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2.HK
After a rapid expansion, the retailer of blind-box toys can now boast a bigger market value than some Hong Kong blue chips such as Chow Tai Fook, Li Ning and Haidilao.

这家以盲盒为销售模式的零售企业,市值超过周大福、李宁、海底捞等蓝筹股

重点︰

  • 泡泡玛特第三季海外销售大涨逾4.4倍,远超市场预期
  • 公司创始人王宁乘着好消息配股,套现超过15亿港元

 

裴梓龙

福布斯中国在今年7月公布的2024年中国最佳CEO榜单中,出现了一位只有37岁的年轻总裁,他就是以销售潮流盲盒的泡泡玛特国际集团有限公司(9992.HK)创始人王宁,成为该榜史上最年轻的白手起家企业家。

泡泡玛特今年股价累涨了2.5倍,市值一度突破1,000亿港元,截至上周五则约950亿港元,比卖金饰龙头股周大福(1929.HK)、拥有香港海港城和时代广场的九龙仓置业(1997.HK)、以及火锅连锁巨头海底捞(6862.HK)等蓝筹更高,以王宁持股接近48%来说,其账面身家直逼500亿港元。

在内地消费市场疲软的大环境下,不少消费类企业的老板都不好过,但泡泡玛特的业绩反而节节上升。公司最新公布的第三季业绩,可以用喜出望外来形容,整体收入增长最多125%,其中中国内地市场增长55%至60%,港澳台及海外收入的增幅高达440%至445%。

业绩一出,一众投行估计公司有机会打破管理层早前预计的全年业绩指引,野村更大赞泡泡玛特为“中国最佳零售股”,吸引投资者蜂拥买入公司股票,在公布业绩翌日高开超过13%,全天大涨18.5%至75.2港元,翌日更高见78港元,创15个月新高,市值突破1,000亿港元。

瑞银的报告看好公司潜在增长,指海外市场在第四季是传统旺季,成为股价催化剂,目标价由75.5港元升至86.5港元,评级“买入”;中金更将其目标价大幅上调43%至82港元,称国内外需求强劲,开店仍有较大空间;摩根士丹利也将该公司目标价由69港元升至81港元,认为其知识产权(IP)产品仍有很大的增长动力。

正当股价炒得热腾腾之时,市场便传出王宁配股的消息,而上周五开市前有一宗大手成交上板,每股71.98港元,比上一个交易日折让约5.1%,总值约15.62亿港元,估计这宗成交便是来自王宁。消息公布后,泡泡玛特的股价当日曾急挫约7%,收市微微跌破配股价。

金利丰证券研究部董事黄德几直言,泡泡玛特在如此少的折让下,都能吸引投资者肯接货,消息公布后股价跌幅也不太多,反映市场有一定承接力。

明星效应

泡泡玛特今年海外市场大爆发,全靠一款来自旗下“The Monsters”系列IP中,一只叫有尖尖大耳朵、毛茸茸身体及九粒尖牙的“Labubu”公仔爆红,其原因无疑是受到明星效应带动。这几年红爆全球的韩国女团BlackPink中的泰籍成员Lisa,原来正是Labubu的粉丝,经常在个人社交媒体上发布Labubu的挂饰、公仔及不同产品等,引爆Labubu在潮。

在Lisa故乡泰国,一度掀起了泰国王室设计的Labubu炒风,一只约100港元的Labubu公仔,在泰国一度炒高至约2,000港元,疯狂程度可想而知。

另一方面,在于王宁的积极出海策略,公司两年前首次进军新加坡,其后到马来西亚开店,去年5月再到泰国,先攻陷东南亚市场;今年2月远赴美国洛杉矶、5月到越南、6月再于英国零售热点牛津街开店,截至今年6月底,集团在港澳台及海外市场的门店达92家,机器人商店162台。

泡泡玛特在2020年12月成功在港上市,招股价每股38.5港元,首日挂牌一度大涨超过一倍,到2021年初一度晋身“红底股”,高见107.6港元,惟其后整体大市转弱,泡泡玛特的股价也随之下挫。

事实上,泡泡玛特这种盲盒营销模式曾惹来中国官方不满,在其2020年12月上市后约半个月,官媒新华社便发文批评“盲盒热”,认为盲盒是一种赌博心态引发的畸形消费,令消费者容易上瘾,把不少爱好者每月花费不菲购买盲盒,形容为“一入盲盒深似海,从此钱包是路人”,更指监管部门应进一步管控其经营模式。文章发布后,一度引发市场忧虑官方或限制盲盒消费,触发投资者抛售公司股份。

凯基亚洲投资策略部主管温杰认为,目前投资泡泡玛特有两个风险,首先就是官方政策,例如有关当局将来会否对盲盒模式产品销售设限,其次就是估值太高:“该公司历史市盈率已经来到80多倍,预测市盈率也高达37倍。由于今年业绩增长很理想,市场对公司未来的业绩期望或会更高,要在高基数上再有强劲增长并不容易。”

他说,除非公司再有一个新的火爆全球的IP,否则一旦业绩不达预期,或影响股价表现,不建议投资者高价追入。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新闻

简讯:税负率增加 李宁中期盈利跌11%

李宁有限公司(2331.HK)周四公布,2025年上半年收入148.17亿元,按年增长3.3%,但净利润按年下跌11%至17.37亿元。派中期股息每股0.3359元,合共8.69亿元,较去年减少约11%。 公司指出,期内电商渠道收入增长7.4%,特许经销收入亦升4.4%,成为推动整体业绩的主要动力。不过,直营销售因门店网络调整及消费场景转移影响而下降3.4%,抵销部分增长动能。产品结构方面,鞋类收入按年升近5%,器材及配件大增23.7%,惟服装收入下滑3.4%。 盈利下滑主因来自毛利率下降及税负率上升。期内毛利率降至50%,较去年同期回落0.4个百分点,主要因直营折扣加大及渠道结构变化所致。同时,税负率显著上升至33.3%,进一步压缩盈利空间。 李宁股价周五高开,至中午休市报19.33港元,升6.74%。 李世达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圆通国际亏损扩大 中期蚀6,000万

快递公司圆通国际快递供应链科技有限公司(6123.HK)周四公布中期业绩,收入大幅下跌52.5%至14.14亿港元(下同),股东应占亏损由去年同期的4,210万元,增加43%至6,040万元。 来自海运业务的分部业绩续下滑,较去年同期减少61.8%至930万元,空运业务的分部业绩则续录得亏损,并从去年蚀100万元扩大至亏损5,310万元。 亏损进一步扩大,主要是美国关税政策影响收入及毛利,而集团战略性地缩减部分低毛利率及回款周期较长业务,亦导致收入及毛利减少。同时,集团持续加强科研、加大国际化人才引进与培养、全面推动向智能化转型升级,亦令开支增加。 圆通国际周五平开报1.24元,过去一年高位下调29%。 刘智恒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A-Living claw back into profit

走出雅居乐暴雷阴霾 雅生活预告上半年扭亏

雅生活在房企债务风暴中选择强硬自救,以诉讼追收与工抵资产断尾止损,成功扭转去年逾16亿元亏损,预告上半年盈利3至4亿元 重点: 公司上半年盈利3至4亿元,去年同期为亏损16亿元 透过诉讼追收与工抵资产等手段,成功压缩关联公司应收账款风险    李世达 在中国的这场房地产风暴中,物业管理公司通常被视为“相对安全”的资产,因为它们属于轻资产模式,现金流稳定,甚至能为陷入困境的母公司提供变现的机会。然而,当母公司债务危机持续恶化,物管企业也难以独善其身。 雅生活智慧城市服务股份有限公司(3319.HK)正是一个典型的代表。去年上半年,雅生活因大幅计提关联公司雅居乐(3383.HK)的应收款减值而录得逾16亿元亏损。但时隔一年后,雅生活却交出截然不同的盈利预告:2025年上半年预计盈利介乎3亿至4亿元。扭亏为盈的背后,雅生活显然做对了什么。 采取诉讼手段 雅生活的自救行动主要围绕如何处理与雅居乐的财务纠葛展开。公告显示,公司在2024年下半年起,对关联交易采取了更严格的合同条款设计,以缩短回款周期并减少坏账暴露。雅生活明显向外传达讯息,关联公司不能长期拖欠款项,而希望用制度和流程将风险控制在早期。 另一个动作是接受工抵资产,用工程项目中的资产抵消应收款,这种做法在房企普遍缺乏现金的背景下,成为一种务实选择。虽然流动性差,但相比坏账全额撇掉,仍能部分对冲风险。 更进一步,公司也对业务结构进行调整,把重心放回物业管理和城市服务等能带来稳定现金流的核心板块,对房地产相关的外延增值服务则大幅收缩。 过去一年,许多物管公司都在努力拓展第三方市场,但雅生活的特别之处,在于它选择不留情面,直接“断尾求生”,不再让自己被高风险业务绑架。现金流是最真实的语言,雅生活公告中明确提到,公司经营性现金流相较去年有明显改善。 与此同时,雅生活还完成了两笔关联收购,将雅居乐旗下环保企业收入囊中,总金额约6,000万元,为雅生活拓展了城市服务与环保板块的新收入来源,也为未来经营现金流增添了潜在支撑。 股价半年累涨三成 市场对这份盈利预告的反应是直接而迅速的。盈喜公布后首个交易日,雅生活股价当日大涨13.6%,报3.55港元,过去半年累涨近三成。 相比下,恒大物业(6666.HK)在恒大集团(3333.HK)爆雷后,被曝出约134亿元资金被母企挪用,资金链一度断裂,欠缺独立修复能力,只能等待清盘人安排。在恒大集团即将退市之际,传出正在为恒大物业寻找买家。恒大物业今年以来股价累升24%,主要受到消息面带动。 另外,世茂服务(0873.HK)则在维持主业的情况下,持续减少对母企物业的依赖,开始切入商业综合体、办公楼、酒店运营管理等领域,但去年业绩仍陷亏损,盈利能力尚未改善;融创服务(1516.HK)则因母企流动性压力过大,选择“收缩战线”,退出非核心业务,例如出售彰泰服务股权,把资源集中于一二线城市。两家公司尚未公布最新半年报,但在今年以来物管股回暖带动下,股价都有不错表现。 不过,短期内市场的热情并不代表风险完全解除。雅居乐的债务压力依然存在,若未来再次陷入流动性困境,仍可能波及雅生活。此外,雅生活虽已加快第三方项目拓展,但目前规模仍有限,要真正摆脱依赖,仍需更多时间和资源投入。 雅生活的确展现出逐步脱离母企风险的能力与企图心。以当前股价对应2025年预期盈利来看,估值仍低于疫情前水平,处于“价值修复”阶段。若能进一步扩大第三方市场并保持正向现金流,股价仍有上行空间。不过,母企雅居乐的债务不确定性仍是最大变量,投资者宜关注政策支持与行业整合进度,现阶段仍应保持审慎。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逸仙电商营收增37%,彩妆品重返增长轨道

美妆零售商逸仙控股有限公司(YSG.US)周四公告称,受惠于彩妆品类销售回暖与护肤品强劲增长,二季度营收同比增长36.8%至10.9亿元。 逸仙财报显示,本季度护肤品销售额达5.81亿元,较去年同期的3.25亿元猛增78.7%。彩妆品类销售额增长8.8%,扭转了一季度下滑10%的颓势。护肤类加速扩张,使其在本季度总营收占比达到53%,超越彩妆成业绩主力。 公司预计三季度营收增速将放缓至15%至30%,当期营收预测为7.79亿元至8.8亿元。 二季度净亏损由去年同期的8,550万元收窄至1,950万元。按非公认会计准则,二季度实现盈利,当季非GAAP净利润达1,150万元。 财报发布后,逸仙控股周四股价上涨0.6%至9.60美元,该股年初至今累计涨幅约130%。 阳歌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