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年抢先递交上市申请的陆道培医疗集团,由中国造血干细胞移植专家陆道培创立,并以其名字命名

重点:

  • 陆道培医疗集团运营的三家医保定点医院,过去近三年收入和就医病人数量稳步上扬,但仍累计亏损逾10亿元
  • 该公司即将有上海新医院开业,加上计划扩建及搬迁河北旗舰医院,将产生大量资本开支,可能影响流动性,催生上市筹资的念头

陈嘉仪

踏入2023年,在国内经营三家血液病专科医院的陆道培医疗集团,抢闸成为第一家向港交所提交上市申请的公司。由于该公司由权威血液病学家和造血干细胞移植专家陆道培创立,其雄厚专业背景令市场刮目相看。

陆道培为中国工程院院士,1957年起从事血液病临床和实验研究。他在异基因骨髓移植及中药治疗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作出了重大贡献。他首先证明了从中药雄黄提取的硫化砷对某些白血病具有疗效,并于1996年倡议在北京建立中国首个公用的脐带血造血干细胞库。

陆道培医疗集团是他于2012年创立的民营医疗企业,旗舰河北燕达陆道培医院于2015年开业,其后增设北京陆道培医院亦庄院区及北京陆道培医院顺义院区,主要与大型三级公立全科医院竞争。

据1月3日上载的初步招股文件显示,截至2022年9月30日,陆道培团队共完成7,489宗造血干细胞移植,其中99.2%为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71.2%为半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据招股文件援引弗若斯特沙利文的数据,按2021年的造血干细胞移植病例1,040宗计算,该公司于全国排名第二;而在所有血液病医疗服务提供商中,其2021年总收入为13.7亿元,排名全国第一。

陆道培医疗把主要业务分为包括住院服务和门诊服务的“一般医疗业务”,以及为第三方医院和实验室提供的“血液病特检服务业务”。于2020年至2021年间,整体造血干细胞移植病例数、住院床位使用天数及门诊就诊人次三个核心经营指标,分别增加19.9%、18.5%及11.1%;2022年前9个月同比进一步增加29.3%、21.7%及42.9%,可见其营运数据正稳步上扬。

两年多亏损10亿

财务方面,该公司2021年总收入同比上升18%至13.7亿元,去年前9个月增长扩大至25.5%,录得12.41亿元收入,主要是由于医院网络扩张及运营效率提升,以及北京两家医院相继获纳入国家医保名单。然而同期亏损净额却持续扩大,由2020年的1.22亿元,扩大235%至2021年的4.08亿元,去年前9个月则增加52%至5.12亿元。在不足三年内累计亏损逾10亿元,集团归因于向投资者发行的金融工具账面值亏蚀影响。

根据初步招股文件,该集团上述期间向投资者发行金融工具产生的账面亏损高达9.1亿元;但撇除此账面亏损,公司除了2020年获利6,187万元,2021全年和2022年前9个月,仍分别录得1亿元和402万元营业亏损。

连年亏损的真正原因,可从毛利表现找到端倪,陆道培医疗于2020年至2022年前9个月的毛利分别约为2.4亿元、1.67亿元以及1.88亿元,毛利率仅20.7%、12.2%及15.1%。按服务性质划分,血液病特检服务毛利率一直维持在50%附近,但对集团总收入贡献仅17%;反观贡献收入逾八成的一般医疗服务,毛利率却由2020年的14%锐降至2021年的4.6%,即使去年前9个月略为回升至8.1%,但仍然仅为单位数字。

过去接近三年,该集团仅旗舰河北医院登记床位使用率逾100%,毛利率维持20%以上,以2022年前9个月计,贡献总收入66.7%,但北京亦庄院区和顺义院区则于大部分时间录得毛亏损。集团解释,较新的医院需时提升利用率,虽然上述两所医院运营时间较短,但近年被认定为医保定点医院后,患者就诊人次正快速增长,但登记床位使用率相对较低,导致两间医院仍录得毛亏损。

与公立医院合作

成为国家医保定点医院犹如“双刃剑”,虽然有助业务快速增长,但医保计划涵盖的服务、药品及医疗耗材,医院须严格遵守医疗管理部门的定价指南,限制了医院的盈利能力。

然而,截至2021年,中国约有2,170万患者确诊血液系统疾病,但同期在国内约20,351家可提供血液病治疗的医院中,仅有21家为专科医院,陆道培医疗的需求肯定不缺。此外,由于大型公立医院争相抢占合作医院,为了提升资源使用率,该公司旗下北京顺义院区自2021年3月起,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血液科实施联合病房合作安排,至2022年9月,已进行327例的造血干细胞移植,对未来收入有一定保证。

但值得留意的是,公司旗下的上海陆道培医院预计年内投入服务,将产生大量资本开支;加上2025年之前扩建及搬迁河北燕达陆道培医院,相关支出至少为15.4亿元,两者将对流动资金及盈利能力产生负面影响,这也解释了公司为何决定筹资上市。

陆道培医疗自2014年起进行三轮股权融资,估值由2014年时的2.59亿元,大升至2020年的49.5亿元。由于过去两年多未录得盈利,参考同业宏力医疗(9906.HK)的1.9倍、以及济民医疗(603222.SH)的5.2倍市销率,取其平均3.55倍,并把前三季收入引伸到全年约16.5亿元计算,最新估值为59亿元,比三年前进账约20%。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新闻

简讯:思考乐教育折让13%配股筹2.4亿港元

课后教育服务提供商思考乐教育集团(1769.HK)周三公布,向超过六名独立第三方发行合共1.1亿股新股,相当于扩大后股本16.3%;每股作价2.2港元,较前一日收市价折让13.04%,认购总额2.42亿港元。 公司表示,所得款项将用于提升教学品质与学习体验,包括课程开发与教学设施升级,并用于与主要业务相关的人工智能项目,以及用作营运资金及一般企业用途。 思考乐教育是中国华南地区的民办教育提供商,主要提供美术、体育、绘画、表演等通识教育课程及课后托管服务。 今年上半年,思考乐录得收入约4.39亿元,按年上升10.1%;净利润6,293.3万元,较去年同期下滑23.9%,毛利率34.3%,下降约10个百分点。 公司股价周四高开,至中午休市报3.01港元,升18.97%。近半年累跌约40%。 李世达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接特斯拉订单股价暴升 三花智控直斥传言不实

制冷元件制造商三花智能控制股份有限公司(2050.HK,002050.SZ)周四发公告,澄清市场传闻公司获得机器人大额订单的消息。公司直指传言不属实,也未存在应披露而未披露的重大事项,于今年10月15日亦没有接受任何媒体采访。 本周三市场有网络消息传出,特斯拉研发中的人形机器人Optimus,计划向三花智控订购线性执行器,总值达6.85亿美元。消息传出后,三花智控在香港的股价大升13%,成交量较周二倍翻,A股更急升10%而涨停。 三花智控今年7月才在港上市,股价在短短三个月内一度急升逾倍,至近日股价略回软,但仍较上市价22.53港元高出75%。 周四公司开盘跌5%报37.54港元。 刘智恒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小米SU7再传碰撞燃烧致死意外 累股价挫逾5%

小米汽车再度卷入安全风波。周一凌晨,四川成都一辆小米SU7行驶中发生碰撞后起火燃烧,导致驾驶人死亡。成都警方下午通报,死者31岁邓姓男子涉嫌酒后驾驶,事故仍在调查中。 小米集团(01810.HK)股价盘中一度重挫逾8%,最终收报49.08港元,跌幅达5.71%,单日市值蒸发近770亿港元。消息引发市场关注,自九月下旬新品发布会以来,小米股价累计下跌逾13%。 据财新报道,这已是今年第三起小米汽车碰撞后起火事故。3月安徽铜陵一辆SU7在高速公路激烈碰撞隔离带后起火,造成3人死亡;4月广东徐闻亦发生SU7与电动二轮车相撞酿两死事故。小米当时表示,火势为对方电动车电池爆燃所致。 SU7自去年3月上市以来累计销售近34万辆,小米汽车业务在今年第二季毛利率升至26.4%,显示业务仍维持高速增长。 李世达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BIT Mining's data center in Ethiopia

转攻加密币挖矿碰壁 比特矿业急变身Solai 

从在线彩票销售转型加密币挖矿仅五年,这家公司再度易名,以彰显新业务重心 重点: 经股东批准,比特矿业将于10月20日起更名为Solai,标志这家公司第二次品牌重塑 经过五年的加密货币挖矿业务,公司正陷困境,迫使转向Solana,一个拥有原生加密货币的区块链网络   梁武仁 近期比特币热潮催生大批新兴矿企,导致行业生存环境恶化。在过热领域中,生存变得愈发艰难,身处漩涡的比特矿业(BIT Mining Ltd.)(BTCM.US)正启动新一轮业务转型。 上周五,比特矿业宣布易名为Solai 已获股东批准,公司股票将于10月20日起启用新交易代码。8月的公告称,品牌重塑旨在转型为“聚焦新一代区块链基础设施、去中心化金融,及智能合约创新的综合数字资产公司”。 这是比特矿业第二次重塑企业身份,公司2001年创立时是在线彩票销售平台,二十年后转型为加密货币矿企。涉足数字资产系顺势而为的战略,当时虚拟货币看似即将成为新风口,中国更是全球最大加密挖矿中心。 不过,比特矿业的加密豪赌迅速遭遇重创。首先在转型同年(2021年),中国出台挖矿禁令震动行业;随后加密寒冬长期持续,币价暴跌。如今,虚拟货币再度席卷市场,比特币价格屡创新高,加剧了对其有限供应量的争夺。财报显示,自2022年起,比特矿业的营收连年下滑,印证了这些挑战。 因此,公司最新商业模式调整具有一定合理性。本轮转型不似首次转型那样激进,更重要的是,拥有数据中心及矿机的比特矿业,能相对轻松地将这些资源用于新业务,毕竟新业务同样属于加密货币生态圈。 新名称Solai巧妙融合了公司押注的Solana(基于区块链、拥有同名加密货币的加密网络)与人工智能(AI)元素。公司补充称,未来将不仅限于Solana,还会拓展至其他平台。 转向Solana Solana作为比特币替代品正崭露头角,其高速低费特性,适用于游戏至去中心化金融等多场景。其同名代币过去一年增值约42%,但仍低于同期比特币近80%的涨幅。 上周五的公告中,公司董事长余波表示:“从比特矿业到Solai的转型,标志企业从加密挖矿向人工智能与区块链交叉领域的战略转变。我们预见,下一波创新浪潮,将诞生于智能系统与去中心化基础设施的连接点,从而实现更快速、安全、高效的信息与价值交换。” 今年7月,比特矿业首次披露转向Solana的计划。该战略包含建立Solana储备库,通过新收购及现有加密资产转换实现。为筹措购币资金,公司拟分阶段融资2亿至3亿美元。鉴于其目前市值仅5,000万美元,融资颇具挑战。但截至去年末,现金及等价物仅180万美元,外部募资势在必行。 7月,比特矿业分两阶段完成了对埃塞俄比亚数据中心的收购,尽管该交易在制定Solana计划前就已启动。 此后,公司迅速推进业务,8月初建立首个Solana验证节点(参与区块链交易验证的计算机节点),同期斥资约490万美元购入27,000枚Solana代币。 当月稍晚,比特矿业通过与Brale公司合作,推出美元稳定币Dolai,在Solana网络运行,该合作确保符合美国监管标准。Dolai可用于商户消费者交易、机构及跨境支付。公司强调,其独特价值在于连接AI智能体,实现机器间自主交易。 上月,比特矿业宣布增持Solana代币,加密货币储备总量突破44,000枚,按现价估值约850万美元。 这一切听起来美好,但Solana布局最终成效几何、比特矿业具体如何盈利,目前尚不明朗。 在披露最新购币情况时,比特矿业称将利用其不断增长的加密资产储备及验证节点业务,“把握Solana链上经济快速扩张的财务与战略红利”。由此可见,公司寄望于Solana持仓升值及验证服务费(以数字货币支付)创收。 但与其他加密货币类似,Solana价格可能剧烈波动,使公司面临亏损。此外,验证节点能否盈利存疑,除高昂的设备购置运维成本外,节点需支付费用才获参与交易验证(验证流程核心环节)的投票资格。 比特矿业股价在公布Solana计划初期飙升,但已回吐多数涨幅。当前市销率(P/S)仅为1.6倍,与BitFuFu(FUFU.US)的1.7倍基本持平,后者除提供挖矿服务外也在构建加密资产组合。嘉楠科技(CAN.US)作为矿机制造商兼矿企,市销率更低至1.2倍。 上述估值表明,尽管行业热炒,投资者对中资背景从事加密相关业务的企业持谨慎态度。比特矿业的Solana转型或助其脱颖而出,但见效尚需时日。对企业而言,这实为背水一战。第三次可能是有好运的转折,但频繁业务重组恐令已失耐心的投资者担忧。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