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家在线贷款服务商正在承担更多信用风险,因为它使用第三方为其促成的贷款进行保险和担保,而这方面的成本正在升高

重点:

  • 陆金所的收入和利润三季度分别下降17%和67%。为了使贷款损失最小化,它对借款人的筛选变得更加严格
  • 该公司的未偿贷款总额自2020年IPO以来首次出现下降,信贷减值损失激增138%

梁武仁

由于北京方面坚持新冠“清零”政策,中国最大的在线贷款服务商陆金所(LU.US)似乎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境地。

这家由平安保险(2318.HK; 601318.SH)支持的公司针对小企业拥有人未被满足的信贷需求,其商业模式的一大特点就是在不直接承受大量信用风险的情况下,将机构贷款人与借款人联系起来。该公司之所以能够做到这一点,是因为它使用第三方公司为自己安排的贷款提供保险或担保。

但贷款保险和担保的成本也已经上升,虽然陆金所的大部分此类服务都由其关联方平安财产保险承接。因为在中国严格的疫情防控之下,小企业经常被迫关门或限制营业,违约风险随之升高。

因此,陆金所正在硬着头皮承担更多信用风险。为了最大限度地减少在当前环境下极有可能发生的违约,它对借款人的筛选变得更加严格,这自然会减缓业务增长。更糟糕的是,贷款减值损失仍在激增,对公司的盈利状况造成了严重打击。

陆金所及其同行面临的诸多压力,在其上周发布的最新季报中可见一斑。该公司三季度促成的新贷款同比减少约30%,令该公司的未偿贷款总额减少1.3%,这是公司2020年10月上市以来,该数字首次下滑。因此,陆金所的总收入同比下降约17%,至132亿元。

但与收入相比,该公司净利润的降幅更大,为67%。这主要是因为信贷减值损失激增138%,成为该公司仅次于销售和营销费用的第二大成本。

截至9月底,陆金所贷款90天及以上的拖欠率略高于2%,高于上季度的1.7%。这个比例在同行中处于中等水平,高于360数科(QFIN.US)于9月底的1.44%,但低于乐信(LX.US)的2.66%。

截至9月底,陆金所为其促成、略低于四分之一的贷款承担了信用风险,包括通过其担保子公司。这意味着当这些贷款出现坏账时,该公司必须承担贷款合作伙伴所遭受的损失。陆金所直接担保的贷款比例,在疫情前的最后一年2019年仅为约2%,此后大幅增长。

陆金所还增加了对信用风险的直接敞口,因为它更多地使用信托计划来促成贷款服务,称这种方法有助于降低融资成本。在这种模式下,第三方信托公司从投资者那里收集资金,然后让陆金所把钱提供给借款人。陆金所有时也为信托计划提供资金,在这种情况下,它把贷款记入资产负债表并赚取利息收入。随着陆金所越来越多地为此类贷款担保,它自己的资产负债表面临的信用风险也越来越大。

前景暗淡

为了将新贷款的损失降至最低,陆金所正在尝试锁定经营状况相对良好的小企业拥有人,即使这会损害公司的收入增长。陆金所董事长赵容奭在讨论最新业绩的电话会议上表示,随着公司变得谨慎,今年的放贷量预计只有景气年份的三分之二左右。

赵容奭还说,预计陆金所的盈利状况在2024年之前都不会有显著的改善。这样的前景相当严峻,但不能责怪该公司管理层在中国目前的形势下过于悲观。其中一个原因是,没有明确迹象表明中国政府将彻底放弃清零政策,尽管它造成了巨大的经济代价,公众的失望情绪也越来越大。

在本月早些时候,政府确实放宽了一些规定。但随着疫情再起,封锁措施也回来了。对于陆金所来说,这是一个坏消息,因为作为其主要借款人的小企业主,最容易受到关停命令的影响。

随着封锁的来来去去,陆金所的贷款业绩往往会大幅波动。以上海为例,在四五月封城期间,陆金所二季度预计三个月后变成不良贷款的比例超过2%,较封城前的水平增长了两倍。城市重新开放后,这个数字很快就降下来了。

陆金所三季度业绩不佳,低于分析机构的预期,导致其股价在报告发布后的次日暴跌 20%,包括摩根大通在内的一些投行下调了该股的目标价。

自两年前上市以来,陆金所的股价已经蒸发了近90%。现在回过头来看,该公司的上市时机实在太糟糕,当时恰逢疫情之初,再加上中国的监管机构对金融科技公司正在进行持续整顿。

在过去的两年里,陆金所的年收入和利润一直都得以保持增长,但现在看来,这种状况似乎要结束了。据雅虎财经汇编的平均估计,公司的收入和净利润预计今年都将下降。

陆金所股票的市盈率为2倍,远低于信也科技(FINV.US)近4倍的水平,后者是一家消费融资平台,凭借持续的收入增长和较低的坏账率,能够淡定地面对当前的经济衰退。估值的差异表明,与其他的贷款服务商相比,对小企业的关注使得陆金所较其他的贷款服务商的日子更难捱,不过大家的日子也都不好过。

对于陆金所和同业来说,唯一的出路可能就是躺平,等待艰难时日的结束。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新闻

简讯:简讯:首11个月东风汽车累计销售下跌逾1成

东风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0489.HK)周四公布,首11个月汽车销量为170.45万辆,同比下跌11.1%。乘用车下跌12.7%,商用车则跌3%。期内新能源车销售则持续做好,累计销售约35.3万辆,同比上升近11%。 另外,公司附属的东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600006.SH),首11个月累计销售13.97万,同比轻微下降1.3%。 刘智恒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云顶新耀公布肾病药物EVER001 1b/2a期试验积极结果

云顶新耀(1952.HK)周三宣布,其用于治疗原发性膜性肾病(pMN)的新一代共价可逆布鲁顿酪氨酸激酶(BTK)抑制剂EVER001在1b/2a临床试验中取得了积极的结果。 结果显示,在已完成36周治疗的低剂量组患者中,81.8%(9/11)的患者实现临床缓解,高剂量组中已完成24周治疗的患者即有85.7%(6/7)实现临床缓解。除低剂量组的1例患者外,其他所有完成36周治疗的低剂量组患者,以及所有经24周治疗的高剂量组患者分别在36周和24周都实现了免疫学完全缓解。 云顶新耀拥有EVER001用于治疗肾脏疾病的全球权益。在公司不断扩展的肾病管线中,EVER001是一种极具潜力的新一代药物。公司表示,EVER001在保持高效力的同时提供了更好的选择性,与竞品相比,可能避免许多与早期BTK抑制剂相关的副作用。EVER001在多种自身免疫驱动的肾小球疾病中显示了广泛的潜力。 原发性膜性肾病是成人中常见的肾病综合症病理类型,在中国的发病率不断增加,患者总数估计约有200万名。在欧洲,患者数量约为8万,而美国则为8万到10万。云顶新耀认为,由于目前还没有已经获批的同类药物,EVER001在中国和全球市场都具有巨大的潜力。 在授权引进和自主研发的双轮驱动模式下,云顶新耀持续加强其在肾病领域的领导地位。公司正在逐步走向全球,同时也重视与其他生物科技公司的合作。美国公司百健(Biogen)最近以11.5亿美元收购Human Immunology Biosciences (HI-Bio),就是一个关于专业知识互补合作的典型案例。 咏竹坊专注于在美国和香港上市的中国公司的报道,包括赞助内容。欲了解更多信息,包括对个别文章的疑问,请点击这里联系我们。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行业简报:东南亚双反税将实施 中国光伏企业撤退

美国商务部上周五公布新的关税裁定,将对柬埔寨、马来西亚、泰国和越南的太阳能产品课征反倾销税与反补贴税,税率最高达271.2%。受到高额关税影响,多家中国光伏企业在东南亚的工厂已陆续停产或关闭。 据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USITC)公告,此次制裁主要针对柬埔寨、马来西亚、泰国和越南生产的太阳能电池板及其组装产品,反倾销税率涵盖0%至271.2%的区间,取决于生产国家与具体公司。 目前美国进口的太阳能电池板约80%来自上述四个国家,新的关税预计将进一步影响全球太阳能产业的供应链格局,将鼓励更多生产转移至美国本土,逐步替代进口。 财新报道,多家中国光伏企业在东南亚的工厂已陆续停产或关闭。有业者表示,最终只能选择去美国设厂,尽管建厂成本和人力费用较高,但毛利率更高、市场潜力也更大,还可以美国为中转点,将产品销售至其他市场。 李世达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Xuanzhu Biopharm set for spin-off in Hong Kong IPO

轩竹生物转战港股上市 母企四环医药转型减负

轩竹生物拥有一款已经上市获批的药物和两款递交上市申请的药物,但同类产品竞争均相当激烈 重点: 轩竹生物新产品贡献收入有限,现金流捉襟见肘 四环医药自身盈利状况不佳,不仅营收逐年下滑,自2022年以来更是连年亏损    莫莉 在冲击科创板失败的半年之后,创新药企业轩竹生物选择了向港股市场再次发起挑战,彰显母公司四环医药(0460.HK)将其拆分上市的决心。上周一,轩竹生物向港交所正式递交上市申请,中金公司为独家保荐人。 四环医药在同日发布的拆分公告中表示,分拆上市后,轩竹生物将作为独立创新药研发及产业化平台公司直接进入债务及股权资本市场,可以增加轩竹生物的财务灵活性并增强其筹集外部资金的能力,以支持其业务的快速增长及产业化发展。 轩竹生物成立于2008年,拥有一个全面的内部研发平台和十余种正在研发的药物管线,涵盖消化系统疾病、肿瘤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包括一款已经上市获批的药物和两款递交上市申请的药物,其余项目则处于临床试验或临床前研发阶段。其中,小分子创新药安奈拉唑钠于2023年获批用于治疗十二指肠溃疡,轩竹生物正努力推进将适应症覆盖范围扩大到反流性食管炎。 虽然安奈拉唑钠是中国首款自主研发的质子泵抑制剂(PPI)1类创新药,但是PPI类药物市场发展成熟,中国有7款获批的PPI,且其中5款均为仿制药,售价更低,市场竞争相当激烈。根据招股书引述的研报,口服PPI在中国的市场规模多年来一直保持在100亿元以上,安奈拉唑钠在今年初被纳入国家医保目录,但上半年贡献的收入仅有1,603万元,显示其在PPI市场中所占份额并不大。 另外两款进展较快的核心产品均为小分子肿瘤靶向药物,XZP-3287针对晚期乳腺癌和XZP-3621针对非小细胞肺癌的新药上市申请均已提交,轩竹生物预计这两款产品分别在2025年上半年和下半年有望获批上市。但是,这两款新药都将面临激烈的竞争格局,市场上已存在多款同类产品。 在持续的新管线研发投入之下,轩竹生物长期处于亏损之中。招股书显示,2022年及2023年、2024年上半年,轩竹生物分别产生净亏损5.12亿元、3.01亿元及1.11亿元,同期的研发支出分别为4.01亿元、2.39亿元和7,442.6万元,研发开支正在快速缩减。这或许与轩竹生物日渐捉襟见肘的资金状况有关,截至2024年6月底,轩竹生物所持有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同比锐减89.5%至2,533.9万元。招股书称,公司有足够的营运资金支付未来至少12个月内至少125%的成本。 作为持有轩竹生物56.47%股份的母公司,四环医药是为轩竹生物运营资金的主要提供方。除此之外,轩竹生物曾在2021年完成A-1轮、A-2轮和B轮融资,2021年底最后一轮融资的投后估值为39亿元。在2022年9月,轩竹生物拟在科创板上市,但是在经历上海证券交易所的两轮问询后,轩竹生物的上市申请在2023年3月被暂缓,直到今年5月,公司选择撤回申请。 母公司财务状况不佳 在分拆公告中,四环医药特别强调,分拆后,本公司可以将公司的现有资金与资源专注于培育和发展高增长的医美业务及其他新业务。四环医药自身盈利状况不佳,不仅营收逐年下滑,自2022年以来更是连年亏损。2022年至2023年及2024年上半年,四环医药的营收分别为21.81亿元、18.61亿元、9.50亿元,公司拥有人净亏损分别为19.15亿元、5,401.7万元和3,342.4万元。 四环医药是一间老牌药企,曾是中国最大的心脑血管处方药物供货商之一。在仿制药面临集体采购压力、创新药蓄势待发的背景下,四环医药选择向医美板块发力,通过独家代理肉毒素“乐提葆”建立医美的渠道和销售队伍,再通过自主研发或者引进的方式推出玻尿酸、黄金微针胶原敷料等产品。今年上半年,医美业务取得收入3.23亿元,同比上升66.4%,占总收入比例提升至34.0%。 招股书显示,在港股递表前,除了上海云锌之外的其余12名B轮投资者将所持的轩竹生物股份以总价7.55亿元出售给控股股东四环医药,相较其2021年融资时的价格而言,年回报率为8%,这批投资者包括阳光人寿、中银资本等机构资本。 当四环医药成功转型医美行业,创新药板块对集团整体业务的协同作用下降,此时选择拆分轩竹生物不仅能降低长期输血的财务压力,也能将更多资源投入新业务,但轩竹生物上市后的商业化回报,仍高度依赖新产品的市场拓展,建议投资者继续观察。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