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23.HK LU.US
Lufax provides loans

推动港股复牌进程之际,这家网贷平台密集签署多项协议,强化与母公司平安集团的联系

重点:

  • 因关联交易分歧解聘普华永道后,陆金所已聘请安永担任新审计机构
  • 这家网贷平台同时披露,与母公司平安达成新协议,以支撑业务发展

梁武仁

陆金所控股有限公司(LU.US;6623.HK)今年因存在问题的关联交易陷入舆论漩涡,该交易或涉及母公司平安集团及其金融子公司。然而,在寻求重振业务增长之际,这家网贷平台对母公司的财务依赖似乎正在加深。这种状况无助于缓解导致公司当前困境的风险因素,因为正是这些风险,致使陆金所港股今年1月停牌。

去年末,公司的一位高管向时任审计机构普华永道谈及公司可能存在问题的关联交易后,陆金所便陷入危机。普华永道对此提出质疑后,今年初遭陆金所解聘。审计机构的空缺,使公司未能按时发布2024年年报,最终导致港股停牌。

时至今日,陆金所一直停牌。上周四,公司发布最新季度进展,披露其为满足监管要求、恢复港股交易采取的措施。

首要举措是,陆金所表示仍在回应交易所问询,更重要的是,公司已聘请安永及其中国成员安永华明担任新审计机构。此举虽属巧合而非刻意安排,但使陆金所加入自去年夏季以来的“弃用普华永道的大潮”。当时,普华永道因涉问题房企恒大不当会计操作遭监管处罚。

此外,陆金所称已委托德勤对公司,为关联交易管理等多项内控制度进行独立评估。

在同一文件中,陆金所还提前“剧透“二季度经营数据:尽管服务用户数量增长近20%,但截至6月末,尚未偿还总贷款余额同比下降约18%至1,934亿元人民币(约合270亿美元),该数据恐难令投资者振奋。

上述数据背离,源于陆金所持续加码消费信贷战略。相较于企业贷款,此类用于个人消费的贷款单笔金额较小。尽管小微企业贷款是传统核心业务,但公司2020年联合平安设立消费金融子公司后,正持续拓展个人信贷业务版图。

成立平安消费金融有限公司的战略考量是,在政府通过提振居民消费促进经济增长背景下,普通消费者信贷需求有望扩容。此举标志着陆金所突破原有“撮合贷款赚取服务费”的模式,转向运用自有资金直接放贷。

信贷风险

平安消费金融虽可直接赚取贷款利息,但也承担着网贷平台通常不涉及的信贷风险。为对冲风险(看似矛盾实则不然),陆金所向该子公司提供贷款违约担保服务。通过此类增信安排,陆金所获取服务费收入,平安消费金融则将部分信贷风险转嫁给母公司。

实际上,上周四,即在披露港股复牌进展的同日,陆金所宣布将消费金融业务年收费上限调高逾50%至11亿元人民币,预期消费信贷需求将在政策刺激下增长。

本周一,进一步依托母公司资源,平安消费金融签署协议,将部分不良贷款转让给一家由平安人寿及国有背景的招商金控控股的实体。

根据上周新签协议,陆金所去年3月设立的保险经纪子公司代理销售平安健康保险产品的期限,从原定10月底延长至今年末。

平安生态体系内达成的密集交易,恰恰凸显陆金所对母体输血的依赖。缺乏独立运营能力构成重大风险。首先,关联交易若处理不当极易违规,陆金所当前困境及随之而来的停牌便是明证。

其次,部分关联交易的实际效益存疑。例如,平安消费金融的贷款担保仅实现风险内部转移,未实际对外分散。若该子公司违约率攀升,即使有担保机制缓冲,陆金所仍将遭受冲击。若最终与平安分道扬镳,陆金所更将失去商业资源与母公司人脉网络支撑,后果不堪设想。

港股停牌期间,陆金所美股持续交易。尽管最新公告后五个交易日股价上涨逾7%,但相较2020年IPO价格仍累计跌超90%。按最近可获得的2023年度净利润计算,其美股市盈率仅约3倍,不足同行平台信也科技(FINV.US)市盈率的一半。

估值差距显示,陆金所需弥补巨大落差方能重获投资者青睐。实现此目标需满足双重前提:恢复港股交易,并向市场证明其可持续盈利,且未过度依赖强大母公司。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新闻

简讯:奥克斯上市首日收跌5.4%

奥克斯电器有限公司 (2580.HK)周二在香港首日挂牌,收市下跌5.4%,这家空调制造商集资近40亿港元。公司表示,以每股17.42港元的价格发售2.38亿股,约35%售予香港本地投资者,该股收市报16.48港元。 香港发售部分获556倍超额认购,国际发售获7.3倍超额认购。 公司是中国历史最悠久的空调制造商之一,成立超过三十年,以廉价型号闻名。今年第一季度,收入较上年同期增长27%至93.5亿元,期间利润增长23%至9.25亿元。 阳歌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行业简讯:中国放松“限古令” 影视行业迎来转折点

中国电视剧行业迎来近20年罕见的政策松绑。据财新报道,国家广播电视总局于8月18日召集各省市广电部门、平台与制作公司开会,宣布调整多项行业规管措施,其中最受瞩目的,是放宽古装剧播出数量限制,被外界视为“限古令”松动。 其他重要调整包括:取消单剧40集上限及季播剧必须间隔一年播出的限制;电视剧中插广告在被禁逾十年后重启试点;成片审查时限由现行50天压缩至30天,并推动审查权限下放至部分地方电视台。政策同时鼓励卫视“一剧多星”联播、加强超高清制作,以及举办微短剧专属剧场,提升内容多样性。 政策落地效应迅速反映在股市。8月18日A股开盘,影视传媒板块罕见集体上扬,百纳千成(300291.SZ)、华智数媒(300426.SZ)、华策影视(300133.SZ)等多只影视股封死涨停,资金明显看好政策带来的新增供给与盈利空间。 过去五年,中国电视剧发行量连降,电影票房2024年也同比下滑23%。与此同时,短剧与文旅内容迅速崛起。以字节跳动旗下“红果”为代表的短剧App,凭藉碎片化时长与情绪消费优势,快速扩张用户规模;相比之下,优酷、爱奇艺(IQ.US)、腾讯视频、芒果TV虽仍是长剧主要投资者,但长期亏损下收缩中腰部内容,只保留最顶级大剧。 业内普遍认为,本次松绑将释放积压古装剧,利好具备资金和创作能力的公司。但题材红线仍在,例如耽改剧依旧难过审。政策研究人士强调,最大的受益者是未来的上星大剧,解除集数限制后,高投入长剧更具开发空间,若平台亦放宽,则有利于中小体量创新作品崭露头角。 李世达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Mixue is a bubble tea chain

业绩劲升股价反跌 蜜雪冰城缘何遭冷遇?

分析师称,随着外卖平台承诺缩减折扣与代金券力度,这家新式茶饮龙头企业的营收及利润双增态势恐难以为继 重点: 公布今年上半年强劲的营收及利润增长后,蜜雪冰城股价当周累计下挫15% 助推蜜雪冰城及同行增长的中国外卖平台价格战正趋于缓和,预示着未来业务增速放缓   谭英 当白热化的非理性价格战在多行业轮番上演,“内卷”已成为当下中国的流行语。这一常被称为“恶性价格战”的现象,最新案例始于今年2月:互联网巨头京东宣布进军外卖市场,旋即撼动美团与饿了么的双寡头格局。 此轮外卖价格战,蜜雪冰城股份有限公司(2097.HK)成为赢家之一,其高性价比的冰淇淋、奶茶与咖啡产品,借力外卖骑手实现量价齐升。上周披露的中期财报印证这一利好:今年上半年,营收同比增长39.3%至149亿元人民币(约合21亿美元),净利润跃升44.1%至27.2亿元。 不过,财报发布当周,公司股价累计跌幅超15%,鉴于市场对上半年高增长的可持续性存疑,颓势或将延续。 高盛率先指出隐忧,称外卖平台高额补贴行将结束,蜜雪冰城的业绩增速将回归常态。该行在维持“买入”评级时称,7月全国外卖销售额增速较6月放缓已是“明确信号”,预示近期外卖战火渐熄。 按2026年的30倍预期市盈率计算,高盛将蜜雪冰城目标股价从599港元下调至570港元。大和证券则将目标价由608港元大幅调低至535港元,但仍维持“跑赢大盘”评级。大和认为,相比高定价竞品,蜜雪冰城对外卖平台补贴依赖度更低,持续吸引加盟商的能力,彰显其经营韧性。 蜜雪冰城的主打产品位居行业价格带底端,普遍定价在8至20元(约合1至3美元)区间。凭借雪王IP、甜筒冰淇淋与珍珠奶茶等明星产品,在中国市场收获庞大规模客群。此前战况激烈时,外卖优惠券叠加补贴可使甜筒冰淇淋实现零元配送到家,而蜜雪冰城不承担实际成本。 5月价格战高峰期,外卖单量激增后,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约谈三家头部科技外卖平台,要求“理性参与竞争”。至8月,三家平台已承诺规范经营,这既引发对蜜雪冰城未来外卖销售的担忧,也波及茶百道(2555.HK)、古茗(1364.HK)及沪上阿姨(2589.HK)等同行。 政策变动时机对四家连锁企业均不利,这些企业上周集中发布中期财报。作为行业龙头、且因低价策略堪称价格战最大受益者,蜜雪冰城股价受挫尤为明显。 上市后的超级明星 自今年3月在港上市募资4.44亿美元后,蜜雪冰城始终是市场宠儿。截至6月底,公司以加盟为主的三线及以下城市门店网络同比增长超20%,总数突破53,000家。今年上半年,向加盟商销售物料设备的主营业务收入达145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9.6%。 在过热的本土市场外,蜜雪冰城与同行也寻求海外增长,但公司国际化拓展更为审慎。因关停印尼、越南的低效门店,以及应对部分海外市场当地供应链问题,截至6月底,其在11个国家有4,733家门店,数量较去年末的4,895家有所收缩。 即便遭遇财报公布后抛售,蜜雪冰城股价仍较3月上市发行价翻番(上市首日一度暴涨43%)。茶百道、古茗与沪上阿姨情况类似,上半年业绩虽稳健,外卖价格战高峰期股价表现强劲,此后走势持续低迷。 茶百道上周披露,今年上半年营收同比增长4.3%至25亿元人民币,净利润增长38%至3.26亿元。尽管如此,其股价之后一个交易日仍下跌4%。与蜜雪冰城相似,分析师对公司仍持相对乐观态度,雅虎财经调研的三家机构均给予“买入”评级。 古茗上半年营收增长41.2%至57亿元人民币,净利润劲增逾一倍至16亿元。但与其他企业类似,财报发布后数日股价同样走低,即便雅虎财经的12位分析师全员给出“买入”评级。与蜜雪冰城相仿,相较今年2月在港上市募资2.32亿美元时,古茗股价迄今涨幅仍超一倍。 沪上阿姨也披露,上半年营收增长9.7%至18亿元人民币,净利润提升20.9%至2.03亿元。与其他企业相仿,财报公布后数日其股价下跌约6%,但仍较今年5月上市发行价(募资2.73亿港元)高出约20%。 结论不言而喻,在近期外卖价格战终结引发的抛售潮后,四家茶饮企业估值有可能被低估。在当前民众青睐高性价比餐饮的消费环境下,不失为优质投资标的。这些企业虽尚未成为国际知名品牌,但显然具备潜力。即便当前市盈率居高(蜜雪冰城32倍、茶百道21倍、古茗30倍、沪上阿姨39倍),经历此轮抛售后,仍值得深入研判。
Chagee makes milk tea

新闻概要:霸王茶姬全球扩张加速 实现双位数增长

这家高端茶饮企业二季度营收增长10.5%,在洛杉矶开设美国首家门店   阳歌 高端茶饮企业茶姬控股有限公司(CHA.US)二季度录得营收与GMV(总商品价值)双位数增长。该公司在国内外持续极速扩张,在洛杉矶开设美国首家门店。 与此同时,国内市场的激烈竞争对公司利润造成压力,其调整后净利润季度增长基本持平。公司今年4月在纳斯达克IPO募资逾4亿美元,成为今年华尔街最大的中概新股。 霸王茶姬二季度营收达33.3亿元(约合4.67亿美元),较上年同期的30.2亿元增长10.2%。其GMV同比增速为更高的15.5%,总额达81亿元。截至6月末门店总数达7,038家,较上年增长40.9%。公司主要收入来自加盟店体系,相关门店贡献营收30.2亿元,占比约90%。 霸王茶姬在国内外同步极速扩张:国内门店自4,881家增至6,830家,涨幅约40%;海外布局虽规模较小但增幅近一倍,门店数自115家激增至208家。当季海外GMV大增77%至2.35亿元。尽管当前海外业务集中于东南亚,公司近期已在洛杉矶开设美国首店,并计划于该市增开新店,同时透露对美国市场有更大的长远规划。 公司宣布任命星巴克中国前首席营销官担任北美首席商务官;另聘有Dutch Bros Coffee(荷兰兄弟咖啡)与Popeyes(博派斯)高管经验的餐饮业资深人士出任北美首席发展官。 霸王茶姬创始人兼董事长张俊杰在业绩电话会上表示:“下半年将持续战略投入海外市场,稳步完善全球人才梯队与运营体系建设。” 创立于2017年的霸王茶姬在拥挤的中国高端茶饮市场中独树一帜,其核心竞争力在于专注原叶茶品质并传承中国传统茶文化。公司以新中式国风来设计店面和产品,饮品主要原料为茶叶、鲜奶和糖——这与多数竞品添加珍珠、奶盖、水果切片等现代配料的策略形成鲜明对比。 截至6月末公司会员数达2.069亿,同比增长42.7%。 近年来头部茶饮品牌每年都新增数千门店,使中国高端茶饮市场竞争加剧,行业普遍承压。霸王茶姬试图通过强化高端定位规避困扰咖啡与茶饮赛道的惨烈价格战。然而压力仍体现在财务端,其non-GAAP(非公认会计准则)净利润率由上年同期的20.8%降至本季度的18.9%。受此影响,剔除股权激励等非现金成本后的调整后净利润当季录得6.3亿元,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 咏竹坊专注于在美国和香港上市的中国公司的报道,包括赞助内容。欲了解更多信息,包括对个别文章的疑问,请点击这里联系我们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