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芢生物重点开发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药物,核心产品Pro-101-2预计2027年第三季度启动3期临床试验

重点:

  • 华芢生物过去两年亏损近两亿元,行政开支甚至高于研发开支,研发团队仅有33人
  • 总裁为创始人之子,加入公司前的工作履历集中在智能驾驶系统、无人驾驶系统领域

 

莫莉

最近港股气氛炽热,恒指连续十日上涨,带动新股市场回暖。自4月19日起,至少有16家公司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主要来自医疗、金融、人工智能、消费等行业。上周一,专注于生物大分子药物研发的华芢生物科技(青岛)股份有限公司正式递表,但这间已成立12年的企业,至今尚无成功上市的产品。

华芢生物的主攻方向是发现、开发和商业化伤口愈合的多功能疗法,目前重点开发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药物,核心产品为重组人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BB(rhPDGF–BB)药物Pro-101-1及Pro-101-2,现正分别进行2b期和2期临床试验。早在2013年8月,华芢生物就与军科院生物工程研究所开始Pro-101-2的临床前研究,直到2021年,Pro-101-2启动了针对糖尿病足溃疡治疗的临床试验,从临床前研究至今,研发时间已超过10年,公司预计2027年第三季度启动3期临床试验。

PDGF是血小板在损伤后分泌的生长因子之一,能促进新血管的生成、调节炎症并刺激细胞增殖和迁移,加速伤口的愈合,常用于慢性伤口、糖尿病溃疡。虽然研究已经证明PDGF的有效性,但是中国至今尚无一款获批上市的PDGF药物,各大药企的在研药物中也没有其他竞争对手。中药企业天士力医药(600535.SH)曾经开发过一款PDGF-BB候选药物,2014年就已进入3期临床试验,但至今没有进展。

而在美国市场,至今仅有一款施乐辉(SNN.US)旗下的PDGF药物Regranex由FDA在1997年批准上市用于治疗糖尿病足溃疡,但治疗该疾病的新一代产品速必一已于2023年底在中国获批上市。

从行业来看,PDGF所属的生长因子药物的市场规模并不算大。根据招股文件引述的研究,在2017年至2020年期间,中国生长因子药物市场呈下降趋势,但是受需求增加、适应症范围扩大及家庭消费能力提升的推动,预计该市场将进一步增至2026年的86亿元。

长远来看,这个市场的增长速度仍然有限,该研究预计,2026年至2032年的复合年增长率为5.3%。不过,华芢生物的10款在研管线中的7款PDGF候选产品,覆盖了多种适应症,除了烧伤和糖尿病足溃疡外,还涉及痔疮和放射性溃疡等适应症。

研发团队仅33

由于暂无上市产品,在2022年和2023年,华芢生物分别录得8,593万元及1.05亿元亏损。值得注意的是,这些亏损由行政开支占主导,而非研发开支。公司2023 年的行政开支和研发开支分别为4,212万元和3,992万元,行政开支主要包括行政人员的薪金、花红以及其他雇员福利、招待及差旅费用、与融资活动及招聘咨询服务有关的服务费等。

从雇员人数来看,作为一间生物医药公司,华芢生物的研发团队人数仅有33人,行政人员的人数却有44人,2023年研发人员的人均福利开支为31.9万元,甚至不如行政人员的人均福利开支32.3万元。

从华芢生物的高级管理团队成员履历来看,他们在医药研发领域的经验似乎尚有不足。公司创始人及董事会主席为现年55岁的贾丽加,她曾在北京的多间医药企业担任过销售经理、副总经理,主要负责医药的销售及运营管理。公司的董事会副主席、执行董事以及总裁王轲珑是贾丽加之子,年仅33岁,在加入华芢生物之前,王轲珑的主要经历集中在智能驾驶系统、无人驾驶系统领域。

华芢生物负责产品研发和技术的执行董事翟俊辉于2019年加入公司,他拥有预防医学的博士学位,曾经担任过微生物学的副研究员;另一位负责领导公司临床前研发工作的首席研发官赵兴卉,则拥有遗传学博士学位,曾在多间研究所和医院担任副研究员。这两位研发核心人员都曾在军科院工作,而华芢生物的核心产品Pro-101-1及Pro-101-2都是与军科院合作研发。

从2012年成立以来,华芢生物直到2021年5月才拿到第一笔外部融资,Pre-A轮的投后估值为8亿元。同年10月及2023年5月,公司分别完成A轮和B轮融资,最后一轮融资的投后估值高达33亿元,两年来估值增长三倍。

华芢生物的外部投资者包括专注于私募股权投资的鼎晖投资,以及由青岛市崂山区财政局控股的政府产业基金青岛高科,在拿到后者的投资后,华芢生物在2023年6月将公司注册地址从北京迁到青岛。

虽说华芢生物暂未公布招股详情,亦无收入和利润,但是在若以最后一轮融资的估值来看,港股市场上有不少未盈利生物医药公司的市值远低于33亿元。例如专注于罕见病治疗领域的北海康成(1228.HK),市值仅约1.5亿元。对于研发进展较为缓慢、研发投入不高的华芢生物,投资者或许难以给出太多热情。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新闻

简讯:AI推动业务增长 赤子城料中期纯利翻倍

社交媒体运营商赤子城科技有限公司(9911.HK)周三公布,预料截至6月底止的半年度收入将介乎31.35亿(4.36亿美元)至32.15亿元,按年升约38%至41.5%;净利润料达4.7亿至5.1亿元,按年增长108.9%至126.7%。 公司指出,业绩增长主要得益于持续运用AI技术,推动旗下多元化社交产品稳步发展,带动整体收入及利润提升。同时,赤子城于2024年12月完成收购社交娱乐服务公司NBT Social Networking Inc.的全部权益,使该公司财务表现全面纳入合并报表,也为利润增幅提供支撑。 业绩公布后,赤子城股价周四高开9.3%,至中午休市报11.1港元,升8.40%。 李世达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银诺医药招股集资6.8亿元

医药企业广州银诺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6603.HK)周四在港公开招股,发售近3,655.6万股,一成公开发售,每股售价18.68港元,集资近6.83亿港元,于本月12日截止认购,15日挂牌。 2023及2024年公司均没有收入,更分别录得亏损7.3亿元及1.75亿元。截至今年5月底止,收入3,814万元,亏损同比持续扩大至9,788万元,去年同期蚀6,189万元。 集资所得的5.49亿港元将用于临床试验及核心产品的商业化上市,余下的6,100万港元将用于一般营运资金。 刘智恒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Best Mart is a store chain

新帅上任 优品360迎零售新格局

越来越多香港消费者北上购物,历经CEO个人丑闻风波后,零食连锁店优品360正着力强化本土优势 重点: 优品360宣布任命新任董事长,公司CEO因与公司无关的贪腐案遭调查,引发的争议期由此告终 背靠招商局集团的支持,或使这家香港零食零售商,在内地竞争日益激烈中占据优势   谭英 对于刚刚获任优品360控股有限公司(2360.HK)董事长的陆荣而言,此番履新并未受到市场热捧。这家饱受CEO争议困扰的香港零食零售商,公布人事任命后,股价在接着的两个交易日微跌,但年内累计涨幅仍近40%。 尽管此次任命揭开公司新篇章,但市场对原优品360执行董事陆荣的平淡反应,折射出企业在香港零售环境剧变中面临的严峻挑战。优品360的控股股东招商局集团,是总部位于深圳的大型综合企业集团,陆荣则是招商局海通贸易有限公司的元老,已在公司任职22年。 与陆荣同期履新的还有同为招商局宿将孙良,亦获提名为新任执行董事。2021年起任职董事长的李关鹏辞职后,这两位年龄均为45岁的高管,标志着优品360高管团队焕然一新。 随着陆荣上任开启新阶段,投资者更关注优品360该如何拨正航向。鉴于激烈竞争,公司已关闭内地仅有的两家门店,以及澳门七家分店中的一间。与此同时,尽管客量仍远低于疫情前水平,去年香港零售额更下滑7.3%,但其在香港的门店数却从159家增至170家。 一年前,公司CEO许志群遭香港廉政公署拘捕所遗留的问题至今悬而未决。优品360当时声明,事件与公司业务无关。许志群2012年曾卷入刑事案,因代理仿冒Burberry品牌,被这家奢侈品巨头起诉。 优品360最新业绩虽未达惊艳,但新店扩张仍推动业务持续增长。去年,其营收同比上升8.2%至28亿港元(2.57亿美元),盈利增长5.3%至2.48亿港元。 尽管市场对新任高管反应平淡,但两周前投资者曾一度追捧公司股票。7月22日,报道称电商巨头京东拟以40亿港元,收购香港另一零售商佳宝超市70%股权,优品360股价当日应声大涨13%。投资者推测京东可能在港积极寻找更多实体零售资产,以对接其在内地的庞大供应链与物流体系。 其他香港零售商股价同步走强,永旺百货(0984.HK)上涨25%,优品360的竞争对手、经营795阿信屋的CEC国际(0759.HK),股价则翻逾一倍。 优品360是内地资本收购香港消费品牌浪潮的早期案例,2013年创立于深港边境以把握跨境客流商机的这家企业, 2023年3月获招商局斥8.62亿港元收购49%的股权。 本土企业主导的市场 香港零售业长期由老牌企业主导,如经营惠康、万宁及7-11连锁的DFI零售集团(D01.SI),以及长和实业(0001.HK)旗下百佳超市。据数据机构Statista统计,2021年惠康与百佳共同占据香港杂货市场84%份额,形成长期双强格局。 不过,随着香港消费者转向北上深广等地寻求低价商品,传统巨头的统治地位正受到挑战。DFI近期宣布与内地生鲜电商叮咚买菜(DDL.US)合作,在惠康全港280间门店,引入内地平价生鲜产品以应对冲击。 京东与阿里巴巴旗下淘宝,也加速渗透香港市场,今年5至6月618购物节期间,首次对香港线上客户推出折扣补贴。 同时,进驻香港的内地实体零售商名单持续扩容,包括瑞幸咖啡、快时尚品牌UR、淘宝旗下PapaHome家居卖场及折扣连锁品牌HotMaxx。据香港地产中介中原地产统计,许多企业正借铺市低迷期扩张,已占零售租赁需求近三成。 据最新年报披露,优品360已制定“多项策略应对挑战”。其开始引进内地“网红品牌”及“全球特色食品”吸引顾客,并依托招商局背景签订供销协议,借力母公司旗下食品进出口分销网络,以及物流供应链子公司资源。 相较部分香港同业,优品360在投资者眼中表现尚可。该公司当前市销率(P/S)为0.81倍,远高于亏损的永旺百货的0.02倍与CEC国际的0.1倍。即便长期被视为香港零售龙头的DFI,其市销率也疲软,为0.38倍,折射出内地激进竞争者带来的压力日增。 多数观点认为,内地品牌将香港作为进军国际市场的跳板。尽管香港生活水准高,但710万人口规模,使香港市场价值相对有限。鉴于香港消费者仍偏好实体购物,专注本土的优品360或因此受益。但即便走出CEO丑闻阴霾,若固守已然成熟且剧变中的本地市场,其发展空间仍将受限。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本篇已作修改,许志群仍是公司的CEO

简讯:Authentic称“过去、现在、未来均不售锐步”

周三媒体报道,Authentic Brands Group否认向安踏体育用品有限公司(2020.HK)出售锐步。 Footwear News报道称,Authentic Brands执行副总裁Steve Robaire在内部备忘录中表示:“Authentic并未向安踏出售锐步,市场传闻完全错误”。Robaire补充称:“Authentic过去、现在及未来均无剥离锐步的计划”,并表明集团将继续全力支持锐步品牌的发展。 先前有消息称,Authentic有意向安踏出售锐步,并已接近达成协议。创立于1958年的锐步,阿迪达斯于2021年以25亿美元售予Authentic。安踏作为中国最大运动服饰品牌,于2019年收购Amer Sports(AS.US)后,已持有包括威尔胜和始祖鸟等多个国际品牌。 在报道传出后,安踏香港上市股票周三下跌3.3%。 阳歌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