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最近一个季度的收入中,有三分之一来自赞助活动,而一年前只有5%

重点

  • 在知乎的最新季度业绩中,受“内容商业方案”大幅增长的推动,收入同比增长了144%
  • 公司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将是如何在允许更多赞助内容在平台出现的同时,维护其信誉

阳歌

知乎(ZH.US)最新的财报中满是数字和讯息,此时正值这家问答网站努力以日渐多元化的收入基数这样一个叙事来吸引投资者。从所有数字中脱颖而出的,是一个称为“内容商业方案”的类别,在过去一年里从几乎为零到贡献出知乎总营收的三分之一。

更准确地说,在知乎周一发布的最新季度业绩中,内容商业方案的收入达到2.074亿元(3200万美元),而去年同期仅为1270万元。按百分比计算,这意味着这一类别从2020年第二季度仅占知乎总收入的5%上升到目前的32%,仅次于占公司第二季度总收入6.383亿元40%的广告收入。

来自“内容商业方案”业务的巨大贡献帮助知乎在最新报告季度实现了总收入同比144%的大幅增长。这一数字受到投资者的追捧,周一公布结果后,该公司的股票上涨了5.2%。

最新收盘价9.78美元具有象征意义,因为它将知乎的股价推到了近五个月前上市时的每股美国存托股票(ADS)9.50美元的价格之上。

股价在IPO发行价上下变动似乎表明,投资者对这家公司还拿不定主意。知乎在互联网用户中相当受欢迎,但很难将这种受欢迎程度变现。

同样受欢迎的在线百科全书维基百科(Wikipedia)在早期也曾面临类似的挑战,最终决定成为一个非营利机构,以保护自己免受可能损害其信誉的商业利益的影响。而知乎决定走商业化道路,将自己置于必须努力实现利润最大化的境地,同时还要保护自身在数百万用户中的信誉。

知乎创始人兼CEO周源在公司财报电话会议上举了一个很好的例子,来解释何为“内容商业”,这项给公司带来大笔收入的类别。我们稍后会详细介绍。但首先,我们要看看关于这个话题的一个有趣的用户评论,该评论来自一位读者,是对咏竹坊在3月份知乎上市前后发表的一篇文章的回应。  

“知乎不愿意承认的事情是:它发布了一些问答,但它们不是真正的问答,而是伪装的广告,”这位读者说。“这就是为什么现在知乎答案可信度直线下降的原因。相应地,它正在失去许多用户的信任,最终将被忽视或抛弃。”

虽然这个用户可能有点极端,但她的观点很好地总结了知乎未来可能面临的最大风险,即接受一些内容和服务的付费,同时还试图保持其可信度。知乎在电话中给出的例子很好地说明了提供这种付费内容的一个相对透明的例子。但是毫无疑问,在很多情况下,这些内容的付费性质可能并不是那么明显。

欧莱雅促销

即便如此,就让我们来看看周源在公司的电话会议上给出的例子,其中涉及化妆品巨头欧莱雅(L’Oreal)的促销活动。据会议记录,在这个例子中,这家法国公司聘请了中国享有盛誉的中科院的一名研究员来“谈如何生发的问题——这个问题困扰着许多年轻人”,周源说道。

不出所料,这位专家的演讲集中在欧莱雅自己的生发产品恰好含有的一种关键成分上,并在演讲中推荐了这些产品,包括各种“读起来不费劲的文字和图片”,以及详细的“循序渐进的指导”。

对于欧莱雅作为此次活动赞助商的身份,周源并没有提及知乎是如何明确告知受众的。事实上,这类网络活动如今在中国越来越受欢迎,它属于更为广泛的赞助直播类别,它往往由名人或专家试图销售特定的产品或服务。所以,我们真不能责怪知乎加入这一潮流。但同样,该公司需要非常谨慎地披露此类活动是厂商赞助的,否则会损害声誉,并最终失去用户。

我们就再来看看知乎最新业绩的其他部分,它们看起来相对扎实。该公司的月活跃用户增长了46%,达到9430万;而月平均付费月度用户更是增长了121%,至470万。知乎认为,增长源自公司专注高质量内容的更广泛驱动,这也是中国许多用户生成内容提供商的主题。

该公司营收和用户数量的大幅增长是有代价的。具体地说,它的收入成本从去年同期的人民币1.35亿元增至人民币2.62亿元,大约翻了一番。但更强劲的144%营收增长,意味着该公司能够将毛利率从去年第二季的48%提高至59%。

知乎最近一个季度仍然处于亏损状态,净亏损从去年同期的1.35亿元至3.21亿元,增幅超过一倍。

正如我们之前所说,投资者似乎对这家公司拿不定主意。自该股在纽约上市以来的近5个月里,最高交易价达到过13.85美元,最低至6.81美元,以9.50美元的发行价为中心双向大幅波动。该公司的市销率相对较高,为21倍,而提供许多类似服务的在线搜索巨头百度的市销率仅为3倍。

在这里,我们应当注意到,与百度等其他中国主要互联网公司相比,知乎的股价表现相对较好。最近,由于互联网监管机构对数据安全的态度存在不确定性,百度等企业的股价受到打击。知乎没有受到这些担忧的太大影响,这似乎有点奇怪,因为它也拥有大量的用户数据。但至少就目前而言,投资者似乎对该公司相对乐观,因为越来越多的迹象表明,它能够将其在中国互联网用户中的受欢迎程度货币化。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新闻

简讯:中国私募基金注资3.5亿美元 持股汉堡王中国83%

继星巴克后,又一家外资餐饮品牌出售中国业务股权。中国私募基金CPE源峰与汉堡王母公司Restaurant Brands International(QSR.US)周一宣布,雙方將成立合资企业“汉堡王中国”,CPE将注资3.5亿美元,持股“汉堡王中国”83%,RBI保留约17%,合资公司估值约4.21亿美元。 根據公告,双方已签署20年主开发协议,授予汉堡王中国在内地的独家经营权。资金将用于门店扩张、行销与产品创新,计划到2035年将门店数量由现有约1,250家增至4,000家以上。 CPE源峰是北京的私募股权公司,投资涵盖科技、工业和消费等领域,是泡泡玛特的早期投资者。其投资组合包括蜜雪冰城、爱尔眼科、老铺黄金等上市企业。 汉堡王于2005年进入中国,2012年,土耳其快餐运营商TFI Asia Holdings BV和笛卡尔资本(Cartesian Capital Group)接手汉堡王在中国的特许经营权,利用加盟模式快速扩张,使中国市场成为汉堡王门市数量最多的国际市场,但平均单店营收却在所有国际市场中垫底,2024年仅为40万美元,远低于法国的380万美元。 RBI于今年初自前合资方手中回收股权,重组管理团队后,2025年二季度实现同店销售转正,三季度可比销售增长10.5%。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华润置地获批发39亿美元票据

内地开发商华润置地有限公司(1109.HK)周一公布,已获香港联交所批准,可于十二个月内,发行总值39亿美元的中期票据。公司表示,票据只向专业投资者发行。 华润置地已委托六家银行作为安排行及交易商,主要有中国银行、星展银行及汇丰等。 今年首三季度,公司的累计合同销售金额约1,544亿元,按年减少10.4%;涉及的建筑面积约572.9万平方米,同比减少24.1%。 周二华润置地开市跌0.14%报29.04港元,过去一年股价由高位下跌14%。 刘智恒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Semiconductor firm Silicon Integrity Semiconductor applies for HK listing with lofty valuation unlikely

半导体股芯德申港挂牌 料难高估值上市

芯德半导体主攻半导体封装与测试业务,乘着内地重点支持半导体行业,递表申港上市         重点: 收入增长放慢,业绩续见红 获小米创办人雷军及台湾晶片股龙头联发科技入股   白芯蕊 在人工智能、5G、物联网及汽车电子大时代下,半导体成为重要产业,半导体封测技术解决方案提供商江苏芯德半导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最近递交上市申请文件,为在香港上市铺路。 芯德半导体于2020年9月由心联芯、南京元钧及宁泰芯创办,主要从事半导体开发封装设计、提供定制封装产品以及封装产品测试服务,随后引入多位股东,当中包括台湾联发科技(2454.TW)、龙旗科技(603341.SH)及由小米(1810.HK)董事长雷军私人持有的小米长江。 目前宁泰芯为最大股东,持有9.49%芯德半导体股权,宁泰芯主要股东包括主席张国栋及总经理潘明东等管理层。 先进封装突破摩尔定律 半导体产业链主要由三大领域组成,包括芯片设计、晶圆加工以及封装与测试,目前半导体工艺正迈向3纳米或以下的更细尺寸进发。不过,未来五年,随着摩尔定律(Moore's law)放缓,半导体性能受限,依靠先进封装便成为技术突破点,更成为芯片提升技术最核心路线。 所谓先进封装是通过创新结构、互联技术、材料及设备,令半导体在高密度及更细小尺寸下,仍能保持低功耗、更佳性能及维持电子零件的可靠性。由于不同半导体产品在电气性能、尺寸、应用场景等都存有差异,因此封装形式各有不同,加上设备开支大,同时需要大量顶尖晶片业人才,变相入场门槛相当高。 现时封装行业主要采用OSAT(委托半导体封装与测试)模式,当中包括通用用途OSAT产品和特定应用OSAT,通用用途OSAT提供多种不同类型芯片封装与测试,产品能应用于多个领域。至于特定应用OSAT,则专门针对特定用途封芯片。据上市申请文件指,芯德半导体是中国通用OSAT企业中排名第7位。 整体上,芯德半导体涵盖QFN(方形扁平无引脚封装)、BGA(球栅阵列封装)、LGA(栅格阵列封装)、WLP(晶圆级封装)及2.5D/3D等封装产品技术,当中QFN及BGA封装产品占2025上半年收入达31%和31.8%,达到1.47亿元和1.5亿元,按年分别增长25.5%和18.4%,带动集团2025上半年总收入增长升22%至4.75亿元。 成本超过收入 尽管收入持续增长,但集团销售成本却比收入多,以2025上半年业绩计,销售成本达5.52亿元,比收入多7,741万元,主要是材料成本所致,令集团纯利见红,达亏损2.07亿元。不过,销售成本的折旧及摊销比例近年持续下降,令集团经调整EBITDA已在2024年上半年转赚934万元,到2025同期更提高至5,934万元,按年大增535%。 随着通讯、消费电子、高效能运算及人工智能快速发展,带挈全球半导体封装与测试市场发展,单是在2020年整个市场规模已达4,956亿元,到2024年便提高到6,494亿元,复合年增长率为7%。随着数字化转型加快,同时汽车电气化范围扩大及人工智能不断进步,市场估计2029年半导体封装与测试行业规模增至9,330亿元。 不过,值得留意是芯德半导体业务会受到季节性因素影响,因客户主要是消费电子行业,尤其会受到春节假期,以及客户假期前或后备货等因素左右,因此公司全年第二季及第四季度销售额,通常会出现周期性增加。 整体来讲,中国晶片行业受惠国策,加上国产替代成风,晶片股前景一片光明,例如中芯(0981.HK;688981.SH)及华虹半导体(1347.HK;688347.SH),两间企业不单录得盈利,加上内地北水资金追捧,令估值持续推升,目前预期市盈率分别达104.9倍和205倍。 芯德半导体拥有联发科技小米长江等股东支持,背景相当特独,但要注意是收入增长明显放慢,2023年、2024年及2025上半年收入增幅分别为89%、62.5%和22.1%,加上纯利仍未能扭亏为盈,故未必能以一个高估值方式上市,除非集团能加快收入增长,减少各类支出,令业绩扭亏为盈,才能提升估值,否则股价不容易有理想表现。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简讯:英国调查宇通电动巴士可否被遥距关停

英国政府正在对数百辆中国制电动巴士能否被远距关停展开调查。凸显出英国对“中国制造”的担忧似乎正在加深。 据英国金融时报报道,英国交通部正与国家网络安全中心(NCSC)合作,评估中国巴士制造商宇通客车股份有限公司(600066.SH),是否拥有对车辆控制系统的远程访问权限,以进行软件更新和诊断。 此调查源自挪威先前的发现。挪威奥斯陆公共交通公司Ruter上月在一次调查中发现,宇通位于中国郑州的总部,可使挪威境内的宇通巴士“停驶或失效”,丹麦因此也展开审查。挪威与丹麦的测试均显示,宇通巴士具远端电池与供电管理存取权限,理论上制造商可使其停用。 丹麦最大的公共交通公司Movia则表示,此类管理权限是电动车的通病,许多西方制造商也存在此问题。 报道称,宇通已向英国供应约700辆电动巴士,分布于诺丁汉、南威尔斯及格拉斯哥,由Stagecoach与FirstBus等公司营运。该公司近期亦希望打入伦敦市场,推出双层电动巴士。 宇通回应表示,公司遵守各地法律与数据保护规范,远端数据仅用于维护与优化,并采加密储存与权限管控,不会未经授权取用资料。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