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10.HK
Xiaomi licensed to make its own cars

中国版苹果已获准自主生产电动车,此前发布的首款车型SU7取得初步成功

重点

  • 小米获得监管部门批准,可以独立批量生产电动汽车,这是公司寻求扩大高风险电动汽车业务的关键
  • 这家智能手机制造商的电动汽车计划,可能会因生产瓶颈、质量问题和消费者需求减弱而受挫

夏飞

虽然入局晚,但小米集团(1810.HK)进军中国拥挤的电动汽车(EV)市场的步伐却没有放缓,甚至可能还在加速。

本月早些时候,这一进程又取得了新的里程碑,以智能手机闻名的小米获得监管部门的批准,可独立生产汽车,而不是依赖第三方生产线。小米因此进入快车道,成为中国仅有的十几家拥有自主生产权限的电动汽车制造商之一,为其提高产量和加快交付速度铺平了道路。

中国电动汽车制造商中,很多都依赖第三方厂商,部分是为了节省与修建厂房相关的成本,这通常需耗资数十亿美元,部分也是为了避开获得生产许可的监管障碍。虽然使用第三方生产可以避开巨额资本支出,无需取得难以获得的许可,但由于缺乏对生产设施的掌控,也可能导致延误和质量问题。

“小米初期首战告捷,这意味着小米汽车终于挤上了牌桌,”小米颇具个人魅力的创始人雷军,上周在公司年会上对着欢呼的人群说,他指的就是今年3月发布首款电动汽车。“当然,我们离真正的成功还差很远,我们的长征才刚刚开始。”

在美国加大力度遏制中国科技巨头崛起之际,雷军热情洋溢的讲话,可能会在中国产生积极影响,但小米仍需要克服多重障碍,才能确立全球电动汽车领导者的地位。其中包括欧洲对中国电动汽车征收的反倾销关税(如果小米决定进入欧洲市场),以及由于供应过剩而价格战盛行的中国市场,对新能源汽车(NEV)需求迅速放缓。

总部位于北京的小米因“饥饿营销”而闻名,这类营销可以追溯到十年前小米成立之初,那时它还是一家智能手机制造商。近来,据媒体报道小米正面临另一个问题,即由于生产瓶颈,买家最长要等五个月才能提车。在SU7发布仅几周后,有关小米这款造型优美的电动汽车出现的各种故障的报道也浮出水面。

一炮而红争议不断

小米进入电动汽车行业较晚,但却取得巨大的成功,至少从一些初步数据来看是这样。自3月发布以来,SU7(一款与保时捷相似,但售价低至215,900元的蓝绿色纯电车型)立即引起轰动。这款车的销量从4月约7,000辆,稳步攀升至6月的11,000多辆,使公司有望提前实现年度目标。

这款车配备了自动驾驶系统,可接入小米的数字联网设备生态系统,它受到热烈欢迎。中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的数据显示,6月份小米超过小鹏汽车 (XPEV.US; 9868.HK)等主要中国竞争对手,在中国新能源汽车制造商中排名第14位。雷军曾表示,小米要成为全球前五大电动汽车品牌之一,才能在这个行业存活下去。

但小米汽车的质量问题也迅速成为中国媒体的头条新闻。5月份,一位车主声称他的SU7只行开了39公里就坏了。还有人反映称,提完车几天后就出现了掉漆的情况。同月,小米承认部分车的制动系统存在故障,但声称已经解决了这个问题。

需求强劲也导致等待时间延长。据中国媒体报道,SU7现在下单后预计要等29周甚至更长时间才能交付,而高端款的等待时间更长,比如SU7 Max最长需要等36周。相比之下,特斯拉(TSLA.US)改版后的Model 3在中国的等待时间要短得多,仅需6到9周,雷军称这款车是SU7的直接竞争对手。

获得生产许可,让小米能够更好地掌控生产设施,可能有助于解决生产瓶颈问题,但目前尚不清楚小米将于何时开始自己生产。更具象征意义的是,生产许可也表明雷军有意长期参与电动汽车竞争。除SU7外,小米还计划在未来两年推出另外两款车型。小米集团总裁卢伟冰在一季度的财报电话会议上表示,公司还将今年电动汽车的交付目标,从最初的7.2万辆提高到了12万辆。

单一市场游戏

与小鹏汽车和理想汽车(LI.US; 2015.HK)等竞争对手不同,它们为了摆脱过热的国内市场,正在欧洲和中东市场大举扩张。这样的策略避免了许多市场对中国电动汽车日益增长的保护主义,但也使小米在国内市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面临日益增长的经济逆风。

中国整个电动车市场在二季度录得强劲销售,尽管今年开局低迷,这部分要归因于汽车制造商的新一轮降价和政府补贴。但惠誉评级警告,由于经济的不确定性,今年的销售增长将放缓至20%左右,仅为2023年近40%增幅的一半。

智能手机的销售占小米收入的60%以上,雷军在小米汽车的发布会上承认,SU7目前是亏本销售。小米的首席财务官林世伟在5月向投资者透露,公司电动汽车业务的毛利率,目前仅在5%至10%之间,和行业领导者比亚迪(1211.HK; 002594.SZ)的22%毛利率相比微不足道。

小米的股价今年基本没有变化,因为投资者在观望电动汽车业务的发展情况,以及该公司的核心智能手机业务能否从去年的疲弱表现中反弹。尽管如此,分析机构仍对小米电动汽车的前景充满热情。摩根士丹利今年5月将小米股票的目标价,从20港元上调至25港元,并预计小米电动汽车的发货量和利润率会进一步上升。在接受Marketscreener调查的29家分析机构中,17家将该公司评为“买入”,另有7家给予期“中等买入”评级。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新闻

简讯:汽车之家第三季度盈利微跌1.5%至4.2亿元

汽车交易平台汽车之家(2518.HK ; ATHM.US)周四公布第三季度业绩,收入17.8亿元,与去年同期相若;期内盈利4.2亿元,同比微跌1.5%。 汽车之家首席财务官曾岩表示,因在内容多元化方面取得显著成效,有力推动用户增长。据QuestMobile数据,公司9月移动端日活跃用户达7,656万,同比增长5.1%。另外,得益于新零售业务的强劲贡献,在线营销及其他业务收入实现同比增长32.1%。 公司在第三季度的营业成本为6.46亿元,按年大增58%。公司解释因在下沉市场拓展创新业务,加上股权激励费用上升,产生较高的交易成本。 汽车之家周五平开报48.6港元,公司过去一年股价由高位下跌23%。 刘智恒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文远知行港股首挂破发 全日收跌近一成

自动驾驶出租车运营商文远知行(0800.HK, WRD.US)周四在港交所首挂低开7.8%,随后跌幅扩大,至中午休市报24.4港元,跌9.96%。 已在美国上市的文远知行公布,此次发行8,825万股,其中,香港公开发售获72.44倍超购,触发回补机制,最终配发占比增至20%,国际发售占80%,获8.85倍超购。最终发售价为每股27.1港元,净筹约22.64亿港元(2.91亿美元)。 公司表示,集资所得约40%用于开发自动驾驶技术,另外40%用于加快L4级车队的商业化量产或运营,约10%用于建立营销团队和分支机构,余下10%用于一般营运资金。 今年上半年,公司收入近两亿元,同比增长32.8%,亏损达7.92亿元,按年收窄约10%。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定价远低目标 小马知行午收仍跌13%

自动驾驶出租车营运商小马智行股份有限公司(2026.HK, PONY.US)周四首在香港挂牌,开市报124港元,较招股定价139港元低近11%;中午收市报121港元,跌13%。 自小马智行在上月28日在港公开招股后,其在美上市的存托股份持续受压,周三收市报16.25美元(126.75港元),过去一周下跌23%。 小马智行经调整后的发售量为4,824.9万股,招股价最高不超过180港元,是次定价远低于目标价近23%。公开发售录得超额近15倍,国际配售超额6.7倍,集资总额67亿港元 公司在中国4座一线城市提供L4自动驾驶服务,现时拥有自动驾驶的士超过720辆,另有170辆自动驾驶货车。今年上半年,公司收入同比升43.3%至3,543.4万美元,但亏损按年扩大87.2%至9,608.6万美元。 刘智恒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Hiducation provides vocational education

收入下滑亏损扩大 嗨学网光环何在?

为追寻难盈利之路,中国第四大线上职业教育机构嗨学网,冀借人工智能(AI),为业务注入成长动力 重点: 嗨学网已在香港申请上市,但今年上半年收入下滑与亏损扩大,恐削弱对投资者的吸引力 中国房地产持续低迷,作为中国建筑行业技能培训的龙头企业之一,亦面对一定负面因素    谭英 北京嗨学网教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希望借上周提交的香港上市申请,让投资者了解中国职业教育培训的市场潜力。然而,公司本身也可能从投资者那里上到一课——由于业务与中国低迷的房地产市场关联密切,投资者或许会选择观望。 嗨学网此举或意在试探市场对其投资兴趣,公司是中国建筑行业最大的线上职业能力培训服务提供商,同时也是应急安全领域的第二大线上职业能力培训机构。 截至2025年上半年,嗨学网毛利率达85.8%,这一数据显示公司在盈利能力方面表现亮眼。公司希望能追随中国职业教育龙头——中国东方教育控股有限公司(0667.HK)的脚步。后者于2019年在港上市,筹资6.25亿美元,当时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的教育类IPO。 不过,投资者对中国东方教育的态度并不友善。自公司上市以来,股价已下跌约一半。话虽如此,中国东方教育今年上半年毛利率仅为59%,远低于嗨学网,但其收入与盈利表现明显更为健康,同期分别增长10%与48%。相比之下,嗨学网在同一期间仍处于亏损状态,收入亦出现下滑。 嗨学网自2010年推出首个职业学习品牌“嗨学课堂”以来迅速成长,并于2018年推出高端职业资格培训品牌“精进学堂”。然而,公司自2022年起便持续录得亏损。正如前文所述,其核心产品集中于建筑领域相关职业,而中国房地产市场过去数年陷入低迷,对其业务构成压力。 嗨学网旗下第三个品牌“数培通”主打企业客户培训服务,但表现相对疲弱。由于房地产市场持续下滑,多数企业不愿投入资金培训建筑工人——在新建工程活动低迷的情况下,劳动力供给已相当充足。 雪上加霜的是,嗨学网近年屡成消费者投诉焦点。据中国媒体近期统计,公司在“黑猫投诉”平台上共有8,414宗投诉。就在公司提交上市申请的同一天,仍有人投诉被诱导购买高价课程,之后退款遭拒。类似的投诉早在2020年便已出现在央视的“315消费者权益保护日”调查节目,成为公司长期面临的负面问题之一。 根据申请文件,嗨学网的市场推广支出占收入比例超过60%,这不仅可能解释公司长期亏损的原因,也反映其激进的销售策略或与投诉潮相关。文件还显示,截至今年6月,嗨学网的销售与行销团队人数占其员工总数的八成。 业绩反转 直到最近,嗨学网的亏损仍在收窄,收入似乎也走在稳健成长的轨道上。公司所处的中国职业教育市场,在北京政策大力支持下,一度被看好将迎来高速增长。根据申请文件引用的研究数据,中国线上职业技能与资格教育市场规模,已从2020年的375亿元(约52亿美元)增至去年的469亿元。嗨学网在该产业中排名第四,市场占有率约1.1%,并在细分的建筑类职业资格培训市场位居第一。 2022年至2024年间,嗨学网收入增长约28%,由4亿元升至5.1亿元,同期亏损减半,从1.8亿元降至9,070万元。截至2025年6月,公司累计付费用户达430万名。 然而,这些正面趋势在今年急转直下——2025年上半年公司收入按年下滑5.5%至2.3亿元,亏损则倍增至1.58亿元。唯一持续改善的指标是毛利率,从2022年的78.6%提升至2024年的81.6%,并于2025年上半年进一步升至85.8%。 由于嗨学网近三分之二的收入,来自“嗨学课堂”与“精进学堂”两大品牌下的建筑类职业资格考试课程,因此不难看出,公司业绩近来下滑的主因,正是房地产市场持续低迷。其建筑行业培训与资格服务收入占比,已从2022年的68.2%降至2025年上半年的59.5%。 那么,在业绩乏力、难以激起投资兴趣的情况下,嗨学网为何仍认为此刻是推动卜市的时机?公司给出的答案是——人工智能(AI)。嗨学网相信,AI技术的导入,将有助于改善公司表现。公司于2024年开始探索大模型AI的应用,并在2025年成立独立的AI创新团队,在随后六个月内推出逾30个AI智能体。 根据申请文件,公司已测试一款AI助教工具,自2024年9月上线以来,已协助批改超过13,000份作业;而于2025年8月推出的AI行销助理,已协助分析超过10万个商机。此外,公司于2025年5月试运行的会员制产品,短短数月内便吸引了21,000名付费用户。 嗨学网的另一项利好因素,是其近年业务正逐步扩展至建筑领域以外,包括应急安全、财会金融、法律资格与医疗卫生等新板块。 公司主要业务来自“嗨学课堂”与“精进学堂”两大品牌,收入由2022年的3.8亿元增至2024年的4.8亿元。“数培通”品牌下的企业服务,于2022年贡献收入2,100万元,但收入占比已从当年总收入的5.3%,下降至今年上半年的仅1.8%。 按行业划分,今年上半年建筑相关的个人培训服务收入为1.4亿元,占总收入的60.9%;应急安全培训占21.6%;其余则来自“其他”类别的职业资格考试课程。其中,应急安全资格考试业务成为公司最具潜力的成长引擎,其收入占比由2022年的13.3%上升至今年上半年的21.6%。 嗨学网计划将IPO募资用于升级其建筑与应急安全类课程,并扩展至医疗健康、銀发经济及新能源等新领域,同时打造终身学习服务体系。募资款项中,最大部分将投向AI基础设施建设、数据收集与研发等项目——这些领域潜力可期,但也需要进一步审视其实际能在多大程度上,提升公司营运效率。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