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HK
Weimob to split off market services arm

这家电子商务服务提供商表示,正计划分拆旗下营销服务的公司在中国A股市场上市

重点:

  • 微盟计划分拆营销服务的子公司在中国A股市场上市,公告发表后股价下跌12%
  • 公司称正在剥离的业务价值36亿元,但市场对该业务的估值还不到一半

     

阳歌

先是宝尊电商(BZUN.US;9991.HK)作出重大战略调整,通过2022年收购美国零售商Gap(GPS.US)的中国业务,进军品牌管理领域。现在,中国另一家主要电子商务服务供应商微盟集团(2013.HK),正在进行业务重大调整。但与宝尊电商不同的是,微盟集团是从小处着手,最新公布的计划是把自己分拆成两大板块。

本周微盟向香港交易所提交的公告显示,集团将剥离其营销服务子公司上海微盟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的国内业务,寻求让该公司在中国国内A股市场上市。 

投资者并不看好该计划,公告发布后微盟集团市值蒸发近12%,延续了该股的下跌趋势。今年以来该股已下跌30%,过去52周下跌约三分之二。

该公司一度是投资者的宠儿,摩根大通、贝莱德和高盛都是其主要投资者,它们看好中国电子商务市场的巨大潜力。但现在,除摩根大通之外的所有这些投资者都放弃了微盟集团,因为公司过去四年一直在亏钱。

即便遭遇了此轮抛售,微盟集团看上去仍是赢家,至少与宝尊电商相比是这样。目前,公司的市销率(P/S)为2.24倍,而宝尊电商仅为0.10倍。但规模比它大得多的全球竞争对手Shopify (SHOP.US)和Salesforce (CRM.US)的市销率要高得多,分别为15倍和8倍,反映投资者看好全球电子商务的未来。

微盟集团和宝尊电商均囿于中国市场,中国电子商务行业繁荣了多年,但最近由于经济放缓,消费者变得更加谨慎,该行业急剧放缓。微盟集团最初为腾讯(0700.HK)旗下微信平台上的商家提供服务,但也尝试在其他平台上进行多元化发展。宝尊电商也类似,最初主要为阿里巴巴(BABA.US;9988.HK)旗下淘宝平台上的商家提供服务。

那么,投资者为什么对分拆计划如此抗拒呢?

一个主要原因可能是,微盟集团对被分拆业务的估值似乎远远高于市场的估值。公告显示,微盟集团将按照上海微盟文化传媒整体估值不低于36亿元为基础,出售该公司50%以上的股权。最终目标是让上海微盟文化传媒在国内A股市场上市,该市场对中国公司的估值往往高于香港等更国际化的市场。

公告中的信息显示,拟分拆的业务约占微盟集团2022年收入的30%。简单计算一下,微盟集团目前市值53.6亿港元,30%相当于16亿港元(14.6亿元)。按此计算,市场会认为上海微盟文化传媒的价值,还不到微盟集团对其估值的一半。

强劲增长

目前尚不太清楚上海微盟文化传媒的财务增长情况。该公司是微盟集团两大事业群之一,主要负责微盟的境内营销业务,正如我们之前指出,微盟营销占微盟集团总收入的30%。另一项业务是微盟企服,运营该公司向电商商户提供软件即服务(SaaS)产品。

在8月的中期财报中,微盟集团才宣布重组,让这两项业务成为独立部门,在本周发布分拆公告之前,它一直没有给出这两项业务各自的收入数据和增长率。

但公司的整体营收增长看起来相当稳健,至少在去年上半年是这样。随着中国严格的疫情防控措施结束,消费者恢复消费,微盟集团收入增长34.5%,达到12亿元。这与前两年收入持平甚至萎缩相比,改善显著。根据雅虎财经的数据,分析机构预计今年将继续保持近期的增长势头,预计增幅将在20%左右。

去年上半年公司毛利率67.5%,轻微高于2022年同期的66.4%。毛利率提高,加上强劲的收入增长,帮助公司将净亏损从2022年中期的6.08亿元,收窄至去年中期的4.52亿元。公司现金相对充裕,截至去年6月持有现金21亿元。更重要的是,分析机构认为公司今年将再次盈利。

除了因新冠疫情防控措施取消的提振外,微盟集团还受益于近期更注重大客户的战略。在中期业绩中,公司称有望实现千万级收入客户超100家、百万级客户超1,000家的战略目标。

微盟集团还表示,希望自己变得更加全球化,但迄今为止,它还没有公布任何全球销售数据,似乎意味这部分业务目前依然无足轻重。

综上所述,我们再来看看投资者为什么逃离这家公司,以及最新交易为什么让他们如此抗拒。该公司对拟分拆业务不切实际的过高期望,似是一个主要原因,而且上分拆后微盟集团的收入可能会减少30%。

与此同时,投资者可能高度怀疑微盟集团的全球化能力,因为它没有明显的优势或经验,难以从Salesforce或Shopify等更成熟的市场参与者手中,抢夺市场份额。相反,在可预见的未来,该公司可能会继续与中国本土市场紧密相连,而这看上去是有问题的,因为其业务可能会随着中国经济放缓而疲软。

咏竹坊专注于在美国和香港上市的中国公司的报道,包括赞助内容。欲了解更多信息,包括对个别文章的疑问,请点击这里联系我们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新闻

简讯:六福集团首季零售止跌回升

珠宝零售商六福集团(国际)有限公司(0590.HK)周四公布,截至6月底止三个月的第一季度整体零售值及零售收入扭转跌势至双位数增长,分别按年升13%及14%。整体同店销售亦止跌回升5% 港澳及海外市场零售值按年升9%,零售收入升8%,同店销售升3%,全部都止跌回升。其中,香港同店销售升1%,澳门跌1%,海外市场升20%。至于内地市场零售值、零售收入、同店销售,分别升14%、31%、19%。 公司称,虽然季内国际平均金价升约四成,按重量计价的黄金产品同店销售仍大幅改善至持平。定价首饰产品的同店销售本季进一步提升19%。截至6月底,集团全球有3162间店铺,上季净减少125间,主要是内地品牌店减少。公司对内地中长线业务前景审慎乐观,计划今年度在海外净增加约20间店铺。 六福集团周五股价高开0.7%,至中午休市报22港元,升3.04%。 李世达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受惠新游戏上线 创梦天地扭亏为盈

网游企业创梦天地科技控股有限公司(1119.HK)周四披露,受惠于新产品上线推动,预计2025年上半年业绩将同比扭亏为盈。 公司预计今年前六个月将实现净利润2,000万元至5,000万元,较2024年同期1.09亿元的亏损显著改善。报告期内经营活动现金流达3,000万元至6,000万元,上年同期则为3,400万元。 公告明确指出:“净利润扭亏为盈主要得益于集团自研产品和新产品的上线,带来集团利润率的提升。” 2024年公司营收同比下滑21%至15.1亿元,净亏损则从2023年的4.53亿元同比扩大至5.29亿元。 创梦天地股价周五开盘上涨9.6%至0.91港元,随后持续上涨,早盘上涨20%。周四收盘时,该股年內已下跌68%。 阳歌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Klook prepares to list in US

Klook上市弃港选美 拟筹5亿美元势成集资王

据媒体报道,这家聚焦年轻消费群体的中国香港在线旅行社,正计划短期提交纽约上市申请,拟筹资最多5亿美元 重点: Klook正筹备首次公开募股(IPO),有望成为自霸王茶姬融资4.75亿美元以来,今年中资企业在美最大规模的IPO 此次上市可能使这家立足中国香港、专注年轻客群的在线旅行社估值突破30亿美元   阳歌 谁说中资企业不再谋求赴美上市? 彭博社周四报道,香港在线旅行社Klook Travel(客路旅行)正筹备申请赴美上市,募资规模或达5亿美元。若顺利成行,该交易将打破高端茶饮连锁霸王茶姬4月募资约4.75亿美元的纪录,成为今年中国企业在华尔街最大规模IPO。 公司名称源于“keep looking”的客路,虽未就融资计划置评,但其健谈的联合创始人曾透露,考虑在香港或纽约上市,且随时可推进。包括彭博最新报道在内的多方信源显示,公司拟募资3亿至5亿美元。 据彭博报道,公司正与财务顾问推进合作,可能很快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以保密方式提交上市申请。在中资企业日益弃美赴港的背景下,Klook此番赴美IPO堪称逆势之举。 Klook完全具备操盘大规模募资的资质,公司三位联合创始人中两位拥有投行履历,其投资方涵盖多家全球顶级机构。更重要的是,创始人身为千禧一代,深谙Z世代等核心客群的消费心理。 这使得Klook有望成为年轻旅行者的时尚新选择,其服务体验超越Booking(BKNG.US)、Expedia(EXPE.US)等传统巨擘及携程(TCOM.US; 9961.HK)、同程旅行(0780.HK)等国内头部平台的固有模式。 Klook此前披露的财务信息有限,仅确认2023年营收突破30亿美元,且在疫情三年困局后,借“报复性旅游”浪潮实现盈利。公司业务覆盖美国、中国大陆、中国香港及欧洲、东南亚主要国家、以及印度等全球22个不同市场。 尽管尚未公布区域营收细分数据,但过往报道显示其主营亚洲旅游业务。 虽拟首次公开募股,Klook实为2014年创立的行业老兵。公司的联合创始人王志豪曾在摩根士丹利效力,后与熊小康及曾在花旗银行任职的林照围共同创立Klook。 高盛、软银、红杉中国等顶级机构共同参与投资。公司迄今完成八轮融资,募资逾10亿美元,最近一次是今年2月获得维恩资本(Vitruvian Partners)1亿美元注资。据此前报道,公司2018年疫情前估值已突破10亿美元。 30亿美元估值成色几何? 最新融资后虽未披露估值,但参照其IPO募资目标,及主要国际对手市销率普遍高于1的现实,30亿美元估值具合理性。对标业务形态相近、市销率1.8的Expedia,Klook以2023年30亿美元营收计,估值可达50亿美元以上。 我们认为,Klook深耕年轻旅行群体的差异化定位,构成独特投资价值,该群体更注重旅途体验而非具体目的地。 尽管年轻客群收入较低,但願意为情感满足型体验付费,这特质在中国市场尤为突出。作为Klook核心市场之一,本土消费者在角色扮演、限量潮玩等“谷子经济”领域投入不菲。 Klook深度布局社媒获客,针对欧美用户主攻TikTok、Instagram,中国市场发力抖音和小红书。核心策略是启用关键意见领袖(KOL),公司此前称合作逾20,000名达人,后者通过佣金及赞助旅行获益,其与TikTok的合作更支持用户直接在平台完成预订。 2023年,Klook各平台的全球月均访问量约7,000万人次中,约70%为千禧一代及Z世代。 规模方面,Klook在提及的全球在线旅行社中已居前列。按2023年营收计,约为深耕国内客群且高度依赖腾讯的同程旅行的一倍,相当于龙头携程的半壁江山。但与热衷谈论国际化却鲜少披露海外业绩的携程不同,Klook展现更强的全球多元化特征。 相较全球布局的主要竞品Expedia及Booking(两者2023年营收分别为Klook的逾3倍和6倍),公司规模仍存差距。 本质而言,Klook实为在线旅游领域充满新意的潜力股。总部位于香港赋予其开拓中国市场的独特通道,同时规避了境外消费者对中资背景的顾虑。其年轻化定位与社媒打法构成差异化优势,伴随核心客群年龄增长及消费力提升,未来增长可期。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微创机器人中期收入按年大增80%

机器人企业上海微创医疗机器人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252.HK)周四发公告,截至今年6月底止的中期收入,较去年同期的9,924万元,上升70至80%。 收入大升原因是核心产品“图迈腔镜手术机器人”于期内销售强劲增长,上半年新签订单18台。另外“鸿鹄骨科手术机器人”在核心区域的快速覆盖与渗透,销售稳步增长。“R-ONE血管介入手术机器人”获批上市后,需求亦渐上升。 由于收入快速增长,加上集团全方位降本增效提升经营效率,期内经调整净亏损按年收窄40%至1.25亿元。 公司周五开盘升1.3%报18.6港元,年初至今股价已升82%。 刘智恒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