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最新一轮融资中,这家可在短短7天内推出新品的线上服装销售商,估值可能将缩水约三分之一至640亿美元

重点:

  • 虽然被指估值缩水,但快时尚零售商Shein据称正在重启赴纽约上市的计划
  • 在过去几年凭借价格低廉、款式时尚的服装大受欢迎而实现爆发式增长后,随着新竞争对手的出现,该公司去年的销售额可能大幅放缓

钱锋

最近几年,通过将快时尚与更快的电子商务结合,中国的Shein在全球时尚界掀起了一场风暴。但该公司很快发现,快车道的日子跌宕起伏,因为它正在与销售日渐放缓和丑闻源源不断作斗争,后者涉及的部分商业行为导致其估值不断缩水。

该公司可能很快便会迎来其短暂生命历程里最大规模的审查,因为有报道称其正在寻求重启赴纽约上市的计划,这几乎肯定会成为今年中国企业规模最大的上市发行之一。

迄今为止,主要面向150多个国家的Z世代销售时髦服装的Shein,一直用私人资金为其增长提供动力。媒体上月报道,它目前正在进行商谈,期望以640亿美元(4,340亿元)的估值筹集30亿美元新资金。和去年4月那次融资后1,000亿美元的估值高点相比,它现在的估值缩水逾三分之一。当时的估值让Shein成为全球第三大私人公司,仅次于TikTok的母公司字节跳动和埃隆·马斯克的SpaceX

上月末还有一些报道称,Shein聘请了美国银行、高盛和摩根大通参与可能的IPO。在此之前,美国和中国的几大监管问题都于近期得到了解决,为新一轮中国企业赴纽约上市扫清了道路。但有时被称作“中国最神秘百亿美元公司”的Shein,却自称无意上市。

Shein据称已于大约一年前将总部从中国迁至新加坡,此举可能是为了避开中国监管机构,以便为IPO做准备。

该公司在中国生产服装,但并不在中国销售。它的最大市场在美国,以及欧洲和亚洲。虽然因为迅速崛起而获得极大关注,但关于其财务状况的信息大部分来自援引未具名消息的媒体报道,因为该公司属于私人公司,不公布财务情况。

报道称该公司从2019年以来一直处于盈利状态。其2021年的营收据称增长60%至157亿美元,比一年前250%的增幅明显放缓。观察人士预计去年的增长会进一步放缓,因为它遭遇了诸多供应链和其他方面的中断,起因是中国为控制新冠疫情扩散而采取了自疫情暴发以来最严厉的措施。

除了这些暂时性的障碍外,分析机构和投资者可能还担心Shein的长期前景,因为其中国同业带来的竞争日益加剧,它们能相对容易地复制其商业模式,中欧国际工商学院(CEIBS)的市场营销学教授王琪说。

多年被视作Zara和H&M等传统快时尚品牌最大的新挑战者之一,Shein通过打造出一个全球认可的品牌,走出了寻求在海外取得成功的中国企业面临的困境。它现在是全球访问量最大的服装网站,每天有多达5,000件新品上线。

重要的总部搬家

Shein念做She-in,由许仰天于2008年在东部城市南京创办,他曾是一名搜索引擎优化专家。Shein通过亚马逊等网络平台,向西方买家销售中国生产的婚纱。公司的转折点出现在2015年,当时许仰天把公司搬到了广州,那里是中国主要的服装生产中心,Shein组建起一个设计师团队,并利用广州庞大的工厂网络为它进行生产。

据中国财经媒体《界面》的报道,截至2021年8月,广州番禺区有近2,000家服装厂是Shein的供应商。临近行业中心也使该公司能够迅速发现最新趋势,同时又比大多数海外竞争对手更快地生产新产品。

与传统设计师在制造产品之前先进行市场调查不同,Shein是先推出产品,然后分析购买模式来定制后续产品——这种商业模式被称为“消费者对制造商”(C2M)。该公司现在可以在短短7天内将新款式推向市场,分析机构称之为“实时时尚”。

“Shein 可以归类为数据驱动的C2M时尚零售商,拥有灵活的供应链,”王琪说。 “它不断利用算法来识别实时的时尚趋势,并向与之合作的中小型OEM提供市场反馈。”

为了吸引以年轻女性为主的用户,Shein每周在官网上推出5万件新的时尚单品,连衣裙价格低至10美元,上衣价格低至5美元。这使其深受数百万Z世代消费者的青睐,他们喜欢该公司以极低价格提供的INS风吸睛单品。与许多潮流品牌一样,Shein也依靠关键的意见领袖来推广品牌。

根据国盛证券2021年的一份研究报告,该公司网站上女装的平均价格约为10至15美元,利润率为5%至10%。

王琪说,Shein的成功可以归结为三大要素——灵活的供应链、低廉的价格和数字化的供应链管理系统。“Shein的OEM和ODM能够在很短的时间里,以最低的生产成本生产出款式繁多的时装产品,”她说。中国的电子商务和数字化的快速发展,也为该公司提供了一个人才库,帮助它建起数字驱动平台和数字供应链管理系统,王琪补充道。

但该公司的迅速增长和缺乏透明度,也引来不利的关注,很多人质疑Shein是否能够在保持较高的用工和环境标准的同时维持低价。许多媒体报道提到了该公司在广州的部分生产合作伙伴像血汗工厂的工作条件,其中很多不过是小作坊,几乎不考虑国际用工惯例。

由非营利的“时尚革命”编制的最新一期《时尚透明度指数》报告,在百分制打分中,只给Shein打出了1分,远低于H&M、盖璞和耐克。在供应链可追溯性方面,该公司得分更低,为零。品牌咨询网站Brandwatch称,在2020年到2023年期间,围绕Shein的在线对话70%属于负面。

与此同时,Shein不得不阻击中国其他复制其成功的新秀。一个值得注意的例子是电商巨头拼多多(PDD.US),后者旗下的Temu服务于去年9月在美国推出,只用了一个月时间就冲至美国谷歌和苹果应用商店榜首,将Shein甩在了后面。Temu自那时以来一直在持续增长,即便在Shein的排名开始下滑时,Temu也依然名列美国下载量前五。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新闻

简讯:海辰储能营收飙升 更新香港IPO申请 

储能企业厦门海辰储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于周一提交香港IPO更新申请,显示其在2025年仍保持强劲增长势头。公司上半年实现营收69.7亿元(约合9,800万美元),同比飙升224.6%,毛利润激增逾10倍至9.16亿元。 海辰储能创立于2019年,是全球顶尖的储能系统(ESS)电池及成套设备制造商之一。公司提供针对多元应用场景定制的储能产品与解决方案,业务贯穿全产业链——从储能电芯到集成储能系统和端到端解决方案。 公司处于储能需求爆发式增长的风口中,也是首家在美国本土生产储能系统的中国企业。自去年起已实现调整后盈利,今年上半年延续此态势,经调整净利润达2.47亿元,正快速迈向全年净利转正的目标。 海辰储能凭借差异化技术构筑显著竞争优势,尤其在长时储能赛道拥有很大的领先优势。公司强调其系全球首家推出容量超1,000安时储能电池的企业。 公司规模化生产覆盖587安时与1,175·安时等多规格储能电芯,形成适应电力和工商业场景的产品矩阵。公司亦是业界首家实现314安时储能电池量产的企业。 阳歌 咏竹坊专注于在美国和香港上市的中国公司的报道,包括赞助内容。欲了解更多信息,包括对个别文章的疑问,请点击这里联系我们。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滴普科技首挂大涨 半日收升121%

企业级大模型人工智能应用提供商滴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1384.HK)周二在港交所挂牌上市,首日开市大涨112%,至中午休市报59港元,升121.31%。 公司公布,是次全球发售2,663.2万股,发售价26.66港元,集资净额6.1亿港元。其中香港公开发售获得热捧,录得7,568.83倍超购,香港公开发售原占5%,按回补机制增至532.64万股,占发售总数20%。国际发售录得15.61倍超购。 滴普科技主要为企业提供人工智能解决方案,主要客户涵盖消费零售、制造、医疗及交通等多个领域。今年上半年,公司收入同比大幅增长118.4%达到1.32亿元。整体毛利率提升至55%。亏损由去年同期的6.2亿元收窄至3.1亿元。 李世达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Everdisplay makes AMOLED displays

长期亏损的和辉光电 上市集资力攻“柔性技术”

AMOLED半导体显示面板制造商和辉光电本月初获中国证监会放行后,已重新提交赴港上市申请 重点: 为向柔性AMOLED显示面板转型筹集资金,和辉光电计划赴港上市募资 尽管过去三年营收稳步增长,但生产成本持续高于收入,因而引致巨额亏损   陈竹 中国从光伏到新能源汽车等各制造领域的制胜方略遵循相同路径:政府主导大规模投资,支撑企业渡过长期亏损,产能建设超前于需求。其底层逻辑在于,一旦市场最终跟上,盈利将随之而来。 这种模式不仅适用于新兴行业,在显示面板等传统领域也如此,从早期LED、LCD时代起,该行业便持续经历技术迭代。中国以此战略追赶韩国市场主导地位,如今已培育出京东方(000725.SZ)等全球巨头。这家背靠政府的企业,在实现盈利前曾经历近二十载的亏损。 尚处该发展早期阶段的上海和辉光电股份有限公司(688538.SH)已登陆沪市,上周再向香港市场提交上市申请,寻求募集新资金。因未能于6个月内获批,以致今年4月的申请失效后,要再重新递交材料。 2012年,这家公司由上海国资委控股设立,肩负突破当时外资主导的新兴显示技术AMOLED领域的使命。逾十年后,和辉光电虽成功在AMOLED市场立足并实现初期目标,但相较京东方,和辉光电仍深陷盈利困局,且未向投资者释放何时可能盈利的信号。 和辉光电寻求二次上市之举,正值于沪深上市的公司,赶上对接全球投资者的浪潮。公司选定头部投行中金公司担任保荐人,表明若能成功上市,此次募资规模应相当可观。 作为战略行业的国资背景企业,其上市几乎必然获政府强力支持,中国证监会本月稍早的放行即为明证。如今,和辉光电需说服可能要求更清晰盈利路径的香港投资者。 剖析公司运营及业务前,需先行了解其核心显示技术的背景。AMOLED(有源矩阵有机发光二极体)属OLED主流技术,其特性在于每个像素点通过有机化合物自主发光。 相较LCD、LED等前代技术,AMOLED无需耗电背光模组,可呈现纯黑画面、更高对比度及显著纤薄屏体,已成智能手机及高端设备首选。当前柔性AMOLED更支持厂商制造曲面及可折叠屏,这方面在传统技术上是无法实现。 亏损加剧 市场数据佐证和辉光电在AMOLED领域的成就,申请文件引述的独立研究显示,该公司在中大尺寸平板及笔记本计算机领域破局,去年以14.5%的出货量占比,居全球第三、中国第一。 当前,其客户涵盖荣耀、传音等头部手机品牌及车企。财务数据印证业务增长,公司营收从2020年的25亿元,增至2024年的49.6亿元(约合6.97亿美元)。据申请文件披露,今年上半年虽增速放缓,仍同比增长12%至26.7亿元。 业务扩张必然要求巨额产能投入及研发开支,和辉光电当前运行两条产线,2012年投产的首条4.5代生产线,及2016年开建的第二条6代生产线。据国内媒体报道,此类产线造价高昂,6代AMOLED生产线预估耗资达273亿元。 自申请文件披露的最早年份2022年起,和辉光电营收成本连年高于实际收入。这意味着,未计入其他开支前已现亏损,折射出巨额资本支出衍生的沉重折旧成本。今年上半年财报显示,其毛利亏损3.95亿元,净亏损达8.4亿元。 上市申请文件援引第三方研究称,广义的AMOLED显示产品,在全球显示面板行业的渗透率,预计将从2024年的29.2%提升至2030年的35.8%。 虽在中大尺寸领域表现亮眼,但和辉光电在智能手机市场,仅以3.7%的全球出货量占比位列第七。此短板影响重大,因智能手机恰是AMOLED渗透率提升潜力最大的细分市场。 和辉光电未能在手机屏市场斩获可观份额,主因是缺乏对柔性AMOLED的投资与产能,该技术当前广受欢迎。除苹果外,多数头部手机品牌均已开售折叠屏机型,尽管有传言称这家iPhone制造商正尝试该技术。 和辉光电长期主攻笔记本计算机等大尺寸屏应用的刚性AMOLED,为实施追赶战略,今年起推行“刚柔并济”的战略,即依客户需求生产两类产品。国内媒体报道称其6代生产线,已能小批量生产智能手机柔性AMOLED显示面板。 转向柔性AMOLED似为拓展业务,最终实现盈利,因该领域当前需求最旺。研究机构Omdia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柔性AMOLED机型,占智能手机出货量51%,达1.51亿部,同比增长15%。增长态势已延续三年,年增速持续徘徊20%左右。 不过,因该领域经验匮乏,转型需巨额投入,恐致近年财务状况恶化,盈利目标更为遥远。和辉光电须在扩张与财务纪律间寻求平衡,使投资者确信其长期成功概率。当下,港股成功上市对其至关重要,既为技术转型输血,也为鏖战日趋激烈的显示面板市场提供财务弹性。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文远知行招股集资31亿港元

中国自动驾驶出租车运营商文远知行(0800.HK, WRD.US)周二公开招股,发售8,825万股,5%公开发售,每股发售价不超过35港元,集资30.9亿港元,每手100股,一手入场费3,535.3港元。公司于下周一截止认购,下周四在港挂牌。 过去三年文远知行持续亏损,今年首六个月,公司收入近两亿元,同比增长32.8%,但仍录得亏损7.9亿元,较去年同期减少10%。公司解释,亏损主要是加快业务及技术发展,故前期在研发、行政及销售开支上需要大量投入资金。 公司表示,集资所得约40%用于开发自动驾驶技术,另外40%用于加快L4级车队的商业化量产或运营,约10%用于建立营销团队和分支机构,余下10%用于一般营运资金。 刘智恒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