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nor makes smartphones

这个2020年从华为剥离的手机品牌,在上市之路迈出关键一步,或于明年登陆A股

重点:

  • 荣耀正推进明年登录A股的计划,并重新定位为AI企业,从而吸引投资者
  • 虽中国市场的份额遭对手侵蚀,但这家前华为旗下的企业,在欧洲和亚洲市场展现出强劲的增长

 

陈竹

智能手机厂商日益将人工智能(AI)视作增长引擎,通过渐趋成熟的产品新增互动功能来激活增长。许多企业从传统硬件制造商转以AI定位,这种战略转型有望为产品打造新卖点,并扩展功能边界。

荣耀终端股份有限公司而言,这一叙事构成其核心战略,公司今年着重塑造“全球领先的AI终端生态企业”形象。随着上市进程加速,对外释放此信号更明显,荣耀期望借上市契机,展现AI布局,并将其打造为吸引潜在投资者的筹码。

公司上市计划近期取得重大突破,上周获准开启沪市及深市A股上市“辅导”(A股市场主要面向境内投资者)。辅导期全面审核公司的经营和财务状况,企业须完成此流程,方可提交正式的招股书。

若成功上市,将标志荣耀漫长征程的圆满收官。公司的上市传闻可追溯至2021年,当时报道称其正考虑借壳上市。此后类似传言屡见不鲜,并于去年末,荣耀改制为股份有限公司时再度升温,此举通常被视为上市的前置条件。

这家从华为剥离后的公司,上市之路仍需攻坚。中国证监会披露,其上市辅导计划定于明年1月至3月完成,中信证券担任辅导机构。据此时间表推测,荣耀最早有望于明年第二季度上市。

国内市场承压

2013年创立的荣耀,属华为旗下的高性价比子品牌,而华为的主品牌聚焦高端市场,以抗衡苹果iPhone。2020年末,美国严厉制裁下,危及华为手机芯片及获取美系的技术能力后,华为分拆荣耀,使后者能维系美国供应商渠道,助力品牌渡过生存危机。

收购荣耀的财团是国有企业及民营资本混合体,出资方多数来自华为总部所在地深圳。

该策略使荣耀避免了华为手机业务面临的困境,分拆后数年,荣耀发展迅猛,部分源于填补华为撤出全球市场及国内受挫后的空缺。美国制裁曾重创华为智能手机业务,近年通过替代从美国采购的零部件,逐步恢复元气。

分拆初期,荣耀表现亮眼。国际数据公司(IDC)的统计显示,2022年荣耀以34%的出货量增速,位列中国前五大手机品牌之首,市占率达12%,跃居国内市场第二。增长势头延续至2024年初,当年一季度销量增长13.2%后,以17.1%的市占率登顶国内市场。

不过,此后增长轨迹逆转。2024年,荣耀的中国市占率持续下滑,从二季度的14.5%跌至四季度的13.7%。IDC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荣耀的出货量已跌出国内前五。市场调研机构Counterpoint Research的数据显示,一季度荣耀出货量下滑12.8%,国内排名第六。

荣耀市场受挫之际,恰逢国内对手强势增长。特别是老东家华为,2023年末携自研芯片的Mate60系列回归。Counterpoint Research的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荣耀销量下滑时,华为出货量激增28.5%,小米(1810.HK)出货量增长16.5%。

尽管国内市场承压,在华为因无法使用谷歌Android系统而失落的海外市场上,荣耀的表现则异常强劲。去年四季度,该公司欧洲出货量同比大涨77%,以4%的市占率跃居该区域第四大品牌。

海外扩张构成荣耀的重要增长,有机会成为吸引投资者的核心卖点。公司在东南亚市场的表现同样可圈可点,虽未进入区域前五,但市场分析机构Canalys的数据显示,荣耀今年一季度的出货量达89.3万台,创纪录高位,同比增幅高达88%,展现出惊人的增速。

本土市场份额暂时流失,大可不必恐慌,荣耀仍可通过重磅新品实现市场修复。当然,中国智能手机市场竞争持续白热化,且作为荣耀最核心的市场,该区域不容有失。

为突围同质化竞争,荣耀着力打造AI驱动型的企业形象。今年3月,公司在巴塞罗那世界移动通信大会上发布战略蓝图,未来五年斥资100亿美元投入AI研发,加速从手机制造商走向“AI终端生态公司的”转型。

据国内媒体报道,战略转型伴随重大组织架构调整。荣耀已新设AI产业部门,AI及软件团队也扩编至2,600人。

1月履新的荣耀CEO李健向国内媒体表示,智能手机已属成熟市场,10%至20%的历史增长率难再现。相较之下,李健将AI手机称为“蓝海市场”,荣耀多年积累的AI算法与硬件研发经验,将转化为竞争优势。

需要指出的是,AI并非荣耀的专属赛道,小米、Vivo等竞争者亦推行类似策略,行业趋势已成。鉴于当前AI功能仍具局限性,分析师多质疑其实用性能,是否真正激发消费者换机意愿。

归根结底,AI战略转型或能提升荣耀估值预期,但投资者兴趣终将取决于手机业务的基本面。尽管国内市场表现欠佳,荣耀在欧洲及东南亚等海外市场的扩张态势,对潜在投资者仍具吸引力。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新闻

简讯:陆金所任命新聯席CEO及首席营销官

互联网金融机构陆金所控股有限公司(LU.US,6623.HK)周五宣布任命两位新高管,公司正致力于恢复港交所股票交易,此前因审计机构与公司存在分歧而辞任。 由保险巨头平安集团作为大股东的企业宣布,吉翔先生获任联席CEO,吴涛获任首席营销官。吉翔此前在麦肯锡咨询公司任职十年,吴涛则曾担任汽车交易服务龙头平台汽车之家的CEO。一周前,陆金所才刚任命新的首席风险官。 因与审计机构产生纠纷,陆金所于2025年1月在港停牌,公司7月表示已新聘审计机构安永,此是恢复提交新财务报告前的必要步骤。 在美上市的陆金所仍持续交易,新任命公告后,周五股价上涨11.4%,股价年内累计涨幅达30%。 阳歌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明略科技港股挂牌 半日升逾倍

營销软件制造商明略科技(2718.HK)周一在港交所挂牌上市,首日高开98%,其后维持升势,至中午休市报286港元,较发行价升102.84%。 公司公布,是次全球发售721.9万股A类股份,香港公开发售获4,451.86倍超购,国际发售录得12.93倍超购,发行价141港元,集资净额9.02亿港元。 公司计划将所得款项净额用于提升技术研发能力、丰富产品组合的产品开发、营销、品牌推广及销售团队扩充及营运资金。今年上半年,公司营收约6.44亿元,同比增长13.9%,经调整营运利润约为2,688万元,扭亏为盈。 李世达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比亚迪上月销售按年下跌12%

电动车制造商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1211.HK, 002594.SZ)周日公布销售数据,十月份售出441,706辆新能源车,按年下跌12%,其中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只有214,297辆,按年大跌45%。 今年首十个月,公司累计售出3,701,852辆新能源车,按年上升13.88%,当中纯电动车销售理想,累计售出1,828,462辆,按年上升34.5%,但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则下跌2.7%至1,827,256辆。 另外,商用车上月的销售按年大升128%至4,850辆,今年首十个月累售46,134辆,同比大增2.4倍。 周一比亚迪平開报100.6港元,公司过去一年股价由高位下跌36%。 刘智恒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Revenue rise but profit dip points to unremarkable performance; New Oriental's current risk-reward profile remains uncompelling

营增利跌业绩平平 新东方暂乏值博率

教育企业新东方公布首季业绩,收入虽然上升,盈利却微跌,整体表现只属平稳 重点: 首季度收入达15.2亿美元 公司估计全个财年收入最高达54亿美元   刘智恒 内地教育龙头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有限公司(9901.HK, EDU.US)刚公布2026财年的首季业绩,截至8月底止收入同比升6.1%至15.2亿美元,经营利润升6%至3.1亿美元。 各类业务中,出国考试准备和出国谘询业务的收入,同比分别增长1%及2%;成人及大学生的国内考试准备业务则同比增14.4%,新教育业务录得同比升15.3%。 收入虽超出早前预期上限的15.07亿美元,但纯利却轻微下跌1.9%至2.4亿美元。 盈利下跌股价急挫 由于盈利下跌,当天新东方在美上市的股价一度急挫逾9%,其后跌幅收窄,收市报58.56美元,跌3.4%。周四香港开市,在港上市的新东方股份亦同步下跌,全日收跌2.23%至43.72港元。 过去半年,公司在香港的股价从低位上升22%,若与2021年《双减政策》公布前的每股约50港元水平比较,股价已接近回到「双减」前,而2025财年收入亦已达49亿美元,超越2021财年(「双减」前)的42.8亿美元,足见过去几年,新东方进行结构性转变的成功,展现了俞敏洪超乎常人的逆境应对能力,将公司从崩溃边缘拉回来。 不过,经历一波业绩复修后,近期新东方业务开始进入瓶颈,暂难再有可观增长似乎只能缓步前行。 其中一个原因,相信主要是年初特朗普就任美国总统后,纲举本土保护主义,开始针对海外移民及外地留学生,并提出许多限制,影响了新东方的相关业务。 对上财年的第四季度,新东方的出国考试准备业务的收入,同比增速有14.6%,但今个财年首季度只有1%;出国的谘询业务收入增速,亦由上个财年第四季同比升8.2%,跌至本财年首季度的2%。 节流为主开源无望 公司首席财务官杨志辉在最新财报上也承认:“尽管海外业务持续放缓带来挑战,我们仍实现了Non-GAAP经营利润率的同比提升,这得益于我们在成本优化与运营效率提升方面的持续努力。” 很明显海外业务持续放缓带来挑战,另一方面,公司是借效率提升去将成本优化,他续说:“我们将继续保持高度的执行力,并将在本财年剩余时间内,将成本控制与效率提升举措全面拓展至各业务。”换言之,公司本财年主要靠节流去减省开支,而非透过业务增长去支持盈利。 事实上,新东方也预计,本财年第二季度的收入将介乎11.32至11.63亿美元之间,同比上升9%至12%。公司亦再确实先前对本财年全年收入的预计,将介乎51.45亿至53.9亿美元,同比上升介乎5%至10%。 按公司给出的收入预测,全年收入增长有限,最多也不过10%。而最让人担忧的是收入即使增加,并不代表盈利可同步增长,正如首季度的情况,就出现收入增长而盈利下跌,因此难保全年情况亦如是。 美国影响萦绕不休 新东方的增长点,很大程度在新教育业务的表现,但看近期增速减慢,由上财年第四季度的32%跌至本财年的15.3%,似乎暂时未能寄以厚望。至于美国的情况,在中美争拗及贸易战下,仍然受到一定影响,即使近日双方关系有缓和,两国元首愿意会面;但特朗普的反覆无常,出尔反尔,始终令新东方业务存在不稳定性。 杨志辉在今年初的电话会议上表示,新东方预计出国考试准备业务收入,在这个财年将有5%至10%的增长;而留学咨询业务全年营收预计持平,较此前两位数的增长显著放缓。很明显,从杨志辉的预测,该两项业务本财年也难有理想成绩。 暂时看,新东方短期难有一个突破点,料本财年只属平稳,现股价在50港元水平,延伸市盈率25倍,与中教控股(0839.HK)相若,未算太吸引,值博率一般。 然而,新东方已建立一个具效率的架构及系统,有良好的营运纪录、兼具龙头品牌效应,掌舵人俞敏洪的能力无容置疑,又有超强的市场触觉,几次力挽公司于既倒;在他带领下,新东方仍是一家不可少觑的企业,长远来说亦值得持续关注。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