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uobikan racing to get listed in Hong Kong while nursing only limited appeal

人工智能不但成为今天市场热话,更加是资本市场青睐的行业,相关公司也竞相赶上市

重点:

  • 诺比侃过去三年连续取得盈利
  • 公司主要收入来自AI交通

 

刘智恒

雷军说过:“站在风口,猪也会飞。”

相信资本市场对这句说话更加深信不疑,近年人工智能(AI)已成科技界的一大趋势,AI公司当然不会错过这个黄金风口,一窝蜂涌到香港上市。

AI技术公司诺比侃人工智能科技(成都)股份有限公司亦深明此理,去年已申港上市,但期限已过,近日再向港交所递交新的申请书

公司提供AI行业模型的软硬一体化解决方案,业务主要分三大类,一是AI+交通,涉及轨道交通、城市交通及机场;其次是AI+能源,包括电力及化工,第三是AI+城市治理,包含园区、校园及社区管理。

诺比侃通过自主研发的NBK-INTARI人工智能平台,为交通、能源及城市治理的客户,实现智能化监测、检测和运维等。

公司的业务模式分三层,分别是NBK-INTARI人工智能平台、AI行业模型,以及AI+解决方案。

NBK-INTARI人工智能平台是公司业务模式的支柱,拥有生成不同AI行业模型的底层通用技术。AI行业模型,则集合业务数据及行业洞察的算法,用于赋能各个行业的特定模式。至于AI+解决方案,是应对客户在更复杂多维的业务场景中的需求。

业绩连年增长

公司过去三年的业绩均有所增长,2022年至2024年,收入为2.53亿元、3.64亿元及4.03亿元,当中以AI+交通的占比最大,去年占总收入的52%。期间公司的盈利是6,316万元、8,857万元及1.15亿元。

对于AI公司来说,诺比侃给予投资者的亮点,肯定是已有盈利。强如人工智能的大神第四范式(6682.HK),至今仍处于亏损状况,是以诺比侃能有盈利,而且亦朝着一个上升趋向,过去两年分别增长40%及30%,确实难能可贵。

核心业务行内第七

不过,纵能有盈利,但在业内,诺比侃并非处于头部位置。公司最引以为傲的业务,亦即其收入的核心来源——AI+交通中的轨道行业,据灼识咨询资料,按2023年的收入而言,其在交通上的AI+检测监测解决方案,在内地只排行第七,前五大也不到,反映其在市场并非领导者。

至于AI+能源业务,市场前五大企业占有率约20%,诺比侃并不在五大之内。而中国AI+城市治理行业,更是高度分散且区域多元化,反映市场竞争激烈,而头五大公司市占率约为10%,诺比侃亦未能打入五大之列。

创始人知名度逊色

人工智能企业的一个重要致胜关键,就是能否拥有超高技术。诺比侃主要创始人廖峪,于2015年成立公司。申请文件中披露,他在先前的职业生涯积累了丰富的信息技术及人工智能领域经验,在2007至2016年间,在其他软件开发企业担任技术人员。

相比在港上市的AI公司灵魂人物,如商汤(0020.HK)已故创始人汤晓鸥、创立希迪智驾的李泽湘,或第四范式首席执行官戴文渊等,均属行业的赫赫有名的人物,廖峪的背境似较逊色,究竟他的团队技术能力有多强,我们未能具体了解。

规模远AI龙头

论规模,诺比侃在行内只属中型企业,商汤去年收入37.7亿元,高于诺比侃逾8倍,更别说第四范式,去年收入达到52.6亿元,抛离诺比侃达12倍。虽然两家行业龙头仍未有盈利,但因业务越做越大,规模效应开始显现,亏损逐渐收窄。特别第四范式,距离盈利之路只一步之遥,一旦转亏为盈,在资本市场上将可弯道超车,抛离对手。

市场亦批评公司的个别财务情况,最主要是应收款在过去三年一直增加,分别是1.76亿元、3.03亿元及4.74亿元;期间的坏账更拾级而上,分别是2,176万元、4,986万元及6,517万元。周转天数也大幅上升,由192天升至241天,到去年更达352日。

目前商汤的市销率为14.4倍,第四范式更只有3.7倍,诺比侃规模难与两家企业相比,之前公司进行的第四轮融资后,市场估值为21亿。诺比侃要在香港资本市场中突围而出,或吸引投资者,相信并不容易。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新闻

简讯:宁德时代续领风骚 第三季盈利劲升四成

电池生产商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3750.HK, 300750.SZ)周一公布第三季度业绩,截至9月底止收入按年增长12.9%至1,041.9亿元,盈利按年升41%至185.5亿元。 公司首三季度累计收入达2,830.7亿元,按年增长9.3%,盈利按年升36%至490亿元。 期间公司的总资产达到8,961亿元,较去年底增长13.9%;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按年增长19.6%至806.6亿元,货币资金余额3,242亿元,按年升近7%。 宁德时代周二开盘报543港元,升2.8%。公司自今年5月上市以来,股价累计上升一倍 刘智恒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阿里携手蚂蚁斥72亿港元 购铜锣湾壹号13层楼面

电商巨头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BABA.US; 9988.HK)及旗下的蚂蚁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宣布,以72亿港元收购香港铜锣湾壹号中心13层楼面,涉及面积30万方呎。公司在周五的公告中表示,交易创下香港自2021年以来,最大宗商厦成交金额纪录。 阿里巴巴与蚂蚁集团表示,此次从文华东方国际集团购入的甲级商厦,将用作两家企业的香港总部。据媒体报道,壹号中心共有24层楼面,此次收购属大厦的高层。 阿里巴巴港股周一上涨近5%,该股年内累计涨幅已接近倍翻。 阳歌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滴普科技招股集资最多7.1亿港元

中国企业级大模型人工智能应用提供商滴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Deepexi Technology Co. Ltd.(1384.HK)周一起在港交所主板招股,计划发行2,663.2万股,每股招股价26.66港元,集资最多7.1亿港元,预计10月28日挂牌买卖。 公司表示,所得款项将用于未来5年提升研发能力;扩大在中国的销售网络及客户群,从而加强商业化能力;海外业务扩张;以及用于潜在投资、并购机会,并用于营运资金及一般公司用途。 滴普科技主要为企业提供人工智能解决方案,助力企业高效整合企业数据、决策运营及生产制造等,主要向中国消费零售、制造、医疗及交通等领域的客户销售解决方案。 2022年至2024年,公司收入从1.00亿元增至2.43亿元,三年复合增长率达55.5%。2025年上半年收入达1.32亿元,同比增长118.4%,同期亏损收窄至3.1亿元,去年同期为亏损6.2亿元。 李世达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Xinte builds solar farms

大建电场负债沉重 新特能源发ABS减压

这家多晶硅制造商兼绿色发电运营商,计划以两个风电项目,发行资产支持证券,并将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 重点: 新特能源计划以两个风电场作为基础资产,发行30亿元的资产支持证券(ABS) 这家太阳能及风电场建设商目前拥有210亿元的抵押资产,大多是中国近年绿色能源建设中的发电厂   阳歌 经历中国占全球太阳能及风电装机量半壁江山的狂潮后,政府似开始要分散这些项目带来的财务负担。换言之,投入这场建设热潮的数百亿美元资金,或将通过国有投资者与企业组成的庞大体系进行分摊。 这种将巨额支出分摊给广泛投资者的模式,恰恰是中国独具优势的领域,因其国民经济的重要领域仍属国有,常作为政策工具参与此类投资。不过,这也使最终接盘的相关主体面临风险,此类资产的建设动机,往往兼顾政府政策与商业可行性。 这一分摊新能源建设财务负担的最新信号,来自正经历转型的新特能源股份有限公司(1799.HK),公司近年从光伏材料制造商,蜕变为太阳能及风电场建设与运营商。转型在业内并非罕见,因众多光伏设备企业转向电站建设运营以撬动产品需求。但新特能源案例尤为典型,其光伏材料业务收入占比已从三年前的70%,骤降至今年上半年的13%。 据上周四港交所公告披露,转型使新特能源背负与太阳能及风电场建设相关的递增债务,公司现拟通过发行资产支持证券(Asset Back Securities,简称ABS)实现部分减负。 此类证券使企业得以将资产证券化,并通过二级市场转让给投资者。需警惕的是,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便肇始于美国按揭机构以可疑住房贷款为底层资产发行ABS,随后全球投资者接手这些产品,最终因大规模贷款违约导致巨额损失。 公告显示,新特能源计划从其众多太阳能及风电场项目中,选取两项启动ABS计划。相关证券将在上交所挂牌,供所有证券市场投资者认购。尽管普通散户与私营机构可能参与,但实际买方主力,或将为助力实现国家政策目标的国有机构。 在这一案例中,目标包括大规模建设,这是国家主席习近平上个月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上宣布的碳减排计划的一部分。计划要求中国在2035年前,將全经济范围温室气体净排放量比峰值下降7%-10%,并确保未来十年非化石能源消费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达30%以上。 序幕初启? 新特能源的计划,属首例通过ABS等金融工具吸引多元投资者,以支持太阳能及风电场建设的方案。在持续至今的扩张后,中国光伏装机容量已突破1,000吉瓦,相当于全球该清洁能源装机总量的半壁江山。 根据首期资产支持专项计划,新特能源将发行规模不超过人民币15亿元的ABS,以两座现役绿电站为底层资产。规模较大的新园项目位于内蒙古锡林郭勒盟正镶白旗,是200兆瓦高压输电风电场,估值达13.7亿元;规模较小的荣晟项目位于辽宁,装机100兆瓦,估值约5.32亿元。 新特能源称其现存额度下,最终或可发行30亿元ABS,并可在额度内发行多期产品。最新财报显示,截至6月底,公司资产负债表上存在价值216亿元的抵押资产承诺,部分虽涉制造业务,但多数是其建设运营中的太阳能及风电场。 三年前,新特能源主业尚为光伏电池核心材料多晶硅的生产。然而,去年中国产能严重过剩,致多晶硅价格大跌,多数生产商陷入亏损,相关营收骤降。今年上半年新特能源该业务的收入同比暴跌83%,从上年同期的58.7亿元锐减至9.79亿元。 同期,太阳能及风电场建设运营收入同比微增5%至46.5亿元,占上半年总收入73亿元的64%,反观2022年,该业务占比仅四分之一。 市场对此次ABS计划反应平淡,公告次日的上周五,新特能源股价下挫7.1%。投资者或担忧此举暴露债务压力,亦恐公司将融资所得继续投入太阳能及风电场建设。 当前,公司股价对应市净率(P/B)仅0.36倍,市销率(P/S)0.70倍。但低估值在当前多晶硅行业较普遍,全行业深陷亏损。新特能源上半年虽录得2.56亿元净亏损,但较上年同期8.87亿亏损已大幅收窄。 长远来看,ABS计划对新特能源等太阳能及风电场企业具有积极意义,可缓解债务压力。但此纾困或属短期效应,因相关企业已成为政府实施太阳能及风电场建设计划的重要载体。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