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Hong Kong Stock Exchange is the only one among major stock markets that closes during bad weather conditions.

港交所是目前全球主要市场中,唯一需要在恶劣天气下停市的交易所

重点︰

  • 今年港交所已经有三天因恶劣天气而全日停止,估算损失近3,360亿港元成交额
  • 因应港股成交减少,有证券业人士认为,当务之急是要降低港股交易成本以吸引投资者,例如调低股票印花税

 

裴梓龙

台风“小犬”在上周末吹袭香港,结果港股在内地“十一黄金周”假期后、迎接“北水回归”的首个交易日,便需要停市半天,要到周一下午二时才恢复交易。

港交所是目前全球唯一会因为恶劣天气而休市的主要交易所,中国内地沪深两市、美国纽约交易所和纳斯达克、德国法兰克福、日本东京、印度新德里等城市的证券交易所,都能在自然灾害等不可预见的事件发生时持续交易。例如今年9月暴雨侵袭深圳,当地股市仍然不受影响,同月韩国南部也受到风暴袭击,股市也照常开盘。但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香港,却在恶劣天气下暂停交易,遭投资者诟病,甚至有内地网民揶揄“难道港股是露天交易吗?”

据港交所的数据显示,近三年来,港股总共五次因恶劣天气而全日停市,单是今年已占三天,分别是7月17日、9月1日及9月8日,前两次是风暴袭港,9月8日是因为“黑色暴雨警告”。

证券交易是港交所及港府的重要收入来源,停市带来的损失不少。据港交所今年首8个月日均成交额1,120亿港元(1,030亿元)计算,停市三日共损失约3,360亿港元交易额,港交所现时向买卖双方收取交易所交易费0.00565%,停市三日的交易费便损失近3,800万港元;至于港府也因停市无法收取股票印花税,按现时买卖双方各自征收交易额0.13%的印花税计算,港府在这三天损失近8.74亿港元税收。

耀才证券行政总裁许译彬认为,港股其实已具备条件在任何天气下继续营运,“不少香港证券商也有参与国际股市交易服务,无论打风暴雨,系统都会如常运作,也会有人上班维持交易系统及客户服务。既然日股、韩股、美股、欧股在恶劣天气下都可以照常买卖,为什么香港要停?”

据彭博援引知情人士称,港府正在积极推进“在台风等恶劣天气期间保持金融市场运作的建议”,财政司司长陈茂波已指示专责小组在数周内提交可行报告,有机会在本月25日,特首李家超发表施政报告时中加入“恶劣天气下港股维持运作”的相关内容。

有市场人士提到,目前最大问题在于股市波动情况下,证券商的融资“斩仓、补仓”等问题,因为在8号风球或黑雨信号悬挂等恶劣天气下,银行也不会营业“当股市及期货波动,而银行关门无法处理客户现金过账问题,券商可能被迫斩仓管理风险,因此要解决银行过账问题。” 许译彬解释说。

港股成交持续低迷

另一方面,最近港股成交额明显缩减,恒生指数屡创低位,年初至上周五已累挫13.2%,跑输亚太区主要股市。港股上周四在缺乏“北水”支持下,全日成交只有约480亿港元,创2018年12月28日以来新低。

成交疲软的一大原因,是市场憧憬中国经济在年初全面解封后,将会快速恢复。然而经济复苏缓慢,提振措施也不如市场预期强烈,结果港股走势一浪低于一浪;此外,在中美大国博弈下,外资持续流出港股,摩根士丹利月初在报告中称,全球基金在9月进一步减持A股及港股,其在A股的投资比例已降至2020年以来最低水平,9月净卖出总额达32亿美元(233亿元)。

另一原因在于美国利率持续上升,市场估计美息将“更高更久”(Higher for Longer)。现时被视为零风险的美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达4.7%,本港银行定期存款利息普遍都有4%以上,最新发行的绿色债券保底利息也有4.75%。因此,对投资者而言,不如将钱放在这些产品安全赚取回报,比投入表现疲软的港股更佳。

大华继显(香港)策略师杨韵锐认为,部分投资者甚至认为A股比港股更吸引,令港股成交更低迷,“美国加息导致全球流动性收紧,环球投资者都集中在美股,如果看好中国市场,不少人会选择直接购买A股,因为A股的选择比港股多。”

他称,白酒股和新能源股,是近年吸引投资者的板块,例如外国投资者热爱贵州茅台(600519.SH),以及电动车电池龙头股宁德时代(300750.SH)。

为刺激港股成交,港府在今年8月成立“促进股票市场流动性专责小组”,探讨促进股市流动性措施,市场寄望港府会降低股票印花税,因官方两年前把股票印花税从本来的0.1%增至0.13%,交易成本贵绝全球主要市场。

金利丰证券研究部执行董事黄德几直言,港府应该调低印花税,“如果不想全免,不如先减一半?或是改为单边收税?现时港股在淌血,是不是应该先止血?如果交易成本那么贵,做高频交易的交易员怎会参与呢?”

黄德几又建议,港股可以仿仿美股,容许投资者每手购入一股,以降低投资门槛。他以比亚迪(1211.HK)为例,以最近股价200多港元计算,每手500股的入场费已高达11万港元以上,如果能容许投资者小本交易,相信有助吸引新一代年轻投资者进场,或对交易额有正面作用。

有超赞的投资理念,但不知道如何让更多人知晓?我们可以帮忙!请联系我们了解更多详情

咏竹坊专注于在美国和香港上市的中国公司的报道,包括赞助内容。欲了解更多信息,包括对个别文章的疑问,请点击这里联系我们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新闻

简讯:微盟折让8.9%配股筹15亿港元 无极资本成单一大股东

电商服务供应商微盟集团(2013.HK)周四宣布,配售6.88亿股予无极资本,相当于扩大后股本约16%,配售价为每股2.26港元,较微盟上日收市价折让8.9%,所得款项净额约为15.6亿港元。 微盟表示,所得款项净额约30%将用于探索AI在SaaS中的整合及应用。30%用于扩大媒体渠道及加强精准营销服务。10%用于海外业务发展,30%拨作补充营运资金及一般企业用途。 完成配售后,无极资本持股16%成公司最大单一股东,孙涛勇、方桐舒及游凤椿组成的主要股东集团持股比例,则由8.1%降至6.8%。 微盟股价周四高开,至中午休市报2.61港元,升5.24%。年初至今累跌20.7%。 李世达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国富氢能配股集资1亿港元

氢能设备制造商江苏国富氢能技术装备股份有限公司(2582.HK)周三公布,将以每股50.13港元配售199.48万股新股,集资金额约1亿港元。 配售价较公司周三收市价55.5港元折让9.68%,配售股份将占扩大后已发行股份约1.8%。 集资所得的72%资金,将用作支持集团业务的营运,包括支付薪金、社保,以及供应商款项;20%用于偿还现有信贷融资,余下8%用于投资中国及海外氢能项目。 国富氢能周四开盘跌0.1%报55.45港元,公司股价较过去一年高位下跌65%。 刘智恒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Medcaptain steps into IPO spotlight

业绩扭亏助攻 麦科田生物冲刺港股上市

在经历多年亏损后,麦科田生物2025年上半年首次实现盈利,反映出公司营运效率提升,以及核心业务的稳健扩张 重点: 麦科田的产品已遍及全球逾140个国家及地区,在多个细分领域的市场占有率排名前列 在麦科田的三大业务中,微创介入的收入稳步提升,占比逐步超五成    莫莉 2025年港股医疗板块持续火热,恒生医疗保健指数今年以来累计上涨近一倍,显示出市场对于港股生物医药充满信心。在火热的市场氛围下,多家医疗企业争相递表赴港上市,9月11日,医疗器械企业深圳麦科田生物医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正式向港交所提交上市申请,由摩根士丹利和华泰国际担任联席保荐人。 麦科田成立于2011年,提供创新且全面的产品组合以满足医疗机构内广泛的临床科室、病房和诊所以及社区卫生中心、检验机构和家庭护理场景的临床需求。公司业务主要专注于生命支持、微创介入和体外诊断三大板块。 其中生命支持医疗器械主要用于重症监护室、手术室和急诊室,以管理和护理重症患者,其产品主要包括药物输注产品、麻醉机、气道管理产品、肺功能检测产品等;微创介入产品主要用于消化系统包括胃肠道和肝胆道以及泌尿系统相关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包括可重复使用及一次性内窥镜系统以及相关耗材;体外诊断设备和耗材等产品组合,涵盖凝血、血型检测、化学发光和分子诊断,包括供血栓弹力图、常规凝血产品、全自动血型检测仪等。 在多个细分领域,麦科田的市场占有率排名前列。根据灼识咨询的资料,以销售额计,麦科田2018年至2024年的各个年度在中国输注工作站市场排名第一,2022年至2024年各年度在中国消化系统微创介入耗材市场排名第二,并且2024年跻身中国血型检测设备市场前五名。 截至2025年6月30日,麦科田已将​​超过50种生命支持产品​​、​​80种微创介入产品​​及​​210种体外诊断产品​​商业化。麦科田的产品已遍及全球逾140个国家及地区,在中国和英国各地战略性地设立五个研发中心和六个生产中心。在中国,公司的产品已累计覆盖超过6,000家医院,包括约​​90%的三级甲等医院​​,覆盖31个省、直辖市及自治区。 根据灼识咨询的研究,麦科田所专注的医疗器械行业正保持快速增长,并展现出巨大的未来潜力。2024年,全球生命支持医疗器械市场规模达到751亿美元,中国达到人民币557亿元,麦科田核心布局的三大领域——生命支持、微创介入和体外诊断未来增长动力强劲。灼识咨询预计,到2030年,全球生命支持医疗器械市场规模将增至1097亿美元,中国市场将增至932亿元人民币。 营收增长稳健 麦科田的财务数据显示出良好的增长势头。2022年、2023年、2024年,公司收入分别约为人民币9.17亿元、13.13亿元、13.99亿元。2025年上半年,公司收入达到7.87亿元,同比增长15.31%。在此期间,毛利率方面也呈现持续改善趋势,由2022年的43.7%逐年上升,增至2025年上半年的的52.9%。 在麦科田的三大业务中,微创介入的收入稳步提升,占比逐步超五成。2025年上半年,生命支持产品收入3亿元,占比37.9%;​​微创介入收入4亿元​​,占比51.1%;体外诊断收入8,622万元,占比11%。其中,生命支持产品销售的收入曾出现较大波动,2023年该板块收入达到5.64亿元,2024年却同比减少12.4%至4.94亿元。公司解释,这是因为医院为确保临床供应充足,在上一个疫情年度期间进行提前采购,导致使用周期延长并于2024年减少采购。 公司2025年上半年成功实现​​扭亏为盈​​,期内利润达4,096.8万元,较上年同期的亏损5,802.6万元显著改善。这一盈利能力的转变主要得益于销量增长、制造效率提升以及固定生产成本的有效摊薄。回顾过往业绩,公司的净亏损已从2022年的2.26亿元收窄至2023年的6,450.8万元,这主要源于产品组合的扩大和客户需求增长所带来的销量提升。然而,受生命支持产品市场需求在2023年疫情高峰期后逐步回归常态的影响,收入增速2024年有所放缓,导致当年净亏损增至9,661.7万元。 麦科田背后有着豪华的投资者阵容。自2016年起,公司已进行多轮融资,投资者包括​​高瓴、深圳创新投集团​​等知名机构。根据招股书披露,高瓴实体持股20.79%,深圳创新投集团实体持股8.54%。2023年,麦科田最后一轮股份认购时的投后估值为82.45亿元,以其2025年的盈利计算,其市盈率约为100倍,医疗器械行业龙头迈瑞医疗(300760.SZ)的市盈率为32倍,前者有较大溢价。不过基于其2025年上半年扭亏为盈和核心业务在细分市场的领先地位,建议​​投资者谨慎关注其长期成长价值。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极氪私有化获股东高比例通过

电动车(EV)制造商极氪智能科技控股有限公司(ZK.US)周一表示,大多数股东投票通过私有化要约,有96.8%支持该交易。 极氪于5月首次宣布私有化计划,由在港上市的吉利汽车(0175.HK)牵头的集团,对该公司每股美国存托凭证(ADS)出价25.66美元。但部分股东抗议价格过低后,吉利在7月将收购价上调至每美国存托凭证26.87美元。 此次私有化发生在极氪于2023年5月在纽约IPO筹集4.4亿美元之后不到两年,极氪及吉利汽车均隶属于吉利集团,旗下其他上市公司包括汽车制造商沃尔沃(VOLCAR-B.ST)和 路特斯(Lotus Technology)(LOT.US),以及汽车技术公司亿咖通科技(ECX.US)。 公告发布后,极氪股价于周一上涨2%,周二又上涨0.7%,收于29.88美元。 阳歌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