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交所新股筹资额 今年难保全球三甲

通胀飙升引发市场对高利率的忧虑,环球股市迭跌不休,加上中国内地坚持新冠病毒“动态清零”等不确定因素,香港新股市场今年表现低迷,有分析认为,今年港交所跻身全球新股筹资榜三甲的机会渺茫
重点:
- 截至今年第三季为止,按全球新股筹资金额计算,沪深交易所及韩国证交所位列三甲,港交所仅排名第四
- 有分析认为,近期申购反应热烈的新股在上市日大挫,影响投资者往后申购新股的兴趣
罗小芹
曾经多年雄踞全球新股筹资额排名第一的港交所,今年竟然要为保住“三甲”位置而苦苦挣扎。
2019年,香港新股筹资额达到3,078亿港元(2,800亿元),蝉联全球首次公开发行(IPO)筹资额排名榜首,但在2020年屈居全球第二,再于去年跌出三甲,仅排名第四。今年以来,本港IPO市场持续低迷,上半年筹资榜排名曾跌至第9的尴尬境地,但随着涂鸦智能(TUYA.US; 2391.HK)、名创优品(MNSO.US; 9896.HK)与诺亚控股(NOAH.US; 6686.HK)等中概股回归,加上天齐锂业(9696.HK)与中国中免(1880.HK)等大型新股到港筹资,令港交所截至第三季末的筹资额排名回升至第四。
到底是哪些原因,令曾经称王的香港新股市场被打下神坛?
受全球经济放缓、美元强势及地缘政治风险夹击下,今年环球股市异常波动,新股筹资额较去年萎缩逾一半。据安永中国截至9月29日止的数据,今年迄今全球共完成992宗IPO项目,融资共1,460亿美元(10,400亿元),同比分别减少44%和57%。其中中国内地新股市场表现成为逆市奇葩,沪交所与深交所一共筹集745亿美元,差不多占全球一半筹资额,是本年至今最活跃的两大市场。
前三季排名第四
那么港股IPO市场的表现如何?《彭博》的统计显示,截至今年9月22日,港交所新股筹资规模为77.5亿美元,仅占亚洲总筹资额1,080亿美元的7%,此比例是1999年的6%以来最低,反映香港作为亚洲领先新股筹资市场的地位正在消退。
即使计及9月底最后一周上市的数科集团(2350.HK)、零跑科技(9863.HK)及万物云(2602.HK),港股前三季IPO筹资额也只是增至约90.4亿美元,不但落后于沪深交易所,甚至比韩国证交所都低,在全球排名第四。《彭博》认为,即使香港第四季IPO筹资额再增加40亿美元,在亚洲所占的份额仍会是1999年以来最小。
另一方面,在全球股市、包括港股也同步大跌的阴影下,新股表现乏善可陈,今年的“破发”比率非常高。
以本周新上市的数科集团、零跑汽车及万物云为例,截至本周一,其股价仍比招股价低10.8%至44.8%。新股表现低迷,自然削弱市场的申购兴趣,因此筹资额较大的富卫集团,也传出计划等到明年首季才开始招股的消息,即使比较具话题性的“辣条一哥”卫龙美味已通过上市聆讯,可能在10月上市,但估计其筹资额只有约5亿美元,谈不上大型新股,恐怕仍难以协助港股IPO市场在第四季 “追落后”。
随着中美证券监管机构的审计标准存在分歧,市场预计近300多家在纽约上市的中概股将面临退市风险,港交所随即修例配合,刊发《海外发行人上市制度咨询总结》,今年1月起放宽双重主要上市的接纳范围,为在美上市的中概股回流港股降低门坎,为有意在港美同时上市的发行人提供更大的灵活性,市场一度憧憬此举将掀起香港新股活动热潮。
大型新股恐缺席
然而,随着中美监管机构达成初步协议,美国上市公司会计监督委员会(PCAOB)已派出审计小组赴港进行首批中概股的底稿审核工作,可能让部分在美上市的中国企业先观望审计结果,再决定是否启动于港股上市的计划,令中概股回归香港的进程稍告延后,估计要待明年初情况才转趋明朗化。
凯基证券亚洲投资策略部主管温杰表示,港股最近交投淡静,即使少数申购反应热烈的新股,例如录得150倍超额申购的数科集团,首日上市竟然大挫27%,影响投资者日后申购新股的兴趣。
他担心部分公司见市况低迷,害怕影响上市估值,情愿延后上市计划,加上今年余下时间未见有“巨无霸”新股上市,香港新股市场全年恐怕难以重返全球“三甲”行列。
智易东方证券行政总裁蔺常念则认为,今年全球政经局势风诡云谲,以现时港股的低迷表现,加上中国内地坚持“动态清零”防疫政策,部分国际企业把中国业务在港股上市的计划,都因为估值不足而被迫打退堂鼓,因此对港股IPO市场在今年余下时间的看法并不乐观。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