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彩家是一众公寓出租机构中,少数幸免于倒闭的公司之一,现已转型为软件服务供应商

重点:

  • 三彩家寻求在纽约上市募集1,500万美元资金,仅为其两年前第一次申请时募资目标3,000万美元的一半
  • 自2019年从专事房屋出租转向软件服务供应商以来,该公司经历了一次坎坷的转型

西一羊

“坎坷”这个词,可能最能形容软件服务供应商三彩家历时逾两年的前赴纽约上市之旅。2020年9月首次提出申请后,三彩家的招股说明书至少更新了9次。在此期间,该公司一直在努力应对自己的身份危机。

磨难并非吸引投资者的神丹妙药,但该公司却认为自己终于找到了成功的妙方。稍后我们会详细介绍。

最近一次更新IPO计划是上周。计划书显示,三彩家拟募集资金1,500万美元(1.04亿元),仅为两年前的募资目标3,000万美元的一半。承销商万通证券也是一家小投行,与过去一年在纽约上市的中国公司中的很多都有关联,因为大部分大银行都因政治不确定性而不愿承销。

三彩家计划只发行其总股份的大约10%,这使其估值仅为1.5亿美元。但考虑到其上一财年的年利润仅为92.7万美元,这个估值也是很大胆的,因为这意味着它的市盈率高达161倍。

该公司上市之旅漫长,在一定程度上可能要归咎于中国政府对存储敏感消费者数据的公司监管普遍收紧。在三彩家的招股计划书里,这方面的信息比比皆是,也谈到了因为从事敏感通信业务而面临的监管风险。

除整体市场环境外,三彩家自身也存在大量问题,主要是财务问题。该公司正面临收入和利润双双下滑。

我们稍后来看三彩家目前的业务和它面临的主要挑战,以此判断其投资价值。在此之前,我们先来回顾一下它的发展历史。2019年的一项战略举措,让该公司的业务重心彻底改变。这种现象在更成熟的西方市场比较少见,但在年轻且瞬息万变的中国市场却相当普遍。

三彩家自称软件即服务(SaaS)行业玩家,客户群体是小企业。但实际上它最早是专门做公寓租赁的,成立于2017年底。当时,包括它在内的一批初创公司踌躇满志,试图在政府大力支持、投资者兴趣强烈之际,从强劲的房屋出租服务需求中谋利。

这些公司疯狂地创造出了一种新的模式,先和个人房东签订长期房屋出租合同,然后进行装修并配备基本家具,最后将其出租给个人租户。但事实证明,这种模式不可持续,因为它对前期投资的要求高。

数十家初创公司打起了价格战,先是为了吸引房东,后来是为了争夺房客,最终因资金链断裂而倒闭。蛋壳公寓是其中的典型代表:2020年年初以凤凰树的名义在纽约上市,名盛一时,不到一年后即崩盘。

幸运的幸存者

三彩家是同业当中为数不多的幸存者之一,在崩盘之前就退出了该业务。2019年的决定现在看来是无比英明,它将其管理的一万多处物业出售给了第三方。同年7月,又推出了基于云的移动管理解决方案,标志着它进军SaaS业务。

虽然向SaaS的过渡看起来很及时也很明智,但并非一帆风顺,至少从财务指标上来看是这样。在截止2020年9月的财政年度,也就是转型后的第一个财年,该集团报告的收入为360万美元。在接下来的财年里,这个数字增加了一倍多,达到790万美元,显示出初步的好转迹象。但随后在截至今年3月的6个月里,收入暴跌至190万美元,同比下滑59%。同期利润也骤降96%,只有4.45万美元。

该公司最初的战略是为职业房东提供基于云的服务,这些房东往往拥有多套公寓,需要租户。服务内容包括交易、结算和客户管理。

这个战略在概念上看起来倒是合乎逻辑,可以充分利用三彩家广泛的人脉网络和早期积累起来的经验。这种标准化模式将给三彩家带来源源不断的服务费,使其能够通过一个具有高度扩展性的模式迅速扩大服务,从而将成本控制在可控范围内。但在执行层面,三彩家似乎做得并不理想。

该公司的确证实过,它可以迅速获得客户,其企业客户从2019年的两个,跃升至2020年的149个,但其中大多数没有贡献任何收入。在截至2020年9月的财年中,该公司360万美元的收入中,近90%来自单一客户——城城置业,三彩家的首席执行官曾经是这家公司的法定代表人。

三彩家也未能坚持之前设想过的标准化平台模式,转而采用了更为传统的定制软件模式,由于缺乏可扩展性,这种模式的成本要高得多。该业务的增长最终以牺牲标准SaaS业务为代价。

在截至2021年9月的财政年度,定制和标准化软件业务各贡献了公司800万美元收入的一半左右。但在截至今年3月的6个月里,标准化服务的收入降为零,三彩家在此期间的190万美元收入全部来自定制软件服务。

该公司将其标准SaaS服务和整体软件业务的低迷归因于中国新冠疫情的暴发,并表示频繁的限制措施、包括全市范围的封锁,对其主要客户来源所处的房地产行业造成了严重破坏。

它在标准化SaaS业务模式上的挫折,反映了三彩家在向软件业务的根本性转型过程中走过的坎坷道路。为了避免对房地产行业过度依赖,该公司表示,将寻求客户基础的多元化,进入其他行业,包括农业和消费者服务。为此,该公司还专门成立了一个部门来推动该举措,但尚未推出任何具体产品。

但三彩家可能也没有时间来增加此类新产品,因为截至今年3月底,它的现金减少了近一半,从一年前的约400万美元降至210万美元。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新闻

简讯:启明医疗出售杭州项目 变现3.75亿元

医疗器械生产商杭州启明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2500.HK)周二公布,已与杭州滨江城建发展有限公司签订协议,以总代价约3.75亿元(5,300万美元)出售位于杭州的生命健康产业园在建项目,连同相关土地使用权,交易将待股东批准后生效。 公司表示,此次出售主要是为配合战略调整,聚焦核心心脏瓣膜技术,减少对非核心及重资产项目的投入。出售所得款项净额约3.44亿元,其中约2.65亿元将用于偿还银行贷款,余额约7,860万元补充日常营运资金。 公司预计此次交易将录得约500万元税前亏损,惟可减轻未来约7亿元的建设支出压力,改善现金流与资产负债状况。董事会认为,交易价格虽较估值折让约12%,但属合理水平,有助提升公司财务灵活度,集中资源于主营业务发展。 同时,集团宣布变更首次全球发售所得款项用途,将7,303万元重新分配至营运资金及其他一般企业用途,以更有效调配财务资源。 公司股价周三高开,全日收报2.52港元,升2.44%。 李世达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丘钛上月产品销售同比升两成

手机镜头制造商丘钛科技(集团)有限公司(1478.HK)周二公布十月销售数据,上月摄像头模组销售数量4,741.6万件,按年上升20.4%,较九月则微升1.6%。当中3,200万像素以下摄像头模组表现最理想,按年大升45.4%至2,593.4万件。 指纹识别模组销售数量1,841.3万件,按年升19.2%,但按月则微跌3.3%。当中超声波指纹识别模组升幅惊人,同比增长409.5%至493.7万件。 集团表示,销售量同比增长,主要是集团在手机摄像头模组,以及指纹识别模组业务的市场份额上升。至于超声波指纹识别模组销售量较九月减少,主要是受客户项目周期影响。 周三丘钛科技开市升1.3%至11.94港元,公司今年股价升逾八成。 刘智恒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Hesai news wrap

新闻概要:禾赛提前一季度达成2025年盈利目标

这家全球领先的激光雷达解决方案企业在第三季度实现创纪录的2.6亿元盈利,当期营收与出货量均大幅增长    余特莉 禾赛科技(HSAI.US;2525.HK)周二公布其第三季度盈利创历史新高,并在业界领先的激光雷达技术支持下,提前一季度达成2025全年盈利目标。公司当季净利润达2.6亿元(合3,600万美元),令今年前九个月盈利总额攀升至2.8亿元。 基于超预期的盈利表现,禾赛将全年净利润指引上调至3.5亿至4.5亿元区间。 禾赛表示,第三季度营收同比激增47%至8.0亿元,主要受“出货强劲及激光雷达在高级驾驶辅助系统(ADAS)与机器人领域渗透率提升”驱动,尤其是ADAS正快速成为众多车型的标准配置。 据行业监测机构盖世汽车统计,禾赛在远距激光雷达领域已连续七个月保持领先,8月市场份额达46%,分别是第二、第三名厂商的1.5倍和2.4倍。 禾赛创始人及CEO李一帆博士透露,本季度禾赛获得前两大 ADAS 客户 2026 年全系车型定点合作。“我们近期与全球头部自动驾驶出租车及卡车企业达成合作,包括文远知行、小马智行、哈啰出行、京东物流、Motional等横跨北美、亚洲和欧洲的合作伙伴。”李一帆补充道。 与此同时,在基本安全冗余需求和新法规的驱动下,行业开始倾向于支持L3自动驾驶的多激光雷达配置,为相关制造商创造强劲的推动力。在第三季度,禾赛旗下拥有全球最长探测范围的高端ETX激光雷达,与中国前三名新能源车制造商再次达成合作,并搭配多个FTX补盲激光雷达,量产计划在2026年底或2027年初开始。每辆L3车辆现在预计采用三至六个激光雷达(单车激光雷达价值量约为 500 至 1,000 美元),扩大了禾赛的潜在市场。 公司当季激光雷达总出货量达441,398台,同比增长228.9%;其中ADAS 交付量为 380,759台,增长至 3 倍;机器人领域交付量为 60,639台,激增至 14 倍。 当季公司毛利率达42%,而运营开支同比下降23%。 禾赛是激光雷达解决方案的全球领导者,公司于2023年2月登陆纳斯达克,今年9月通过港交所二次上市,绿鞋后融资总额达6.14亿美元。 咏竹坊专注于在美国和香港上市的中国公司的报道,包括赞助内容。欲了解更多信息,包括对个别文章的疑问,请点击这里联系我们。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MediTrust Health

新闻概要:镁信健康称人工智能将赋能保险机构优化决策

该医药支付平台的创始人兼CEO表示,人工智能可助力保险公司提升效率,但实现持续精准决策仍是关键挑战 阳歌 创新型医药支付平台上海镁信健康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上周在上海大型行业展会上推出商业健康险决策辅助大模型mind42.ins。公司创始人兼CEO张小栋在香港举行的另一场活动中探讨了保险领域人工智能机遇与挑战。。 张小栋指出,AI发展历程中长期存在两种典型观点:一方过度乐观,认为AI足以取代人力并彻底颠覆行业;另一方则因对高精度场景中的风险顾虑而保留态度。他强调,推动保险公司从传统IT系统转向人工智能驱动的工作流程仍是普及人工智能的主要障碍;加之现有系统数据高度碎片化且缺乏标准化,更增加了转型难度。 张小栋同时表示,为破解数据碎片化问题,镁信健康正部署可充当“行业专家”的人工智能Agent(AI Agent),即使在非理想数据环境下也能强化专业决策流程。 “人工智能企业未来的核心竞争力,将取决于其在‘效率提升-成本优化-生态共赢’价值链中的不可替代性,”他于上周三在2025香港金融科技周健康科技论坛上表示。同时强调该战略是构建更优医药支付生态的核心,也是驱动镁信健康为药企与险企提供双轨解决方案的基石。 张小栋此次赴港正值公司谋求港交所上市之际,其IPO联席保荐人包括高盛、中金公司和汇丰银行等知名机构。 公司投资者还涵盖蚂蚁集团、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GIC)及汇丰银行等重量级机构。公司平台为制药企业提供覆盖药品准入、患者管理与创新药多元支付路径优化的一体化服务;同时为健康保险行业企业提供涵盖产品设计、精准定价、风险管理和理赔服务的闭环解决方案。 镁信健康的mind42.ins由公司自研的‘mind42.ai’智能中枢平台驱动,融合了公司创立八年来积累的近4亿条真实保险与医疗理赔数据。 客户可借助该平台优化产品设计、营销推广及理赔运营等环节的决策流程。依托于海量真实保险医疗理赔数据库,该系统实现人工智能驱动的医疗理赔审核覆盖超60%案件,将平均处理时间压缩至10分钟内。 平台名称“mind42.ai”中的数字42源自经典科幻小说《银河系漫游指南》,书中将其设定为“生命、宇宙及万物的终极答案”。镁信健康表示,公司正在探索运用人工智能与数据力量,将复杂和碎片化的信息转化为帮助保险公司发现商业健康保险的“终极答案”。 咏竹坊专注于在美国和香港上市的中国公司的报道,包括赞助内容。欲了解更多信息,包括对个别文章的疑问,请点击这里联系我们。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