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fu Catering seeks to boost performance for a successful IPO

近日两家内地捞面连锁店传出来港上市的消息,涉及集资3亿美元,其中一家是以“中式药膳养生面”作招徕的和府捞面,这是否意味受疫情肆虐的内地餐饮业已经走出谷底

重点:

  • IFR引述消息指,和府捞面最快今年在港上市,计划集资最多2亿美元,另一家遇见小面亦拟集资1亿美元
  • 受疫情影响,和府捞面于2020至2022年间曾经亏损共7.16亿元,但去年门店营收大幅改善,同比增长超过五成

    

罗小芹

据财经期刊IFR引述消息指,中式餐饮连锁店江苏和府捞面管理有限公司拟最快今年在港上市,集资1至2亿美元(约7.13至14.3亿元),目前正在与华泰国际合作,预计将有更多投行加入包销队伍。另外“遇见小面”,据报公司拟集资1亿美元,并正与投行洽谈上市事宜。

和府捞面拟在港上市的消息曝光前,其实体店进驻铜锣湾罗素街地面商铺,之前为国际名店PRADA(1913.HK)旗舰店门面的消息亦被广泛报道,显然是为香港上市先行造势,当中和府捞面的呎租水平成为大家最感兴趣的话题。

资料显示,在2013年零售业最风光期间,PRADA不单租用地下,更涉及1及2楼,面积达1.5万平方呎,月租曾高见900万港元,相当于呎租约600港元。

如今香港零售业正处于寒冬,有业内人士估计,和府捞面的铺位月租约30万元,只租地下一层,楼面1,576平方呎,呎租约190港元。虽然租用楼面与呎租都今非昔比,但两者业务都有共通点,PRADA是奢侈品名店,和府捞面则以高品位面食作招徕。

独树一帜做养生面

和府捞面于2012年由李学林成立,他在手机零售业打拼十年,后因卖机生意逐步式微而套现离场。在跨界投身餐饮业前,他花了两年时间走遍大江南北,尝试各地美食,最后决定开设一家捞面馆,不以地方风味招徕,反而主打“药膳养生面”。经过多年经营,截至2023年底,和府捞面门店遍布全国80多个城市,拥有直营门店超过500家,会员数量超2,000万。

李学林提倡的中式高端慢餐饮文化,与面食的快餐属性有点格格不入,特别是三年疫情下来,内地经济下行,消费者对餐饮价格异常敏感,但其捞面及汤面的价格每碗仍以30多元起,主打菜式包括草本猪骨汤雪花猪肉面。

相比于街边小馆,和府捞面的用膳环境无疑较佳,食品及服务素质也做到标准化,但是价格偏高,和府捞面人均消费价格为41.36元,性价比不足,令公司竞争力处于弱势。

去年7月绝味食品(603517.SH)在回复上交所监管函时发布了一则公告,无意中披露其于2015年10月投资了和府捞面,并顺道将和府捞面于2020年至2022年的财务表现一并曝光,三年营收分别为11.1亿元、17.3亿元与14.6亿元,分别亏损2.06亿元、2.11亿元及2.99亿元,累计亏损达7.16亿元。

据天眼查的融资信息显示,2016到2022年,和府捞面共拿到6轮融资共16.5亿元,估值约70亿元,最近一笔融资是在2022年8月,来自虎童基金,具体交易金额未披露。早于2021年7月,媒体报道和府捞面完成近8亿元E轮融资,据称是国内连锁面馆行业的最高融资记录。

和府捞面持续的亏损让投资方忧心忡忡,尤其是面馆业务正处于快速扩张期,李学林需要重新思考价格策略。

调整价格抢市场

去年和府捞面通过价格分层实现降价效果,面食价格覆盖25至108元区间,特别放大了30元以下的产品矩阵,价格总体降幅约30%。目前红烧牛肉面的售价为29元,而相当一部分面食的会员价也都控制在30元内。

和府捞面调整价格策略,本身有着市场原因。根据红餐大数据显示,2022年西式快餐的人均消费在40元以下的消费者占比超过九成,20元以下的消费者占比为63.5%,比2021年增加0.4个百分点,人均消费在20至40元区间的消费者占比为28.7%,比2021年增加2.1个百分点。消费者对价格敏感也体现在其他大众化的餐饮类别上。

和府捞面在调整价格后,去年销售额同比增长高于50%,公司并落实一系列结构性降本措施,为进一步降价促销提供坚实的支持。譬如,其数字化管控水平已深入每家门店,甚至细致到煮面水温监测,后台运营成本因此比过往下降三至四成,另门店房租等成本亦在受控,盈利能力亦相应提升。

和府捞面尚未披露其招股申请文件,故未清楚其最新财务状况。不过,去年底和府捞面宣布开启“找朋友、出海去、向下沉、深布局”集团战略,向2,000家和府捞面和1,500家阿兰家的目标迈进。另一方面,和府捞面会以香港为桥头堡,去到日本、新加坡等国家,探索全球市场的可能性,已经反映和府捞面为了向资本市场冲刺,正调整其高端品位的市场策略,希望以高效经营及国际业务的卖点来吸引投资者。

咏竹坊专注于在美国和香港上市的中国公司的报道,包括赞助内容。欲了解更多信息,包括对个别文章的疑问,请点击这里联系我们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新闻

简讯:六福集团首季零售止跌回升

珠宝零售商六福集团(国际)有限公司(0590.HK)周四公布,截至6月底止三个月的第一季度整体零售值及零售收入扭转跌势至双位数增长,分别按年升13%及14%。整体同店销售亦止跌回升5% 港澳及海外市场零售值按年升9%,零售收入升8%,同店销售升3%,全部都止跌回升。其中,香港同店销售升1%,澳门跌1%,海外市场升20%。至于内地市场零售值、零售收入、同店销售,分别升14%、31%、19%。 公司称,虽然季内国际平均金价升约四成,按重量计价的黄金产品同店销售仍大幅改善至持平。定价首饰产品的同店销售本季进一步提升19%。截至6月底,集团全球有3162间店铺,上季净减少125间,主要是内地品牌店减少。公司对内地中长线业务前景审慎乐观,计划今年度在海外净增加约20间店铺。 六福集团周五股价高开0.7%,至中午休市报22港元,升3.04%。 李世达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受惠新游戏上线 创梦天地扭亏为盈

网游企业创梦天地科技控股有限公司(1119.HK)周四披露,受惠于新产品上线推动,预计2025年上半年业绩将同比扭亏为盈。 公司预计今年前六个月将实现净利润2,000万元至5,000万元,较2024年同期1.09亿元的亏损显著改善。报告期内经营活动现金流达3,000万元至6,000万元,上年同期则为3,400万元。 公告明确指出:“净利润扭亏为盈主要得益于集团自研产品和新产品的上线,带来集团利润率的提升。” 2024年公司营收同比下滑21%至15.1亿元,净亏损则从2023年的4.53亿元同比扩大至5.29亿元。 创梦天地股价周五开盘上涨9.6%至0.91港元,随后持续上涨,早盘上涨20%。周四收盘时,该股年內已下跌68%。 阳歌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微创机器人中期收入按年大增80%

机器人企业上海微创医疗机器人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252.HK)周四发公告,截至今年6月底止的中期收入,较去年同期的9,924万元,上升70至80%。 收入大升原因是核心产品“图迈腔镜手术机器人”于期内销售强劲增长,上半年新签订单18台。另外“鸿鹄骨科手术机器人”在核心区域的快速覆盖与渗透,销售稳步增长。“R-ONE血管介入手术机器人”获批上市后,需求亦渐上升。 由于收入快速增长,加上集团全方位降本增效提升经营效率,期内经调整净亏损按年收窄40%至1.25亿元。 公司周五开盘升1.3%报18.6港元,年初至今股价已升82%。 刘智恒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iMotion share placement

跨足机器人领域 知行科技一年三度配股

跨足机器人、飞行汽车等领域的知行科技,正在以密集的节奏集资 重点: 这是公司12个月内第三度股份配售,累计集资额约5.3亿港元 今年公司积极跨足机器人领域    李世达 如果说一次配股是为了补充弹药、推进战略,那么在一年内完成三次配股,或许就是另一番故事。智能汽车技术企业知行汽车科技(苏州)股份有限公司(1274.HK),近日宣布一年内的第三度配股集资。如此密集的融资行动,透露的是公司的雄心?抑或是焦虑? 知行科技最新一轮配股于7月13日正式公告,拟配售最多15,495,000股股份,配售价为每股15.22港元,配售价较7月11日收市价16.72元折让8.97%。集资净额约为2.31亿港元。这笔资金将主要用于四大方向:高阶智驾与驾舱一体解决方案研发、研发与生产设施升级、机器人业务并购与研发、以及一般营运资金等。 就在今年2月与去年12月,公司分别完成2.28亿港元与7,328万港元的配股筹资,截至今年6月底,两次配售尚未动用的净额分别为8,948万港元及1,108万港元。从节奏与规模来看,知行的资金计划明显已进入加速期。 跨界布局下的资本压力 急切的资金需求,源于其快速扩张的发展策略。2025年初,知行成立了全资子公司“艾摩星机器人”,并于5月收购苏州小工匠机器人过半股权,后者拥有逾60项知识产权,专精于一体化关节模块,应用于人形机器人与机械臂。结合大模型算法与自研模块制造,知行希望以此打开具身智能的应用新局面。 而在飞行汽车领域,早在去年4月知行已与一家中国头部飞行汽车企业合作,提供一体化自动驾驶解决方案。这类新业务看似与本业相隔遥远,实则在感知、决策与控制模块上具有技术迁移的高度共通性。此外,知行科技亦于今年3月公告拟收购一间位于德国、专精高安全电子控制系统的供应商,意在补强其域控制器产品的国际化技术深度。 尽管研发与扩张投入增加,但技术成果已开始转化为订单。今年5月,知行科技获得一头部新能源车企、两家传统主机厂与一海外车厂的新定点,涵盖高阶NOA(自动导航辅助驾驶)域控平台与视觉感知模块。 同时知行也在强化核心优势,在高阶自动驾驶域控与中低算力平台部署上均取得成果。其自研BEV+Transformer感知架构已部署于瑞萨V4H等中算力平台,并与地平线征程3、征程6等国产芯片合作,降低对英伟达的依赖。2024年,公司累计交付22.7万套智驾方案,年增75%;获得35个新增定点,累计定点达65个,合作车企涵盖吉利、极氪、奇瑞、东风等。 去年亏损扩大 2024年,知行科技迎来第四个亏损年度。去年公司收入12.48亿元,同比仅增2.6%;毛利率却由9.94%降至7.28%,全年净亏损按年大增 47.8%至2.88亿元。2024年研发开支为2.81亿元,较2023年增加 29.56%。若不计研发支出,公司营运基本持平,显示成本结构压力依然沉重。 截至2024年底,公司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约4.56亿元,去年录得经营活动所产生的现金流出为1.03亿元。若考虑到2025年计划中的研发投入、跨国收购与新业务布局,现金续航力面临挑战。这也说明为何公司密集推动配股,以保持战略执行所需的资金灵活度。 市场反应方面,配股消息公布后,知行科技股价两个交易日下跌约3.2%,报16.24港元,仍较今年4月的低点高约48%。反映短期资金的压力对股价形成牵制,但市场仍对其中长期技术落地与成长潜力具有一定信心。目前知行科技市销率(P/S)约为2.73倍,高于德赛西威(002920.SZ)的1.96倍,但低于黑芝麻智能(2533.HK)的17.85倍,估值仍属偏低。 知行科技正试图以技术主导的方式扩张其在AI+汽车、机器人与飞行交通领域的生态边界,证明自己是一家具技术实力与应用广度的企业。但对投资者而言,在业绩未实现拐点之前,仍应审慎评估其现金流稳健性与新业务转化效率。若能在机器人与飞行汽车等高潜市场成功复制自动驾驶量产模式,则当前估值或仍具吸引力;否则,频繁配股带来的股东稀释风险与盈利不确定性,将继续主导股价的走势。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