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家酒店运营商第三季度收入增长16%,但由于新开了酒店以及现有酒店业绩疲软,其利润下降了近一半  

重点:

  • 格林酒店集团第三季度的收入因新酒店开业而增长16%,但现有酒店的平均客房收益同比下降1.8%
  • 与国内竞争对手相比,公司的价值似乎被低估了,但仍然高于国际同行雅高集团

阳歌

距离酒店运营商格林酒店集团(GHG.US)公布去年第三季度的最新业绩才过去了两个交易日,然而,不知何故,在这个不可预测的新冠疫情时代,它们似乎已经过时了。

其最新财报的关键词出现在“展望”部分,格林酒店给出了第四季度及之后的业绩指引,条件是“假设未来几个季度疫情在中国得到控制”。

任何过去一周身处中国的人,都应该明白这个假设已经错了,在我们进入十分重要的春运季时作出这种错误假设,对酒店经营者来说很难看。如果最新一轮疫情持续下去,春运基本就不会出现,因为中央和各地政府都会敦促大家今年假期不要返乡。

在我们写这篇文章时,西安、郑州和天津这三个大城市都处于部分或完全封锁状态,这意味着人们即使想去,也无法往返。然后还有越来越多像上海般发现了少量确诊个案的“中等风险”城市,结果是来自这些地方的人也被强烈建议不要出行。

而这个名单还没完,因此对于像格林这样的酒店经营者来说,即将到来的春运肯定将再度令人失望。

察觉到这一点,投资者一直在抛售该公司的股票,以至于在业绩公布后的两个交易日里,该公司的股票下跌了5.5%。格林与国内同行相比已经被低估,而年初至今它更是下跌了16%。最近的疲软与一年前形成强烈对比,当时全球酒店和旅游业表现相当好,因为许多人预计一旦新冠疫情在2021年消退,这些行业将大幅反弹。

很明显,那并没有发生。格林酒店指出,该行业最近一直仿佛坐过山车,在总体反弹的情况下,出现越来越多由新疫情暴发带来的“中断”。其中第一次发生在去年七八月的南京,尽管自那以后业务相对快速地反弹,并在9月恢复到疫情前的水平。

但是在11月的第一周,由于一些城市报告了新病例,情况出现了下滑。格林酒店表示,这轮疫情导致它11月第一周的业务量下降到疫情前水平的81.3%。到12月底,情况再次几乎要完全恢复到疫情前的水平,然后就到了最新的困难时期,并且这种形势看来至少要维持到2月中旬北京冬奥会落幕。

 “这是一个异常艰难的时期,但这是整个行业共同面临的问题,”格林酒店首席执行官徐曙光在一份声明中说。“至于我们自己,鉴于商业模式的韧性以及团队和加盟商在对抗新冠疫情时积累的经验,我们十分确定,我们能够度过当前的疫情。”

为未来投资

尽管目前存在种种麻烦,但有一件事是相对确定的,那就是疫情终将结束,即使没有人知道确切的时间。因此,像格林酒店这样的公司,会继续为了情况正常的未来投资。在这方面,该公司在第三季度继续推进专注于中高端市场特许经营酒店的战略。

该公司在最近一个季度新开了182家酒店,截至9月底,酒店总数达到4,626家,比去年同期增长了约10%。它的绝大多数物业都是特许经营,只有62家是自租自营。这顺应了一个更广泛的行业趋势,即世界各地的酒店运营商都将重点放在了利润更高、成本更低的业务上,也就是为第三方业主提供品牌管理服务。

虽然格林酒店坚持不懈,继续为后疫情时代打造酒店网络,这是值得点赞的,但从目前来看,情况肯定不那么乐观。

实际上,该公司在上一财季取得了一定的增长,当季收入同比增长16.3%,至3.104亿元(4,900万美元)。这一增长是由格林网络中新增酒店所推动的,而不是现有酒店业绩提高的结果。反映这一点的是,该公司的平均客房收益(RevPAR)实际上同比下降了1.8%,至118元。这是一个广受关注的行业指标,根据客房入住率和房价得出。与2019年疫情前的第三季度相比,它的平均客房收益降幅达21%。

由于个别酒店业绩不佳,加上新酒店开业,成本上升近50%,公司利润下降近一半至5,020万元。该公司预计全年收入将增长25%到30%,从表面上看还是不错的。但考虑到今年前三个季度收入增长了40.4%,这一数字实际上相当低。

分析师们依然看好格林酒店,接受雅虎财经调查的7位分析师给出的平均目标价为13.84美元,几乎是该公司最后收盘价7.21美元的两倍。在今年1月迄今为止给出评级的两名分析师中,一名对它的评级为“强力买入”,另一名则为“买入”。或许是由于围绕该行业的种种不确定性,相比前几个月通常会有大概六位左右分析师给该公司做评级,现在的评级分析师人数要少。

从估值的角度来看,市净率(P/B)可能是投资者眼下如何看待该集团的最佳衡量标准,因为它的收入和利润相当不稳定。按照这个指标,格林豪市净率为2.4倍,与国内同行华住酒店集团(HTHT.US;1179.HK)的7.3倍市净率、首旅酒店(600258.SH)的3倍市净率相比,格林酒店的数字相对较低。但它的估值仍然高于法国雅高集团(AC.PA),后者是索菲特和诺富特连锁酒店的运营商,市净率为1.7倍。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新闻

简讯:周杰伦进驻抖音 巨星传奇股价暴涨

短影音平台抖音周三宣布,华语流行音乐天王周杰伦正式开设名为“周同学”的官方帐号,引爆市场话题。由其亲属控股、在中国大陆经营周杰伦IP的香港上市公司巨星传奇集团有限公司(6683.HK),周三股价暴涨94.37%,收报12.44港元,公司市值突破100亿港元(12.74亿美元)。 据财新报道,周杰伦帐号在未发布任何影片下,短短10分钟粉丝即从16万激增至45万,半小时内突破百万,至周四已突破千万。市场传言,周杰伦签约费高达九位数人民币,抖音官方则予以否认,称为谣言。 巨星传奇成立于2017年。由周杰伦母亲叶惠美及经纪人等亲友创立,总部位于江苏省昆山市,于2023年在香港上市。公司主要业务为新零售与IP运营。2024年,公司总收入5.84亿元(8,100万美元),同比增长35.8%,净利润5.024万元,同比增长21%。总收入中,来自以“魔胴咖啡”为主的零售消费品收入约占45%,与IP、内容授权有关的收入约占53.8%。 李世达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龙光21笔境内债重组获通过

房地产开发商龙光集团有限公司(3380.HK)周三公布,21笔境内公司债券及资产支持专项计划(ABS)的重组方案,已全部获相关债券持有人通过,并提供包括全额转换特定资产、资产抵债、现金回购、股票等重组方案选项。 龙光下一步将根据债券持有人会议的相关约定,就债券持有人选择的重组方案进行安排。 根据公司2024年业绩,集团的总负债为1877.8亿元,总资产为2125.9亿元,持有的现金为86.5亿元。 周四开市龙光股价升4.4%报0.95港元,过去一年股价已从高位下调46%。 刘智恒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RemeGen’s $4.2 billion licensing deal falls flat with investors

荣昌生物公布42亿美元BD合作 为何市场不买单?

以交易总价值衡量,荣昌生物此次BD在2025年上半年中国创新药企业BD交易总额中可跻身前五,但是与其他行业头部交易的含金量存在本质差异 重点: 荣昌的首付款仅有4,500万美元现金,在交易总额中仅仅占1% 荣昌生物短期偿债压力巨大,这笔低现金回报的交易或难以解决公司的资金链压力    莫莉 对于中国创新药企业来说,核心管线完成对外授权(BD)实现“出海”往往是重大利好消息,因为为授权交易不仅能为企业带来一笔可观的现金收入,也能为管线在海外的研发推进提供有力支持。然而,6月26日,市场期待已久的荣昌生物制药(烟台)股份有限公司(688331.SH;9995.HK)已获批产品泰它西普的授权交易终于靴子落地时,却引发资本市场剧烈震荡,A股和H股在消息公布当天分别重挫18.36%和11.71%,这背后究竟有何争议? 根据公告披露,荣昌生物将核心产品泰它西普在大中华区以外的全球范围内开发和商业化的独家权利授予美国生物医药公司Vor Bio(VOR.US),从这笔交易中,荣昌生物获得4,500万美元的首付款,以及价值8,000万美元、可认购Vor Bio普通股的认股权证,约占Vor Bio总发行股本23%,再加上最高可达41.05亿美元的临床注册及商业化里程碑付款,以及高个位数至双位数的净销售提成。 以42.3亿美元的交易总价值衡量,荣昌生物与Vor Bio的这项合作在2025年上半年中国创新药企业BD交易总额中可跻身前五。但是,无论从现实获益还是交易对手行业地位来看,这笔交易与其他行业头部交易的含金量存在本质差异,这或许为市场的悲观情绪提供了解释。 从首付款比例来看,荣昌仅拿到4,500万美元现金,在交易总额中仅仅占1%,相比之下,三生制药与跨国药企巨头辉瑞的合作中,三生获得了12.5亿美元的首付款以及最高达60.5亿美元的交易总额,首付款占比为20.6%。虽然荣昌以价值8,000万美元认股权证替代传统首付,但是这是“以产品换股权”的高风险策略。 其次,此番股价大跌也是回吐了被提前兑现的涨幅。在交易公布两周前,荣昌生物曾在公众号上高调宣称,多位跨国医药公司的商务拓展经理主动与公司交流泰它西普国际合作、技术授权等,暗示泰它西普有望与医药巨头联手,刺激港股股价单日暴涨20%。 然而,最终公布的合作方Vor Bio却只是一家“壳公司”,合作方的资质与市场预期有着巨大落差。据Vor Bio5月初披露,公司​​终止了所有临床项目且裁员95%至仅剩8名员工​​,截至2025年第一季度,其现金储备仅有5,004.7万美元,因股价长期低于1美元面临纳斯达克退市警告。尽管与荣昌合作的同一天,Vor Bio也宣布完成私募股权融资(“PIPE”)达成证券购买协议,预计在扣除费用之前总融资收益约为1.75亿美元,但是以Vor Bio当前的资金实力,为泰它西普推进海外研发恐怕仍然需要更多资金支持。 后期管线出海不易? 与三生制药等管线处于早期阶段的高价BD交易不同,荣昌生物此次“出海”的泰它西普是一款已于2021年获批上市的成熟药物。​在中国市场,泰它西普已获批用于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以及重症肌无力,是自身免疫性疾病领域的重磅产品。2024年,泰它西普的销售额高达9.7亿元,同比增加88%,为荣昌生物贡献56.3%的营收。 作为一款具有研发确定性的产品,泰它西普若采用传统的License-out模式,恐怕要价颇高。此外,荣昌生物已积极推进泰它西普的海外临床研究,针对​​系统性红斑狼疮、IgA肾病和重症肌无力三大方向的全球Ⅲ期临床试验均已获FDA批准并开始受试者入组,这意味着,如果荣昌生物将海外权益全数转让,将会期望更高的回报,而大型跨国药企往往权衡商业化投入与预期收益,双方交易可能在估值上僵持。 因此,荣昌生物选择以低现金模式与Vor Bio合作,通过换取后者23%股权深度介入泰它西普海外研发,同时依托Vor Bio引入的私募资本共担风险。若药物成功出海,股权价值将带动荣昌实现双向受益,但同时也将需承担Vor Bio的生存风险。 荣昌生物的股价在交易公布后曾连续3日下跌,但随后3日不断反弹,截至7月4日股价已经回到大跌前的高位67.8港元。当前荣昌生物的市销率约为20倍,远高于三生制药的市销率6倍,这意味着市场已经给荣昌生物较高的溢价。值得注意的是,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荣昌生物账面现金仅7亿元,短期偿债压力巨大,这笔低现金回报的交易或难以解决公司的资金链压力。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峰岹科技上市首日大涨

芯片制造商峰岹科技(深圳)股份有限公司(1304.HK; 688279.SH)股票周三正式挂牌,首日大涨16%,收市报139.8港元。峰岹科技通过上市集资22.6亿港元,首个交易日收盘市值达152亿港元。 香港的公开发售获得137倍超额认购,国际发售超额认购逾7倍。每股发行价120.5港元,共发行1,870万股股票。此次港股上市与其科创板现有上市地位形成互补。 公司专注于无刷直流(BLDC)电机控制及驱动芯片领域,此类芯片通过电磁力驱动,与传统电机存在技术差异。公司2024年收入同比增长46%至6亿元(折合8,400万美元),利润增长27%至2.22亿元。 阳歌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