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61.HK TCOM.US
Trip.com reports strong first-quarter results

携程内地业务稳固,同时积极拓展海外市场,估值亦比国际同业平

重点:

  • 受惠季节性旺季,携程第一季多赚27.8%
  • 海外业务Trip.com 及 Skyscanner有望成为收入增长新引擎

白芯蕊

中国去年走出疫情阴霾,对旅游需求立即出现爆发性增长,在线旅游代理商(OTA)携程集团有限公司(TCOM.US; 9961.HK),虽然去年股价表现未见突出,但踏入今年首季股价已飙升两成四,刚公布第一季度业绩亦抢镜,意味内地经济虽然转弱,仍无阻对出行旅游等需求。

携程集团公布,截至今年3月底止首季业绩,纯利达43亿元(5.99亿美元),按年增长27.8%,经调整EBITDA为40亿元,按年升42.9%,经调整EBITDA利润率则达33%,按年升两个百分点。

期内总收入达119亿元,按年升29%,主要受惠季节性旺季推动,当中收入占比最大是交通票务,首季营业收入按年升两成达50亿元,第二大收入支柱住宿预订营业收入表现亦醒,按年上升29%达45亿元。

市场利好政策配合

携程业绩标青,主席梁建章提到基于集团不断改进产品,配合全球业务强劲增长,加上旅游产品供给更稳定,以及内地签证进一步放宽,令中国国内以至出境旅游需求大幅攀升。

季绩公布后,股价翌日虽跌2%至430.8港元,但证券界业前景给出正面评价,民生证券发表报告,赞扬携程季度业绩表现,尤其国内酒店和机票预订业务按年均有超过20%升幅,令内地度假业务表现超越2019年水平。至于出境酒店和机票业务预订增长亦大,按年大升一倍,带动春节出境预订完全恢复至2019年水平。

民生证券亦提到,携程旗下主攻海外的Trip.com,首季总收入按年增长约八成。由于中国持续扩大旅客免签政策,在政策持续优化下,故该行对携程未来业务发展充满信心。

其实内地OTA市场竞争者甚多,除携程外,对手还包括阿里巴巴 (BABA.US; 9988.HK)旗下飞猪旅行、同程旅行 (0780.HK)美团(3690.HK)旗下的美团酒旅等,但携程仍能坐稳龙头一哥地位。

就以出境旅游为例,据调查机构Fastdata发布的《2023年中国出境游行业发展报告》称,携程旗下携程旅行在内地OTA平台出境游市场占有率达54.7%,大幅抛离排名第二的飞猪旅行(市占率27.1%),以及排第三位的同程旅行(市占率11.5%)。至于美团酒旅,由于主攻低端市场,因此市占率只有3.2%。

要坐稳龙头地位绝不容易,尤其各科网企业财力十足,因此携程便从品牌矩阵入手,例如针对内地旅客便有携程旅行,其主业为旅游平台,每月活跃用户1.5亿,业务覆盖酒店预订、机票预订及旅游信息等。另一个品牌去哪儿则主力发展一站式旅行平台,瞄准对象是中学生、年轻用户群体,每月活跃用户达5600万。

由于品牌矩阵定位明确,加上网站以至手机应用程序简单易用,令携程客户忠诚度高,产品黏性亦强,自然吸引大城市经常出行往返高消费用户群。据该公司2023年7月数据披露,携程用户在新一线城市占比达44%,在平台年消费在超过2万元的白金会员数目多于1,200万人,年消费6万元以上的钻石会员则超过600万,反映中高消费客群稳固。

相比在香港上市主要竞争对手同程旅行,超过八成活跃用户来自微信小程序,品牌定位中低端,以三四线及以下城市为主,从首季业绩看到明显不同,同程旅行上季股东应占盈利3.97亿元,按年只升5%,经调整EBITDA利润率按年急降7.1个百分点至21.2%,由于季绩表现逊色,令业绩公布后翌日股价急跌12.8%。

积极拓展海外

携程内地业务难被对手动摇, 自2016年起亦加快收购海外同业,积极拓大业务版图,最触目是2016 年11月以14 亿英镑,收购全球领先的机票航班搜索引擎Skyscanner。Skyscanner于2003年成立,目前是欧美主流机票价格比较软件之一,2022 年Skyscanner打入全球OTA平台首十大下载量,2023年每月用户活跃人数(MAU)达1亿人次。

此外,携程在2017年11月收购美国旅游社交网站Trip.com,携程将Trip.com 打造为携程海外版,重点面向亚太市场,同时利用 Skyscanner强大流量,提升在欧洲地区产品竞争力,目前Trip.com已经成为全球机票出票量最大公司之一。招商证券相信,携程在海外布局进一步完善,配合Trip.com 及 Skyscanner带来的协同效益,有望成为集团收入增长新动力来源。

另一方面,去年ChatGPT引发人工智能狂热,大模型应用亦变得普及,2023年2月携程便接入主要股东百度集团(9888.HK, BIDU.US)旗下文心一言,积极布局“AI+旅行”应用。透过AI助手快速回应用户问题,令客服人员数量进一步优化,相信有助更好控制成本。

据彭博数据显示,市场预期携程今年经调整每股盈利可达至21元,按年升7.7%,明年更可增至23. 9元,按年加快至13.9%,目前预期今明两年市盈率只有18.7及16.4倍,对比美国同业Booking Holdings(BKNG.US),预期市盈率分别21.6倍及18.4倍,携程估值绝对不贵,未来有追落后空间。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新闻

美国最新“恶名市场”名单:抖音进、微信退

去年度被美国认定为涉及假冒商品的企业,中国公司仍高居前列 余特莉 抖音的电商平台抖音商城,被列入美国一年一度的全球盗版商品交易高发市场名单中。与此同时,腾讯(0700.HK)旗下的热门社交应用微信,自2022年被列入名单以来,在周三发布的年度“恶名市场”名单中移除。 尽管腾讯被移出名单,但最新名单上还包括阿里巴巴(BABA.US;9988.HK)、百度(BIDU.US;9888.HK)和拼多多(PDD.US)等中国主要互联网公司运营的交易平台。 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USTR)发布的《2024年假冒和盗版恶名市场名单》,列出38个线上和33个实体市场,从事或助长侵犯知识产权和版权的活动。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于 2006 年首次开始发布该名单。 上榜对公司而言,大多只是颜面扫地,实际并无影响。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表示,因这些商品通常在美国境外制造,公布这份名单,旨在保护美国企业和工人,免受廉价冒牌商品的影响。 “假冒和盗版是全球共同关注的问题,不仅危害美国人民,也危害其他国家,”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大使戴嘉玲说。“我敦促我们的贸易伙伴,与我们一起打击假冒和盗版商品。” 除了中国字节跳动旗下的抖音商城外,阿里巴巴旗下的电子商务平台淘宝也出现在最新名单上,淘宝自成立以来已多次入选。另一个受欢迎的中国社交商务平台拼多多也继续入选,该平台也是自 2019 年以来每年都入选。百度的网盘云存储服务也留在名单上。另外,名单还包括中国七个假冒商品交易量庞大的实体市场。 报告称,尽管中国平台经常声称已采取措施打击假冒商品,但权利人往往认为这些努力不够。例如,淘宝与知识产权所有者合作,加强了其反假冒工作。但人们仍担心阿里巴巴最近的重组,减少打击假冒商品的资源,导致大量盗版产品仍在其网站上。 中美之间持续的贸易争端,加剧知识产权、关税和技术方面的紧张局势。许多人认为,恶名市场名单是美国表达对中国贸易行为不满的工具,迫使中国改进打击假冒和盗版的执法措施。 因列入名单可能会损害声誉并影响业务运营,中国公司历来都认真对待。然而,最近的地缘政治紧张局势,人们对这份名单的动机产生怀疑,许多人认为,在更广泛的中美贸易争端背景下,名单背后是带有政治动机。中国企业越来越相信,这些行动可能反映美国试图削弱中方的竞争力,而不是真正担心侵犯知识产权。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纽曼斯首挂低开 早盘一度跌逾27%

营养品销售及分销商纽曼思健康食品控股有限公司(2530.HK)周五在港交所挂牌上市,开市报0.79港元,较上市价格跌1.3%。早盘一度跌逾27%,其后跌势有所收敛,至中午收报0.65港元,跌18.75%。 纽曼斯公布招股结果,公司全球发售2.5亿股H股股份,最终发售价为每股0.8港元,为下限定价,全球发售净筹1.21亿港元。其中香港公开发售获65.17倍认购,国际发售获1.03倍认购。 纽曼斯大部分的收入来自于藻油DHA产品销售与分销,占总收入比重超过九成,目标消费者为孕妇、产后妇女、婴儿及儿童。2024年上半年公司收入1.46亿元,同比下滑23.9%,净利下滑42%至4,528.1万元。 李世达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
EKH Ltd.

为物流中心建设筹资 永康控股跨海递表

这家新加坡集装箱堆场营运商正站在发展的十字路口,能否在港股上市以筹措资金将是关键 重点: 公司计划建设新加坡综合物流中心,今年下半年动工 2024年上半年,公司持有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1,759万新元    李世达 2010年从新加坡交易所退市、足迹横跨中国及东南亚市场的集装箱堆场营运商永康控股有限公司(EKH Limited),如今将目光瞄准香港。继2024年6月首次向港交所递表后,永康控股近日二度递表,再次叩响上市大门。 永康控股是一家新加坡领先的集装箱堆场营运商,总部位于新加坡,并于中国内地、香港、马来西亚、泰国及越南经营业务,主要为集装箱航运公司和集装箱租赁公司提供服务,能够提供包括储存及装卸、维修及保养、新建集装箱检验以及集装箱运输等一系列集装箱及物流相关服务。 业绩表现乏善足陈 申请文件引述欧睿报告指出,以2023年集装箱吞吐量计算,永康控股是新加坡最大的集装箱堆场营运商,市占率为17.9%。截至2024年12月21日,公司于10个地点营运20个集装箱堆场,管理的总堆场存储面积约为625,100平方米,总储存量约为91,000个TEU(标准集装箱)。 申请文件显示,近几年永康控股收入持续下降,经营压力逐渐增加。2021年至2023年,公司收入分别为1.76亿新元(9.39亿元)、1.61亿新元及1.56亿新元,年复合增长率为负5.93%。到2024年上半年收入8,092万新元,同比则录得6.8%增长。盈利方面同样面临萎缩,2021年至2023年,公司股东应占溢利录得为639.2万新元、948.3万新元及769.7万新元。 从业务划分看,公司集装箱堆场业务其实一直保持稳定,占整体收入的占比维持在接近68.2%的相对高位。同期公司另两大业务的收入则严重下滑,其中仓储及集装箱货运站业务的收入由2021年的2,048.9万新元萎缩至2023年的1,545.5万新元;集装箱销售和新建集装箱检验业务收入,亦由2021年的948.1万新元缩减至2023年的150.1万新元。 中国收入占比下滑 值得一提的是,集装箱货运站业务仅在中国内地与香港开展,意味着中国收入的占比正在下滑。数据显示,2021年来自中国内地的收入占总收入达53.2%,新加坡本地业务仅占24.1%,但到了2024年上半年,来自新加坡的收入占比增长至38.5%,已高于中国收入所占的37.9%。巩固中国内地与香港的业务,或许是公司选择跨海上市的原因之一。 从账面数字看,永康控股业绩可说是乏善足陈,选择在此刻重返市场,原因可能与新加坡港务规划与公司物流中心的建设有关。 数据显示,新加坡港在2023年以处理超过3,900万TEU的纪录位列全球第二,仅次于上海港。然而,过去五年,中国有六个港口进入全球前十大港口,且每年吞吐量都持续增加,相对的新加坡港却只有微幅增长,新加坡港的全球重要性正在逐渐被中国港口取代。 建设综合物流中心 为进一步提升竞争力,新加坡在2012年启动“大士超级港”(Tuas Megaport)项目,将整合现有的丹戎巴葛港、吉宝港、布拉尼港及巴西班让港,创造一个运营效率更高、可持续性更强的港口综合体,预计在2040年第四阶段完工后,建成总容量6,500万TEU的全球最大集装箱码头。 为配合政府计划,永康控股于2017年规划在大士超级港附近建立新加坡综合物流中心(Megadepot),并已于2020年签订80,000平方米的土地租赁协议,计划在2026年底前完成建设。 不过,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有关工程的招标工作推迟到2024年底才完成,预计今年下半年开展建设。同时,公司现有集装箱堆场租约在2026年到期,公司也有意整合至Megadepot。 面对堆场搬迁及物流中心的建设需求,公司在资金方面自然很紧张。申请文件显示,物流中心建设费用将由银行贷款及公司内部资金支付。但截至2024年上半年,永康控股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仅为1,759万新元,显然难以满足公司现阶段的发展需要。 永康控股寄望于港股上市实现进一步发展,能否说服投资人才是关键。尤其全球贸易条件或在中美竞争中受到冲击,在地缘政治因素与中国市场的竞争下,永康控股的发展存在许多不确定性。在担忧因素较多及公司业绩缺乏亮点的情况下,是否能够吸引投资人还有待观察。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布鲁可首日开市大升近82%

拼搭角色类玩具商布鲁可集团有限公司(0325.HK)周五开市报109.6港元,较定价升82%,一手未计使费获利近15,000港元。 公司发行2,773.83万股,每股招股价在55.65至60.35港元,最终以高位定价,集资净额15.57亿港元。公开发售超额5,999倍,国际配售超额37.6倍,一手中率只有10%。 布鲁可的三个IP产品分别是奥特曼、变形金刚及英雄无限。截至2024年6月底止,中期收入10.5亿元,同比升238%,但仍亏损约2.6亿元。 刘智恒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