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家资深折扣电商发起了10亿美元的股票回购计划,并削减营销支出。该公司预计二季度收入将下降多达25%

重点:

  • 唯品会一季度收入下降11%,预计本季度降幅将进一步扩大至25%
  • 去年回购了5亿美元的股票之后,该公司上个月批准了新的10亿美元的股票回购计划

阳歌

为动荡做好准备吧。

这是来自折扣电商唯品会控股有限公司(VIPS.US)的信息,该公司刚刚发布了季度业绩,显示其最近的低迷在短期内看来会加剧。这种预期管理对于任何一家优秀的公司都至关重要,因为它让投资者觉得可以在动荡的时期看到未来的发展方向。

除了定期向股东通报其面临的不利因素之外,唯品会还在积极发起改善业绩的反攻,包括一次新的大规模股票回购,以及削减营销费用等紧缩政策。

投资者似乎认可了唯品会的努力,上周四宣布一季度业绩后,公司股价在三个交易日内上涨了3%。这让唯品会的股价今年截至目前实现了相同的涨幅——这是现如今多数中国互联网公司望尘莫及的。相比之下,电子商务竞争对手阿里巴巴(BABA.US;9988.HK)和拼多多(PDD.US)今年迄今都下跌了约28%。

唯品会比同行更加稳健,可能也是因为它看起来明显被低估了,虽然2014年以来该公司每个季度都在盈利。它目前的远期市盈率仅为7倍,阿里巴巴的市盈率同样低迷,但仍然高达10倍。相比之下,国际同行亚马逊(AMZN.US)的远期市盈率为48倍,这曾经是此类高增长公司的普遍水平。

唯品会在中国竞争激烈的电商领域一直保持着竞争优势,因为它专注于购买大品牌的多余库存后折价销售的核心业务,类似于传统的“奥特莱斯”商业模式。近年来大批模仿者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包括聚尚网、聚美优品、蘑菇街和卷皮。但多数模仿者要么销声匿迹,要么处于苦苦挣扎中。

唯品会充分意识到它面对的诸多逆风,最明显的是来自中国经济放缓,这极大抑制了消费者支出。因此,它已经进入了一种防御模式,更加专注于维持现有的客户群,更多地迎合大客户,而不是积极寻找新客户。

与此同时,最新业绩显示,唯品会的首季营销支出大幅削减41%至7.59亿元,占运营费用的11%。

该公司另一个重大防御行动是两次大规模股票回购,先是在2021年3月宣布回购5亿美元股票,今年3月份又宣布10亿美元的股票回购计划。唯品会说到做到,不像有些公司,宣布大规模回购股票,结果只是回购了其中的一小部分。

唯品会称,今年首季完成了首次计划的5亿美元股票的回购。相比之下,两次回购计划的15亿美元,相当于该公司57亿美元最新市值的逾四分之一,表明它用现金来捍卫股价是认真的。

指标全面下滑

在全面介绍了公司正在采取的防御措施后,我们将用本文接下来的篇幅看看唯品会为什么会采取这样的姿态。简单地说,唯品会的所有主要指标都在下降,而且下降的速度还在加快。

我们先看收入,第一季度营收同比下降11%至252亿元。该公司将此归咎于“消费者对非必需消费品的需求疲软,疫情也对仓储和物流网络等供应链体系产生不利影响”。事实上,中国对清零战略的坚持,导致几乎所有依靠货物运输开展业务的企业大受影响,因为主要城市经常出现部分甚至全城封锁,城市间的运输网络受到限制,以防止病毒的传播。

从最新的营收数据可以看到,唯品会在第四季度报告的5%的下降速度又加快了。更为令人担忧的是,它更预测下降速度还将进一步加快,第二季会出现20%到25%的同比下降。

报告的其余部分也是如此,尽管降幅有所不同。今年首季,该公司的活跃客户数量和通过其平台销售的商品交易总额(GMV)均下降了8%,大约是前一季降幅的两倍。该公司的营业利润率也从一年前的5.3%降至5.1%,结果是唯品会本季度的净利润下降27%至11亿元。

尽管面临如此强劲的逆风,该公司仍继续专注于双重战略,即在其核心的服装业务之外实现多元化,同时进军实体店,仿效许多电商正在采取的线上线下混合的新零售战略。

关于前一个战略,唯品会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沈亚表示,服装目前占唯品会业务的70%,其余来自化妆品和厨具等其他“标准化产品”。他还说,公司目前的目标是将此类标准化产品的比例从目前的30%提高到33%左右。

在实体店方面,唯品会在2019年以29亿元收购了杉杉奥莱,它是浙江领先的实体折扣店运营商。该公司目前在中国各地拥有约10家杉杉奥莱,并计划在近期再开几家。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新闻

简讯:传Shein拟将总部迁回中国 为赴港上市铺路

在美国与英国的上市计划遇阻后,快时尚电商平台Shein据报考虑将总部从新加坡迁回中国,以争取监管部门对公司在香港上市的批准。 彭博引述知情人士表示,目前注册于新加坡的Shein已就其在中国设立母公司的事宜咨询律师。他们表示,目前讨论尚处初步阶段,Shein无法保证一定会推进这一举措。 Shein于南京成立,至2021年才将总部迁至新加坡,以标榜自己为全球性公司,尝试淡化其来自中国。此前,在未获得纽约及伦敦上市的监管批准后,Shein传出已透过保密途径提出赴港上市申请。 不过,虽然总部不在中国,但公司仍然受到内地监管机构的监督,因为中证监要求所有与国家有实质联系的公司,即使不是在内地注册成立的公司,在任何地方上市前都需要通过审查。 Shein此举可能有助其获得内地监管机构批准,部分原因是内地当局可以向 Shein的收入征税。迁册亦可以让当局对Shein的庞大数据库,实施更大的监督。自2023年起,内地当局要求企业在海外上市前,接受数据安全审查。 李世达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中手游亏损持续 中期料蚀6.5亿元

游戏运营商中手游科技集团有限公司(0302.HK)周二发盈警,预告截至今年6月底止,将亏损不多于6.5亿元,去年同期则录得亏损2.41亿元。 公司指出,虽然海外业务较去年同期有较大增长,但自研的旗舰游戏《仙剑世界》自今年2月发行后,表现未如理想,使今年上半年收入同比减少4成。另外,要为部分尚未上线游戏的预付版权金进行撇销,而金融资产公平值亏损又增加。至于期内的销售及分销开支也大幅增加,产生较多推广费用。 中手游周三开盘跌14%至0.54港元,过去一年股价下跌逾50%。 刘智恒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Bright Smart is a brokerage

监管机构半途拦路 蚂蚁收购耀才遇暗涌

耀才证券称蚂蚁集团的收购正按计划推进,但媒体报道交易可能面临更严格的监管审查 重点: 耀才出售股权予蚂蚁集团一事,有媒体报道交易面临审查,耀才回应说正按计划推进 中国监管机构已加强对蚂蚁集团的监管,包括2020年叫停其上市计划后,强制公司进行重大整改   梁武仁 被龙头企业收购,能为中小企业带来巨大益处,使其即时获取母公司的丰富资源与人脉。不过,这也是高风险之举,因巨型收购方有时会引发政府监管机构之间的紧张关系。 随着被蚂蚁集团收购的计划阴云密布,香港券商耀才证券金融集团有限公司(1428.HK)正汲取这一教训。 交易于今年4月首次公布,蚂蚁集团同意以28.1亿港元(3.59亿美元)向耀才主席收购50.55%股权。当时,交易未显争议且推进顺利。直至上周四,《华尔街日报》报道因更多内地监管部门考虑介入审查,交易可能受阻。次日,耀才股价大跌,盘中市值蒸发逾四分之一。 当日,这家券商紧急发布声明称交易正按计划推进。公司股价虽有所回升,但当日收盘仍下跌约8%。本周一持续下探的走势,显示投资者对交易前景仍疑虑。 《华尔街日报》未明确说明监管审查趋严的具体原因。然而,蚂蚁集团与监管机构的龃龉早有先例。2020年末,监管机构临门一脚叫停其沪港两地逾300亿美元的上市计划,本将成为全球最大规模的新股上市戛然而止。 事件急转直下,令投资者试图厘清原委,有报道称蚂蚁集团与监管部门在上市筹备期已生龃龉。就在股票即将上市交易数日前,监管机构约谈多名高管及持股蚂蚁的阿里巴巴创始人马云。上交所决定暂缓其上市,要求蚂蚁进一步解释其业务对金融科技监管环境的影响。同期,央行亦发布网络小贷新规草案,该领域正是蚂蚁的核心业务。 在蚂蚁完成上市定价后,马云在上海举行的一场峰会发表看似批评中国金融监管机构的言论。他说中国的金融和监管体系阻碍了创新,强调需要利用技术将金融服务扩展到小企业和个人。 “我们今天有责任去建立一个真正属于未来、属于年轻人和下一代、属于这个时代的金融体系。全球的金融体系必须改革。”此番高调表态引发哗然,在商界领袖大多刻意回避公开批评监管者中尤显突兀。 被迫整改 上市折戟不久,蚂蚁集团被迫启动重大整改,实质承接了马云此前呼吁的金融改革方向。该公司正推进重组为接受更严格监管及要求的金融控股公司,其金融控股公司牌照申请至今悬而未决。 市场普遍认为,监管机构对蚂蚁集团采取强硬立场,旨在遏制其扩张势头,防范其对金融体系构成潜在风险,此模式类似早年对P2P网贷的监管整顿。 蚂蚁集团试图借收购耀才进军证券业。鉴于其重组尚在进行,且金融控股公司牌照仍未获批,此时拓展业务范围的尝试恐难获监管认可。 蚂蚁集团现有业务版图涵盖支付宝数字支付、信贷撮合、财富管理和保险等领域。整改中已分拆部分业务,独立运营主体包括注册于新加坡的海外分支蚂蚁国际,据报道后者正考虑赴港单独上市。 简言之,蚂蚁当下正值多事之秋,若耀才收购案因监管升级陷入僵局,亦不足为奇。 即便经历上周抛售,耀才今年截至目前股价仍飙涨逾400%。部分涨幅源于港股大市回暖,恒生指数年内累计上涨28%。 截至3月的最新财年,耀才营收同比增长7%至9.72亿港元(1.25亿美元),其中经纪佣金收入增长14.5%至5.11亿港元,净利润攀升11%至6.18亿港元,对应64%的丰厚净利率。 耀才目前市盈率达33倍,高于专注香港市场的头部券商富途控股(FUTU.US)的29倍,也领先于立足新加坡、计划在港扩张的老虎证券(TIGR.US)的24倍。当前估值显示,蚂蚁集团的收购价颇具性价比。借助其雄厚的资源优势,耀才有望从富途等同业手中夺取市场份额,甚至进军全球其他市场。 但若未能获得中国监管机构放行,一切皆为虚妄。能否获批及何时获批仍是重大未知数,这不仅使蚂蚁的海外雄心蒙尘,更对其未来开展重大并购的能力投下阴影。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Agora does infrastructure

简讯:中国业务拖累 声网二季度收入持平

实时互动技术服务商声网(API.US)周一报告称,二季度营收同比持平,主要是其全球业务超越下滑的中国业务,成公司最大营收来源。 声网报告称,二季度营收达3,430万美元,较上年同期微增0.1%。其国际业务收入同比增长16.7%,达1,820万美元;声网中国业务收入下滑12.4%至1.16亿元。公司国际业务活跃客户数同比增长12.4%,增至1,880家;中国业务活跃客户数微增1.4%,达到1,997家。 二季度实现盈利150万美元,标志着连续第三个季度实现盈利。声网预计三季度营收将在3,400万至3,600万美元间,意味同比增幅处于7.6%至13.9%。 声网股价于报告发布后次日(周二)下跌7.8%,收于每股3.67美元;年内股价累计跌幅达13%。 阳歌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