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家汽车融资租赁服务商三闯港股失败,最近锲而不舍第四度递表申请上市,但中途横生枝节,最终能否如愿?

重点

  • 喜相逢第四次入表申请上市后,初步招股文件四日后突然从港交所网站撤出
  • 该公司曾获滴滴出行子公司借出的其中5,076万元贷款,需于明年6月到期清缴,可能在资金压力下寻求上市

陈嘉仪

汽车融资租赁服务商喜相逢集团控股有限公司在过去三年内,已先后三次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但最终均无功而还。“三顾草庐”失败后,其上市决心未减,并于10月最后一日第四度递交申请书,其锲而不舍的坚持,到底是为了一圆上市梦,还是出于对资金的渴求?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其上市申请在递表四日后,罕有地从港交所网页新上市申请预览系统中撤出,截至本周五仍未有任何更新版本,未知是出于技术原因、数据更新或其他特别因素,但足以反映该公司上市之路确实波折重重。

喜相逢于2007年由目前持股31.17%的大股东黄伟创立,早期以汽车租赁起家;至2012年看准汽车融资租赁在中国是一片蓝海,把业务重心转向“以租代售”,以直接融资租赁方式销售汽车。大获成功后,公司曾于2015年12月登陆北京新三板,但仅一年就因为交投量稀疏而自行摘牌。

该公司把主营业务划分为“汽车零售及融资”和“汽车相关服务”两大类。汽车零售及融资是通过自营销售店铺,以直接融资租赁的方式出售汽车,主要客户是中国二三线城市购买非豪华车型的个人客户。汽车相关服务则包括汽车经营租赁(包括网约车及新能源车租赁)、销售汽车相关软件及其他汽车相关服务。

疫情影响销售

财务方面,虽然2020年受中国爆发新冠病毒疫情打击,收入同比大跌30.3%至7.5亿元;但翌年在疫情缓和下,新车销售数目及新签融资租赁协议分别大升89%及43.9%,带动收益回升56%至11.7亿元,净利润更大增176%至3,411万元。

然而,由于不同省市上半年疫情反复,加上供应链中断、需求减少等压力,喜相逢今年首7个月融资租赁项下已售新车数目为3,401辆,只及去年销量的46.1%,收益总额同比只升约4.8%至6.08亿元。期内净利润暴增17.15倍至4,758万元,只是因为录得3,450万元具赎回权普通股的公允价值收益所致。

汽车零售及融资业务一直是喜相逢主要收入来源,贡献收益总额逾八成,毛利率介乎三到四成。融资租赁销售汽车更是重中之重,其运作模式主要是通过大量采购,压低车辆的采购成本,然后通过低首付,甚至零首付、分期供款的融资租赁安排,把车辆转售给客人。由于出租一方需要预支大笔资金购入车辆,回本期却长而且缓慢,故此对现金流需求度很高。

再看看喜相逢过去三年的存货成本,分别为5.91亿元、3.01亿元和6.33亿元,占同期收益成本总额的83%、68.6%及78.2%,反映汽车融资租赁是资金密集行业,难怪该公司在初步招股文件所列的集资用途,第一项便是用作增购车辆。

不过在成功上市前,喜相逢仍需依赖贷款、汽车融资租赁安排、出售股份及可换股债券等,以确保营运资金充足。今年首7个月,该公司的借款额达12.87亿元,借款平均成本为10%,高于以往三年的8%至8.6%水平。

明年偿还贷款

同时,随着2019年之前订立、平均回报率较高的融资租赁协议陆续完成,融资租赁应收款项平均回报率由2019年的27.8%,大幅下降至今年首7个月的20.1%。借贷成本上升而回报率下降,恐怕对喜相逢财务状况带来不利影响。

因此,喜相逢除了寻求上市外,也积极寻求股权融资。公司2018年与滴滴(DIDIY.US)合作推出网约车租赁业务,同年11月获滴滴旗下北京车胜科技以3,000万元认购3.41%股份,并同意促进及支持喜相逢发展网约车租赁业务,换取喜相逢独家为其司机供应合规网约车。另外,北京车胜并同意出资6,000万元,认购由喜相逢发行、年息高达8%的可换股债券,但翌年表明不会行使可换股债券的购股权。

喜相逢引入滴滴为股东,本来是一箭双雕的如意算盘,可惜随着监管收紧,独家合作协议已于去年5月终止。更重要的是,根据协议,喜相逢去年6月11日前向北京车胜偿还2,000万元后,需于明年6月30日再偿还5,076万元,无疑会带来更大资金压力,因此全力争取在还款期限前上市筹资,可能是最佳出路。

由于中国对直接贷款业务模式实施严厉监管,汽车融资行业面临政策逆风,业务首当其冲。其中易鑫集团(2858.HK)于2020年录得11.56亿元亏损后,去年从网上汽车金融交易平台转型为车贷中介,最终扭亏为盈,录得2,895万元净利润,年上半年净利润利润更达1.24亿元。反观在纽约上市、仍然在转型至汽车交易商的灿谷(CANG.US)去年转盈为亏,录得850万元净亏损后,上半年净亏损更进一步扩大至4.22亿元。

估值方面,由于灿谷录得亏损,可利用易鑫的追踪市盈率15.8倍,以及港股上市同业东正汽车金融(2718.HK)的29.4倍作比较,取其平均22.6倍,以喜相逢上半年盈利4,758万元引伸到全年计算,若最终能成功上市,其估值可达20.9亿元。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新闻

简讯:汽车之家第三季度盈利微跌1.5%至4.2亿元

汽车交易平台汽车之家(2518.HK ; ATHM.US)周四公布第三季度业绩,收入17.8亿元,与去年同期相若;期内盈利4.2亿元,同比微跌1.5%。 汽车之家首席财务官曾岩表示,因在内容多元化方面取得显著成效,有力推动用户增长。据QuestMobile数据,公司9月移动端日活跃用户达7,656万,同比增长5.1%。另外,得益于新零售业务的强劲贡献,在线营销及其他业务收入实现同比增长32.1%。 公司在第三季度的营业成本为6.46亿元,按年大增58%。公司解释因在下沉市场拓展创新业务,加上股权激励费用上升,产生较高的交易成本。 汽车之家周五平开报48.6港元,公司过去一年股价由高位下跌23%。 刘智恒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文远知行港股首挂破发 全日收跌近一成

自动驾驶出租车运营商文远知行(0800.HK, WRD.US)周四在港交所首挂低开7.8%,随后跌幅扩大,至中午休市报24.4港元,跌9.96%。 已在美国上市的文远知行公布,此次发行8,825万股,其中,香港公开发售获72.44倍超购,触发回补机制,最终配发占比增至20%,国际发售占80%,获8.85倍超购。最终发售价为每股27.1港元,净筹约22.64亿港元(2.91亿美元)。 公司表示,集资所得约40%用于开发自动驾驶技术,另外40%用于加快L4级车队的商业化量产或运营,约10%用于建立营销团队和分支机构,余下10%用于一般营运资金。 今年上半年,公司收入近两亿元,同比增长32.8%,亏损达7.92亿元,按年收窄约10%。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定价远低目标 小马知行午收仍跌13%

自动驾驶出租车营运商小马智行股份有限公司(2026.HK, PONY.US)周四首在香港挂牌,开市报124港元,较招股定价139港元低近11%;中午收市报121港元,跌13%。 自小马智行在上月28日在港公开招股后,其在美上市的存托股份持续受压,周三收市报16.25美元(126.75港元),过去一周下跌23%。 小马智行经调整后的发售量为4,824.9万股,招股价最高不超过180港元,是次定价远低于目标价近23%。公开发售录得超额近15倍,国际配售超额6.7倍,集资总额67亿港元 公司在中国4座一线城市提供L4自动驾驶服务,现时拥有自动驾驶的士超过720辆,另有170辆自动驾驶货车。今年上半年,公司收入同比升43.3%至3,543.4万美元,但亏损按年扩大87.2%至9,608.6万美元。 刘智恒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AI companion

“懂你”的生意:AI陪伴撬动情感经济

AI不只懂得回答问题,还开始“懂你”。从恋爱陪聊到情绪安抚,AI陪伴正悄然改变人与科技的关系    李世达 在全球生成式 AI(Gen AI)应用正迅速多元化的浪潮中,“AI 陪伴”这一细分场景正悄然崛起。根据《哈佛商业评论》调查,情感与心理陪伴已跃升为生成式AI最常见的使用场景之一,用户使用频率甚至超越文字生成与翻译服务。这显示人们对科技的期待,正从“帮我工”转向“懂我、陪我”。 想像一下,当夜深人静时,睡前拿起手机,陪你聊天看剧的,可能不是人类,而是一个更懂你的AI。 在美国,AI陪伴正以“虚拟人格”为主导。早期的代表是聊天机器人Replika,至今累计用户超过3,000万,其中近半数设定AI为“恋爱伴侣”。随后兴起的 Character.AI让用户能自创角色、与名人AI对话,短短一年吸引上亿次互动。最新爆红的AI Bro则主打“陪用户刷Tinder、聊日常”,透过浮窗陪伴用户一同浏览手机内容,就屏幕上显示的内容做实时交互,上线数周即冲上美国Apple Store总榜前十,日下载量高达七万次。 在中国,AI陪伴的应用更加“贴地”。以近期爆红的“逗逗游戏伙伴”为例,主打“AI陪玩+陪聊”。用户可让AI语音助手陪打《王者荣耀》,或在夜里听它讲故事、模拟闲聊。该公司接受传媒访问时声称,月活用户已突破200 万,并计划拓展至海外市场。其背后采用的模型基于MiniMax技术与阿里巴巴(BABA.US; 9988.HK)旗下大模型通义千问(Qwen)微调整合。 另一家AI陪伴新创稀宇科技 (MiniMax),则被视为目前中国最具潜力的“AI人格工厂”。旗下的语音聊天应用Talkie,能让用户自创虚拟角色,与AI进行情感互动,至今年全球用户突破一亿,月活用户数超过1,100万,其中女性用户数约占48%。该公司由前商汤科技高管闫俊杰创立,已完成多轮融资,投资方包括腾讯(0700.HK)、阿里巴巴与红杉中国。据《华尔街日报》此前报道,该公司已秘密提交港交所上市申请,目标年内挂牌。 为“懂我”付费 中国市场的特点是快,从模型到App上线平均只需三个月。根据QuestMobile数据,AI陪伴应用的使用高峰集中于晚上10点至凌晨2点,主力人群是18至35 岁年轻人。这些人不一定孤单,但他们愿意为“懂我的AI”付费。 据Business Research Insights的报告,“全球 AI Companion 市场规模”于 2025 年估值约3,667亿美元,预计至 2035 年可达9,721亿美元,2026至20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