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B.US 9898.HK
The veteran Chinese social media platform been losing market share to video-based competitors such as Douyin, Kuaishou and Xiaohongshu.

这家中国社交媒体老前辈近年被抖音、快手及小红书等竞争对手抢去不少市场

重点︰

  • 微博今年一季度营收同比下跌4%,广告营销及增值服务收入齐降
  • 管理层预计下半年在奥运会及暑假带动下,广告业务表现会转优

 

裴梓龙

现代人习惯在网络追看热门话题,作为中国早期的社交媒体,拥有14年历史的微博股份有限公(WB.US; 9898HK),更是获知影视明星及知名人物最新动向的重地。随着短视频平台如抖音快手(1024.HK)的快速发展,微博正被后起之秀取代。

微博5月底公布了今年一季度业绩,净营收3.96亿美元,同比下跌4%,依固定汇率计算则持平;但净利润大幅下跌51%至4,944万美元,如在非公认会计准则(Non-GAAP)下,净利润则微减4%至1.07亿美元。

过去几年,各大社交媒体的广告收入都受到挑战,一来是内地整体经济复苏比预期慢,第二在抖音、快手及小红书等竞争下,作为老一辈的微博,自然被分去一大部分的广告收入。

去年微博的广告及营销收入已经同比下跌4%,四季度虽然同比增长3%,但今年一季度再次下跌,同比降幅达5%至3.39亿美元,环比下跌约16%,如果不包括来自阿里巴巴的广告收入,首季广告及营销收入同比也下降6%至3.37亿美元;至于另一业务,包括会员服务、在线游戏服务及社交商务解决方案等的增值服务,一季度收入也比去年同期下跌3%,至5,650万美元。

不过,在成本及费用比去年减少7%至2.96亿美元带动下,一季度经营利润增长3.3%至9,970万美元,经营利润率比去年同期提升两个百分点至25%。

事实上,作为老前辈的微博,活跃用户数增长已大不如前,去年12月的月活跃用户为5.98亿,同比净增约1,100万户,但今年3月的月活跃用户更降至5.88亿;至于日均活跃用户去年12月达2.57亿,今年3月只有2.55亿,更重要的是,微博在将用户变现的问题上碰上了瓶颈。

曾经,微博是美妆博主的重要阵地,吸引各大品牌大卖广告,但短视频平台崛起,网络营销转向直播带货及电子商务,各大博主网红转战抖音、快手、小红书等平台,加上微博本身欠缺直播带货“基因”,在现今的社交媒体大战中自然不利,管理层也直言一季度美妆行业的下滑,拖累公司整体收入五个百分点。

至于文娱板块方面,微博同样被短视频平台侵蚀,以往电影宣传都集中在微博,但现在正逐渐转向抖音,例如抖音去年举办“抖音电影奇遇夜”,便是剑指微博招牌“微博电影之夜”。

加码垂直领域

面对激烈竞争,微博主席曹国伟及行政总裁王高飞并没有坐以待毙,决定积极发展垂直领域,去年开始不断加码汽车、数码、游戏等垂直领域,并发起“价格战”吸引广告客户。根据《微博垂直领域生态白皮书》,去年微博垂直领域内容规模占比41%,垂直创作者规模同比增长14%,日均垂直热搜流量同比增长82%。

垂直领域战略的方向看似不错,但最令投资者忧虑的是变现能力。与抖音、小红书及快手等平台不同,微博是通过热搜来大量曝光品牌广告,其核心在于曝光及传播,这比着重于转化的短视频平台的营销模式大不同。

虽然这个战略暂时效果不佳,但微博管理层对下半年的广告收入较乐观,主要是因为有奥运会及暑假等带动广告收入,而在游戏行业转好的大环境下,游戏广告可成为主要驱动力。至于下半年广告策略,微博将提升微博平台上IP热点的售卖率,例如节目、影视赛事营销等;其次是加强客户热点营销,针对客户新品发布如汽车、手机等宣传,同时强化算法研究及投入。

不过投资者近年对微博热情减退,其美股股价过去一年累跌近四成,最近市值徘徊在21亿美元左右,比2018年高峰时蒸发超过92%,市盈率仅约7倍,大幅低于社交巨头Meta(META)、Snap(SNAP.US)及快手的32至142倍。

投行及券商大多认为微博估值偏低,其中瑞银的报告重申微博“买入”评级,预计奥运会将带动广告收入增长优于上半年,预估第三、四季度收入分别增长5%及7%,加上预测市盈率只有5倍,估值已反映广告业务增长低于同业,再下跌空间有限,目标价90港元,以最近股价比较,大约有三分一上升空间。

中银证券同样认为,微博在奥运会及暑假文娱热潮带动下,广告收入增速将优于上半年,预计2024至2026年的Non-GAAP净利润分别为4.31亿美元、4.82亿元及5.11亿美元,对应市盈率为5.2倍、4.8倍及4.52倍,维持“增持”评级。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新闻

简讯:受惠港股急升 富途上季盈利倍升

互联网券商富途控股有限公司(FUTU.US)周四披露,受惠投资者年末大举涌入港股市场推高交易量,公司第四季度营收同比激增86.8%至44.3亿港元。当季净利润同比增幅达113%,攀升至18.7亿港元。 富途当季总交易额同比增长两倍至2.89万亿港元,其财富管理业务总客户资产规模增长92.6%至1,109亿港元。新增付费客户数环比增长39%至21.5万户,其中香港市场贡献显著—该地区股市当季呈现强势反弹。 富途最初定位为服务中国投资者跨境配置美股、港股的互联网券商,近期已将客源地扩展至中国香港、新加坡、美国、澳大利亚、日本及马来西亚。其美股周四收跌3.8%,但过去一年累计涨幅仍达65%。 阳歌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手机硬件毛利减少 酷派料去年亏损扩大

移动终端制造商酷派集团有限公司(2369.HK)周四公布,预计2024年净亏损约2.45亿至2.65亿港元,较2023年亏损约2.21亿港元增长10%至20%。 公告称,亏损增长主要由于去年毛利减少约4,400万港元。减少主要是由于去年手机业务的部分产品处于清尾阶段,低毛利的硬件产品导致毛利减少。另外,期内行政及其他营运开支增加约4,200万港元,主要原因来自投资美股上市证券的投资亏损,以及新增长期负债导致期内财务费用增加约4,900万港元。 由于未能按时披露2023年全年业绩,酷派集团股票自去年4月2日停牌,至今年2月27日复牌。酷派集团曾是中国主要的智能手机制造商之一,但随着市场竞争加剧和内部管理问题,手机业务逐渐衰退,现正积极拓展加密货币业务。 酷派股价周五平开报0.03港元,早盘一度下跌逾6%,中午收市无涨跌,报0.03港元。 李世达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预期前景艰辛 顺丰急降派息比例

主营物流仓储的顺丰房托资产管理有限公司(2191.HK)周四公布,去年收入增加2.4%至4.5亿港元,末期每基金单位分派12.69港仙,即全年分派为27.4港仙,较2023年减少4.4%。 分派减少主要是下半年的分派比率只有90%,导致全年分派比率为95%,2023年全年为100%。公司解释,今年的租赁市况极具挑战,希望可保留实力应对,故减低派息比例。 由于市场的租金下跌,顺丰房托的投资组合的估值为67.31亿港元,同比下跌8.9%。公司表示,将会提早进行再融资、磋商降低所有贷款成本、延长利率掉期合约期限,以应对当前环境。顺丰房托周五开市跌近5%至3.05港元。 刘智恒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Ajisen ramen

拉面江湖变天 味千如何突围?

曾经无限风光的味千拉面,面对市场竞争加剧与消费下行趋势,该如何扭转困局 重点: 公司预计2024年亏损不超过4,000万元,上年同期为盈利1.8亿元 味千拉面门店数量由2019年的799间降至去年上半年的575间    李世达 中国消费者对餐饮消费似乎总是喜新厌旧。一家餐饮连锁店可能在短时间内快速扩张,也可能在一年内迅速退烧,特别是在消费降级的趋势下,能够长期维持稳定盈利的餐厅少之又少。在中国内地,曾经蔚为风潮的“高端面馆”正在快速退烧,被称为中国日式拉面鼻祖的味千拉面,也难逃此运。 日本拉面连锁店味千(中国)控股有限公司(0538.HK)近日发布公告,预计2024年录得股东应占亏损不超过4,000万元,而2023年度盈利1.8亿元,主因是受到投资物业重估亏损,以及餐饮业务盈利下降的影响。 公司指出,投资物业的重估亏损是由于受到香港及内地物业市场情况的不利影响。另外,餐饮业务也受到行业竞争加剧和消费者习惯改变的双重影响,传统堂食业务收入减少,而外卖服务需求比例提升,导致整体盈利能力下降。 而在去年上半年,公司已出现盈转亏的情况。根据去年半年报,公司收入按年减少6.6%至8.2亿元,股东应占亏损715.7万元,而2023年同期为赚1.3亿元。业绩的大幅下滑也拖垮公司股价,过去一年已下跌25.7%,徘徊在0.8港元左右。 赚一年赔一年 事实上,味千近年的盈利情况并不稳定,2019年至2023年,公司业绩分别为盈利1.6亿元、亏损7,800万元、盈利2,100万元、亏损1.4亿元及盈利1.8亿元,可以说是“赚一年赔一年”,而且合计亏损金额要高于盈利金额。 之所以能够扭亏,一部分原因或许与公司持续降本增效有关。2023年,公司食材成本占营业额的比例由上年的26.2%下降至24.4%;人工成本占营业额的比例由上年的29.8%下降至26.2%;其他营运成本占营业额的比例由则由上年的26.3%下降至25%。 然而,再多的降本增效,是否能够扭转业绩持续走下坡的颓势? 原创于日本的味千拉面,是在1996年由香港女商人潘慰率先引进香港。在香港取得成功后,第一家味千拉面内地门店于1998年在深圳华强北开业,随后在全国快速扩张。2007年,公司成功在港交所上市,市值一度突破200亿港元,潘慰也一跃成为“拉面女王”。 就在业绩高峰期,公司在2010年提出千店计划,目标五年内在中国内地开设1,000家门店,但是2011年味千就发生“骨汤门”事件,原本宣称使用大骨熬制20小时做成高汤的味千,被爆出使用浓缩液兑制成汤底,形象因此大打折扣。 新中式面馆崛起 事件也为公司的发展带来转折。2010年后,包括一兰、花月岚、豚王等拉面品牌陆续引进中国,消费者有了更多选择,而味千却渐渐失去了市场定位,陷入品牌老化的困境。 味千于内地定价在中高端水平,客单价通常在每碗40元以上,主要服务于购物中心和写字楼区域的都市白领群体,但是消费者的用餐体验与拉面口味,似乎无法匹配这样的价格。有网民这样评价:“看着像快餐,价格却不便宜”。 而到了2020年后,一批新中式面馆陆续出现,包括和府捞面、马记永、陈香贵、张拉拉等高端中式拉面登场,立刻吸引资本市场的关注,其中和府捞面更拿到六轮融资,一度传出赴港上市。这些新挑战者也让味千的市场再度遭到挤压。 然而,新兴面馆没红多少年,近年遭遇消费降级的大潮,上班族白领不愿多花钱吃高端面,高端面馆也逐渐沉寂。据企查查数据,截至去年5月,内地面馆新注册量为3.1万家,但注销吊销量也有2.9万家,净成长数低于往年,面馆经营压力日益凸显。 至于曾喊出千店目标的味千,于2019年门店数量达到799间后开始走下坡,至2023年减少至562间,去年上半年虽小幅增加至575间,但距离2019年的高点甚至千店的目标仍然很遥远。 从市盈率看,目前味千仍有约20.2倍,高于九毛九(9922.HK)的14.1倍及太兴集团(6811.HK)的13.5倍,属于较高水平,与业绩表现并不匹配,存在高估的风险。 味千拉面曾是中国市场上最成功的日式拉面品牌之一,但面对品牌老化、竞争加剧和消费降级等挑战,味千需要的不仅是成本控制,而是品牌重塑与市场适应力。曾经的“拉面女王”能否重振旗鼓,有待市场来验证。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