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676.HK

3月首次申请IPO后,十月稻田成功叩开大门,新上市的股票在首周的交易中上涨60%

重点:

  • 十月稻田在上市后的一周里表现强劲,投资者看好它作为中国高级大米顶级销售商的地位
  • 公司上市前的支持者包括红杉和阿布扎比主权财富基金旗下的Mubadala Capital 

      

谭英

十月稻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9676.HK)上市后涨幅惊人,单在首个交易日就上涨23%,可以说一定程度上是时机所致。这家由家族控制的高级大米销售商,通过上市筹集了8.2亿港元(7.7亿元),但其自由流通比例仅为15%,导致其股票相对稀缺。此次IPO正值中央汇金投资增持中国四大行,引发香港股市整体上涨。

由于投资者对中国经济感到担忧,香港股市的短暂上涨很快就失去了动力,但十月稻田的股价却继续飙升。截至本周四收盘,该股在上市首周的价格较15.36港元的招股定价上涨逾60%。

作为2019年至2022年中国最大的大米、全谷物、豆类和种子电商渠道,该公司肯定有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其IPO招股说明书显示,按营收计算,2022年它的电商渠道市场份额为14.2%,是劲敌的2.7倍。

其食品杂货店渠道的销售额也迅速扩大,2020年至2022年间年收入增长79.5%,使其成为中国同类产品中的第四大公司。在中国基础主食市场最大的五家公司中,它是2020年至2022年间增长最快的。

十月稻田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增长,部分原因是其密切关注高级大米的消费趋势,从让消费者明白要添加多少水的瓶装大米日益流行,到糖尿病患者对黑莓米和低血糖指数大米的喜爱。这类特色产品往往售价较高,例如600克装的瓶装大米售价30元,而散装大米每公斤仅售4元。

该公司还紧跟最新线上销售趋势,重点关注社交电商。据其招股说明书显示,截至2023年一季度末,公司与4,000多名关键意见领袖和关键意见消费者建立了合作关系,它的网店和社交媒体账号拥有大约2,800万粉丝。

该公司的特色产品是五常大米,五常大米也吸引了电子商务巨头京东等的关注,后者正试图将五常大米打造成一个全国性的品牌。

十月稻田曾在2021年引起轰动,当时公司完成了一笔14.5亿元(1.98 亿美元)的融资,由红杉(前红杉中国)和云峰基金联合领投(这两个名字常与科技初创企业联系在一起)。这是五年里,中国主食公司金额最大的融资之一。2023年2月,公司又以142亿元的估值,从包括阿布扎比主权财富基金Mubadala Capital在内的投资者那里筹集了6.586亿元。

公司最新市值260亿港元,比上一轮估值高出80%以上,这使十月稻田现时市值,能高于IPO前最后一轮估值的公司。不同于股价暴跌的科技公司,该公司还承诺在未来几年派发股息。

投资者对食品股的兴趣

另一家新近上市的食品企业、水果销售商百果园集团(2411.HK)的股价目前略高于1月份的IPO价格,反映投资者近期对基础食品销售商的兴趣,尤其是比较高级的品牌。但百果园的市销率为0.75倍,远低于十月稻田的4.4倍。在上海上市的北大荒(600598.SS)也销售大米、玉米和油籽等农产品,其市值与十月稻田大致相当,而市销率则略胜一筹,为5倍。

大米是中国人饮食的基本组成部分,对大米的需求肯定不会小。公司招股说明书中引用的第三方研究显示,每年约1.9万亿元的中国厨房主食食品市场中,十月稻田的整体潜在市场规模为1万亿元。

十月稻田正在迅速扩大其市场份额,收入从2020年的23亿元增长到2022年的45亿元,几乎翻了一番。在今年的头三个月里,其收入从上年同期的9.102 亿元增长到10.8亿元,增速有所降低,仅为19%。十月稻田旗下有三大品牌,近80%的收入来自大米产品。

十月稻田顺利度过了疫情,也就是从那个时候起,它开始与社交电商和社区团购平台合作,这些平台在疫情期间大受欢迎。截至一季度末,该公司逾70%的销售额来自电商平台或自己的网店。公司总部位于黑龙江五常,这里出产的香米闻名遐迩。

那么,这个公司有什么不好的地方吗?最值得注意的可能是它的亏损情况。在2020年实现净利润1,390万元之后,它又连续两年亏损——2021年亏损1.73亿元,2022年亏损5.65亿元。不过我们也应该注意到,公司在今年一季度出现反弹,盈利1,860万元。

另一个问题是家族控制,这在中国民营上市公司中很常见。十月稻田创始人王兵、妻子赵文君、妻姐赵淑兰、外甥舒明贺、赵文臣及早期的支持者持有公司84.3%的股份,目前所有家族成员均为董事。

由于家族成员和早期投资者持有的股份比例很高,十月稻田必须获得豁免才能在香港上市,因为港交所通常要求一家公司至少要有25%的股份可供交易。这些缺点显然没有让投资者却步,他们喜欢十月稻田可能是因为它在高端产品类别中的地位相对独特,在经济放缓期间受到的影响相对较小。

 有超赞的投资理念,但不知道如何让更多人知晓?我们可以帮忙!请联系我们了解更多详情。

咏竹坊专注于在美国和香港上市的中国公司的报道,包括赞助内容。欲了解更多信息,包括对个别文章的疑问,请点击这里联系我们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新闻

简讯:娃哈哈拟换标“娃小宗” 续整顿家族企业

中国最大饮料企业之一的娃哈哈,正面临商标使用权与整顿家族成员公司交织的风波。据财新报道,宗馥莉接掌后的娃哈哈已启动换标计划,将自2026销售年度起,逐步以新品牌“娃小宗”取代“娃哈哈”。 一份流出的内部通知显示,公司因“复杂历史问题无法短期解决”,始终暴露于法律风险之下。依现行股权结构,“娃哈哈”商标须经全体股东一致同意方可使用,否则任何一方均无权单独操作。目前,娃哈哈集团股东包括持股46%的杭州市上城区国资、持股29.4%宗馥莉及持股24.6%的职工持股会。部分员工已就持股权属问题对宗馥莉提起诉讼。 新品牌“娃小宗”由宗馥莉实控的宏胜饮料集团于2025年5月申请注册。报导引述消息人士称,宗馥莉为其定下的年销售目标达300亿元,接近娃哈哈品牌全年实际销售规模的八成。 同时,公司亦在“清理”家族子公司。上海娃哈哈饮用水公司因商标授权到期于7月被迫停产。该公司成立超过20年,由宗庆后堂弟宗伟持股30%,其余股份由浙江娃哈哈实业及社会股东持有。宗伟表示,公司多年盈利,但未获新授权合同,最终被市场监管部门查封。 娃哈哈集团方面则强调,授权合同已到期,且未签订续约。 李世达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IEC operates casinos and hotels

“买定离手” 国际娱乐12亿美元押注菲国赌场

随着菲律宾启动政府资产私有化进程,国际娱乐正斥重金押注马尼拉赌场的收购项目 重点: 国际娱乐上周发布两年内第五次盈利警告,最新财年亏损幅度扩大60% 随着菲律宾政府抛售旗下43家国有赌场,公司斥资12亿美元在马尼拉市中心打造的综合赌场酒店项目即将重启运营 谭英 国际娱乐有限公司(1009.HK,IEC)的盈利根基仍未稳固,但投资者似乎押注其经营状况即将迎来转机。 上周,这家雄心勃勃的博彩运营商发布盈利警告,预计截至6月的最新财年税前亏损将达2.6亿港元(约合3,340万美元)或更高,较上财年1.622亿港元亏损额显著扩大。然而,市场反应波澜不惊,投资者既未显露惊诧也未表现出忧虑,消息发布后数日间股价基本维稳。 投资者如此淡然或缘于见怪不怪。毕竟,这是这家公司自2023年2月以来第四次发布盈利警告。其收入来源包括新海岸酒店运营及向毗邻赌场出租设备,该赌场隶属菲律宾国有博彩监管机构Pagcor。 预期2025财年亏损源于多重因素:管理费用激增、赌场营销活动支出攀升,以及赌场改造相关资产撇销。定于9月26日发布的最终年报,料无重大意外。 尽管持续亏损,但国际娱乐或值得重新审视,公司于2024年5月签约收购毗邻新海岸酒店的Pagcor旗下赌场并获后续经营权。事实上,期內亏损大半源于包含物业重大改造在内的转型阵痛,这解释了投资者为何甘愿承受更大额亏损,他们正期待经营状况的实质性改善。 Pagcor启动大规模赌场资产私有化进程之际,此项收购使国际娱乐成为行业先行者。根据协议,该公司承诺投入10亿至12亿美元实施改造,将该物业转型为集博彩与家庭娱乐于一体的综合度假酒店。Pagcor最终计划悉数出售旗下43家赌场,目标筹措至少500亿比索(约合8.7亿美元)资金。 纵使亏损加剧且频发盈利预警,国际娱乐近期营收表现却颇为亮眼。截至2024年12月底的六个月内,其营收同比劲增逾倍,由1.05亿港元跃升至2.68亿港元。尽管当期亏损从3,610万港元扩至9,500万港元,增幅近两倍,但其银行存款及现金结余却从2024年6月的6.17亿港元增至2024年12月末的8.55亿港元。 该强劲增势较截至2024年6月的上个财年显著提速,后者营收仅从2.07亿港元微增11%至2.30亿港元。需要指出的是,随着接管菲律宾赌场业务,公司亏损持续扩大,2023财年尚录得1,830万港元微利,2024财年已转为1.32亿港元亏损。 新投资布局 斥资改造拥有26年历史的新海岸酒店(原凯悦酒店及赌场),是国际娱乐录得赤字的主因。其2024财年管理费用同比翻倍至2.046亿港元,当年财务成本近两倍增至7,000万港元。 国际娱乐的物业位于马尼拉市中心老城区马拉特(Malate),远离聚集高端赌场度假村的娱乐城(也称Pagcor城)及邻近的阿基诺国际机场。国际娱乐在菲律宾的发展史可追溯至2007年,彼时,其收购马尼拉赌场酒店及外港新填海区7,128平方米地块,后者于两年后建成L’Arc Macau酒店。 国际娱乐的前身为互联网内容提供商HKcyber.com,隶属香港新世界集团,2000年登陆港交所创业板。四年后其收购独立制片公司M8经营权,更名为国际娱乐,并转至港交所主板上市。 此后股价长期沉寂,直至2017年知名扑克选手、马云旗下云锋基金联合创始人蔡朝晖启动收购,最终获得控股权。蔡朝晖主导下,公司取得扑克之星(PokerStars LIVE)在中国澳门、日本、韩国、越南、新加坡、马来西亚及柬埔寨的赛事主办权。 2022年,蔡朝晖辞任主席,由原Frontier Capital Group主席、现任CEO 的Ho Wong Meng接任。Frontier Capital Group在菲拥有Stotsenberg Hotel及FortuneGate Casino。…

简讯:女股神入股 阿里股价狂飚

电商巨头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9988.HK,BABA.US)近日股价节节上升,据媒体报道,美国女股神Cathie Wood的方舟投资(Ark Invest)旗下基金,在4年前清仓阿里巴巴股份后,再斥资1,630万美元购入该股。 另外,在2025年阿里云栖大会上,公司宣布与英伟达开展Physical AI合作,包括数据合成处理、仿真数据生成、模型训练及环境仿真强化学习等。 同日,阿里巴巴首席执行官吴泳铭在大会上表示,积极推进3年3,800亿元的AI计划,并会持续加大投入;同时强调阿里云全球数据中心的能耗规模,至2032年时将较2022年提升10倍。 受到多方好消息带动,阿里周三在港股收市急升9%,周四则平开报174港元,公司股价自今年初以来大升逾倍。 刘智恒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robotaxi company

在数字之外:如何看懂robotaxi公司的财报?

Robotaxi是一场概率的赛跑,在财报数字之外,成败关键隐藏在无人化与规模化的细节里    杨哲 自从去年底小马智行(PONY.US)和文远知行(WRD.US)在纳斯达克上市后,每个季度的公司财报,为解读Robotaxi公司和这个赛道,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 首先,robotaxi公司短期内不会盈利,头部企业也只是有希望单位毛利(unit economics)转正,这是个行业共识,所以没法看市盈率。robotaxi公司一年营收也就几个亿,也没法看市销率。这个赛道既像机器人赛道,也有点像创新药,投资人看的其实都是未来的市场空间和这家公司未来成功的概率。 就像人形机器人短期内都不可能给你养老,投资机器人公司应该看的是各家对于AI的理解,不应该看一个季度让多少台玩具去春节晚会跳秧歌。robotaxi市场空间公认很大,如果现在还没有盈利,那看的其实是未来盈利的概率,而不是短期内卖给甲方多少台车来获得一次性的收入。如果看卖车收入来决定估值,那自动驾驶企业也应该按车企去估值,一家一年只卖几百几千台车的车企估值是多少呢?说是零估计都多了。 所以L4公司(无论是robotaxi还是robotruck)要通过财报(当然也可以通过平时的新闻等等)看长线计划的进展,而不是看过去一个季度赚多少钱——更何况也没盈利,只是营收。 在robotaxi这个赛道,需要清楚两个问题:一是各家画的饼(企业目标)你是否认可;其次,画饼之后,你是否有办法追踪这家公司的进展。能追踪进展很重要,否则你可能会被骗。在这个赛道,你应该假设所有人都是骗子,然后找不可粉饰的验证方式去验证。 内行看门道 那对于robotaxi赛道的公司,你如何去追踪验证呢?可以看“无人化”和“规模化”,且有先后顺序。先有能力做无人化,然后在无人化的前提下扩大无人车队运营规模。 无人车队运营规模,不是看在资产层面有多少车,而是看各地用户有多容易搭得到一台无人的车,以及这台车在各种极端场景、时间、天气下是否还能跑。无安全员的车越多,每天的无人化里程越大,安全风险越大。无安全员之后大约平均每多少公里出一次事故的概率,每个厂商自己心里是清楚的,外界不容易直接获取,但它会体现在其他变量上——能不能无安全员、能不能晚高峰接单及去繁忙区域接单、能有多少台无人车每天上路随时接单等等。 对自己的技术实力和安全性没有信心的公司,就会想尽办法控制无人车在复杂场景道路上跑的规模,或控制运营时段、运营路段,从而控制安全风险暴露程度。 因此,表面上看起来差不多的robotaxi,只能搭到有安全员的车(无论安全员在主驾还是副驾),到搭到10台无安全员的车,再到公开搭到100台无安全员车,其背后的安全风险暴露程度是分别差一个数量级的,其对技术和安全性的要求也是分别差一个数量级的;可以让你在高峰期、繁忙地段搭车,和只敢在非繁忙地段和时段让你搭车,两者差别很大,因为复杂场景的事故率远高于非复杂场景,哪怕人类驾驶都是如此。 一旦安全性指标和技术要求差一个数量级,其技术差距就是有代差的。有代差、落后的公司不一定能达到下一个数量级。L4级robotaxi作为第一个大规模商业化的具身智能AI agent,其对技术研发的要求很高,并不是所有的团队都能实现。 自动驾驶本质上是个概率问题,统计学学不好的人,做不了自动驾驶,也做不了自动驾驶的投资。通过财报、公开文件、和实际用户可感知的体验,投资人能够推测出不同公司的技术代差,而有代差的公司,彼此成功抵达robotaxi终局的概率,当然也是不同的。 杨哲,小马智行高级总监,在自动驾驶领域拥有接近10年专业经验,他的联系方式:mail@yangzhe1991.org 本文内容纯属作者个人意见,不代表咏竹坊立场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