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食品配送巨头美团近日传出有意将服务扩展至中国內地以外,首站或选址香港

重点:

  • 美团今年7月从快手挖角其国际业务主管邱光宇,为海外拓展作好准备,而香港则是投资国际业务最合适的跳板
  • 星展预计美团今年录经调整后净利润约30亿元,惟投资者需关注新冠“清零政策”对第三季业绩的影响

罗小芹

正值中国经济寒冬之际,再有科网头部企业计划“走出去”。中国外卖餐饮配送行业巨企美团(3690.HK)因面对垄断市场的监管风险,据外媒披露,正计划开辟境外市场以扩大收入来源。

《彭博》引述知情人士报道, 基于国内业务增长放缓,美团正研究向香港和国际市场扩张。报道称,该公司今年7月从快手科技(1024.HK)挖角的国际业务部主管邱光宇,将负责美团拓展国际市场的重大任务。报道提到,有关构思仅属初步阶段,最终可能有变,而美团未就此事作出任何回应。

香港属开放型经济,中外餐饮外卖巨头云集。根据市场调查机构Statista截至去年8月的数据,75%受访者会将总部位于德国的富胖达(Food Panda),列为订购外卖的首选应用程序。

香港于新冠疫情期间,政府推出限制堂食的措施,曾经推动外卖生意,但由于市场竞争激烈,美资巨头Uber Eats去年底便宣布停运香港业务,美团此时传出有意设立业务据点,相信“醉翁之意不在港”。由于香港没有资本控制,在调动国际资本方面较内地存在优势,通过香港作为进军海外市场的跳板,看来更合乎逻辑。

为响应中央“共同富裕”政策,多家大型科网平台近都将相当一部分利润改善员工福利,或是向商户降费纾困,例如腾讯控股(700.HK)及阿里巴巴(BABA.US; 9988.HK)均推出专项计划,以促进“共富”愿景,涉及资金约在1,000亿元规模,而小米(1810.HK)及京东(JD.US; 9618.HK)也有类似回馈社会的举措。

新业务“拖后腿”

为符合政府新的指导方针,美团去年5月进行佣金改革,今年3月因应防疫封控影响,公司削减商户收费,让餐饮商的外卖生意能薄利多销,弥补堂食被限制的损失。美团于2022年第一季度的投资者简介会曾经说过,企业社会责任是公司所做一切的核心,这意味内地经济若持续下行,美团未来可能向小企业和消费者提供更多优惠。此外,美团提升骑手收入及改善社保福利,以上改革都会使美团利润率受压,预计今明两年相关影响会逐步浮现。

美团业务主要分为“核心本地商业”与“新业务”两部分,前者包括原有的餐饮外卖和到店服务、酒店及旅游,以及美团闪购、民宿和交通票务,该业务表现稳健,年度活跃用户、活跃商家均保持稳定增长。

至于该公司的新业务主要是美团优选、美团买菜、餐饮供应链“快驴”、网约车、共享单车、共享电单车、餐厅管理系统及其他新业务等。

据美团财报显示,上半年营收同比增加20.3%至972.1亿元,净亏损减少16.9%至68.2亿元,所幸第二季净亏损已大幅收窄66.7%至11.2亿元,并录得经调整后净利润20.58亿元;季内核心本地商业业务的经营利润为82.6亿元,但被美团看好的新业务却录得67.9亿元经营亏损,仍然“拖着公司后腿”不放。

饿了么发动挑战

星展较早前发表报告,指美团第二季业绩表现优于市场预期,估计今年会录得约30亿元经调整后净利润,但认为投资者最关注的是新冠“清零”防疫政策对第三季营收的影响,以及新业务亏损会否持续改善。

然而,美团面对的业务风险远不止防疫政策及宏观疲软等因素,事关中国外卖市场占有率排第二的饿了么于8月19日宣布与短视频巨头抖音合作,希望通过丰富的视频内容、优质的商品及高效的物流配流,深度连接商家及消费者族群。由于抖音在内地拥有超过7亿用户,对美团的一哥的地位或带来冲击。

另外,以美团非执行董事沈南鹏为首的红杉资本自去年不断减持,迄今已套现逾500亿元,是美团股价最大的不确定性因素。沈南鹏等在2018年美团上市时合计持有12.05%股权,至今年7月底已减持至2.69%,沈南鹏被美团形容为向公司“提供投资和业务战略、财务纪律方面的建议”,他持续减持公司股份,将引起投资者对公司前景的负面观感。

美团有意开拓海外市场的消息,未能为近月疲软的股价加持,显示投资者更担心内地业务走弱,而拓展海外市场的利好也未能短时间反映。该股自10月10日连续跌破10天及20天移动平均线后,被视为关键支持位160港元很快失守,股价在本周一曾低见141.6港元的半年新低,但预测市盈率仍高达86倍,估值仍然不便宜,投资者需小心其股价仍然有下跌空间。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新闻

简讯:传Shein拟将总部迁回中国 为赴港上市铺路

在美国与英国的上市计划遇阻后,快时尚电商平台Shein据报考虑将总部从新加坡迁回中国,以争取监管部门对公司在香港上市的批准。 彭博引述知情人士表示,目前注册于新加坡的Shein已就其在中国设立母公司的事宜咨询律师。他们表示,目前讨论尚处初步阶段,Shein无法保证一定会推进这一举措。 Shein于南京成立,至2021年才将总部迁至新加坡,以标榜自己为全球性公司,尝试淡化其来自中国。此前,在未获得纽约及伦敦上市的监管批准后,Shein传出已透过保密途径提出赴港上市申请。 不过,虽然总部不在中国,但公司仍然受到内地监管机构的监督,因为中证监要求所有与国家有实质联系的公司,即使不是在内地注册成立的公司,在任何地方上市前都需要通过审查。 Shein此举可能有助其获得内地监管机构批准,部分原因是内地当局可以向 Shein的收入征税。迁册亦可以让当局对Shein的庞大数据库,实施更大的监督。自2023年起,内地当局要求企业在海外上市前,接受数据安全审查。 李世达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中手游亏损持续 中期料蚀6.5亿元

游戏运营商中手游科技集团有限公司(0302.HK)周二发盈警,预告截至今年6月底止,将亏损不多于6.5亿元,去年同期则录得亏损2.41亿元。 公司指出,虽然海外业务较去年同期有较大增长,但自研的旗舰游戏《仙剑世界》自今年2月发行后,表现未如理想,使今年上半年收入同比减少4成。另外,要为部分尚未上线游戏的预付版权金进行撇销,而金融资产公平值亏损又增加。至于期内的销售及分销开支也大幅增加,产生较多推广费用。 中手游周三开盘跌14%至0.54港元,过去一年股价下跌逾50%。 刘智恒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Bright Smart is a brokerage

监管机构半途拦路 蚂蚁收购耀才遇暗涌

耀才证券称蚂蚁集团的收购正按计划推进,但媒体报道交易可能面临更严格的监管审查 重点: 耀才出售股权予蚂蚁集团一事,有媒体报道交易面临审查,耀才回应说正按计划推进 中国监管机构已加强对蚂蚁集团的监管,包括2020年叫停其上市计划后,强制公司进行重大整改   梁武仁 被龙头企业收购,能为中小企业带来巨大益处,使其即时获取母公司的丰富资源与人脉。不过,这也是高风险之举,因巨型收购方有时会引发政府监管机构之间的紧张关系。 随着被蚂蚁集团收购的计划阴云密布,香港券商耀才证券金融集团有限公司(1428.HK)正汲取这一教训。 交易于今年4月首次公布,蚂蚁集团同意以28.1亿港元(3.59亿美元)向耀才主席收购50.55%股权。当时,交易未显争议且推进顺利。直至上周四,《华尔街日报》报道因更多内地监管部门考虑介入审查,交易可能受阻。次日,耀才股价大跌,盘中市值蒸发逾四分之一。 当日,这家券商紧急发布声明称交易正按计划推进。公司股价虽有所回升,但当日收盘仍下跌约8%。本周一持续下探的走势,显示投资者对交易前景仍疑虑。 《华尔街日报》未明确说明监管审查趋严的具体原因。然而,蚂蚁集团与监管机构的龃龉早有先例。2020年末,监管机构临门一脚叫停其沪港两地逾300亿美元的上市计划,本将成为全球最大规模的新股上市戛然而止。 事件急转直下,令投资者试图厘清原委,有报道称蚂蚁集团与监管部门在上市筹备期已生龃龉。就在股票即将上市交易数日前,监管机构约谈多名高管及持股蚂蚁的阿里巴巴创始人马云。上交所决定暂缓其上市,要求蚂蚁进一步解释其业务对金融科技监管环境的影响。同期,央行亦发布网络小贷新规草案,该领域正是蚂蚁的核心业务。 在蚂蚁完成上市定价后,马云在上海举行的一场峰会发表看似批评中国金融监管机构的言论。他说中国的金融和监管体系阻碍了创新,强调需要利用技术将金融服务扩展到小企业和个人。 “我们今天有责任去建立一个真正属于未来、属于年轻人和下一代、属于这个时代的金融体系。全球的金融体系必须改革。”此番高调表态引发哗然,在商界领袖大多刻意回避公开批评监管者中尤显突兀。 被迫整改 上市折戟不久,蚂蚁集团被迫启动重大整改,实质承接了马云此前呼吁的金融改革方向。该公司正推进重组为接受更严格监管及要求的金融控股公司,其金融控股公司牌照申请至今悬而未决。 市场普遍认为,监管机构对蚂蚁集团采取强硬立场,旨在遏制其扩张势头,防范其对金融体系构成潜在风险,此模式类似早年对P2P网贷的监管整顿。 蚂蚁集团试图借收购耀才进军证券业。鉴于其重组尚在进行,且金融控股公司牌照仍未获批,此时拓展业务范围的尝试恐难获监管认可。 蚂蚁集团现有业务版图涵盖支付宝数字支付、信贷撮合、财富管理和保险等领域。整改中已分拆部分业务,独立运营主体包括注册于新加坡的海外分支蚂蚁国际,据报道后者正考虑赴港单独上市。 简言之,蚂蚁当下正值多事之秋,若耀才收购案因监管升级陷入僵局,亦不足为奇。 即便经历上周抛售,耀才今年截至目前股价仍飙涨逾400%。部分涨幅源于港股大市回暖,恒生指数年内累计上涨28%。 截至3月的最新财年,耀才营收同比增长7%至9.72亿港元(1.25亿美元),其中经纪佣金收入增长14.5%至5.11亿港元,净利润攀升11%至6.18亿港元,对应64%的丰厚净利率。 耀才目前市盈率达33倍,高于专注香港市场的头部券商富途控股(FUTU.US)的29倍,也领先于立足新加坡、计划在港扩张的老虎证券(TIGR.US)的24倍。当前估值显示,蚂蚁集团的收购价颇具性价比。借助其雄厚的资源优势,耀才有望从富途等同业手中夺取市场份额,甚至进军全球其他市场。 但若未能获得中国监管机构放行,一切皆为虚妄。能否获批及何时获批仍是重大未知数,这不仅使蚂蚁的海外雄心蒙尘,更对其未来开展重大并购的能力投下阴影。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Agora does infrastructure

简讯:中国业务拖累 声网二季度收入持平

实时互动技术服务商声网(API.US)周一报告称,二季度营收同比持平,主要是其全球业务超越下滑的中国业务,成公司最大营收来源。 声网报告称,二季度营收达3,430万美元,较上年同期微增0.1%。其国际业务收入同比增长16.7%,达1,820万美元;声网中国业务收入下滑12.4%至1.16亿元。公司国际业务活跃客户数同比增长12.4%,增至1,880家;中国业务活跃客户数微增1.4%,达到1,997家。 二季度实现盈利150万美元,标志着连续第三个季度实现盈利。声网预计三季度营收将在3,400万至3,600万美元间,意味同比增幅处于7.6%至13.9%。 声网股价于报告发布后次日(周二)下跌7.8%,收于每股3.67美元;年内股价累计跌幅达13%。 阳歌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