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投资者期待其产品最早将在2023年获得监管批文的同时,该药商宣布了最新一轮的高层任命

重点:

  • 任职四年的元老级员工兼首席执行官申华琼将离开天境生物,创始人兼董事长臧敬五将重新掌舵
  • 公司预计在2023年获得主要药品的监管批文,其生产设施也将启动,分析师看好它的未来

蓝少虎

如果我们对一句成语稍加修改成为“辞旧迎不新”,这似乎就是天境生物(IMAB.US)的情况,它刚刚宣布了两个月内的第二次管理层调整。该公司上周宣布的最新调整是,创始人兼董事长臧敬五博士将重新担任代理首席执行官,领导一个新任命的管理团队。

这一系列的新任命是在天境生物加足马力为其下一阶段发展做准备时做出的,在未来,它希望从一家临床阶段的生物技术初创公司,过渡到全球性生物制药公司,通过销售监管机构批准的药物来获得可持续的收入。

根据公司于12月20日发布的声明,申华琼因“个人原因”将于12月31日卸任,臧敬五将取代她成为首席执行官。申华琼在没有正式继任者的情况下离开,表明此举并非计划之中,但天境生物在给出“个人原因”的解释之外,没有发表更多评论。臧敬五曾在天境生物于2016年成立至2019年期间,担任首席执行官。

天境生物在宣布这一调整时说,董事会再度任命臧敬五,以“更好地帮助公司准备向下一个发展阶段过渡”。申华琼在公司服务四年四个月后卸任,她在2019年10月升任首席执行官之前,担任公司的研发总裁,担任两个职务的时间相当。

公告发布后次日,申华琼在接受新浪医药新闻采访时解释了离任原因。“主要是一直希望做回自己的passion(译注:兴趣)和本行CNS drug development(译注:中枢神经系统药物开发),未来将继续参与支持中国创新药事业的建设。”

作为此次人事调整的一部分,天境生物还宣布经验丰富的肿瘤学家朱秀轩博士将加入公司,担任总裁和董事会成员,领导全球研发工作。朱秀轩将直接向臧敬五汇报,他此前曾在天境生物的科学顾问委员会任职,并曾为默克、礼来、罗氏和拜耳等医药巨头工作,还领导或参与了50多个全球临床试验。

就在这些调整发生前不久,公司在11月也宣布了一些高层的调整,任命了资深的商业主管龙江担任首席财务官。龙江曾在数家医疗公司担任过类似的高管职位,其中包括药明康德集团、明码生物科技、臻和生物科技和斯微生物。

公告中,天境生物强调了龙江之前在多个领域的丰富经验,包括公司私有化、全球重组和上市前的私募,以及为A股上市做准备。他被任命为最高财务职位时,公司尚未开始获得来自于监管机构批准的药物销售产生的稳定收入,尽管这种收入预计最快将在2023年开始到来。

龙江从朱杰伦手中接过首席财务官的职位,后者在近两年前带领公司筹资1.037亿美元在纳斯达克上市后,被任命为首席战略官。朱杰伦还主持了9月份与艾伯维达成的价值高达29.4亿美元的许可交易,该交易成为中国最大的此类跨境交易。

朱杰伦现在将主要负责企业发展策略的规划和执行,其中包括全球合作、战略投资和潜在的兼并与收购。

准备商业化

在一系列新的任命之前,公司成立了一个“商业化执行委员会”,它的任务是为天境生物管线产品的商业化建立合作伙伴关系。此外,这个委员会还要寻找投资和潜在的并购机会。

臧敬五指出,该公司已经进入了“关键的概念验证和注册阶段”,2023年将是一个关键的里程碑。这一年,该公司预计将为其两个主要候选药物——菲泽妥单抗(Felzartamab)和伊坦生长激素(Eftansomatropin alfa)——提交生物制品许可申请(BLA),并在其计划中的杭州生产基地开始商业生产。 

与许多处于发展阶段的公司一样,天境生物目前还不具备生产能力,因为药物还在试验中,尚未获得监管部门的批准。

天境生物两款领先的审批候选药物,都是利用外国公司转让的技术开发,情况就如中国的许多药物初创公司一样。菲泽妥单抗是一款处于临床试验中的人源单克隆抗体,它来自德国企业MorphoSys(MOR.DE)的HuCAL技术,用于治疗多发性骨髓瘤和自身免疫性疾病。

该公司最近在10月份预测,菲泽妥单抗作为多发性骨髓瘤的三线治疗药物,有望在今年第四季度提交BLA。但此后没有进一步的消息公布。在初始和后续治疗不起作用或停止起作用时,就需要使用三线药物。该公司预测,其作为二线治疗的BLA将于2023年提交。

伊坦生长激素是基于韩国Genexine公司(095700.KS)的专利技术hyFc,是一种高度差异化的长效重组人生长激素,目前正被开发用于治疗生长激素缺乏症。

雅虎财经11月对19位分析师进行的调查显示,天境生物的平均目标价为96.05美元,而最新收盘价为45.65美元。其中,12位分析师对其股票的评级为“买入”,其他7位的评级为“强力买入”。

尽管前景乐观,但自2020年1月以每股14美元的价格上市以来,它的股价一直像过山车一样起伏不定。今年6月,该公司股价飙升至85.40美元的峰值,但随着投资者斟酌该公司的药物是否能在未来获得批准用于商业销售,它的市值蒸发了一半。

该公司的市净率为4.85,远低于国内同行药明生物(2269.HK)的10.43和信达生物(1801.HK)的6.61,表明以目前的股价计算,天境生物的估值低于同行。

本月早些时候,该公司还宣布,董事会已批准在香港证券交易所上市的动议,这将使其在筹集额外资金方面有更大的空间,有助于促进其临床阶段候选药物的批准。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新闻

AI companion

“懂你”的生意:AI陪伴撬动情感经济

AI不只懂得回答问题,还开始“懂你”。从恋爱陪聊到情绪安抚,AI陪伴正悄然改变人与科技的关系    李世达 在全球生成式 AI(Gen AI)应用正迅速多元化的浪潮中,“AI 陪伴”这一细分场景正悄然崛起。根据《哈佛商业评论》调查,情感与心理陪伴已跃升为生成式AI最常见的使用场景之一,用户使用频率甚至超越文字生成与翻译服务。这显示人们对科技的期待,正从“帮我工”转向“懂我、陪我”。 想像一下,当夜深人静时,睡前拿起手机,陪你聊天看剧的,可能不是人类,而是一个更懂你的AI。 在美国,AI陪伴正以“虚拟人格”为主导。早期的代表是聊天机器人Replika,至今累计用户超过3,000万,其中近半数设定AI为“恋爱伴侣”。随后兴起的 Character.AI让用户能自创角色、与名人AI对话,短短一年吸引上亿次互动。最新爆红的AI Bro则主打“陪用户刷Tinder、聊日常”,透过浮窗陪伴用户一同浏览手机内容,就屏幕上显示的内容做实时交互,上线数周即冲上美国App Store总榜前十,日下载量高达七万次。 在中国,AI陪伴的应用更加“贴地”。以近期爆红的“逗逗游戏伙伴”为例,主打“AI陪玩+陪聊”。用户可让AI语音助手陪打《王者荣耀》,或在夜里听它讲故事、模拟闲聊。该公司接受传媒访问时声称,月活用户已突破200 万,并计划拓展至海外市场。其背后采用的模型基于MiniMax技术与阿里巴巴(BABA.US; 9988.HK)旗下大模型通义千问(Qwen)微调整合。 另一家AI陪伴新创稀宇科技 (MiniMax),则被视为目前中国最具潜力的“AI人格工厂”。旗下的语音聊天应用Talkie,能让用户自创虚拟角色,与AI进行情感互动,至今年全球用户突破一亿,月活用户数超过1,100万,其中女性用户数约占48%。该公司由前商汤科技高管闫俊杰创立,已完成多轮融资,投资方包括腾讯(0700.HK)、阿里巴巴与红杉中国。据《华尔街日报》此前报道,该公司已秘密提交港交所上市申请,目标年内挂牌。 为“懂我”付费 中国市场的特点是快,从模型到App上线平均只需三个月。根据QuestMobile数据,AI陪伴应用的使用高峰集中于晚上10点至凌晨2点,主力人群是18至35 岁年轻人。这些人不一定孤单,但他们愿意为“懂我的AI”付费。 据Business Research Insights的报告,“全球 AI Companion 市场规模”于 2025 年估值约3,667亿美元,预计至 2035 年可达9,721亿美元,2026至2035…
Ele.me name to be retired

新闻概要:阿里巴巴整合饿了么升级为淘宝闪购

在饿了么借助GPS定位技术,彻底变革行业十余年后,阿里巴巴将让这一外卖品牌退场 阳歌 本周国内多家媒体援引未具名消息源报道,电商巨头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BABA.US;9988.HK)将停止使用饿了么品牌,对中国最早的餐饮外卖巨头进行重塑,以迎接“闪送零售”新时代。消息源之一的新浪网披露,从12月1日起,阿里巴巴将正式将饿了么APP更名为“淘宝闪购”。 新浪网称,饿了么庞大的骑手团队——他们标志性的蓝色头盔、工装和送餐箱曾是中国大多数主要城市的街头常见风景——现已开始承接淘宝闪送订单。淘宝平台自身也运营着独立骑手团队,其亮橘色赛车风格工装,正迅速成为上海等大都会街头的崭新风景。 阿里巴巴尚未对停用饿了么品牌的计划置评,此前阿里通过2018年分阶段进行的一系列收购饿了么,对其估值近100亿美元。然而此后该品牌表现相对沉寂,市场份额遭竞争对手美团(3690.HK)蚕食,今年京东(JD.US;9618.HK)亦进入该领域。 随着京东入局,三家公司陷入激烈价格战,已引发监管层出手干预。 创立于十多年前的饿了么,借助当时尚属新兴的全球定位技术,将外卖服务变得快速、高效且实惠,彻底改变了中国餐饮外卖业态。近期三家公司均在其服务中增设本地生活商品,竞相角逐最快送达时效。 阿里巴巴今年4月底推出淘宝闪送业务,经过初期试点后,近几周该服务正加速扩张。服务上线时阿里曾表示,该服务旨在以30分钟至1小时配送生鲜杂货、零食百等商品的时效能力,对饿了么核心餐饮外卖形成业务补充。 阿里巴巴最新力推的“闪送零售”战略,与近十年前马云提出的融合线下实体与线上购物的“新零售”计划颇为相似。但该战略最终产生的协同效应并不显著,阿里巴巴最终出售了当时收购的大部分实体零售资产。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EnjoyGo operates robotaxis

布局自驾赛道 上汽旗下享道出行冲刺港股

上汽集团旗下出行业务板块申请赴港上市,借此集资用于研发自动驾驶出行服务及其他相关用途 重点: 上汽集团旗下出行服务平台——享道出行,已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 公司是中国众多推进自动驾驶出租车商业化进程的企业之一    梁武仁 近年来,投资者在中国可选择的自动驾驶出行公司已愈来愈多,市场领先的三家公司分别为小马智行、文远知行及百度,其次还有Momenta及如祺出行等后起之秀。如今,这些民营企业即将迎来一位国企对手的挑战——享道出行(上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正准备加入竞争行列,期望依靠自动驾驶业务走向盈利。 上周二,上汽集团旗下的出行服务子公司——享道出行,已向香港交易所提交首次公开募股(IPO)申请。上汽集团同时也是通用汽车及大众汽车在中国的合资伙伴。享道出行表示,此次上市的目的之一,是为自动驾驶(Robotaxi)服务筹集研发资金。 目前,网约车服务仍是享道出行的主要收入来源。然而,这一市场竞争比新兴的自动驾驶出租车业务更为激烈,滴滴出行占据主导地位,并面临众多中小型竞争对手的挑战,甚至部分地方政府已警告该行业竞争“热”。尽管享道出行拥有上海这一“主场优势”,且上汽集团作为当地最大国有企业之一,但其在该市场的占有率仍然微小,且尚未实现盈利。 因此,公司显然需要寻找新的、且具盈利潜力的收入来源,而它似乎认为自动驾驶出租车业务正是答案。这一判断在某种程度上是合理的。首先,北京方面显然决心让中国成为全球自动驾驶技术的领先者,这一点从行业竞争日趋拥挤的现状中可见一斑。而享道出行在这一快速兴起的领域中,属于技术相对领先的企业,这也为公司在未来的竞争中提供了一定优势。 与母公司上汽集团之间的联系,是享道出行最重要的资产之一。母公司能够为其提供量身定制的自动驾驶车辆,以满足运营需求。由于上汽集团为国有企业,公司也有望在政策层面获得多种形式的支持,协助国家及地方政府实现相关政策目标。 根据其提交的上市申请文件,享道出行引用第三方研究指出,公司是中国首个由汽车制造商支持的出行平台,并具备运营L4级自动驾驶出租车的能力——即在多数情况下,无需人工干预实现自动驾驶的技术等级。公司计划于今年底,在上海浦东新区启动自动驾驶出租车商业化服务,并预期于2027年前拓展至其他城市。 不过,短期内自动驾驶出租车业务所带来的收入仍将有限。一方面,大众对无人驾驶汽车的安全性与乘坐舒适度仍需时间适应;任何重大事故都可能引发安全疑虑,令市场接受度迅速倒退。另一方面,该业务目前受限于运营区域,多数营运商在早期阶段需透过高额补贴吸引用户,导致盈利前景延后。 因此,享道出行在可见的未来,仍须倚重尚未实现盈利的网约车应用业务来维持收入规模,以向投资者证明其具备稳定营运能力。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数据,2024年公司按交易总额(GTV)计,在中国网约车行业中排名第五,市占率仅为个位数。尽管其网约车服务已覆盖全国超过80个城市,并拥有逾100万名注册司机,但主要业务仍集中于上海市场,在当地排名仅次于滴滴出行。 盈利能力改善 令人鼓舞的是,公司虽然营收出现下滑,但亏损幅度正持续收窄。2025年上半年,公司总收入按年下降约3%至30亿元(约合4.21亿美元);然而,随着司机成本下降,公司毛利率显著改善,由去年同期的6.6%升至今年上半年的11%。 尽管毛利率的提升值得肯定,但对一家线上服务公司而言,该水平仍属偏低。作为对比,拥有更高制造成本结构的上汽集团毛利率亦在类似区间。而竞争对手文远知行(WRD.US)截至6月止12个月的毛利率为28.5%,小马智行(PONY.US)则为17.0%,显示享道出行仍有相当大的追赶空间。 即使享道出行的网约车业务未来能实现盈利,考虑到行业竞争激烈,其短期内也难以成为主要盈利来源。公司目前还提供汽车租赁及二手车销售服务,但这两项业务收入规模相对有限,仅占总销售额的约20%,且看起来难以成为改变公司局势的关键。 在这种情况下,自动驾驶出租车业务被视为享道出行最具增长潜力的核心动能之一。根据高盛的市场预测,到2030年,中国将有超过10个城市实现自动驾驶出租车上路运营,整体市场规模有望于2035年达到470亿美元。 高盛进一步预计,到2035年,每辆Robotaxi每日可为营运商创造69美元净收益,高于现时网约车平均每日28至56美元的收益,原因在于自动驾驶车辆可延长营运时间并降低人工成本。 尽管前景看似可期,但享道出行仍面临众多竞争对手的强势夹击,其中不少企业拥有先发优势与雄厚资金。百度可利用其传统搜寻业务产生的庞大现金流,支撑萝卜快跑自动驾驶出租车服务;而文远知行与小马智行则在去年于美国上市后,正筹划于香港进行新一轮大型融资。这意味着,尽管享道出行在上海具备一定的区位优势,但其自动驾驶出租车业务的推进之路绝非易事。 无可否认,自动驾驶被视为汽车产业的下一个重大发展方向,无论在个人出行还是出租车领域皆然。这也部分解释了市场对小马智行与文远知行的高估值:两者的市销率(P/S)分别高达100倍与55倍。虽然两家公司目前仍未实现盈利,但如此高的估值,反映投资者对自动驾驶出租车潜力的高度期待。 享道出行也希望借市场乐观情绪受益,不过,由于进入赛道的时间相对较晚,即使拥有上汽集团的强力支持与上海“主场优势”,能否同样赢得投资者热情,仍有待观察。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吉利入股雷诺巴西 获得本地化产销资源

吉利汽车控股有限公司(00175.HK)11月3日宣布,与母公司吉利控股集团及法国雷诺集团(RNO.PA)签署巴西战略合作最终协议,吉利将收购雷诺巴西公司26.4%股份,并共享其工厂产能与销售网络。 据财新报道,雷诺巴西公司总估值约合135.84亿元(19.1亿美元),吉利汽车和吉利控股集团主要通过技术资产入股,对应估值分别约为33.45亿元和9.44亿元,吉利汽车仅需额外现金出资约5.85亿元。 吉利控股集团是吉利汽车控股股东,按照此前发布的交易公告,吉利汽车和吉利控股在雷诺巴西公司的持股比例分别为21.29%和5.11%。 雷诺集团称,雷诺巴西公司已成为吉利旗下新能源汽车产品在巴西的经销商,目前纯电动车型EX5已通过雷诺品牌经销商渠道全网销售。雷诺集团还将采用吉利的一款新能源汽车架构,推出本品牌新能源产品,雷诺巴西公司的Ayrton Senna工厂将共同生产吉利品牌与雷诺品牌车型。 吉利汽车股价周三低开,至中午休市报17.42港元,跌0.8%。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