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家技术即服务提供商二季度净亏损大幅缩减,与此同时,它继续努力削减成本和开支

重点:

  • 金融壹账通二季度收入增长17%,亏损收缩近三分之一
  • 该公司CEO沈崇锋同时升任董事长,将公司的领导权集于一身

梁武仁

金融科技服务提供商金融壹账通科技有限公司(OCFT.US; 6638.HK)正在盈利之路上继续大踏步前进,从它的最新财报可以看到,公司收入增长,运营效率提升,助力季度亏损大幅缩窄。然而,要扩大客户基础,并且更加独立于股东平安集团,该公司还有一些工作要做。

该公司希望可以在一位新董事长的领导下,通过吸引更广泛的客户群体来实现这种独立。它在上周发布最新业绩的同时,宣布了新董事长的任命。沈崇锋在保留CEO职位的同时,晋升至这个新的位置,成为金融壹账通无可置疑的领袖。

公告显示,金融壹账通二季度收入同比增长约17%,至11亿元。这是一项扎实的成就,同样重要的是,这家技术即服务提供商的亏损大幅收窄。其营业亏损较上年同期减少了约30%,至2.78亿元。剔除上个月在香港上市的相关费用,这个数字进一步缩减至2.46亿元。在香港上市之前,该公司已在纽约上市。

收入增长并非推动金融壹账通走向盈利的唯一引擎,成本控制也在发挥作用。该公司的营收成本仅增长了12%,远低于17%的收入增长,这意味着它创造收入时的花费变少了。因此,该公司的毛利率提高了约2个百分点,至36.2%。

摩根士丹利在其研报中称:“尽管有宏观经济的阻力,(金融壹账通)可能依靠其适应性较强的业务(在2022年下半年)保持客观的增长。”

金融壹账通的技术,帮助金融机构实现反欺诈检查和信用风险评估等功能。该公司将效率的提升,归功于产品标准化程度的提高,这是该公司通过减少成本高昂的定制业务来提高盈利能力的重点。

有些出人意料的是,当中国的其他企业受到疫情的冲击时,该公司却能很好地适应疫情影响。这是因为金融壹账通的多数产品都是在过去为银行定制好了的,而银行是该公司的主要客户。

然而,沈崇锋在业绩发布后的电话会议中首次作为董事长兼CEO讲话时说,自从疫情开始以来,为了控制成本,许多客户都转向了标准化产品。令人欣喜的是,在转向标准化产品的过程中,该公司的银行客户越来越意识到此类工具更好,并坚持使用这些产品。

金融壹账通的运营费用也在该季度下降。公司研发成本增加,这符合其提供前沿产品和服务的目标。但销售和营销支出也出现下滑,在新的疫情暴发阻碍营销活动的情况下,该公司的销售部门变得更加高效。

就像许多在美国上市的中国公司一样,金融壹账通今年7月在香港进行双重第一上市,作为2019年开始的纽约上市地位的补充。这种双重上市或者第二上市让熟悉该公司的中国投资者更容易买到它的股票,也可以作为应对中美证券监管机构关系波动的一种缓冲。

金融壹账通的利润率二季度也出现增长,这是因为带来丰厚利润的客户群不断壮大。“优质plus”客户——除平安及其子公司外,贡献了至少100万美元(686万元)年收入,增长了约19%。

执行战略计划的新舵手

虽然盈利能力有所提高,但金融壹账通在二季度依然依赖中国平安。该公司最初成立于2015年,当时是中国平安的金融科技部门,2017年被拆分为一家独立公司。本季度,来自中国平安的收入增加了约21%,它对金融壹账通总收入的整体贡献在此期间略有增加,达到60%左右。

公司管理层表示,平安作为其最大的客户,能帮助其发展并优化产品和服务,从而使产品在推向更多客户之前能够减少缺陷。

金融壹账通一年前制定了一个五年计划,其核心是实现收入多元化,涵盖海内外更广泛的客户。该计划的核心内容是帮助银行将其产品和服务数字化,以提高效率。该公司还计划更密切地关注政府政策,并围绕产品和服务建立一个企业生态系统,同时扩大海外业务。

在更实际的方面,五年计划还包括将重点转向关注能够带来大量收入的客户,这样无论是否有中国平安,都不影响公司实现良好的盈利。但二季度的业绩显示,实现这一目标仍是当务之急。

这个计划最初是由前董事长叶望春提出的。现在,相对年轻的沈崇锋执掌金融壹账通。现年52岁的沈崇锋于一年前加盟该公司,金融壹账通将有一个明确的领导人负责执行该计划。

投资者似乎尚未拿定主意,究竟是应该更多关注金融壹账通不断提高的利润率,以及它的盈利好于分析师预期的事实,还是关注它继续依赖中国平安。还有很多投资者仍在观望中美之间能否就重要信息共享的问题达成一致,从而让许多中概股摆脱从美国退市的威胁。财报发布后,公司股价下跌。但在之前的两天,有报道称中美之间关于审计与信息披露的僵局可能即将结束,中概股纷纷反弹,金融壹账通的股价也随之反弹。

金融壹账通在纽约和香港上市股票的市销率都在0.78倍左右。这个数字低于陆金所的1.3倍,不过这两个数字都有欠公平,尤其是对一家科技公司而言。

归根结底,金融壹账通在扭亏为盈方面取得的进展看起来让人鼓舞。但投资者可能希望看到更多中国平安之外的客户推动这一进程,而对于中国经济放缓,他们可能也存在普遍的担心。

咏竹坊专注于在美国和香港上市的中国公司的报道,包括赞助内容。欲了解更多信息,包括对个别文章的疑问,请点击这里联系我们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新闻

简讯:多点数智准备申请稳定币牌照

零售软件服务提供商多点数智有限公司(2586.HK)周四公告,公司正在筹备申请香港稳定币牌照,并已通过公开市场HashKey Exchange购买比特币,其资金来源为本公司现有的现金储备。 公司称,已于今年2月与HashKey Group签署战略合作协定,公司将在HashKey Exchange开设交易帐户,双方将围绕数字资产交易、Web3技术开发与应用、以及区块链生态建设等重点领域展开深度合作,探索推出包括稳定币支付在内的技术服务,并推动稳定币在零售支付场景中的广泛应用。 消息公布后,周四多点数智股价一度升近九成,收市报11.14港元,涨23%,成交额达18亿港元(2.3亿美元)。公司去年底以每股30.21港元上市,首日挂牌暴跌54%至13.8港元,之后股价持续下滑,最低见4.78港元,目前股价虽有回升,仍较上市价下跌63%,市值由上市首日最高的270亿元,跌至目前约100亿港元。 多点数智主要为零售行业提供云基础数字零售SaaS平台服务,但其客户高度集中,近九成业务来自大股东张文中的物美集团系内公司。 李世达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BYD supplier Cheng-Tech

比亚迪撑起九成收入 承泰科技能否靠毫米波雷达破局?

以性价比优势切入L2级以下智驾市场的承泰科技,在比亚迪“智驾平权”的大旗下快速崛起 重点: 公司主营成本更低的毫米波雷达,较激光雷达更具性价比优势 2024年公司收入约94%来自比亚迪    李世达 在汽车行业进入严重内卷与智驾平权的时代后,低价车款开始配备功能更齐全的辅助驾驶系统,令不少激光雷达厂商陷入成本与价格的挣扎之中。有着华为技术血脉、手握比亚迪(1211.HK; 002594.SZ)订单的深圳承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就选择了一个较为不同的路径——毫米波雷达。 与禾赛科技(HSAI.US)、速腾聚创(02498.HK)等瞄准L3-L4高阶辅助驾驶市场的激光雷达企业不同,承泰科技选择聚焦于L0至L2+辅助驾驶层级的毫米波雷达市场,技术难度相对较低但市场基础更广,并透过产品定制与算法整合,在细分赛道建立起自身优势。 近日,承泰科技已正式向港交所主板递交18C特专科技上市申请,期望借募资扩大产能与研发投资,国泰君安为其独家保荐人。 毫米波雷达是一种利用毫米波频段进行探测的感测技术,具备全天候、抗干扰强、成本低等特性。但相对的分辨率与精度较低,难以精准判断前方物体,使其在高阶辅助驾驶系统中难以独当一面,需搭配其他传感器补足。不过,相较于造价动辄数千元至上万元的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成本仅约数百元,且工艺并不复杂,成为推动大众化车型普及辅助驾驶功能的技术核心。 成立于2016年的承泰科技,主要专注于77GHz车载毫米波雷达的研发与生产,产品涵盖前向雷达、角雷达及中央计算雷达等。截至2025年6月,已推出七款核心雷达产品,覆盖L0-L2+辅助驾驶等级。 申请文件引用灼识咨询数据指出,公司2024年出货量达94.5万套,是中国最大车载前向毫米波雷达供应商,市占率达9.3%,并在整体毫米波雷达市占4.5%,名列全国第三 。 华为技术血脉 公司创始人背景亦颇具看点。董事长陈承文与联合创始人周珂皆出身华为,前者为华为资深产品经理,后者亦曾任职于华为技术岗位。两人将华为在射频设计与嵌入式算法领域的工程经验带入新创公司,让承泰在毫米波雷达的信号处理与硬件整合上建立了坚实基础。 财务方面,公司2022至2024年收入分别为5,765万元、1.57亿元及3.48亿元,三年间收入翻五倍,增长显著。但营运仍处于亏损阶段,过去三年累计亏损约1.97亿元,去年亏损大幅收窄77%至2,176.8万元,且实现经营盈利1,507万元,同时毛利率亦逐年上升,自2022年的28.7%升至2024年的33.9%,反映出产品成本控制与议价能力正逐步提升。 然而,公司现金流状况略显吃紧,截至2024年底,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仅1,587万元。若未来扩产或技术升级需求迫切,将需依赖更多融资以维持运营。 比亚迪贡献94%收入 事实上,承泰科技的快速成长离不开与比亚迪的深度合作。自2022年成为比亚迪指定供应商后,公司毫米波雷达已搭载至比亚迪旗下超过20款车型。2024年,公司来自比亚迪的收入达3.26亿元,占公司总营收高达93.6%。 今年2月,比亚迪挥舞“智驾平权”大旗,喊出“高阶智能驾驶不应是高价车的专利”,旗下大量10万元以下车型搭载高阶辅助驾驶功能,承泰的4D毫米波雷达正是关键零部件之一。但这种结构性依赖意味着,只要比亚迪采购策略微调或转向其他供应商,对承泰带来的打击将极为剧烈。 其次,毫米波雷达的技术门槛相对低于激光雷达,缺乏足够护城河。同样深耕毫米波领域的还包括海康威视(002415.SZ)子公司森思泰克,该公司亦为比亚迪核心供应商,产品涵盖角雷达、前向雷达及环视雷达,其在研发、产能与资金实力上皆优于承泰科技。 而像华域汽车、长光华芯等集团背景雄厚的企业也积极布局毫米波市场,使得承泰在竞争中并不具备明显技术垄断力。中长期而言,承泰能否真正破局,在激烈竞争中构建独特优势,仍待观察。 去年5月,承泰科技完成C轮融资,投后估值为13.2亿元,对比市值约145亿元的禾赛科技、70亿元的速腾聚创,规模自是小得多。速腾聚创上市以来股价累跌近三成,美股上市的禾赛科技也跌了17%。相比之下,主打中低阶市场的承泰科技固然面向更广泛的OEM客户,但市场天花板与议价能力相对有限,仍需警惕未来成长曲线放缓的风险。若其未来能有效拓展新客户与出口市场、强化研发技术差异化,仍有机会在智驾普及浪潮中占得一席,但投资人恐怕更应将其视为“内卷型供应商”的代表,而非高科技独角兽。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Qiyunshan makes jujube oil

齐云山食品冲刺港股 能否挑动投资者的“味蕾”?

总部位于江西的齐云山食品,在南酸枣市场的份额达32%,是最新一家申请在香港上市的中国零食制造商 重点: 齐云山食品成为过去三个月内第二家申请港股上市的果类零食制造商 营收增长37%、利润同比翻倍之际,公司称现有产能已达上限,计划将上市募集资金用于业务扩张 谭英 果类零食在中国市场占据重要地位,数量不多但持续增加的制造商,期待自家的股票也能赢得投资者青睐。 继溜溜果园今年4月一马当先后,江西齐云山食品股份有限公司上周也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齐云山食品营收规模仅为溜溜果园的三分之一,其IPO募资额可能相对保守,但亮眼的业绩增长仍对投资者具备吸引力。 两家企业皆有意效仿卫龙美味(9985.HK)的成功路径,这家以辣条闻名的零食生产商自2022年上市后股价表现亮眼,迄今累计上涨35%,当前市盈率为29倍,市值高达350亿港元(约合45亿美元)。参照卫龙的估值水平,齐云山食品的估值约为15.4亿元。 尽管规模较小且深耕酸枣这一细分零食领域,但在中国消费者日益追求健康零食替代品的趋势下,齐云山食品的发展潜力不容小觑。 申请文件显示,齐云山食品去年营收同比跃升37%至3.39亿元(约4,730万美元),净利润5,310万元,较2023年的2,370万元翻倍有余。去年毛利率达48.4%,亦表现亮丽。公司将业绩强劲增长归因于新增重要客户,以及线下经销商从2023年的162家增至去年的199家。 销售网络虽主要覆盖华东及华南地区,齐云山食品占据中国南酸枣零食市场32.4%的份额,该细分领域去年规模为18.8亿元。申请文件援引第三方数据显示,这家公司以0.6%的市占率,位列中国果类零食制造商第九位,该领域去年总产值达995亿元。 2019年至2024年,中国枣类零食板块年均增速达13.7%,远超果类零食整体市场8.5%的年均增速。去年中国零食行业规模达1.34万亿元,前两者均显著高于整体行业的4.4%年均增长率,凸显健康消费理念下,果类零食日益受到追捧。 当然,国外也有多种枣类,但将其作为果类零食用的习惯颇具中国特色。齐云山食品聚焦的崇义南酸枣,其鲜果口感酸甜,尺寸近似小李子。 海外研究机构如克利夫兰医学中心,将枣类誉为“超级食物”,原因是其富含抗氧化剂和维生素C。而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枣类药材常用于治疗焦虑及失眠。 筹资扩产能 齐云山食品从个体农户采购原料,而非自建果园。近三年,当地农户平均收购价稳定在每公斤4元水平。公司的销售渠道仍以线下为主,但在天猫、京东、抖音等电商平台设有旗舰店。 公司拟将部分上市募资用于搭建电商及线上推广,同时扩大产能,以满足国内市场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 去年11至12月,齐云山食品位于江西崇义的唯一生产基地已满负荷。为应对需求增长,公司计划将年产能提升45.5%至16,000吨(约为去年8,348吨产量的一倍)。鉴于枣类的采收期集中在8至12月,且原料需预存后加工,配套冷库扩容也在规划中。 在申请文件中,齐云山食品表示:“若产品需求持续攀升,现有产能将难以满足市场需求,制约公司发展潜力”。 这家企业的历史久远,1979年前身工厂成立,1990年获批使用当地名山“齐云山”注册商标。实际控制人为刘志高、刘继延兄弟两人,以及朱方永。 公司改制前为集体所有制企业,1990年代末,由51名职工购得资产,与一家香港公司组建合资公司。2022年,香港公司将股权转让给由11名自然人(含6名核心管理层股东)持有的有限合伙企业。为筹备上市,齐云山今年整体变更为股份有限公司。 结束数年低迷,香港新股市场重拾活力,齐云山食品与溜溜果园加入赴港上市企业行列。今年上半年,港股新股上市募资额达135亿美元,同比激增7倍,使香港成为同期全球规模最大IPO市场。 这一趋势既源于中企因地缘政治因素放弃纽约,转道香港上市,也因中国证监会调控沪深A股上市步伐,重点优先支持新能源、半导体等战略新兴产业。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淘宝启动500亿元补贴计划

电商巨头阿里巴巴(BABA.US; 9988.HK)旗下即时零售平台“淘宝闪购”周三宣布,启动总额达500亿元(69.76亿美元)的补贴计划,为期12个月,将直接补贴消费者与商家,借此加速推动大消费平台建设与服务升级。 在商家端,淘宝闪购推出店铺补贴、商品补贴、配送补贴与免佣减佣等措施,保障利润空间、促进订单成长;在消费者端,则透过大额红包、免单卡与官方补贴一口价商品等方式,强化购物吸引力。 淘宝闪购自5月上线以来成长迅速,官方指出目前日订单已突破6,000万单,并带动全国店家订单量月增逾100%。部分地区餐饮商家营业额较前一季翻倍成长,零售与花类商家亦明显受惠,吸引大量新客。另外,中国整体即时零售市场日订单亦从1亿单增长至1.6亿单,显示竞争正持续升温。 阿里巴巴港股周三逆市跌0.4%,报109.4元,美股则跌2.86%,报110.71美元。 李世达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