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Di reports double-digit revenue gain

这家常被称作“中国优步”的公司,连续第五个季度取得两位数收入增长,据报它正考虑在香港上市

重点:

  • 滴滴出行一季度收入增长14.9%至491亿元,连续第五个季度取得两位数增长
  • 这个叫车应用平台已摆脱早前的监管困境,但因竞争的缘故,加之对手使用聚合平台,市场份额遭到挤占

陈竹

在遭遇监管壁垒近两年后,滴滴全球股份有限公司终于在去年初开始恢复一点昔日的势头,因它面临的困难有所缓解。那些困难可以追溯到公司2021年6月在纽约的公开募股,当时它被指滥用用户数据,并遭到中国监管机构反对的情况下上市。

去年1月,被称作“中国优步”的滴滴跨过一座里程碑,其应用程序重新出现在中国的应用商店,在之前,因被监管机构处罚,被下架近两年。即便是在2022年6月退市后,公司仍继续发布财报。最新业绩报于5月底公布,显示滴滴正恢复部分势头,因它取得两位数的收入增幅,延续了之前四个季度的强劲增长。

不过,公司不太可能再回到中国共享出行服务领域的主导地位,因市场的变化,最明显是增长放缓和聚合平台的兴起,这些平台让新入局的竞争对手更容易站稳脚跟,并迅速获得发展。

滴滴公布一季度营收为491亿元,同比增长14.9%。此前四个季度,滴滴的营收增幅分别为19%、53%、25%和55%。

同样重要的是,这家曾经亏损的公司终于找到了一条通往盈利,至少是经调整后盈利的道路。在最新一个季度,尽管因持有小鹏汽车(9896.HK, XP.US)3.25%股份的投资损失,公司亦实现经调整净利润14亿元。这一消息肯定会缓解潜在新投资者的担忧,因为滴滴正准备重新上市,这极可能是在香港。

中国的网约车市场早已过了2010年代初的高增长期,当时滴滴通过一系列合并迅速发展,高潮是2016年收购优步(UBER.US)的中国业务。

与此同时,中国市场的竞争并没有减弱的迹象,至少有300家公司提供与滴滴直接竞争的服务。三家著名的竞争对手,名字相近的嘀嗒出行程启科技有限公司曹操出行,最近都已申请在香港IPO,争夺率先登陆资本市场往往会带来的估值溢价。在这里,我们应该指出,这场市场竞争并不是什么新鲜事,因为滴滴早在2020年就首次申请香港IPO。

聚合平台的兴起

在遭遇监管壁垒之前,滴滴几乎垄断中国90%以上的共享出行市场。它赢得这个地位,其一是通过吞并竞争对手,另外是提供补贴,这在该行业早期普遍存在,与优步和Lyft(LYFT.US)等公司在其他市场迅速成为主要参与者的做法类似。

滴滴在中国应用商店消失的18个月,为竞争对手侵占其主导地位提供了绝佳机会。尽管它仍然是市场领导者,但根据中国媒体趣解商业援引中国城市公共交通协会的数据,滴滴的市场份额在去年年底降至70%左右。

滴滴的份额下滑,在一定程度上也要归因于用户行为的转变,因为消费者越来越多地转向其他大型聚合式移动应用程序,来获取较小运营商提供的叫车服务。

阿里巴巴(BABA.US; 9988.HK)旗下的热门地图应用高德,以及中国的互联网搜索引擎百度旗下的百度地图,就是其中两款主要对手。还有一个竞争者是专注于线上到线下(O2O)服务的食品配送巨头美团(3690.HK)。美团最初利用自己的司机,建立了一项与之竞争的服务,但后来退出,现在提供的是类似于高德地图和百度地图的聚合服务。

根据中国交通部的数据,4月份此类聚合平台上完成的网约车订单总数为2.32亿单,占总订单的26%,较2023年4月的1.96亿单增长了18%。

越来越多的人使用这种聚合平台提供的网约车服务,这对数以百计的小型公司很有吸引力,它们缺乏大量预算来开发自己的高质量应用程序和做营销,而是依靠这些平台来联系消费者。

这一趋势帮助了一些实力强大的第二梯队玩家,比如正在申请上市的曹操出行。这些公司有望通过充当行业整合者而实现增长,因为基于反垄断,监管机构不太可能批准滴滴未来的收购。它们显然希望投资者会认同其通过这些聚合平台来侵蚀滴滴市场份额的战略。

滴滴也调整了战略,允许其他网约车公司将服务整合到它的平台上。但显而易见,这种做法也存在着局限性,因为这些小公司会对主要竞争对手如此密切地合作持谨慎态度。根据咏竹坊的调查,在首都北京,滴滴的平台仅提供四种来自其他叫车服务供应商的选择,而高德地图提供超过60个选项。

不过,最新财报显示,尽管竞争激烈,滴滴可能正逐步夺回失去的部分市场份额。  我们还应该指出,最近两位数的增长,一定程度上是受其海外扩张所推动,海外扩张将日益成为该公司的一大重点。在遭到打压前,滴滴已经开始海外扩张了,目前在墨西哥、日本、巴西和埃及等十几个国家开展业务。

虽然面临来自聚合平台的挑战,但短期内滴滴在国内市场不太可能有劲敌的存在。要想向投资者展示一个令人信服的故事,它需要证明自己能保持在中国的领先地位,同时在国际市场上取得重大进展,因在国际市场上,它经常与优步和其他当地出租车公司直接竞争。今年第一季度,这些市场仅占其收入的5%。

潜在投资者还将密切关注滴滴持续盈利的能力,由于激烈的竞争和监管审查这一点变得越来越困难。政府最近出台了干预措施,要求平台运营商降低抽成,以保护司机权益,提高他们的收入。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新闻

简讯:心动料上半年最少赚7.9亿元

游戏及平台开发商心动有限公司(2400.HK)周一公布,预计2025年上半年净利润不少于7.9亿元,较去年同期约2.5亿元大增约215%;期内收入预计不少于30.5亿元,按年增长约37%。 心动表示,业绩大幅改善主要受惠于旗下多款自研游戏表现强劲,包括《仙境传说M:初心服》、《心动小镇》及《火炬之光:无限》,带动整体收入与毛利率提升。此外,尽管TapTap平台App月活跃用户基本持平,但透过广告算法优化及用户参与度提升,带动平台收入与利润持续增长。 里昂周一发布研报称,首次给予心动“跑赢大市”评级,认为该公司的游戏开发与营运业务展现出强劲增长往绩,预计新游戏《Heartopia》今年第四季在海外上线,以及今年9月公司在中国推出的《Etheria》等,都将成为新增长动力,给予目标价60港元。 心动股价周二高开,至中午休市报70.90港元,升24.93%。今年以来,该股已升约183.6%。 李世达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第四范式与海博思创成立合资公司 拓电力AI服务

人工智能应用开发公司北京第四范式智能技术股份有限公司(6682.HK)周一公布,与北京海博思创科技成立合资企业,并定命为能量晶体(北京)科技。合资公司将从事电力交易方向的AI技术服务,第四范式持合资公司19%股权。 合资公司的成立是“AI+ 储能”技术融合,依托海博思创在储能系统研发、生产及管理的技术,结合第四范式在AI Agent+ 的世界模型、机器学习平台以及智慧能源领域的技术,在电力交易、储能电站资产运营管理等,共同推动相关的人工智能技术全面应用。 第四范式周二开盘升1.2%报54.85港元,股价自今年4月低位已上升67%。 刘智恒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锅圈从居家餐饮趋势中取增长

锅圈食品(上海)股份有限公司(2517.HK)周一披露,随着精打细算的中国消费者越来越多选择居家餐饮,公司上半年营收同比增长22%,净利润翻番。 锅圈食品中期报告显示,公司在半年内持续加速扩张其居家烹饪食材零售网络,重点布局价格敏感型下沉市场。截至6月末,全国门店数量达10,400家,以加盟店为主,保持了2024年末的增长势头。公司同时表示正积极探索开拓海外市场。 谨慎的消费情绪导致多数餐饮公司的客流与销售同时降低,而锅圈是行业中逆势突围的少数企业之一。公司营收由去年同期的26.7亿元增至32.4亿元(约合4.51亿美元),净利润同比飙升123%至1.9亿元。 锅圈通过深化自动化应用与建设集中化生产中心提升运营效率。上半年,公司推出24小时无人值守零售模式——店员下班后,门店可以继续自动运营。目前逾2,000家门店已完成这项智能化改造。为进一步拓展区域覆盖,助推未来发展,锅圈还计划在海南儋州设立生产基地。 为迎合偏爱线上购物的年轻消费群体,锅圈积极发展线上销售渠道。上半年抖音账号矩阵累计取得超32亿次曝光,吸引了更多消费者,促使其抖音营业额同比涨超100%。 阳歌 咏竹坊专注于在美国和香港上市的中国公司的报道,包括赞助内容。欲了解更多信息,包括对个别文章的疑问,请点击这里联系我们。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Zepp makes wearable devices

新闻概要:营收重返增长通道 Zepp股价持续上扬

公司第二季度营收同比增长46%,并预测第三季度增速逾70% 阳歌 周一,Zepp Health Corp.(ZEPP.US)股价大涨逾30%,延续自6月以来的强劲升势,期间该股累计飙升近6倍,原因是这家可穿戴设备制造商重返营收增长轨道,且预示增速显著提升。 Zepp股价当日收涨34%至17.42美元,创三年新高,该股今年大多在2至3美元区间上落。公司此前主要通过与小米集团(1810.HK)的授权协议代工创收,但近年开始转型开发利润率更高的自有品牌。 通过聚焦可穿戴设备市场入门级产品,Zepp以Amazfit及Zepp品牌推出广受好评、售价普遍低于100美元的设备,成功开拓市场。随着产品认可度持续提升,公司第二季度实现四年来首次营收同比增长。 公司周一披露当季营收达5,940万美元,同比增长46.2%,同时预测第三季度营收将升至7,200万至7,600万美元,实现70%-80%的强劲增长。公司将优异表现归功于Amazfit Bip 6、Active 2及T-Rex 3系列产品热度攀升。 当季毛利率为36.2%,较第一季度的37.3%有所下滑,公司解释是入门级产品销量增长,拖低整体毛利率。随着更多高端产品上市,Zepp预期毛利率将在第三季度重回“正向轨迹”。 “本季度仅是上升通道的起点”,董事长黄汪表示,“凭借完善的创新产品储备,我们有能力延续当前势头,在2025年下半年及未来实现可持续增长与价值提升。” 自2021年以来,公司持续亏损,最新报告期内仍未扭转颓势。但随着营收增速大幅超越经营支出5.2%的增幅,第二季度亏损收窄310万美元至770万美元,去年同期则亏损1,080万美元。 公司表示本季度已通过更优惠利率,将“相当规模”短期债务置换为长期票据,将缓解近期流动性压力。截至6月底其现金储备为9,500万美元,较三个月前的1.04亿美元有所下降。 自2018年在美上市以来,Zepp经历曲折发展。彼时其名为华米,命运与小米深度捆绑,那时来自小米的生意,贡献约三分之二销售额。但公司很快发现,这种合作模式既制约增长前景又挤压利润空间,遂于2021年前后战略聚焦自有品牌Amazfit,同年更名为Zepp。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