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亏损的云计算服务提供商申请在纽约上市,募资可能高达10亿美元

重点:

  • 群核科技已成为中国计算机辅助室内设计市场的明显领导者,可与美国巨头Autodesk媲美
  • 最近中国企业在纽约上市遭遇一系列挫折之后,该公司的IPO可能面临阻力

欧加德

纳斯达克IPO候选企业群核科技(Manycore Tech Inc.)自称中国建筑和室内设计软件领域的新兴领导者,并提供了合理的论据。群核科技这个名字听起来陌生,但它拥有的酷家乐(Kujiale)软件则更为人所知。

跳过其中的高科技时髦语汇和宏伟使命的陈述,它在上周五提交的IPO招股说明书揭露出该公司的雄心——成为中国室内设计技术市场上云计算软件的主导者。但是,鉴于纽约市场对中国IPO的情绪迅速降温,投资者是否会拥抱它新兴技术领导者的叙事,我们还不知道答案。

上周,这种降温的情绪一直笼罩市场:生鲜电商领域的领导者叮咚买菜(Dingdong Maicai)和每日优鲜(Missfresh)缩减上市规模,社交平台Soulgate和共享单车哈啰出行(Hello Inc.)撤消IPO。这些公司中的大多数都在快速增长,但也在大笔亏钱。群核科技无疑符合这一模式。

该公司是中国最大的室内设计、装饰和建筑软件供应商,根据其招股说明书中引用的第三方数据,2020年按总账单计算,它的市场份额为10.3%。该公司将最初的筹资目标定为1亿美元,尽管这一数字几乎肯定会视投资者对其叙事的兴趣大小而调整。

群核科技认为,它的核心市场——即室内设计、装修和施工(DDC)服务——有望出现爆炸性增长,因为数以百万计的中国人在室内设计过程中寻求可以轻松实现可视化和互动的设计和平面图。在中国,这种需求甚至比许多其他国家更加强烈,因为对于大多数年轻人来说,尤其是刚刚起步的年轻夫妇,拥有住房几乎是必不可少的。 

在一封致投资者的公开信里,群核科技的联合创始人兼董事长黄晓煌将公司描述为提供新一代的设计工具,“借助它们,无论是否受过专业训练,每个人都可以无障碍地将他们的想法可视化并付诸实施”。

群核科技在其成立的十年中经历了几次更名。公司成立于2011年,当时名为杭州群核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两年后,公司推出了其核心产品酷家乐,允许用户创建家庭内部布局的三维图。

它的产品是基于云端的,使用户能够获得操作这种复杂软件所需的大量算力。酷家乐宣称它可以在10秒内将超高分辨率的建筑设计图反馈给用户,而使用大多数处理能力较慢的本地台式电脑需的时间要长得多。

根据招股说明书,在基于云端的家庭装饰工具提供商中,群核科技拥有超过一半的中国市场,约为56.5%。

该公司称酷家乐是室内装饰公司的一个虚拟一站式商店。它的软件可自动生成工程图纸、订购产品材料和生成家具订单。它还与销售、营销和供应链中其他参与者使用的系统连接。

与欧特克和金山的比较

要想理解群核科技,看看软件界的类似企业,会有所帮助。

欧特克创立于1982年,或许这家资深企业可以看作群核科技在海外的一个分身。欧特克总部在硅谷,是建筑设计软件的先驱,也是计算机辅助设计(CAD)领域无可争议的国际领导者。它于1985年上市,恰好是群核科技的三位创始人出生的时候。

随着机构投资者的最爱从通过专业工作站提供软件转向云端,欧特克目前的股价接近2021年初创下的历史高点。该股的滚动市盈率(trailing PE)约为50倍,市销率(P/S)接近17倍。 

成立于1988年的金山软件(Kingsoft)是中国历史最悠久的软件制造商之一,是群核科技在国内的主要参照对象,它提供基于云计算的产品,包括微软Office在中国的竞争对手,以及安全软件和视频游戏。该公司于2007年在香港上市。与群核科技更具相关性的是,它旗下的金山云2020年在纳斯达克(Nasdaq)上市。

自2017年以来,在美国上市的金山云每年都报告净亏损,以2020年约10亿美元的销售额和77亿美元的市值计算,它的市销率约为7.7倍。根据2020年37.9亿美元的销售额和655亿美元的市值计算,欧特克的市销率要高得多,为17.2倍。

去年,群核科技实现营收3.534亿元,较2019年的2.823亿元增长25%。如果我们拿它与欧特克的市销率做比较,这家中国公司的估值可能高达人民币60亿元(约合9亿美元)。如果采用更接近金山软件的比率计算,群核科技的估值则更为适中,约为4亿美元。最终的数字很可能介于这两者之间。

 跟金山云一样,群核科技持续亏损。近年来,随着加大销售和营销支出,将产品推向海外,它的亏损一直在增加。该公司公布2020年净亏损人民币2.966亿元(约合4550万美元),较2019年增长14%。今年第一季度,它的亏损增至1.17亿元,是去年同期的两倍。 

群核科技采用的是一种纯粹的软件即服务(Saas)商业模式,提供基本上免费的基本产品,以吸引从新房主到专业设计师的所有人。 

它90%以上的收入来自经常性的企业客户。只有一小部分收入来自24万个短期个人用户,他们主要是专业的家庭装饰者、设计师或建筑师。截至3月,它有20806个企业客户,同比增长69%。 

随着市场从基于本地计算机的软件转向云计算,群核科技的巨大希望在于其成为领先的云服务提供商的长期潜力。 

根据群核科技招股书中的第三方研究,在整个中国,基于云的交付正在迅速取代现场软件,预计到2025年,云交付将占整个软件市场的80.3%,而2020年这一比例为29.8%。研究预测,在此期间,基于云的服务预计将取代本地软件,成为室内设计和装饰的主要工具。 

 “室内设计只是一个开始,”黄晓煌说道,并称之为“第一步”。“我们相信,我们基于云的CAD平台可以应用于各种不同终端市场的商业场景,从住宅设计扩展到更多垂直领域,如商业和工业空间设计,以及装饰、建筑和基础设施。”

在这个方向上,该公司的目标是有选择地进行战略投资和收购。去年,它收购了一家名为Modelo的公司,以扩大其数字资产管理(DAM)能力。今年早些时候,它收购了美间(Meijian),这是一家用于数字建筑平面图的二维设计软件制造商。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通讯,请点击这里

新闻

AI Models

中国AI大模型应用如何驱动商业新范式?

大模型竞争正加速由模型层转向应用层,消费端与企业端市场各自展现出不同机遇与挑战,AI落地正深刻重塑产业格局与未来价值演进    头豹研究院 在AI大模型技术浪潮的推动下,创新焦点正从模型本身转向应用层,一场由模型驱动的应用革命正深刻重塑千行百业的商业范式与用户体验。 当AI能力从云端走向场景,如何精准捕捉用户需求、开辟商业化路径,并驾驭新兴的流量格局,已成为所有市场参与者面临的核心命题。头豹研究院近日发布《2025年中国大模型应用市场洞察白皮书》以消费端和企业端两大市场为切入点,深入辨析核心应用场景、流量格局及需求差异与竞争策略。 应用生态成型 报告指出,在AI消费端应用方面,大模型应用层产品按商业成熟度可分三类:较成熟的嵌入式应用、发展中的原生AI应用,以及萌芽期的智能硬件探索。嵌入式应用通过为既有软件赋能实现高效变现,成熟度最高;原生AI应用以模型为核心创造新服务,但商业模式仍在探索;智能硬件则结合物理交互,潜力巨大但挑战也最大。 三类应用的价值实现路径各异:嵌入式应用依托用户基础快速变现;原生AI则需在竞争中验证模式;智能硬件则面临成本、技术和接受度难关。 在全球范围内,面向消费者的网页端应用呈现头部集中效应。ChatGPT以近47亿次月访问量占据绝对领先,微软新必应以15.3亿次紧随其后,二者构成第一梯队。其后DeepSeek、Gemini、Perplexity、Character.ai、Claude等形成第二梯队,但与头部差距明显。 报告称,AI对话助手与AI搜索引擎是当前网页端AI应用的两大主导形态,合计贡献超八成流量,主要归因于信息查询和交互式问答是用户最高频、最基础的网络核心需求,AI搜索和AI助手恰好高效满足了这一点;同时,这两类应用场景通用性强,用户基数庞大,加之领先产品通过先发优势或整合原有入口已成功积累了大量用户并验证了其核心价值。 大模型应用在移动App端和网页端的核心区别体现在交互体验与功能集成上。网页端应用具备无需安装、跨平台访问便捷的优势,更适合信息快速获取和基于文本的交互任务。相比之下,移动App能够提供更流畅、定制化的用户界面,并且可以深度调用手机的硬件资源(如摄像头、麦克风),这使得App端AI应用能实现与移动场景(拍照美化、实时语音翻译)结合更紧密、更多元的交互方式。 产业格局重塑 网页与APP的形态差异显著影响了全球移动端AI应用的市场格局。尽管AI对话助手以近70%MAU占比保持主导,但其领先程度和用户规模较网页端有所减弱。更值得注意的是,AI搜索引擎份额较网页端下降,而AI图像编辑类应用则凭借契合手机影像核心场景的优势,异军突起占据近10%份额,显示出移动端独特的使用偏好。 大模型消费端应用在AI助手和办公领域展现了较强的渗透力,而AI创作和娱乐应用则面临粘性不足与活跃度增长放缓的问题。助手类应用已成为核心组成部分,深度语音交互和智能助理类产品增长显著,成为行业标杆。AI办公与创作应用也显示强劲发展,如WPS AI和AiPPT.cn在效率提升中与需求深度融合。相比之下,生活娱乐类应用粘性不足,虽有短期热度,但新鲜感消退后容易流失。 在企业级应用方面,大模型落地的关键在于能力与需求契合、ROI可量化,以及数据与算力资源的支撑,三者协同方能推动高效应用与持续价值释放。金融、医疗等行业已展示潜力,这些领域共同点在于拥有高价值专业数据与充足预算,且需求明确,能在自动化、预测与决策支持方面产生显著效益。 当前,中国企业从大模型应用中获得的回报主要集中在运营效率提升,金融、制造、零售等领域已有量化证据表明其在任务自动化、流程优化、研发加速等方面展现成效。随着技术成熟与场景拓展,大模型价值将由短期降本增效转向战略驱动与收入增长,从试点应用演进为深度融合核心业务的垂直化创新。 不过,大模型在企业落地仍面临精准适配的难题。调研显示,高达87%的企业认为现阶段模型在处理高逻辑复杂度任务时仍难以满足需求;62%的企业指出模型选择缺乏标准化依据;50%表示模型能力与业务需求不匹配;39%认为缺乏精调和部署工具影响效率。整体而言,要实现大规模可持续落地,仍需在精度提升、标准化、行业对齐与工具链支持方面持续突破。 头豹研究院中国是行企研究原创内容平台和创新的数字化研究服务提供商,拥有近百名资深分析师,联系方式:CS@leadleo.com 本文内容纯属作者个人意见,不代表咏竹坊立场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亿航次季亏损扩大 下调全年收入指引

自动驾驶飞行器制造商亿航智能控股有限公司(EH.US)周二公布,第二季入收按年增长44.2%至14.72亿元(2,050万美元),按季更暴增464%,主要受惠于EH216系列电动垂直起降(eVTOL)飞行器交付量增至68架,高于去年同期的49架。 期内公司录得净亏损8,100万元,同比扩大13%,但经调整后净利录得940万元,较去年同期的120万元大幅增加。毛利率则维持62.6%,与去年同期的62.4%持平。 第二季度公司获得超过150架新订单,已在中国及海外建立逾40个EH216-S运行场地,2025年上半年完成超过一万次安全飞行,保持零事故纪录。公司表示,由于今年战略重点放在推进eVTOL商业运营及运行示范模式,需为长期扩张奠定基础,因此将全年营收指引由原本的9亿元下调至约5亿元。 摩根士丹利将亿航2025年交付量预测下调45%至220架,收入预测则下调46%,并将亿航目标价由30美元下调至26美元,但维持“增持”评级。 亿航股价周二下跌7.53%,收报16.45美元,过去六个月累跌34.8%。 李世达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中期亏损收窄 曹操出行蚀4.7亿

网约车平台曹操出行有限公司(2643.HK)周二公布上市后首份中期业绩,收入同比大幅增加53.5%至94.6亿元,亏损收窄近40%至4.68亿元,毛利率则上升1.4个百分点至8.4%。 期内各项营运指标均有所增长,上半年订单量接近3.8亿,同比上升49%,日订单量为210.8万,平均月活跃用户达3,810万,同比升57.4%,平均月活跃司机为55.4万,同比升53.5%。 公司表示,未来计划将自动驾驶出租车(Robotaxi)的覆盖范围扩大至全国更多城市,截至今年6月底止,已在苏州及杭州累计完成15,000公里的测试。 曹操出行周三开盘升2.8%报83.5港元,公司自6月上市至今股价升逾90%。 刘智恒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Struggling to balance revenue and profit, ZTO waits for the ebb of industry “involution”

收入盈利难两全 中通等待内卷退潮

业务量的增长难敌成本上涨与单票价格下滑,导致中通上半年盈利下滑 重点: 中通上半年业务量按年增17.7%至198.48亿件,市占率回升至20.8% 中期盈利按年降2.6%至39.32亿元,毛利率由32%降至24.8%   李世达 在中国,可能没有哪个行业比快递业更贴近消费者的日常生活。消费者手机跳出的快递通知,都是中国庞大内需市场与电商经济的脉搏。 据官方数据,今年上半年,全国网上零售额达到7.43万亿元,同比增长8.5%,其中实物商品网购仍有6%的增速,让网购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稳定在四分之一左右。快递业正是这股力量的最佳受益者:仅上半年就完成了956亿件的投递,同比增长高达19.3%,继续傲视全球。 在这个背景下,中通快递(开曼)有限公司(ZTO.US; 2057.HK)近日交出一份增收不增利的成绩单。第二季度,公司收入118.32亿元,年增10.3%;盈利则年减24.8%至19.65亿元。上半年计,中通收入按年升9.8%至227.23亿元,盈利则按年跌2.6%至39.32亿元,毛利率从去年同期的32.0%下降至24.8%。 我们在早前的文章中提到,去年业务量市占率下滑的中通,今年下达军令状,将首要任务放在“实现高于行业平均增速的业务量增长”上。今年上半年,中通业务量达198.48亿件,以同期全国快递业务量956.4亿件计算,市场份额约20.8%,较去年底的19.4%有所回升,业务量增速17.7%也逐渐追上行业平均增速19.3%,但仍低于极兔(1519.HK)的27%、顺丰(6936.HK; 002352.SZ)的25.73%及圆通(600233.SH)的21.79%。 轻小件拖累单价 在业务量增速回升的同时,单票收入却同比下降约6%,这一变化直接拖累了毛利水平。下降的原因并非单一,部分来自订单结构的持续小件化与轻量化,拼多多、抖音等低价电商平台推动的高频低价件大量涌入,压低了市场的平均票价。同时,为保持市场份额,中通在价格策略上相对积极,使得单票收入无法随件量提升而同步增长。 中通首席财务官颜惠萍指出,第二季核心快递业务单票收入净下降0.06元,主要因为增量激励增加0.18 元,以及单票平均重量下降影响0.05元,但主要客户单价提升0.17元,抵销了部分影响。 在成本端,中通的规模效应优势被直客服务、网络升级和区域服务保障等方面的投入所抵消。半年报显示,上半年营业成本达到229.5亿元,同比增长18.6%,其中运输成本增长13.1%至103.7亿元,分拣成本增长11.2%至57.4亿元,而其他成本更大幅增加47.6%至68.4亿元。其他成本包含直客业务的拓展与网络基础设施投入,成为拖累毛利率的主要因素。 背后的原因是,随着订单结构逐渐向轻小件倾斜,快递企业需要更多末端派送能力与差异化直客服务,意味着对网点、快递员补贴、服务质量保障等环节的持续加码。 同时,中通作为市场份额领先者,为了维持全国范围的网络稳定与服务水平,也在加大区域基础设施和数字化升级方面的投入。这些投入短期内难以带来直接收益,却立即反映在成本科目中。 反内卷的曙光? 中通用利润换市场,体现出快递业“内卷”下的无奈。据国家邮政局统计的快递业务量与收入推算,2007年内地快递平均单票价格为28.55元,而到了今年6月,这一价格已下滑至7.49元。 不过,官方反内卷的举措也开始延伸至快递业。本月中旬,浙江义乌宣布调涨快递价格,要求将快递单票价格下限上调0.1元至1.2元。而快递业务量占全国24%的广东省,则自8月4日起将快递底价上调0.4元,各家均不得低于1.4元成本价揽收,否则将面临处罚。 或许是体会到盈利下滑的无奈,中通管理层在财报中调降了全年业务量目标,从408亿件至422亿件区间降至388亿至401亿件区间,换算增速仍有14%至18%。 业绩公布后,中通股价微跌0.71%,报154.7港元,年初至今升幅约3%。市盈率为12.46倍,低于顺丰的22倍、圆通的16.4倍与韵达的14.7倍,反映出市场对中通盈利状况的担忧。短期内,中通仍要面对成本上升带来的盈利压力,官方的反内卷措施将有利于单票价格的回升,但或需要更多时间来体现;长远看,反内卷可能提升行业集中度,对业务规模更大的中通更有利,估值修复的可能性也会提高,投资者可再观望一会。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