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3.HK
Luzhou Bank's profit climbs

尽管有迹象表明贷款违约现象增加,但主要得益于非经营性投资收益,这家地方银行去年利润强劲增长

重点

  • 尽管净利息收入萎缩,但受投资收益推动,泸州银行去年利润增长23%
  • 虽然该公司不良贷款率下降,但违约风险最大的贷款却有所增加

梁武仁

就一家公司的财务表现而言,最引人注目的数字往往并不能说明全部情况。对中国的银行来说尤其如此,往往需要对它们的财报进行拆分,才能了解真实情况。对中国数百家地方银行来说,情况甚至可能更加棘手,这些银行往往处于各种相互角逐的力量的交汇处,包括需要服务地方权力的同时,亦要努力实现盈利。

泸州银行股份有限公司(1983.HK)的最新业绩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乍一看,你可能觉得总部位于四川泸州的地方银行表现相当不错,尤其是考虑到中国的经济困境。但再深入地研究一下它的最新年报会发现,对于同行面临的挑战,它也难以幸免。

根据上周五发布的财报,泸州银行去年净利润总计9.94亿元,较2022年增长23%。对于一家中国银行来说,这看起来相当令人羡慕,尤其是在当前经济放缓,导致很多银行违约率攀升。

它的同行中,天津银行(1578.HK)2023年的利润增长要慢得多,仅增长6%。行业巨头中国工商银行(1398.HK;601398.SH)尚未披露最新的年度业绩,不过它去年上半年的利润同比几乎没有增长。

诚然,工商银行是中国最大的银行,天津银行的规模也比泸州银行大得多,因此这两家银行取得大幅增长的难度更大。但去年泸州银行的总资产增速实际上落后于天津银行。这不禁让人质疑泸州银行为何还能取得如此强劲的利润增长。

泸州银行去年的净利息收入(通常是银行的主要收入来源之一)实际上下降了约5%,尽管其贷款资产组合规模有所增长。这是因为随着中国降低利率,它向借款人收取的利息下降了。但利率下降提高了债券收益,推高了债券价格和泸州银行持有的债券价值。由此产生的投资价值增长,帮助银行的经营利润增长了20%以上。

泸州银行对投资资产的归类方式对它自己有利。银行将一半以上投资资产价值变动计入经营收入,它们直接流入净利润。而根据国际会计准则,确认资产价值变化的另一种选择是将其归为“其他综合收益”,不计入净利润。 这使得银行在如何归类投资资产方面有一定的余地,可能对它们的净利润产生重大影响。

例如,天津银行就采取了不同的做法,将投资资产价值变动从去年的营业利润中剔除。因此,其投资收益的增幅远不及泸州银行。这意味着,泸州银行去年利润的大幅增长主要归因于与其核心银行业务无关的因素。

可疑类贷款

通过看似巧妙招数,公司的贷款在中国疲软的经济环境下似乎仍然表现不俗。但更深入地研究这些数字就会发现,它仍然与大多数同行一样处于不稳定的境地。

截至2023年底,该行的不良贷款率从一年前的1.53%下降至1.36%。相比之下,最新的数据远低于整个银行业的1.6%和天津银行的1.7%,与中国工商银行去年6月底的比率持平。尽管多数银行的不良贷款率有所上升,泸州银行仍有能力改善这一重要指标,这也应该能给人信心。

但也存在一些危险信号。首先,泸州银行去年为贷款预期减值损失计提了16亿元。这比2022年增长了60%,相当于该行2023年利息净收入的一半以上,这表明该行的前景并不像一些整体数据所暗示的那样乐观。

另一个警示信号是,去年泸州银行的可疑类贷款大幅增加,而次级类贷款大幅减少。可疑类贷款飙升意味着,随着更多的次级类贷款被降级到较低的可疑类别,意味着该行的不良贷款数量可能在增加。该银行的实际贷款损失也在大幅增长。总而言之,很难说泸州银行去年的贷款质量是否有所改善,而且事实很有可能恰恰相反。

泸州银行专注于企业贷款,这类贷款约占其贷款总额的85%。该行逾35%的贷款来自建筑和房地产行业的企业,这些行业正在应对持续低迷。去年底,该行房地产贷款的不良贷款率为4.8%,明显高于其整体不良贷款率。

泸州银行的贷款损失准备金充足,相当于不良贷款总额的三倍多。因此,它应该能够应对贷款违约,而无需进一步提高潜在贷款减值的拨备。这一事实,再加上泸州银行去年相对温和的贷款增长,似乎确实表明其风险管理比较谨慎。

泸州银行的情况突显了中国的银行目前所面临的困境,它们常常被迫放弃利润增长以维持健康的风险水平。自2018年上市以来,它的股价已下跌约三分之一,加入大量失去投资者青睐的中国股票行列。尽管如此,它的市盈率为7.5倍,高于工商银行的3.8倍和天津银行的2.6倍。

总而言之,泸州银行不仅盈利,而且多年来盈利还一直在增长,尽管其中一些增长可能是由于非经营性因素所致。这使其有别于像锦州银行这种陷入困境的地区性同业,后者在经历了多年的困境后已被中国政府救助。不过,尽管利润增长强劲,泸州银行的最新收益显示,该公司也可能会像其他同行一样陷入波涛汹涌的困境。

咏竹坊专注于在美国和香港上市的中国公司的报道,包括赞助内容。欲了解更多信息,包括对个别文章的疑问,请点击这里联系我们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新闻

简讯:中伟新材低位定价 首挂午收仍挫5%

新能源材料生产商中伟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2579.HK)周一在香港挂牌平开报34港元,股价之后回软,中午收市报32.3港元,跌5%。 公司发售1.04亿股,每股售价34至37.8港元,最终以低位定价。公开发售录得超额26.9倍,国际配售则录得超额3.08倍,集资净额34.3亿港元。 去年公司收入增长17.4%至402亿元,但盈利不升反跌,按年下挫24.7%至14.67亿元。今年截至6月底止的中期业绩,收入同比升6.1%至213.2亿元,但盈利则下跌14.8%至7.53亿元。 集资所得的50%,将用作扩大生产及供应链能力,约40%用于新能源电池材料的研发及推进数字化,余下10%作为一般营运资金。 刘智恒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Seeking a profile boost, Boxihe pivots to Hong Kong IPO

腾讯及启明创投撑腰 伯希和转攻港股上市

户外服品牌伯希和正申请在港上市,由于中国内地性能户外服饰人均支出仍远较美日低,伯希和所处的市场仍有一定提升空间 重点: 获腾讯及启明创投入股 广告开支占比高,拖低2025上半年纯利增长   白芯蕊 中国零售业有回暖迹象,9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按年升3%,好过市场预期,加上港股气氛仍炽热,除科技股寻求在香港上市外,高性能户外服饰及装备品牌商伯希和户外运动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最近也在港递交上市申请文件。 集团前身为险峰服装,由公司主席刘振2006年成立,最初只是经营海外品牌服装出口贸易,2012年推出旗舰品牌伯希和,随着品牌迅速获得认可,市场份额不断扩大,按2024年零售额计算,伯希和跻身中国内地三大本土高性能户外服饰品牌,市场份额达5.2%。 腾讯持股逾一成 伯希和原先计划在内地深圳交易所上市,但集团称由于香港作为国际金融市场,能提供进入国际资本市场渠道,增强融资能力及股东基础,因此转到香港寻求上市。 上市前,集团股东阵容强大,当中包括腾讯(0700.HK)及内地知名风险投资机构启明创投,分别持有10.7%和5.4%股权,至于大股东为刘振及其配偶花敬玲,合共持有63.2%股权。 虽然2019年全球爆发新冠疫情,但无阻户外服饰行业增长,单是中国市场规模从2019年1.7万亿元,增长至2024年2.03万亿元,复合增长达3.1%,当中伯希和主攻的功能性服饰的市场增长更快,同期复合增长达10.3%,占2024年中国户外服饰行业规模的23.9%,达4,843亿元。 随着户外活动越来越受欢迎,消费者越发重视服饰的技术特性、耐用性及功能性,市场估计到2029年市场规模达8,231亿元,相当于2025年至2029年复合增长加快至10.9%。 尤其是中国高性能户外服饰人均支出仍低,参照2024年数据,人均支出仅73元,对比美国及日本,其人均支出分别达440元及170元,明显落后一大截,意味中国高性能户外服饰未饱和,伯希和作为龙头之一,未来仍有增长空间。 第二大冲锋衣裤 特别是伯希和在冲锋衣裤行业表现突出,更是中国第二大冲锋衣裤品牌,冲锋衣裤为高性能户外服饰重要类别,为在户外活动中抵御极端天气而设计的高性能外套,公司在2024年市场份额6.6%,平均售价为400至1,000元,该业务在2024年及2025上半年毛利达5.81亿元和2.3亿元,占集团总毛利的55%和40%。 在销售上,内地线上零售生态发达,伯希和以网上直接面向消费者(DTC)模式和电子商务平台为主,例如天猫、抖音及京东,当中线上门店数量由2022年的37家,增至2025上半年的62家,至于透过旗舰店及向电商平台销售所产生的收入,便分别占集团总收入76.5%和70.7%。 除线上布局外,伯希和为增加与消费者互动及黏性,正扩大线下销售渠道,截至2025年6月底,集团拥有163家线下零售店,主要位于内地一线及二线城市未来亦计划稳步实体零售店网络,重点关注经济实力强劲兼户外消费潜力高的城市。 广告占比逾四成 尽管集团积极布局线上与线下业务,带动2024及2025上半年销售收入增长94%和62.3%,但纯利增长却明显放慢,由2024年按年升86.3%,大幅放慢至2025上半年的3.7%增幅;其中集团销售及分销开支占比大幅攀升,分别由2023年和2024年的30.5%和33.2%,急增至2025上半年的41.5%,最终拉低伯希和纯利增长。 环顾香港上市的内地体育用品股中,包括安踏体育(2020.HK)、李宁(2331.HK)及特步国际(1368.HK),目前的预期市盈率为15.7倍、16倍及9.8倍,但市值差异大,当中安踏市值已超过2,200亿港元,李宁则不足500亿港元,特步市值更细,目前约150亿港元左右。 整体来讲,伯希和作为中国第二大冲锋衣裤品牌,若以15倍预期市盈率上市,其估值实属合理,一旦低于10倍,估值更吸引,但集团最大问题是销售及分销开支占比大幅攀升,一旦占比由升转跌,将有助盈利重拾增长,甚至有能力挑战安踏及李宁地位。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广告收入急增 B站第三季扭亏

影音平台哔哩哔哩股份有限公司(9626.HK; BILI.US)周四公布,截至9月底止第三季度录得净利润4.69亿元(6,590万美元),去年同期为亏损7,980万元,成功扭亏为盈。经调整净利润达7.86亿元,按年大增233%,盈利能力显著改善。 公司期内收入按年增长5%至76.9亿元,其中广告营业额按年急增23%至25.7亿元;增值服务收入达30.2亿元,增长7%。移动游戏收入则因去年同期基数较高而下跌17%至15.1亿元。毛利率提升至36.7%,已连续13个季度按季改善。 用户数据方面,日活用户增长9%至1.17亿,月活用户增长8%至3.76亿;月付费用户增加17%至3,500万,日均使用时长达同比增加6分钟至112分钟,再创历史新高。公司表示,未来将持续提升广告效益与内容生态,并在技术革新浪潮下保持投资节奏,以巩固长期增长基础。 哔哩哔哩美股周四高开,收市報25.89美元,跌4.78%。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毛利率急跌的创新实业 招股集资55亿港元

电解铝和氧化铝生产商创新实业集团有限公司(2788.HK)周五公开招股,发售5亿股份,当中一成作公开发售,每股售价介乎10.18至10.99港元,一手500股,入场费5,550.42港元,11月19日截止,11月24日开始挂牌交易。 公司今年首五个月的收入达72.1亿元,按年上升22.6%;但盈利却不升反跌14.4%至8.56亿元,公司解释是有若干主要原材料的市价上升,导致毛利下跌所致。 据招股书资料,公司去年的毛利率高达28.2%,但今年首五个月已急跌至19.9%,即大幅下跌了8.3个百分点。 是次集资金额约55亿港元,扣除开支使费后,约50%用于拓展海外产能,包括建设一家电解铝冶炼厂,另外40%将用于建设绿色能源发电站及购买设备,余下作一般营运资金。 刘智恒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