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家手术机器人企业补充最新资料后,第二度向港交所呈交上市申请

重点:

  • 精锋医疗的一款核心手术机器人已于去年12月获批,并获得首笔销售订单
  • 手术机器人是中国医疗领域投资的热门赛道,多家相关企业已上市,并有众多企业获得大额融资,欠缺先发优势的精锋医疗,未来将面临巨大竞争压力

斯年

时隔8个月,手术机器人企业深圳市精锋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第二度冲击港股,期间一款核心产品已获准在中国销售,能为他们的上市胜算增加几分?

相比传统手术方式,手术机器人有更为清晰的成像系统和灵活的机械臂,通常能以微创形式完成复杂的外科手术。手术机器人可以分为腹腔镜手术机器人、骨科手术机器人、神经外科手术机器人、血管介入手术机器人等不同类别。

精锋医疗成立于2017年,主营设计、开发及制造手术机器人。据更新后的招股文件显示,其核心产品多孔腔镜手术机器人MP1000,已于去年12月获中国国家药监局批准用于泌尿外科手术;至于技术含量更高的单孔腔镜手术机器人SP1000,则为关键在研产品。

全球及中国手术机器人市场都在快速增长。据招股文件援引弗若斯特沙利文提供的数据,全球多孔及单孔腔镜手术机器人的市场规模,已由2016年的180亿元迅速增长至2021年的424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18.7%,并预计这一数字将持续增长至2030年的1,843亿元。

在申请上市前,精锋医疗已获得众多明星资本加持,包括淡马锡、保利资本、红杉中国、三正健康及博裕资本等,累计融资规模超过20亿元。在2021年10月完成的逾2亿美元融资,令公司投后估值突破15亿美元(101亿元)。

但在精锋医疗专注的腔镜领域,长期由美国医疗设备公司直觉外科(ISRG.US)旗下的达芬奇机器人一家独大,国产手术机器人普遍起步较晚。2021年10月,威高骨科(688161.SH)旗下威高机器人开发的首款国产腔镜机器人获批,燃起了市场热情,但竞争也日趋激烈。可以预见,精锋医疗的突围之路不易走。

暂时零收入

从业绩表现看,截至去年前9个月,精锋医疗仍然未有任何收入,其意图依靠港股上市规则18A章,以“生物医药B类股”的身份闯关上市。这一规则容许没有收入和利润的生物科技公司提交上市申请,自2018年修订以来,截至去年底,通过这一规则成功上市的医疗科技企业接近50家。

精锋医疗近年产生大额研发、行政及销售与营销开支,在2021年度与去年前9个月分别录得3.49亿元及1.47亿元净亏损,其中研发开支占总运营开支的79.9%和48.3%。

该公司两项主推产品中,MP1000专注于泌尿外科及妇科方面的商业化应用,2021年12月完成用于泌尿外科手术的注册临床试验,国家药监局于2022年1月受理其注册申请,并在2022年12月批准上市。招股书提及,MP1000在临床试验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不劣于达芬奇手术系统。

另一项关键产品、单孔机器人SP1000也专注妇科手术领域,它于2021年10月启动注册临床试验,成为中国首个进入妇科手术关键性临床试验阶段的单孔手术机器人,预计今年首季度完成试验,初步注册申请则已经在去年10月递交。

单孔机器人在精准程度比多孔机器人更进一步,能够将多个切口变为单个切口,进一步减少手术创伤和手术出血量、降低病人感染风险、减少患者麻醉时间,并简化手术流程。

不过,这同时意味单孔机器人的精细度要求也更胜一筹。全球目前仅有直觉外科的单孔腔镜手术机器人达芬奇SP手术系统获得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FDA)批准,其他公司都处于加紧研发阶段。精锋医疗的招股书披露,截至最后可行日期,中国尚无单孔腔镜手术机器人获国家药监局批准。

无先发优势

随着MP1000获批,精锋医疗将向获得营收迈进。招股书显示,该产品去年12月获得四川省一家三级甲等医院的首笔销售订单,但未有披露具体销售金额。

然而,手术机器人在中国的商业化难度颇大,因此渗透率极低。据该公司援引的市场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的机器人辅助腔镜手术渗透率仅0.7%,远低于美国的15.5%。由于价格高昂、欠缺培训合格的医生,加上特殊的配置证政策,都限制了手术机器人在中国的使用。

过去几年,手术机器人成为中国医疗领域投资的热门赛道,微创机器人(2252.HK)、威高骨科和天智航(688277.SH)已成功上市,总市值分别超过290亿港元(252亿元)、250亿元和50亿元。

腔镜手术机器人方面,威高机器人和微创机器人都有产品上市,时间早于精锋医疗的MP1000。康多机器人也在2022年获批腔镜手术机器人,该公司目前估值也近百亿元,预计将在2023年“闯关”上海科创板。

由此可见,精锋医疗的产品欠缺市场先发优势,而且还有众多新兴公司奋起直追。手术机器人领域近两年迎来数十宗融资,其中不少属于“亿元级别”,例如惟德精准去年完成1亿元A轮融资,华科精准更于近期完成3亿元D轮融资。精锋医疗即使上市成功,恐怕仍将面临庞大的竞争压力。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新闻

Hithium production base

新闻概要:海辰储能有望继续推进香港IPO进程

这家储能企业的首次申请因六个月期限到期而失效,鉴于其国际业务与储能系统业务增长迅猛,公司有望于年底前更新申请 阳歌 厦门海辰储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今年早前提交的IPO申请失效后,可能在未来三个月内重启香港上市进程,此举旨在为其全球扩张计划融资并加速发展储能系统业务。 公司今年3月的首次上市申请因未能在六个月内完成IPO,于上月底失效——这是多数企业首次上市尝试的常见现象,而非失败征兆。此前不久,另一家储能企业思格新能源的上市申请也因同样原因失效。 知情人士向媒体透露,海辰储能有望于今年年底前重启香港IPO进程。 储能板块当前在资本市场上表现亮眼,强劲的增长前景与政策红利引发投资者浓厚兴趣。海辰储能也积极把握全球市场机遇:随着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电站及发电设施加速建设,配套储能电池与系统的需求持续激增。这类储能设备通过高峰发电期储电、低谷期放电,构成新能源设施的关键环节。 根据海辰储能3月招股书中引用的第三方市场数据,随着需求扩张,全球储能市场规模预计到2030年将突破每年1,000吉瓦时。 海辰储能创立于2019年,为家庭、商业及工业用户提供储能电池与系统。公司以约11%的全球市场份额位列行业第三。其2022至2024年间年发货量年均增速达167%,2024年实现35.1吉瓦时的交付规模。 近期海外储能需求激增帮助公司获得欧美及中东多笔国际订单,推动其2025年上半年储能产品出货量跃居全球次席。厦门、重庆两大生产基地自3月以来持续满负荷运行,山东菏泽新工厂亦在建设中以扩充产能。为对冲中美贸易摩擦风险,其位于美国德克萨斯州的新厂已率先投产——这使其成为国内储能行业首家在美建成投产的中国企业。 海辰储能去年营收达129亿元(约18.1亿美元),较2023年的102亿元增长26%。其中高毛利的储能系统业务营收表现突出,从上年的19.7亿元增至46.7亿元,增长超过100%,在总营收占比由19.3%提升至36.2%。 其海外业务拓展同样迅猛:海外销售占比从2023年的1%跃升至去年的28.6%。今年8月公司与沙特电力公司(Saudi Electricity Co.)达成价值约26亿元的重大供货协议,实现关键突破。在盈利层面,海辰储能去年达成另一重要里程碑——实现经调整后盈利,全年录得3.18亿元经调整净利润。 咏竹坊专注于在美国和香港上市的中国公司的报道,包括赞助内容。欲了解更多信息,包括对个别文章的疑问,请点击这里联系我们。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AI机器人开发商云迹科技公开招股 集资6.6亿

机器人服务AI赋能技术企业北京云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670.HK)周三起至下周一公开招股,全球发售690万股,发售价为每股95.6港元,预计集资约6.6亿港元,下周四挂牌上市。 云迹科技主要提供机器人及功能套件,辅以AI数字化系统的服务,主要专注于开发机器人服务智能体。其产品可应用于多类场景,目前收入主要来自酒店,去年收入为2亿元,按年升47%,占比达83%。去年公司收入2.4亿元,按年升68.6%,净亏损1.8亿元,按年收窄三成。 公司过去已完成八轮融资,引入联想基金、阿里巴巴、腾讯、携程等投资者。申请文件显示,假设超额配股权未获行使,联想基金、阿里、腾讯及携程预料会于云迹上市后分别持股3.8%、2.65%、8.18%及2.42%。 公司称,集资所得净额约5.9亿港元,其中约60%将用于提升研发能力,约30%用于提高中国境内外商业化能力,拓展与医疗机构、工厂及商业楼宇场景的潜在客户,余下10%为营运资金及其他一般公司用途。 李世达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超额6,700倍 长风药业午收升181%

长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2652.HK)周三首日在港挂牌,开市即升219%报47港元,之后股价续向上,中午收报41.5港元,升181%。 公司发售近4,120万股H股,一成公开发售,每股售价14.75港元,公开发售录得超额认购近6,697倍,认购一手的中签率只有1%;国际配售超额11.7倍,集资净额5.25亿港元。 长风药业主要专注于吸入技术及吸入药物的研发、生产及商业化,专注于治疗呼吸系统疾病。公司今年首季度的收入按年跌2.7%至1.36亿元;期内盈利按年升逾倍至1,281.5万元。 刘智恒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三只松鼠香港IPO获中国证监会放行

中国证监会上周宣布,零食制造商三只松鼠股份有限公司(300783.SZ)已获赴港进行首次公开募股的备案通知书,此举为该公司的上市进程扫清了重大监管障碍。 根据中国证监会在国庆长假前一日(9月30日)于官网发布的公告,三只松鼠计划通过此次IPO发售8,150万股。该公司已于5月9日向港交所提交初步招股说明书,这意味着若未能在11月9日前完成上市,则需提交更新版的招股文件。 据该公司提交至深交所的二季度财报显示,三只松鼠上半年营收较上年同期的50.7亿元增长约8%,至54.8亿元。但其同期净利润却从2.9亿元骤降52%至1.38亿元。 作为越来越多在沪深A股上市的中国企业之一,三只松鼠近期申请赴港二次上市以利用全球资本市场并提升国际知名度。年初至今,该公司在深交所挂牌的股价累计下跌35%。 阳歌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