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风电设备制造商金风科技准备下周发布最新财报,摩根士丹利、摩根大通、花旗集团和贝莱德集团纷纷持仓。

重点:

  • 近期外资对新疆金风科技的兴趣,与它作为风电设备行业领头羊的地位有关,可能也与它下周即将发布最新财报有关。
  • 它与中国三峡集团旗下新能源公司的关系,有助于它从中国推进绿色能源产能的努力中得益。

阳歌

对于这家中国首屈一指的风电设备制造商来说,最近这些日子的风往哪边吹?

这是目前围绕新疆金风科技有限公司(Xinjiang Goldwind Science & Technology Co. Ltd.,港交所:2208;深交所:002202)的一个疑问,它在香港上市的股票近日成了国外重量级投资者的玩物。最近几天,几乎每天都有大的机构投资者在交易这只股票,说明人们对它的走势有十分的兴趣。

现在的市场情绪如何,有点猜不透,因为信号相当混杂。但总体而言,大投资者相对看好这家在香港和深圳两地上市的公司。这与市场对可再生能源行业总的情绪一致。

截至本文发稿,持有金风科技大仓位的机构名单相当惊人,读起来就像全球知名机构投资者目录。其中包括美国顶级投行摩根大通(JPMorgan)、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和花旗集团(Citigroup),以及美国大型基金公司贝莱德集团(BlackRock),它们都做空或做多该公司至少5%的港股。规模较小的欧洲基金公司标准人寿安本(Standard Life Aberdeen)和施罗德投资(Schroders)也在押注该公司。

至于这些公司的立场,美国投资银行在做多、做空上的交易上相差无几。这可能反映了他们的个人客户(股票的最终买家)在押注支持和反对该公司的立场上平分秋色。而基金公司几乎都在做多金风科技。

在这里,我们先退一步,看看金凤科技所处的大行业,以了解为什么投资者对金风科技有这么大的兴趣。清洁能源公司,主要是风能和太阳能,过去一直算是一个小众市场,在它大约15年的发展历程中大体如此。这是因为它们的生存严重依赖政府补贴,与传统的燃煤和天然气发电相比,它们的产品在商业上缺乏竞争力。

但在过去几年中,情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目前仍有一些问题正在解决,但这些技术第一次在没有政府支持的情况下变得可行。许多人确信,海洋变化将释放出对太阳能电池板、风力涡轮机和其他用于从这些可再生资源中获取能源的关键部件的巨大新需求。

这一分水岭时刻点燃了那些多年来默默无闻的公司的股票,许多公司的股价在去年翻了一番甚至更多。一个好代表是Invesco全球干净能源指数基金(Invesco Global Clean Energy ETF),该基金在过去52周内增至三倍。但该指数基金以及同类金融产品的价格,自年初以来以及下跌了20%以上,因为许多人认为这些股票可能涨得太快了。

金风科技何去何从

考虑到所有这些背景情况,市场为什么对金风科技和整个行业有这么大的兴趣就显而易见了。事实上,这么多大投资者对这家公司感兴趣,更多是多头买入而不是空头卖出,这看起来也大致是积极的,因为这意味着金风科技被认为是这个领域的主要参与者。

这个行业的领头羊是丹麦的维斯塔斯(Vestas,德国上市公司:VWS.DE),它的股票市盈率(PE)为38倍。与通用电气(General Electric,纽交所:GE)总是占据二三名位置的金风科技,以26倍的市盈率算,相对便宜。处于类似位置的太阳能电池板制造商的市盈率略高于金风科技。中国的晶科能源(JinkoSolar,纽交所NYSE:JKS)目前的市盈率为33倍,而在中国上市的天合光能(Trina,上交所: 688599)的市盈率为28倍。

在财务方面,金风科技看起来足够稳健,至少在未来几年里,它应该可以继续保持行业领先地位。去年第三季度,公司收入并表计算几乎翻了一番,达到176亿元人民币(约合27亿美元)。根据它去年10月的最新财报,公司利润更是增长了180%,达到人民币8.34亿元。

该公司将于下周五公布第四季度业绩,这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大型券商为何都在大笔地买进卖出它的股票。贝莱德集团这样的基金公司倾向于采取长远眼光,近期仓位变化不大。但许多投资银行及其客户可能对短期投资更感兴趣,可能只是在观望公司的最新业绩是否显示了持续的强劲增长。

关于该公司,还有一个有意思的地方是它跟中国长江三峡集团的关系,后者是中国大型水坝运营商,是长江上水电的主要提供者。金风科技的最新财报显示,中国三峡集团的新能源子公司是金风科技的大股东,通过直接和间接的方式共持有该公司16%的股份。

在过去一年里,两家公司宣布了数个合作项目,包括共同开发一个风力发电设备工业园,以及金风科技向中国三峡集团设立的一个10亿元规模的清洁能源基金注资。

中国三峡集团目前或者未来购买金风科技设备的计划,目前尚无具体说法。不过,有一家大型国企当靠山,应该有助于保证金风科技在中国任何新的风能项目中,作为主要供应商之一。这在未来会非常重要,因为增加风力发电几乎可以肯定会是中国最近承诺的到2060年实现碳中和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通讯,请点击这里

新闻

简讯:双登集团招股 集资最多8.5亿港元

储能电池厂商双登集团股份有限公司(6960.HK)周一起至周四公开招股,计划发行5855.7万股H股,每股定价14.5港元,集资最多约8.5亿港元。公司预期将于8月26日挂牌,由中金公司、华泰国际及建银国际担任联席保荐人。 双登集团是大数据及通信领域的能源存储解决方案供应商,专注设计、研发及制造储能电池与系统,客户涵盖全球前十大通信运营商及设备商中的五家,以及中国五大通信运营商。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2024年双登在全球通信及数据中心储能电池供应商中出货量排名第一,市占率达11.1%,并在全球新增装机容量中排名第十二。 财务方面,公司去年收入约45亿元(6,300万美元),按年增长5.6%,惟净利润跌8.3%至3.5亿元。双登已引入三水创投作基石投资者,投资额2.2亿元。公司计划将集资净额40%用于东南亚新建锂电池产能,35%投入研发中心建设,其余则用于海外销售拓展及营运资金。 李世达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Creatily makes 3D printers

以平价3D打印机为卖点 创想三维闯关港交所

这家公司已正式向港交所提交上市申请,着力打造单价低至199美元3D打印机的大众级消费市场 重点: 拟赴港上市的创想三维通过十年变革,将消费级打印机价格从4,000美元以上压缩至199美元的低点,实现3D打印技术普惠化 尽管毛利率显著低于西方同业,这家3D打印机制造商去年仍实现8,900万元净利润    陈竹 3D打印机制造商深圳市创想三维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创业故事,源于中国制造业对极致成本控制的偏爱。公司的四位联合创始人初识于某3D打印展会,他们共同观察到:当时市场由昂贵的工业级设备主导,仅有一两个品牌生产消费级产品,且多为进口设备,单台售价高达30,000至40,000元(约合4,178美元)。 联合创始人刘辉林后来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正是此类畸高价格促使四人于2014年创立公司,以“让3D打印技术走进千家万户”为使命。如今,这家企业正将其“从零打印”的创业故事推销给投资者。上周,其正式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文件。 创业十年之际,该公司已基本实现“全民3D打印机”的愿景。总部位于深圳的创想三维设备起售价低至199美元,跻身全球消费级3D打印机市场最大厂商之列。其大刀阔斧的降价策略推动3D打印技术普及化进程,使全球个人消费者、教育机构及小微企业皆能触及该项技术。 申请文件显示,创想三维计划募资以强化研发实力,并深化拓展海外市场,后者已是其重要收入来源。虽然具体募资目标尚未公布,但选定中金公司作为独家保荐人显示本次发行规模可观,或募资逾1亿美元。 创想三维的财务表现印证消费级3D打印市场整体扩张态势。该公司营收从2022年的13亿元跃升至去年的23亿元,近乎翻番。上市文件显示,强劲增长势头延续至今年,一季度营收同比攀升29%至7.08亿元。 头部之争暗流涌动 相较西方同类产品,创想三维具备显著价格优势。其3D打印机价格区间覆盖199至1,499美元,同时提供起价3,400美元的专业级系列。设备应用场景广泛,涵盖灯具、玩具等生活用品制造,乃至假牙、齿科模具等医疗产品生产。 极致压缩成本的底气源于中国制造体系加持,使创想三维较国际对手获得显著成本优势。政府强力扶持亦功不可没,2015年推出的《中国制造2025》规划已将3D打印列为关键战略产业。 政府通过直接补贴、税收减免、企业采购3D打印技术专项补贴等多元渠道提供支持。此类举措是中国通过国家协同发力抢占新兴技术制高点的整体产业战略组成部分。不过,这类扶植也引发西方政府异议,指责其赋予中企非对称优势,且常导致产能过剩。 中国的战略成效有目共睹。目前,中国企业已主导3D打印机入门级领域。据科技媒体Tom's Hardware七月援引研究机构Mordor Intelligence数据,2024年定价低于2,500美元的入门级3D打印机市场中,中国制造商占据95%的份额,形成市场垄断。 Tom's Hardware报告显示,创想三维以39%的市占率位居全球入门级消费市场最大供应商。但该公司招股书引用的第三方研究略有差异:创想三维被定位为2024年全球第二大厂商,消费级3D打印机市场份额达16.9%,全球出货量700,000台。招股书未明确其“消费级3D打印机”分类的具体价格区间及市场定义,这或是数据偏差的根源。 低价策略必然压缩毛利率,这恰是中企基于市场占有率优先战略长期秉持的竞争哲学。过去三年,创想三维毛利率徘徊于28.8%至35.2%区间,显著逊于西方同业。以美国3D打印巨头Stratasys(SSYS.US)为例,其最新季度非美国通用会计准则毛利率达47.7%。 低毛利下持续盈利 尽管毛利率承压,创想三维仍保持盈利韧性:去年净利润8,900万元,今年一季度净利达8,200万元。该数据证明其牺牲毛利仍可持续盈利的能力,折射出卓越运营效能与坚实市场需求。 然而,创想三维的中国消费级3D打印机龙头地位正遭受本土新锐厂商冲击。拓竹科技、闪铸科技及智能派等竞争对手同样甘于利润换市场。尽管申请文件显示,创想三维2020-2024年累计出货量居首,但单年数据显示去年已退居次席。这表明其增速落后于部分同业,预告着中国3D打印市场或将成为新一轮“价格血拼”的战场。 申请文件虽未明示2024年市场魁首,但其描述直指拓竹科技。后者的迅猛崛起令创想三维如芒在背:这家同样扎根深圳的企业由全球最大无人机厂商大疆前高管於五年前创立,意味着其在技术资源与资本圈层面或具深厚背景。 尽管竞争加剧,3D打印产业仍处技术快速迭代的早期阶段。创想三维预见巨大增长潜力:第三方预测显示,消费级3D打印机出货量将从2024年的410万台激增至2029年的1,340万台,年复合增长率达26.6%。 Stratasys当前市销率(P/S)仅1.24倍的低位,或反映市场对其近两年收入下滑及持续亏损的担忧。若适用同等估值倍数,创想三维估值约4亿美元。但鉴于其持续强劲的营收增长与盈利能力,投资者或给予更高溢价。 虽然创想三维推动3D打印平民化的贡献值得称道,但低价机型必然伴随微薄利润。潜在投资者将密切关注其能否在高阶机型市场同步提升竞争力。实现这种平衡布局,或助其在日趋拥挤的赛道中突围制胜。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唯品会预计第三季度或将重返营收增长轨道

折扣电商唯品会控股有限公司(VIPS.US)上周四发布财报显示,公司已连续五个季度营收下滑。为稳定投资者信心,公司宣称经营形势趋于稳定,近期有望恢复营收增长。 财报显示当季收入258亿元,较上年同期的269亿元下降4%。净利润亦从去年同期的19亿元降至15亿元,同比缩水21%。季度活跃用户数与总订单量均出现同比下降,但商品交易总额(GMV)逆势增长1.7%。 伴随经营企稳,该公司预计第三季度将重返营收增长通道。其预测第三季度收入将达207亿元至217亿元区间,相当于实现0%至5%的增长。 最新财报发布后,唯品会周四股价应声上涨5.9%,但周五回吐部分涨幅。该股年初至今累计涨幅约28%。 阳歌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Secret to Tingyi's interim profit: price hikes

康师傅中期盈利赢在两个字:加价

主打方便面及饮品的康师傅,受惠于价格调升,中期收入微降但盈利却有理想增长 重点: 公司中期盈利同比上升逾两成 期内毛利率提升近两个百分点   刘智恒 康师傅一年多前兵行险着,先在2023年11月将饮品零售价格上调17%至25%,又在去年5月调升方便面价8%。基于当时中国内地经济疲态毕现,人们消费意欲低迷,对价格出奇地敏感,市场认为康师傅的决定十分冒进,随时因加得减。 消费者更频频吐糟,批评之声此起彼落:“涨呗,以后不喝了”、“没想到有一天,统一竟然成了康师傅的平替”,消费者被刺痛之余,有人就用脚投票,不再买康师傅的面,不饮康师傅的茶。 在一片痛骂声下,康师傅控股有限公司(0322.HK)今年中期却派出一份颇为亮眼的成绩表,并向市场证明,加价的决定正确,公司下了一着好棋。 截至6月底,康师傅的收入接近401亿元,同比下跌2.7%。收入虽微跌,盈利却出奇地升近21%至22.71亿元。撇除一次性出售附属公司收益,核心盈利升12%至21.1亿元,要知道康师傅这类传统行业及已成熟的企业,有双位数的增长,实在不简单。 对于盈利上升,康师傅归因于成本结构的优化及运营效率提升,令整体毛利率增加1.9个百分点至34.5%。而毛利率得以拉升,与近年加价不无关系。虽然调升价格后令产品销售轻微下跌,但毛利率的增加,能提升整体利润。 收入跌盈利升 公司两大核心业务,就方便面而言,上半年收入134.65亿元,同比下跌2.5%,但因产品升级调价,毛利率同比升0.7个百分点至27.8%,最终让方便面上半年的股东应占溢利上升11.9%至9.51亿元。 饮品方面,上半年收入按年亦下跌2.6%,但因2023年底的加价,以及管理效能提升,毛利率上升2.5个百分点至37.7%,推动饮品的股东应占溢利大升19.7%至13.35亿元。 公司财务稳健,截至6月底的银行存款及现金(包含长期定存)达194.91亿元,较去年底增加近35亿。扣除有息借贷150.2亿元,净现金达44.74亿元。 虽然康师傅在上半年表现理想,但别对公司前景有较大寄望,毕竟这类成熟的企业,在中国内地发展多年,市场占有率几已大定,蹭中国经济增长红利的时代也已过去,盈利每年能有轻微增长,已属有所交待。 康师傅亦深明此道,今天要吸引投资者,主要是派高息,此之所以公司近年将全部盈利派予股东,除了是反馈股东支持外,实也反映公司发展成熟,未能找到新的发展,不用保留大量资金,倒不如将现金悉数派发。 短期难再加价 在市占率已不易进一步拓展之下,最能推升公司业绩的方法就是提升产品价格。然而,康师傅主打的是基层消费者,对价格敏感度十分高,除非迫不得已,公司轻易调升价格不易。而之前调升饮品及方便面售价时,消费市场的骂声不绝于耳,产品销量因而下调,只不过跌幅并非太大,加价后也能抵销销量下跌的影响。 事实上,集团在近一年多时间,先后将饮品及面食价格调升,未来两年甚至三年时间内,并不容易再提价,否则随时得不偿失,被消费者离弃,进而影响销量,到时加了的价格,也未能弥补销售下跌带来的损失。 另外,康师傅此次盈利能增长除提价外,原料价格的下跌也应记一功。然而原料价格的波动,并非公司可掌控。财报显示,白砂糖、面粉及聚酯粒的价格均有所下跌,但最主要的原料棕榈油价则持续上升,今年上半年同比升幅达24%。若棕榈油价续向上,势将加重康师傅成本。 投资者不买账 确实,市场也未看好康师傅的长线投资价值,公布中期业绩后,股价翌日一度下跌6.2%,收市收窄至跌1.75%,报11.2港元。 康师傅的预期市盈率近15倍,对手统一(0220.HK)的预期市盈率为17倍,旺旺(0151.HK)则是14.5倍。康师傅在行业估值只属市场水平,吸引力有限。业绩公布后,里昂证劵表示扣除公司一次性收益后的盈利,较其预测低2%,并认为市场竞争格局和饮料复苏存在不确定性。花旗也指康师傅持续疲弱的收入,迭加市场份额不断流失,让投资者感到忧虑。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