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AS.US

这家中国领先的电动车充电服务供应商,第三季度营收增长超过500%,并表示明年的增长速度将高达六倍。

重点

  • 得益于服务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的能源解决方案业务大幅增长,电动汽车服务公司能链智电称二季度收入增长536%
  • 这家获贝恩资本支持的公司正在中国大陆以外的地区迅速扩张,预计明年40%的收入来自海外市场

     

阳歌

在纳斯达克上市刚一年多,中国领先的电动汽车充电服务供应商能链智电(NAAS.US)再一次提升了发展速度。

公司报告第三季度收入增长超过500%,涉及面向企业客户的充电桩等基础设施设计和运营的能源解决方案业务,超过充电服务业务成为主要的收入驱动力。但更令人惊讶的是,以美国私募股权巨头贝恩资本为主要支持者之一的能链智电公布了对2024年的业绩指引,其预计明年的收入增长或将高达六倍。

推动能链智电发展的是中国蓬勃的电动汽车市场,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披露的数据显示,截至9月,中国公路上行驶的新能源汽车数量已达1,800万辆。来自CIC的行业数据显示,为这些新能源汽车提供服务的是由大约15万个充电站组成的充电网络,它们中约一半使用的是能链智电的服务。

能链智电所在的中国是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占全球销量的一半以上。但在世界其他地区发起追赶之际,该公司也在积极向海外市场扩张。其服务范围广泛,从帮助充电桩运营商建设和管理设备,到协助电动车车主进行常规充电。

利用强大的数字化能力,能链智电致力于为电动汽车生态系统内的客户,提供市场洞见和策略帮助,提高它们的运营效率。在此过程中,能链智电很快发现,电动车生态系统中的很多企业,包括充电桩运营商和相关服务提供商,对它的服务需求巨大。

不同于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大多数公司,比如电动车巨头特斯拉(TSLA.O)和充电桩运营商Charge Point(CHPT.US),能链智电还以“轻资产”服务公司的商业模式而著称,这意味着它能够以相对较低的成本快速扩张。

能链智电创始人、CEO王阳表示:“我们持续扩大合作网络并获得重要的储能新合作,持续巩固我们在中国的发展”,“与此同时,我们在中国大陆以外的拓展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本季度贡献了32.7%的收入。”

去年6月,与一家同样以贝恩资本为主要股东的上市公司完成反向并购后,能链智电开始在纳斯达克交易。上周业绩公布的当天,该股上涨1.5%,市值约为8亿美元。

公司当前市销率为11倍,但如果按该2024年销售预测的中值计算,其市销率大幅下降至2.4倍。相比之下,特斯拉的市销率高达8倍,而Charge Point和Blink Charging(BLNK.US)的市销率则要低得多,分别为1.6倍和1.4倍。

由于上市时间不长,能链智电显然未充分引起投资界的重视,可能部分解释了其上市后股价表现不佳的原因。但它似乎确实越来越受关注了,包括瑞银、杰富瑞和中国领先的本土投资银行之一中金公司等大牌机构的分析师,都参加了它的财报电话会议。

重心转移

能链智电将重心从充电服务转向能源解决方案,包括更多地关注基础设施运营商,这在它三季度的收入构成中表现得非常明显。面向充电桩运营商和电动汽车车主的线上线下充电服务更为成熟,收入在第三季度同比小幅增长23%,达到3,150万元(430万美元)。相比之下,更专注于企业的能源解决方案业务,也就是为车队运营商和企业,提供一站式能源数字化管理解决方案的业务,收入从去年同期的30万元飙升至1.388亿元。

这两块业务是能链智电整体营收同比增长536%的主要推动力,公司第三季度营收增至1.71亿元。它还重申了此前的全年营收5亿至6亿元的指引。

更令投资者感到兴奋的是,公司还透露,预计明年的收入将达到20亿至30亿元,与2023年相比将增长三至六倍。

能链智电增长最大的一个领域,是帮助充电桩运营商建设储能设施。能链智电联合创始人、总裁兼首席财务官吴雪庐(英文名Alex)表示,公司今年已经建立了43个储能站,预计到年底将可达合约总数的380个。不过他在财报电话会议上还说,明年将迎来大发展,届时公司预计将再交付1,500个这样的储能站。

吴雪庐说:“我们开始认识到规模经济的优势,这使我们能够获得显著的运营杠杆。”

随着规模和经验的增长,能链智电在三季度的毛利率从上年同期的6.1%大幅提高至27.4%。公司非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亏损1.76亿元,净利润率由负359%改善至负103%。公司向投资机构LMR Partners分别于7月和9月两次出售可转换票据共筹集7,000万美元。截至9月底,能链智电拥有约4亿元现金。

最后,我们来看看能链智电的国际化进程。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最新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同比增长37.5%,增速有所放缓,且超过此前的预期,这或将促使其加快在中国以外的布局步伐。

能链智电第三季度营收中,不到三分之一来自大陆之外的地区,高于二季度的22%,吴雪庐表示,他预计明年这个数字将上升到40%。这很大程度上与公司最近收购的香港光电控股有限公司有关,这笔交易使它能够挖掘香港市场的太阳能和充电服务潜力。

吴雪庐说:“对于海外业务扩张,我们目前所做的实际上是复制在香港光电上的做法,即选择合适的资产以合适的价格购买,最重要的是,将其与我们的整体业务整合,并尽可能发挥协同效应和能力。”

有超赞的投资理念,但不知道如何让更多人知晓?我们可以帮忙!请联系我们了解更多详情。

咏竹坊专注于在美国和香港上市的中国公司的报道,包括赞助内容。欲了解更多信息,包括对个别文章的疑问,请点击这里联系我们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新闻

The drug maker boosted sales of its core anti-cancer product in the first half of the year and reined in its research budget under a reform-minded CEO, but revenue momentum lags the pace of leading rivals.

君实生物亏损收窄 核心产品销量回暖

新任CEO上任后开启“提质增效重回报”行动,令这家生物制药公司上半年研发开支大减逾四成,助力净亏损同比明显收窄 重点: 君实生物成立12年累计亏损额超过90亿元,股价自2021年的最高点已缩水近九成 特瑞普利单抗仍为公司核心支柱产品,在中国内地获批多项独家或领先的适应症   莫莉 上海君实生物医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1877.HK; 688180.SH)的中期业绩报告,在港股的披露期尾声搭上尾班车。这间曾跟恒瑞医药(600276.SH)、百济神州(BGNE.US; 6160.HK; 688235.SH)及信达生物(1801.HK)并称“PD-1四小龙”的企业,如今的营收规模已经明显“掉队”。 君实生物的上半年业绩报告显示,期内营业收入7.86 亿元,同比增加17.4%,当中主要来自核心产品特瑞普利单抗,国内市场实现销售收入6.71 亿元,同比增长约 50%。作为2018年获批上市的第一款国产PD-1药物,特瑞普利单抗在竞争激烈的PD-1市场中艰难厮杀,商业回报还有待进一步爆发。 今年初,君实生物曾经历一轮高层调整,由公司原副总经理、全球研发总裁邹建军出任总经理兼首席执行官。邹建军上任后,开启“提质增效重回报”行动,将资源聚焦于更有潜力的研发管线,这些管线还没到大举推进临床的阶段,因此研发费用有所降低。2022年,君实生物的研发支出曾高达23.8亿元,而今年上半年的费用已同比缩减42.4%至5.46亿元。 营收提升加上研发支出缩减,君实生物上半年净亏损缩窄35.3%至6.45 亿元。事实上,公司自2012年底成立至今近12年,累计亏损额已经超过90亿元,漫长的亏损期让投资者信心难以持续,股价自2021年2月的最高点97港元已缩水近九成,最近在10港元左右徘徊。 公司交出的这份半年报虽有大幅减亏的优势,但是仅有特瑞普利单抗一个单品支撑业绩。相比之下,恒瑞医药、百济神州、信达生物上半年的营收分别高达136亿元、120亿元及39.5亿元,业绩增速均超过20%,君实生物的业绩显然不够亮眼。财报公布后的首个交易日,其股价也下跌8.7%。 君实生物拥有三款商业化产品,除了特瑞普利单抗外,还有新冠口服药民得维和用于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及银屑病的阿达木单抗君迈康。公司并未披露后两款产品的具体销售额,但是从准入医院的数量来看,民得维和君迈康分别进入超过2,300 家医院和243 家医院,而特瑞普利单抗在全国超过五千家医疗机构销售,显然民得维和君迈康销售网络不及前者。 短期内,特瑞普利单抗仍然是君实生物的支柱产品,在中国内地有10项适应症获批,其中多项为独家或领先的适应症。上半年,特瑞普利单抗新增三项适应症纳入新版国家医保目录,目前共有6项适应症纳入国家医保目录,是国家医保目录中唯一用于治疗黑色素瘤的抗PD-1单抗药物。 今年6月,特瑞普利单抗注射液联合注射用紫杉醇用于一线治疗三阴性乳腺癌获批,这是中国首个且唯一获批三阴性乳腺癌一线治疗的PD-1单抗。中国乳腺癌年新发病例数达35.7万,其中三阴性乳腺癌(TNBC)约占所有乳腺癌的10%至15%,具有侵袭性强、复发率高和预后较差的特点,是乳腺癌各种类型中最难治疗的类型。这项适应症的获批,有望为特瑞普利单抗扩大市场。 下一个亮点何在? 去年10月,特瑞普利单抗成为美国首款且唯一获批用于鼻咽癌治疗的药物,也是食品药物管理局批准上市的首个中国自主研发和生产的创新药。今年1月,君实生物在美国的合作伙伴Coherus(CHRS.US)宣布特瑞普利单抗已可以在美国获取及使用。 虽然这是中国创新药出海的一大里程碑,但美国每年鼻咽癌新发病例仅约2,000例,销售增量有限。今年7月2日,Coherus还将特瑞普利单抗在加拿大的权益转让给加拿大药物开发商Apotex,Coherus获得625万美元预付款和最高约3,765万美元的里程碑款项。 相比于2021年Coherus从君实生物与引进特瑞普利单抗和两个可选项目选择权、在美国和加拿大的许可时付出的首付款1.5亿美元来说,此次出售加拿大权益可谓是平价甩卖。这或许显示出,Coherus对于特瑞普利单抗后续商业价值的信心不足。 在君实生物的储备管线中,值得关注的重点是Tifcemalimab,作为全球首个进入临床阶段的抗BTLA抗体,在近两年的国际学术会议上展现出极大的肿瘤治疗潜力,现已经进入临床三期。 君实生物当前的市销率约6倍,低于同样主推PD-1创新药的同行信达生物的8倍。君实生物要让投资者重燃信心,看来需要进一步提升国内和海外的销售业绩,加快推出下一代王牌产品。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JD.com expands into consumer finance with acquisition

京东拟收购捷信 完成金融服务的一块重要拼图

据报道,这家电子商务巨头即将收购捷信,但在当前的商业环境下,拥有这样一家消费金融公司或会带来一些麻烦 重点: 据报道,京东即将收购陷入困境的中国首家外商独资消费金融公司捷信 这笔交易可能有助京东完善其金融服务产品,但也会带来各种风险,包括增加贷款和控制违约的困难 梁武仁 随着核心的电子商务业务陷入停滞,京东集团(JD.US; 9618.HK)正在其规模较小的金融服务板块寻找新的挑战。 据财经媒体财新上周五援引未具名的报道,这家互联网巨头即将收购捷信消费金融有限公司,捷信是中国首家外商独资消费金融公司,陷入困境已有一段时间。报道称,这笔交易已经得到捷信总部所在地天津市政府的支持,但仍需获得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的批准。 乍一看,这笔交易对京东来说合情合理。京东的金融服务板块马上会增加一个消费贷款部门,它可利用这个部门,让庞大的电子商务生态系统更加完整。京东的金融服务板块目前提供支付服务、小额贷款和保理,也销售基金,因此消费金融对这些产品会是一个很好的补充。特别是,不难想象公司会用此类消费贷款,来为其核心的电子商务客户提供购物资金。 但如果该部门难以管理贷款违约,进军消费金融也可能给京东带来新的麻烦。即便是繁荣时期,管理贷款违约都困难重重,而在中国当前经济低迷的环境下,这方面变得更难。这种困难成为中国私有消费贷款机构的挑战,它们不得不在保持增长与控制不良贷款之间维持平衡。  二季度京东的收入仅增长了1.2%,很多面对消费者的公司所面临的困难可见一斑。这可能反映中国消费者财务状况不稳定,促使很多人控制支出。京东没有在季度财务业绩中公布京东金融的业绩,估计该部门对公司整体业务的贡献相对较小。 京东面临的两大问题是,它能以多低的价格收购捷信(目前还没有太多信息),以及如何在不受捷信贷款损失影响的情况下,从新增的金融业务中获得最大收益。 捷信曾是中国领先的消费金融公司,但目前不清楚该公司最近的表现如何,因为自发布2020年财报以来,该公司未再公布任何业绩相关数据。公司最后一次公布的业绩也不理想,净利润暴跌88%。 捷信于2010年底开始经营,那时正值经济繁荣时期,捷信希望利用自己的创业背景,在中国打造一家大型消费金融公司。当时,中国特别缺乏这样的公司,金融服务业由国有银行主导,而它们几乎没有向个人消费者提供贷款的经验。 谨慎的消费者 但该公司及其同行最近正学习风险管理的重要性,因过去几年,中国经济增长明显放缓,房地产市场严重低迷,加之疫情期间,国家采取的限制措施更是让情况雪上加霜。 結果导致失业率上升,个人收入停滞,使消费者对购买新产品和承担新债务变得更加谨慎。同时,新增和现有借款人,也更易因财务状况恶化而违约。在这情况下,贷方被迫增加贷款减值准备,从而侵蚀了它们的利润。最后,中国为了刺激经济而维持低利率,限制了贷方可以获得的利息收入。 所有这些因素,似乎都让捷信的根基摇摇欲坠。据财新报道,除2020年利润大幅下滑外,公司还以大幅折扣出售了两批总值60亿美元的不良贷款。 捷信还被卷入地缘政治的复杂局面。捷信的母公司PPF集团总部位于捷克共和国,而捷克的网络安全监督机构,曾因潜在的国家安全威胁对华为进行审查。PPF控制着捷克的四家主要电信运营商,这些运营商一直在努力避免使用华为开发的5G网络。 因此,不难理解为什么PFF有充足的理由出售捷信,放弃在中国的业务。考虑到该公司近年还出售了在泰国、印度尼西亚和菲律宾的业务,它可能拟整体撤出亚洲市场。 另一方面,京东则可能从拥有消费金融业务中受益。这类资产可以帮助吸引新客户,并留住现有客户;通过帮助他们获得购物资金,从而提高在面对阿里巴巴 (BABA.US; 9988.HK)等对手时的竞争力。阿里旗下的蚂蚁集团现已成为中国金融行业的一个强大参与者,如果京东完成对捷信的收购,它还可以利用自身庞大的客户数据库来帮助管理信用风险,解决公司面临的一个关键问题。 京东还拥有充足的现金,截至6月底,它持有的现金超过280亿美元,因此它能够轻松负担得起捷信这样陷入困境的企业。 不过,投资者似乎更关注交易带来的潜在风险,而不是收益,至少从财新的报道出来后,京东在纽约和香港的股价不升反跌。该公司股票在两个市场的市盈率(P/E)都相当不错,约为9倍,不过这仍远低于阿里巴巴超过20倍的市盈率。 如果交易完成,收购捷信不会立即给京东带来巨大的提振,因京东可能需要一些时间来清理捷信的业务,并将其整合到自己的运营中。但如果京东能够在当前的困难环境下,克服经营一家消费金融公司的种种挑战,此次收购最终可能有助于它缩小与竞争对手的差距。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Topsports is the Chinese distributor for Nike and Adidas, with 85% of its sales coming from the two global brands.

快讯:消费疫弱打击收入 滔搏预计盈利下挫

最新:国际体育品牌代理商滔搏国际控股有限公司(6110.HK)周二发表盈利警告,预计截至今年8月底的上半财年净利润,将较去年同期的13.37亿元减少35%。 利好:今年上半年,由于在线零售折扣率相对线下零售折扣率更深,令在线销售占比同比提升。 值得关注:该公司利润减少的主因,是宏观消费疲软,拖累公司收入下降;需求放缓对线下客流带来显著冲击,导致负经营杠杆,令销售、分销及一般及行政费用率增加。 深度:滔搏是两大国际运动品牌Nike(NKE.US)和Adidas(ADS.DE)的中国代理商,它不仅是中国运动装市场的主要企业,也是外国品牌在中国的领头羊,因为它85%的销售额来自Nike及Adidas的产品。不过,受累于2022年的“新疆棉风波”,不少中国消费者抵制外国货并转投本土品牌,加上中国经济反复,令国民消费意欲减少,自去年起,这两大品牌在中国的销售表现已大不如前。 市场反应:滔搏股价周三下挫,中午收盘跌16.2%至2.23港元,创52周新低。 记者:欧美美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行业简报:中国放宽外资医院规定

财新周二报道称,中国公布一项试点方案,鼓励更多外资企业投资国内医院,允许外资在北京、上海等八个城市全资持有医疗机构。此前,外资只能以合资形式开设医院,中方合作伙伴至少持有30%的股份。 据财新报道,新政策由商务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和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在周六联合宣布。中国大多数医疗机构是国有,但私营的医疗机构也越来越多。过去二十年来,中国对私立医院的监管态度各不相同,使私营企业难以在该领域开展业务。 阳歌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