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xt stop for Geely-backed CaoCao: a Hong Kong IPO

为抗衡网约车市场“一家独大”格局,曹操出行借力其他平台增加下单量,有抱团取暖的用意,但必须小心“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重点:

  • 过去三年,曹操出行收入虽呈增长趋势,但仍未录得利润,去年度亏损及经调整亏损分別为19.81亿元及9.66亿元
  • 由之前的超过一半订单來自自营管道,转变为超过七成收入來自于第三方聚合平台

罗小芹

中国网约车三甲选手曹操出行有限公司刚于4月底递表申请来港上市。这个总部位于苏州的网约车平台,背后有吉利集团做靠山,近年借力第三方聚合平台,在竞争失衡的共享出行市场,希望闯出一片天,成为继滴滴出行(DIDIY.US)后,同一赛道上最瞩目的IPO。

曹操出行成立于2015年,大股东李书福通过吉利控股和浙江济底持股达83.87%,主要经营网约车出行服务,业务覆盖全国51个城市。有别于同行普遍使用私家车作为网约车运营车服务,该公司近年布局专为用于共享出行而设计的定制车和车服解决方案,截至2023年底,在24个城市拥有一支约31,000辆车的定制车车队,为全国最大。

行业排名第三

根据初步招股文件引用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资料,按平台交易总额(GTV)计,曹操出行过去三年均跻身中国前三大网约车平台。以2023年为例,GTV约122.1亿元,按年增长37.5%,市占率为4.78%,排行第三;当中定制车贡献GTV约24.58亿元,占比由2022年的5.3%,大幅上升至20.1%。同年,市场最大参与者滴滴出行的GTV为1,924亿元,市占率达75.4%。

收入方面,于2021年、2022年及2023年分别为71.53亿元、76.31亿元及106.7亿元;在扣除出行服务的司机收入及补贴、折旧费用及车服成本等后,年度亏损为30.1亿元、20.1亿元及19.8亿元,若按非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计量,过去三年经调整亏损分别为29.6亿元、16.5亿元及9.7亿元。期内毛利率则由2021年的负24.4%,提升至2023财年的正5.8%。

曹操出行解释,收入于2022年按年仅增长6.68%,主要是受新冠疫情拖累;而2023年按年大幅增长39.8%,除了受益于后疫情时代共享出行快速复苏,公司采取新策略,从第三方聚合平台获得更多用户流量,并凭借扩大定制车车队提高用户的满意度和忠诚度,两者均有很大贡献。

与滴滴出行于2021年下架整改前“一家独大”的格局不同,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资料,近年通过地图、导航及本地服务等各种软件应用,作为聚合平台引流的网约车订单,占网约车总订单比例,由2018年的3.5%增至2023年的30%,以往尝过烧钱抢市场的曹操出行,也顺势接入了高德、滴滴、美团、腾讯等多家聚合平台。

三年间,来自聚合平台的订单的GTV,分别为39亿元、44亿元及89亿元,占同期总GTV的43.8%、49.9%及73.2%;总获客成本占总GTV的百分比则由2021年的23.6%下降至18.1%。

曹操出行由之前的超过一半订单来自自营管道,转变为超过七成收入来自于第三方聚合平台。成功藉战略同盟获取更多高性价比流量,并减少在推广、广告及客户推荐补贴方面的投入。但凡事有利必有弊,期内支付予第三方聚合平台的佣金,也由2021年的2.77亿元,飙升逾1.4倍至2023年的6.67亿元,占销售及营销开支百分比,由54.7%上升至79.7%。

网约车量近饱和

吉利汽车(0175.HK)的密切关系,让曹操出行可深度参与定制车的设计过程,按照乘客及司机需求度身定制,如提高车辆的耐用性、可维修性及采用创新的换电架构,并设置智能座舱功能等。吉利生态系统中不断扩大的换电站以及汽车维修店网络,也为平台司机提供了一套强大的车辆服务解决方案,间接优化车辆的总拥有成本(TCO)。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资料,曹操出行已推出的两款定制车枫叶80V及曹操60,预计TCO分别为每公里0.53元及0.47元,与具有电池更换功能的典型纯电动车相比,分别减少了32%至40%。

然而,值得留意的是中国共享出行服务市场规模,在去年已增至2,821亿元。近两年由于经济增长放缓,网约车用户规模已基本趋于稳定;但网约车司机数量却持续增长,去年多个城市发出网约车行业风险预警,提醒网约车数量已饱和,行业景气情况逼近警戒红线,更有城市暂停受理网约车经营许可及车辆运输证核发业务。

此外,由于聚合平台增加了交易环节,造成订单被层层转卖,实际抽成比例大幅增加,影响到网约车司机的平均收入。2023年4月,交通运输部出台了新政策,要求平台方保障从业人员合理劳动报酬水平;降低平台过高的抽成比例或者会员费上限。新政策出台后 ,大部分自营平台和聚合平台均降低佣金,恐怕会进一步削弱平台盈利能力,带来“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的风险。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新闻

简讯:创新药收入大增 恒瑞医药上半年多赚近三成

医药企业江苏恒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1276.HK; 600276.SH)周三公布,截至2025年6月底止上半年收入达157.61亿元(21.9亿美元),按年增长15.9%,录得净利润44.50亿元,按年劲升29.7%。 业绩增长主要来自创新药销售及许可收入大幅提升,上半年相关收入达95.61亿元,按年增加26.8%,占总收入逾六成。公司表示,部分新药如瑞维鲁胺、达尔西利等在医保内的使用逐步扩大,带动销售持续走高;同时,早期上市的创新药借新适应症获批亦持续放量。此外,公司从默沙东与IDEAYA Biosciences分别收取2亿及7,500万美元首付款,进一步推动利润增长。 上半年,公司研发投入38.71亿元,其中研发开支32.28亿元,按年升6.3%,占收入比重20.5%。行政、销售及分销开支57.99亿元,增加10.9%,占收入比由38.4%降至36.8%。 恒瑞医药港股周四高开1.2%,至中午休市报77.4港元,跌1.46%。 李世达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思摩尔收入升盈利跌 中期赚4.9亿元

主营电子雾化技术的思摩尔国际控股有限公司(6969.HK)周三公布,截至6月底止的中期收入同比上升18.3%至60亿元,但盈利下跌28%至4.92亿元。 公司解释收入上升盈利大跌的原因,主要是期内以股份为基础的付款开支较去年同期大幅增加,同时又加大自有品牌产品的市场开发力度。另外,集团的法律及合规服务相关费用亦大增。 思摩尔周四开盘升0.6%至22.22港元,股价今年以来已升67%。 刘智恒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Investors pile into CANbridge stock

北海康成完成1亿港元战略定增 两个半月股价飙涨逾15倍

罕见病赛道存在患者基数天花板与支付体系瓶颈,需警惕短期估值泡沫风险 重点: 战略合作可大大缓解北海康成的现金流压力,2024年末现金仅剩1050万元 北海康成市值的更大想象空间在于更广阔、支付能力更强的海外市场    莫莉 2025年的港股市场,创新药板块以113%的指数涨幅成为全球医药资产的领跑者,远超纳斯达克生物科技指数与A股医药板块。在这场资本盛宴中,罕见病龙头企业北海康成制药有限公司(1228.HK)成为涨幅冠军,从5月末的0.136港元到8月14日盘中高点2.30港元,两个半月的股价涨幅高达1,591%,市值亦从不足1亿港元,飙升至突破9亿港元。 北海康成股价在短期内暴涨背后,是三重关键利好的集中释放:5月自研戈谢病新药获批上市并于7月开出首张处方;8月国家医保局“商保创新药目录”初审通过其三款产品,罕见病支付体系破冰在望;同期引入百洋医药1亿港元战略定增,一举缓解现金流枯竭危机。 北海康成最近的一次上涨周期为8月7日至13日,在这四个交易日内,其股价分别单日上涨了7.07%、27.36%、23.7%和25.75%。这一轮大涨的背后是北海康成与青岛百洋医药股份有限公司(301015.SZ)的战略合作。根据双方的协议,北海康成将以每股1.34港元的价格向百洋医药发行总价为1亿港元的股份,百洋医药认购的股份将约占公司现有已发行股本的17.65%,及经扩大后股本的14.99%。 百洋医药的主营业务是为上游药企提供医药产品的品牌运营、批发配送及零售,合作企业包括罗氏制药、阿斯利康、安斯泰来等全球知名药企。除了直接入股北海康成,百洋医药也获得了北海康成在中国内地、香港及澳门特定产品的独家商业服务业务,百洋医药的关联公司还可选择作为上述市场的分销商。 北海康成表示,此次战略股权融资旨在优化其商业化运营模式并增强其商业能力,加速已上市产品的市场渗透。公司尚未明示的是,这场合作亦可大大缓解北海康成的现金流压力。据公司2024年财报​,期内的营收仅8510万元,同比减少约17.3%,而年内亏损高达4.43亿元,同比亏损增加16.84%,期末现金仅剩1050万元。 有望破解支付难题 北海康成在罕见病领域研发实力受到认可,亦有三款获批上市的创新药产品,为何业绩表现如此惨淡?因为罕见病患者的数量少,无法通过规模效应摊薄成本,但罕见病药物的研发成本高导致定价昂贵,国内医保基金优先保障基础疾病,对于治疗费用高昂的罕见病药物报销较少。 以北海康成最新上市的产品维拉苷酶β - CAN103(商品名:戈芮宁)为例,这是中国首个自主研发的针对戈谢病的酶替代疗法(ERT),于5月15日正式获批上市,7月2日开出首个处方,正式进入临床应用。戈谢病是一种遗传性糖脂代谢疾病,在全球范围内属罕见病,过去中国患者只能使用进口药物,一年治疗费用逾百万元,戈芮宁的上市定价对比同类的现有疗法的降价至少在50%以上。但是,戈谢病在中国的患者仅约3,000人,即便大幅降价提高患者的可及性,也难以为公司带来大额营收。 8月12日,国家医保局公布的首批“商保创新药目录”初审名单中,北海康成的戈芮宁、用于治疗黏多糖贮积症的海芮思以及治疗胆汁淤积性瘙痒的迈芮倍三款产品全部入围​​。北海康成表示,此次调整进一步丰富了医保和商业保险对创新药物的覆盖范围,有助于提升罕见病患者的可及性和治疗质量。 “商保创新药目录”是2025年国家医保谈判首次设立的,聚焦创新程度高、临床价值显著但支付压力较大的药品。该目录通过商业保险的补充支付机制,为高价罕见病药物构建了多层次支付通路,或许能化解“患者用不起、企业难回款”的行业困境。 尽管国内罕见病支付体系正在升级,但北海康成市值的更大想象空间在于更广阔、支付能力更强的海外市场。公司透露,正在计划推动戈芮宁出海。当前北海康成的市销率约为8.4倍,同样布局罕见病的荣昌生物(9995.HK;688331.SH)的市销率约为23倍,显示前者的股价曾长期被低估。投资者押注北海康成潜在的重磅BD交易前景,可罕见病赛道存在患者基数天花板与支付体系瓶颈,仍需警惕短期估值泡沫风险。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爱奇艺二季度同比转盈为亏蚀1.4亿

在线视频服务提供商爱奇艺(IQ.US)周三公布,第二季度营收同比下降11%至66.3亿元,并录得净亏损1.337亿元,上年同期实现净利润6,870万元。 公司会员服务营收同比下滑9%至40.9亿元,在线广告服务营收同比下降13%至12.7亿元,内容分发业务营收亦下跌37%至4.37亿元。 据路透社报道,纽约上市的爱奇艺已聘请投行筹备赴港双重上市,拟募集资金2亿至3亿美元。报道援引知情人士称,公司计划于第三季度提交香港上市申请,并有望在2026年农历新年前完成。 爱奇艺股价周三收涨0.9%,收报$2.30美元,股份年内累计涨幅达14%。 阳歌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