是给予那些跑得稳、做得真的企业。 李世达,咏竹坊编辑。他的联络方式:shihtalee@thebambooworks.com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业务持续复苏 瑞幸二季度盈收双升

国内最大咖啡连锁运营商的瑞幸咖啡(LKNCY.US),第二季报告显示其营收及盈利均获双位数增长。公司持续快速扩张门店网络,经营业绩已从去年低谷中显著回升。 根据周三美东时间盘前发布的最新季报,瑞幸一季度营收同比增长47.1%至124亿元,当期利润上升43.6%至12.5亿元。直营门店营业利润率微降至21%,较去年同期21.5%略有收窄。 当季新增2,109间门店,截至3月末门店达26,206间。新开门店含24家海外店,包括马来西亚16家、新加坡6家和美国2家。直营门店(约占门店总量的三分之二)同店销售额增长率,从上一季度的8.1%增至13.4%。 财报发布后,瑞幸股价周三开盘走高,但随后回调,当日收盘下跌1.9%。该股年内累计涨幅已超50%。 阳歌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