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60.HK ONC.US 688325.SHG
BeiGene celebrates profit milestone

第一季度,百济神州GAAP净利润为127万美元(919万元),2024年同期净亏损2.51亿美元

重点:

  • 第一季度泽布替尼全球销售额达7.92亿美元,同比增长62%,单单在美国市场的销售额就达到5.63亿美元
  • 百济神州启用新的英文名称BeOne Medicines Ltd.,并将注册地迁至瑞士

  

莫莉

作为中国最有发展前景的创新药企业,百济神州有限公司( 688235.SH ; 6160.HK ; ONC.US)何时能为股东带来盈利回报一直备受市场关注。在最新公布的2025年第一季度财报中,百济神州终于展现出年度盈利的曙光,在美国通用会计准则(GAAP)下,公司首次实现季度盈利。

5月7日晚间,百济神州港股、美股、A股三地同时发布的2025年第一季度财报。其中美股的业绩快报显示,第一季度,百济神州GAAP净利润为127万美元(919万元),2024年同期净亏损2.51亿美元。再看A股的财务数据,百济神州的营业利润也已扭亏为盈,归母净亏损0.95亿元,较去年同期的净亏损19.08亿元,同比大幅减亏。

快速扭亏为盈的背后是产品销售收入的大幅上涨,2025年第一季度,公司的产品收入高达11亿美元,同比增长47%。百济神州解释,这主要得益于公司自研产品泽布替尼、替雷利珠单抗以及安进授权产品的销售增长,尤其是核心产品BTK(布鲁顿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泽布替尼,贡献了逾七成的收入。

自从2023年获FDA批准用于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后,作为适应症最广泛的BTK抑制剂,泽布替尼成为同类最优(Best-in-class)药物,是一线和复发/难治性CLL以及所有其他已获批的B细胞恶性肿瘤新增患者的主要选择。在2023年总收入突破10亿美元后,泽布替尼的销售额仍处于快速上升期。

财报显示,第一季度泽布替尼全球销售额达7.92亿美元,同比增长62%,单单在美国市场的销售额就达到5.63亿美元,超过60%的季度环比增长来自于在CLL适应症中的扩大使用,其季度销售额首次超过由强生和艾伯维合作开发的伊布替尼,成为美国BTK抑制剂领域市场份额最大的领导者。另一方面,得益于在德国、意大利、西班牙、法国等欧洲主要市场的份额提升,泽布替尼在欧洲的销售额也同比增长73%至1.16亿美元。

另一款重点产品PD-1替雷利珠单抗销售额1.71亿美元,同比增长18%,远超过其他中国创新药企的同类产品,主要得益于海外市场的快速拓展。替雷利珠单抗目前已在全球46个市场获批,本季度在11个市场新增纳入报销范围,包括美国、欧洲和中国。

强化全球化身份

海外市场对于百济神州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面对日益激烈的中美地缘政治摩擦,百济神州正加速全球化战略布局。最初,百济神州的品牌标识是充满中国元素的“百济神州”四个篆体汉字,2021年上市时改为以英文名称BeiGene为主体。2024年11月,百济神州启用新的英文名称BeOne Medicines Ltd.,在最新的季度报中,百济神州宣布将注册地迁至瑞士。

药品作为豁免商品,暂时还不受美国对中国加征关税的影响,但美国总统特朗普也曾表示美国将对药品征收关税。如今,泽布替尼和替雷利珠单抗在美国地区的药品销售均由美国本土的CDMO企业生产,仅有供应链中有部分涉及中国供应商,即使关税政策改变,对百济神州的影响也很有限。2024年7月,百济神州位于美国新泽西州霍普韦尔普林斯顿西部创新园区的全新旗舰基地正式启用,该基地建有世界一流的生物制剂生产能力和临床研发中心。

在欧美市场,百济神州凭借本土商业化团队,不仅有效提升了海外销售收入,其销售费用占产品收入的比例也从2024年一季度的57%降至41%,在产品收入高速增长的同时,销售及管理费用仅同比增加7%至8.88亿美元,显示其运营效率显著提升。

百济神州下一个寄予厚望的重磅产品是BCL2抑制剂索托克拉,该产品主攻血液肿瘤,在中国已经提交上市申请,并纳入优先评审,美国FDA也授予该产品快速通道资格,用于治疗套细胞淋巴瘤(MCL)和华氏巨球蛋白血症(WM)患者。如今,百济神州在港股的市销率约为5.6倍,同样手握出海PD-1药物的君实生物( 688180.SH;1877.HK )在港股的市销率为6.6倍。随着百济神州开始实现盈利,经营性现金流持续改善,公司有望为股东带来更大回报。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新闻

简讯:天域半导体赴港上市获中国证监会放行

碳化硅晶圆供应商广东天域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上周五获得中国证监会发出境外发行上市备案通知书,这是中国企业赴境外上市的必要步骤。公司拟发行不超过4,640.8万股普通股并在港交所上市。 同时,拟将所持合计约28,919,926股境内未上市股份转为境外上市股份,并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上市流通,亦已获得备案。股份转换共涉及17名股东。 成立于2009年的天域半导体,总部位于广东东莞,是首批实现4英寸及6英寸碳化硅晶圆量产的公司之一,投资方包括华为、比亚迪(1211.HK; 002594.SZ)及上汽集团(600104.SH)等大型企业。2023年,天域半导体销售了超过13.2万片碳化硅外延片,总收入11.71亿元(1.63亿美元)。 公司于去年底向港交所提出上市申请,如今已超过六个月有效期。 李世达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SICC makes substraits

盈收下滑的天岳先进 申港上市获中证监备案

尽管营收在第一季度开始萎缩,这家碳化硅衬底制造商已获中国证监会赴港上市备案 重点: 半导体企业天岳先进已获中国证监会备案,为其推进赴港上市扫清障碍 这家碳化硅衬底制造商在2023年实现强劲营收增长后,去年增速急剧放缓,今年第一季度开始萎缩 阳歌 四个月时间,形势已然骤变。 半导体企业山东天岳先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688234.SH)今年2月首次提交港股上市申请时,公司声称实现强劲的两位数营收增长,并将迎来首个全年盈利。公司周五刚获中国证监会备案的赴港上市计划,将与其现有科创板上市地位互补(A+H)。 中国证监会放行,为天岳先进进军港股市场正式铺平道路。中证监注册文件显示,公司计划发行8,720万股股票。 此次上市由中金公司和中信证券联合保荐,显示天岳先进新股发行将主要瞄准亚洲投资者。采取这种策略不足为奇,毕竟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正不断出台禁令,阻止本国投资者购买中国尖端科技企业的股票,当中涵盖应用于众多高科技设备的微芯片等军民两用技术领域。 天岳先进今年2月首次提交港股上市申请并于次月更新材料时,其上市计划仍具吸引力。但申请文件仅涵盖截至去年9月底的财务数据,此后公司业务步入下行通道。 天岳先进及其同行正遭受多重冲击,公司生产的碳化硅衬底是晶圆制造的基材,最终经刻蚀制成微芯片。其产品广泛应用于多个产业,最大的两个应用端是光伏设备与新能源车制造领域。 为满足蓬勃发展的光伏与新能源车产业需求,天岳先进及其竞争对手近年大肆扩张产能,酿成当下中国尖端产业的产能过剩困局,严重冲击占该公司营收逾八成的碳化硅衬底价格。 新能源车与光伏领域的类似产能过剩,是令天岳先进及其同行倍感头痛的另一重压力。 在经历了两年两位数甚至三位数销量飙升后,因本土市场渐趋饱和及海外市场构筑贸易壁垒,中国新能源车制造商业务增速急剧放缓。价格战硝烟四起,车企亏损加剧,迫使后者向供应商施压降价。光伏组件厂商处境如出一辙,很多企业因生产成本超过崩跌的面板价格,纷纷陷入亏损泥潭。 价格压力在天岳先进3月的上市申请中已显现,此后态势持续恶化。公司披露,去年1至9月其碳化硅衬底均价为每片4,185元(合583美元),较2023全年4,798元的均价下滑13%,相比2022年5,110元的水平跌幅近20%。但其销售成本持续攀升,自2023年前三季度的7.10亿元增长34%至去年同期的9.54亿元。 营收步入萎缩区 天岳先进初始上市申请颇为亮眼,受新能源车及光伏行业需求激增推动,公司2023年营收较上年增长两倍,并启动最新8英寸碳化硅衬底量产。成立于2010年的天岳先进初期生产2英寸碳化硅衬底,于2015年及2021年分别新增4英寸和6英寸产品。衬底尺寸越大,微芯片产出率越高。 公司表示,去年已研发首片12英寸碳化硅衬底,但产品尚未实现量产。 当两大核心客户群去年初现疲态时,天岳先进并非唯一推新品扩产能的企业。多重因素叠加下,公司2024年增速急降,尽管去年前三季12.8亿元的营收同比增幅达55%,仍属可观。 结合申請上市的文件数据与上交所年报推算,公司去年第四季度营收增速骤降至14.3%。据其提交上交所的一季报显示,这种颓势延续至今年一季度,营收同比萎缩4.25%,自去年同期的4.26亿元降至4.08亿元。 利润率与盈利走势与此趋同,公司毛利率在2023年转正至14.6%,去年1-9月进一步升至25.5%。同期,公司亦实现扭亏为盈,去年前三季净利润达1.43亿元,远优于上年同期的6,820万元净亏损。但今年一季度利润同比大跌82%,从去年同期的4,610万元降至852万元,预示企业年末或将重返亏损。 天岳先进称研发支出增加是利润骤降的部分原因,相关支出占营收比重确实从去年同期的5.2%升至今年一季度的11%。 自2022年登陆科创板以来,天岳先进的股价表现欠佳。上市初期,股价虽短暂冲高逾50%,但此后尽数回吐涨幅且深度破发。今年一季度业绩暴雷引发抛售潮后,目前股价较发行价累计跌逾30%。 黯淡业绩恐难提振投资者热情,尤其是天岳先进需在香港市场与多家同行争抢关注度。竞争对手包括自去年末上市以来涨幅约20%的英诺赛科(2577.HK),以及同样瞄准港股上市的广东天域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以及瀚天天成电子科技(厦门)股份有限公司。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恒瑞执董减持近50万股A股

江苏恒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1276.HK)周日公布,公司执董及高级副总裁孙杰平因个人原因,将于公告披露的15个交易日后三个月内,通过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减持公司A股不超过476,700股。 孙杰平现持有恒瑞约190.7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约0.029%,主要通过股权激励计划取得。此次的减持量约占公司总股本0.007%。 恒瑞上月底才于香港上市,当时获超额认购约454倍,国际配售超额16倍﹐定价44.05港元,集资近一百亿港元,首日上市股价上升25%。 周一恒瑞开盘跌0.5%报57.5港元,现价较上市价高约30%。 刘智恒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A comeback listing three years after exiting the Hong Kong stock market, what is it about?

退市三年又上市 锦江葫芦卖什么药?

中国三大酒店集团之一的上海锦江酒店,近日在上交所公布,有计划在香港上市 重点: 持有锦江酒店的锦江资本,三年前才从香港退市 今年首季度公司的盈利按年跌逾八成   刘智恒 中国四大名著《三国演义》第一回开首就说:“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原来在资本市场亦如是,三年前才从港股退市的锦江资本(前称上海锦江酒店国际集团),近日其持有45%在内地上市的上海锦江国际酒店股份有限公司(600754.SH)(下称锦江酒店),在上交所发公告,委任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担任公司H股上市的审计机构。 锦江酒店是中国最具历史的酒店集团,旗下的锦江饭店、和平饭店及国际饭店,均是上海繁华的一大印记。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代表团就下榻在锦江饭店。 酒店于1994年在上海证交所上市,2006年时锦江酒店控股股东锦江资本在港上市,到2022年才私有化退市。近日卷土重来,市场有疑问,退市才三年,又迫不及待重走老路,究竟葫芦里卖什么药?股民是否值得投资? 时间返回2021年,我们先来看看锦江资本退市的原因。翻阅当时资料,私有化大致上基于两点,其一是公司认为H股价格表现长期低于同业,加上流动性低,失去上市的价值。其二是为降低管理成本,提升营运效益,实现整体业务发展战略布局。 酒店股交投量低 若然当年以流动性低的理据退出香港股市,难道今天重新上市,问题就不存在? 香港上市的酒店股,规模最大的首推华住集团(1179.HK),现时每日平均成交量也不过100到200万股,成交金额平均不超过5,000万港元;又如香格里拉(0069.HK),日均成交也不过数十万股,金额只有数百万港元,大酒店(0045.HK)更是少得可怜,每天成交不足十万股,金额只是区区数十万港元。 香港市场对于酒店板块,基本不大注意,相关公司的股票交投量甚低,锦江资本退市前的一年,日均成交额约180万股,这次重临香江,是否有什么鸿图大计,可重新吸引投资者目光,能盘活股份交投量? 锦江资本曾在2006年上市,至2022年退市,经历16年时间,期间股市也有亮丽高光时刻,当时也未能受资本市场垂青,今天全球股市受关税战影响,气氛不济,近几年恒生指数载浮载沉,表现乏善可陈,长期在万多两万点水平上落;最近新股市场虽有所起色,但市场成交金额也不过千多二千亿港元水平,相较锦江当年上市时,市况似乎更加不利。 战略布局再转变 锦江资本私有化另一目的是要节省成本,实现业务发展战略布局,那又让人费煞思量,再度上市岂不又要花大笔开支?而且每年又要支付相当的上市开支。再讲,当年公司强调为整体布局而私有化,但在短短三年间为何又有改变,要劳师动众再度在港上市? 或许公司确实有一套新的战略,正如锦江酒店对外披露,是为了深入推进公司全球化战略,加强与境外资本市场对接。 这个所谓海外拓展,锦江酒店早在十多年前已不断在海外开疆拓土,2009年购入美国洲际集团(现已出售),2014年更斥资12亿欧元收购法国罗浮酒店集团。当其时锦江资本已在港上市,海外拓展战略一直存在,何解那时又不利用锦江资本这个平台去推进国际战略,反倒在退市三年后,又说要为海外业务发展注入新动力,让市场有点摸不着头脑。 境外业务持续亏损 既然说到海外,我们看看境外业务的表现,过去五年境外酒店业务持续亏损,2020至2023年累计蚀逾2亿欧元,去年亏损虽收窄,但仍蚀5,689欧元。换言之,收购罗浮集团近十年,始终未能将其带上盈利轨道,若以海外业务为上市卖点,投资者是否又买账? 事实上,锦江酒店在疫后表现复苏,盈利一度大幅上升,但经过一轮报复式旅游消费后,也开始放缓下来。去年锦江的收入140.6亿元,按年下跌4%,盈利更下跌9%至9.1亿元。今年首季度收入跌8.3%至29亿元,盈利大幅下跌81%至3,601万元,似乎盈利表现也不甚吸引。 锦江酒店这次重来,在市场气氛炽烈下短炒无妨,但长期持有则要慎重考虑,不妨观察公司表现一段时间再作出决定。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