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投资者期待其产品最早将在2023年获得监管批文的同时,该药商宣布了最新一轮的高层任命

重点:

  • 任职四年的元老级员工兼首席执行官申华琼将离开天境生物,创始人兼董事长臧敬五将重新掌舵
  • 公司预计在2023年获得主要药品的监管批文,其生产设施也将启动,分析师看好它的未来

蓝少虎

如果我们对一句成语稍加修改成为“辞旧迎不新”,这似乎就是天境生物(IMAB.US)的情况,它刚刚宣布了两个月内的第二次管理层调整。该公司上周宣布的最新调整是,创始人兼董事长臧敬五博士将重新担任代理首席执行官,领导一个新任命的管理团队。

这一系列的新任命是在天境生物加足马力为其下一阶段发展做准备时做出的,在未来,它希望从一家临床阶段的生物技术初创公司,过渡到全球性生物制药公司,通过销售监管机构批准的药物来获得可持续的收入。

根据公司于12月20日发布的声明,申华琼因“个人原因”将于12月31日卸任,臧敬五将取代她成为首席执行官。申华琼在没有正式继任者的情况下离开,表明此举并非计划之中,但天境生物在给出“个人原因”的解释之外,没有发表更多评论。臧敬五曾在天境生物于2016年成立至2019年期间,担任首席执行官。

天境生物在宣布这一调整时说,董事会再度任命臧敬五,以“更好地帮助公司准备向下一个发展阶段过渡”。申华琼在公司服务四年四个月后卸任,她在2019年10月升任首席执行官之前,担任公司的研发总裁,担任两个职务的时间相当。

公告发布后次日,申华琼在接受新浪医药新闻采访时解释了离任原因。“主要是一直希望做回自己的passion(译注:兴趣)和本行CNS drug development(译注:中枢神经系统药物开发),未来将继续参与支持中国创新药事业的建设。”

作为此次人事调整的一部分,天境生物还宣布经验丰富的肿瘤学家朱秀轩博士将加入公司,担任总裁和董事会成员,领导全球研发工作。朱秀轩将直接向臧敬五汇报,他此前曾在天境生物的科学顾问委员会任职,并曾为默克、礼来、罗氏和拜耳等医药巨头工作,还领导或参与了50多个全球临床试验。

就在这些调整发生前不久,公司在11月也宣布了一些高层的调整,任命了资深的商业主管龙江担任首席财务官。龙江曾在数家医疗公司担任过类似的高管职位,其中包括药明康德集团、明码生物科技、臻和生物科技和斯微生物。

公告中,天境生物强调了龙江之前在多个领域的丰富经验,包括公司私有化、全球重组和上市前的私募,以及为A股上市做准备。他被任命为最高财务职位时,公司尚未开始获得来自于监管机构批准的药物销售产生的稳定收入,尽管这种收入预计最快将在2023年开始到来。

龙江从朱杰伦手中接过首席财务官的职位,后者在近两年前带领公司筹资1.037亿美元在纳斯达克上市后,被任命为首席战略官。朱杰伦还主持了9月份与艾伯维达成的价值高达29.4亿美元的许可交易,该交易成为中国最大的此类跨境交易。

朱杰伦现在将主要负责企业发展策略的规划和执行,其中包括全球合作、战略投资和潜在的兼并与收购。

准备商业化

在一系列新的任命之前,公司成立了一个“商业化执行委员会”,它的任务是为天境生物管线产品的商业化建立合作伙伴关系。此外,这个委员会还要寻找投资和潜在的并购机会。

臧敬五指出,该公司已经进入了“关键的概念验证和注册阶段”,2023年将是一个关键的里程碑。这一年,该公司预计将为其两个主要候选药物——菲泽妥单抗(Felzartamab)和伊坦生长激素(Eftansomatropin alfa)——提交生物制品许可申请(BLA),并在其计划中的杭州生产基地开始商业生产。 

与许多处于发展阶段的公司一样,天境生物目前还不具备生产能力,因为药物还在试验中,尚未获得监管部门的批准。

天境生物两款领先的审批候选药物,都是利用外国公司转让的技术开发,情况就如中国的许多药物初创公司一样。菲泽妥单抗是一款处于临床试验中的人源单克隆抗体,它来自德国企业MorphoSys(MOR.DE)的HuCAL技术,用于治疗多发性骨髓瘤和自身免疫性疾病。

该公司最近在10月份预测,菲泽妥单抗作为多发性骨髓瘤的三线治疗药物,有望在今年第四季度提交BLA。但此后没有进一步的消息公布。在初始和后续治疗不起作用或停止起作用时,就需要使用三线药物。该公司预测,其作为二线治疗的BLA将于2023年提交。

伊坦生长激素是基于韩国Genexine公司(095700.KS)的专利技术hyFc,是一种高度差异化的长效重组人生长激素,目前正被开发用于治疗生长激素缺乏症。

雅虎财经11月对19位分析师进行的调查显示,天境生物的平均目标价为96.05美元,而最新收盘价为45.65美元。其中,12位分析师对其股票的评级为“买入”,其他7位的评级为“强力买入”。

尽管前景乐观,但自2020年1月以每股14美元的价格上市以来,它的股价一直像过山车一样起伏不定。今年6月,该公司股价飙升至85.40美元的峰值,但随着投资者斟酌该公司的药物是否能在未来获得批准用于商业销售,它的市值蒸发了一半。

该公司的市净率为4.85,远低于国内同行药明生物(2269.HK)的10.43和信达生物(1801.HK)的6.61,表明以目前的股价计算,天境生物的估值低于同行。

本月早些时候,该公司还宣布,董事会已批准在香港证券交易所上市的动议,这将使其在筹集额外资金方面有更大的空间,有助于促进其临床阶段候选药物的批准。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新闻

简讯:中教控股预告本财年最高赚6亿

教企中国教育集团控股有限公司(0839.HK)周三公布,截至今年8月底止的财年,料会录得净利润4.4亿至6亿元,去年同期净利润为5.02亿元。 中教透露,净利润的预期,已反映商誉及无形资产确认减值之影响。集团表示,主要是预计位于海南省、广东省及河南省的单位,因未来现金流量估算出现下调,要为商誉及无形资产将减值。 集团续称,单位所处的地区,因市场供给增加及在当前宏观经济下,整体支付能力下降;初步估算,是次减值是非现金性质,约在16.2至17亿元。 中教控股周四开市下跌4.5%报2.98港元,公司过去一年股价由高位下跌27%。 刘智恒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启明医疗出售杭州项目 变现3.75亿元

医疗器械生产商杭州启明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2500.HK)周二公布,已与杭州滨江城建发展有限公司签订协议,以总代价约3.75亿元(5,300万美元)出售位于杭州的生命健康产业园在建项目,连同相关土地使用权,交易将待股东批准后生效。 公司表示,此次出售主要是为配合战略调整,聚焦核心心脏瓣膜技术,减少对非核心及重资产项目的投入。出售所得款项净额约3.44亿元,其中约2.65亿元将用于偿还银行贷款,余额约7,860万元补充日常营运资金。 公司预计此次交易将录得约500万元税前亏损,惟可减轻未来约7亿元的建设支出压力,改善现金流与资产负债状况。董事会认为,交易价格虽较估值折让约12%,但属合理水平,有助提升公司财务灵活度,集中资源于主营业务发展。 同时,集团宣布变更首次全球发售所得款项用途,将7,303万元重新分配至营运资金及其他一般企业用途,以更有效调配财务资源。 公司股价周三高开,全日收报2.52港元,升2.44%。 李世达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丘钛上月产品销售同比升两成

手机镜头制造商丘钛科技(集团)有限公司(1478.HK)周二公布十月销售数据,上月摄像头模组销售数量4,741.6万件,按年上升20.4%,较九月则微升1.6%。当中3,200万像素以下摄像头模组表现最理想,按年大升45.4%至2,593.4万件。 指纹识别模组销售数量1,841.3万件,按年升19.2%,但按月则微跌3.3%。当中超声波指纹识别模组升幅惊人,同比增长409.5%至493.7万件。 集团表示,销售量同比增长,主要是集团在手机摄像头模组,以及指纹识别模组业务的市场份额上升。至于超声波指纹识别模组销售量较九月减少,主要是受客户项目周期影响。 周三丘钛科技开市升1.3%至11.94港元,公司今年股价升逾八成。 刘智恒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Guoxia Tech banks on AI for energy storage boost

高增长低利润 果下科技的储能困局

果下科技希望凭藉AI能源管理平台在行业内建立差异化,但应收帐暴增与毛利率下滑,让公司深陷增收不增利困境 重点: 公司收入从2022年的1.42亿元增至 2024年的10.26亿元 贸易应收帐款由2022年的4,159万元,增至今年上半年的9.52亿元   李世达 将电池舱装上大脑,能否改变一家公司的命运?果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正试图找到答案。公司主打“AI驱动储能整合系统”,近日已向港交所提交上市申请,希望把握中国电网与工商业储能领域的上升行情。 过去五年,中国新能源产业的焦点,从光伏发电逐渐转向储能。随着太阳能与风能渗透率提升,电网波动、供需错配问题日益突出,推动“光伏+储能”成为新一代能源解决方案。根据灼识谘询数据,2024年中国新增储能装机容量达 31 GWh,预计到 2030年将增至424 GWh,年均增长率高达54.6%。 面对这波浪潮,许多原本以光伏或逆变器为主的企业开始转型:阳光电源(300274.SZ)、固德威(688390.SH)等推出自家储能系统,派能科技(688063.SH)则主攻电芯与模组,而新兴公司如果下科技,则试图以「AI平台」切入市场。 成立于2019年的果下科技,定位介于设备商与能源服务商之间。它提供大型储能系统、工商业储能与户用储能等电池模组,核心则是自研的两套能源管理平台——Safe ESS(Safe Energy Storage System)与Hanchu iESS(Hanchu Intelligent Energy Storage System)。 两个平台就像是电池的“云端大脑”,云端负责运算与决策,边缘设备负责即时反应,终端电池则负责执行。当电网负荷变化或电价波动时,系统能自动调整充放电策略,成为大型电站的“云端指挥中心”,或是家庭能源的“智能管家”。 钱难赚 这种“软硬结合”的策略,似乎很对市场的胃口。申请文件显示,果下科技的收入在三年间快速跃升,从2022年的1.42亿元增至 2024年的10.26亿元(1.44亿美元),复合年增长率高达168.91%。至2025年上半年已达6.91亿元。 同期净利润分别为2,428万元、2,813.30万元、4,912万元,值得关注的是,今年上半年果下科技实现净利润557.5万元,而去年同期则亏损了2,559万元,虽成功扭亏,但纯利率仅0.8%。毛利率则在持续下跌,由2022年的25.1%腰斩至2025年上半年的12.5%。 毛利率下滑主要来自行业周期与产品结构调整,以及锂电池原材料与电芯价格下跌,令公司盈利能力恶化。 同时,公司现金流近三年波动显著,2022及2023年经营现金流分别净流出3,032.1万及7,290.8万元;2024年短暂转正为373万元,2025年上半年再转为净流出2.05亿元。期末现金仅4,668.7万元,短期借款3.31亿元,现金短债比0.14倍,偿债压力大。 应收账风险高 更糟的是,公司的应收账款风险正在快速增加,由2022年的4,159万元,暴增至今年上半年的9.52亿元,占收入比重从29.32%飙升到137.8%,表明大量的收入只是纸面富贵。周转天数也从2022年的56.7天,增加到今年上半年的198天,经营压力相当沉重。 事实上,这次是果下科技自今年4月首次递表失效后的第二次递表,但这次递表前,已获得中国证监会的备案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