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H.US

这家儿童寓教于乐应用程序提供商报告称,一季度收入增长了9%,而毛利率同比持平

重点:

  • 洪恩通过大幅削减研发支出来控制成本,一季度收入增长9%,利润翻了两番
  • 这家儿童“寓教于乐”应用程序提供商在过去一年里推出了两项新举措,以开拓国际市场,但目前尚未从中获得可观收入

 

阳歌

也许是因为其毛利率持平的缘故,尽管它的利润增长达到三位数,收入增长也接近两位数,但投资者却不甚雀跃。

这就是我们对洪恩教育(IH.US)周三发布最新季报后,市场明显缺乏兴奋感的一种解释。公告发布两天后,该股与季报发布前一天的收盘价持平。

鉴于洪恩在中国敏感的教育行业运营,也许如今市场缺乏兴奋,也不失为一件好事。两年前,该行业遭遇重大打击,为K-12学生提供课后辅导服务的行业被彻底摧毁。洪恩在那次整治行动中基本上得以幸免,因为它从事的是一个不同的领域,提供“寓教于乐”的应用程序,帮助孩子们在阅读和逻辑等方面取得进步。

尽管如此,洪恩在其年报中指出,其面临的主要风险之一,是如果政府决定禁止或限制其产品,它可能会受到打击。因此,该公司正在努力发展不受此类影响的国际业务。在该公司最新的季报中,这种进军国际的举动是比较引人注意的元素之一,这份报告主要反映了洪恩在近期趋势上的延续。

话虽如此,这家公司看起来还是处于相对有利的地位,它主要提供线上应用程序,帮助孩子们提升自己。

公司创始人兼董事长池宇峰和CEO戴鹏在中国的教育和游戏领域都有着丰富经验,这主要与他们之前在完美世界(002624.SZ)的工作有关。完美世界是中国最早的游戏领导者之一。洪恩最大的问题在于其增长相对缓慢,尽管它去年实现了盈利。

今年一季度,洪恩的收入同比小幅增长9.3%,从去年同期的2.43亿元增至最近这个季度的2.65亿元。这比该公司去年4.3%的收入增幅高出了一倍多,不过远远落后于前两年每年大约翻一番的增长幅度。

至少在一定程度上,业绩放缓要归因于洪恩转向提供线上服务的战略转变,而之前的业务组合中,占据相当比例的是利润率较低的线下产品和服务。随着这一转变,该公司表示,2022年线下产品和服务在公司收入中的占比不到10%。

与许多中国企业一样,洪恩在过去两年里一直致力于削减支出和盈利,而不是之前不惜一切代价寻求增长的战略。该公司在一季度延续了这一模式,运营费用同比下降18.8%,至1.29亿元,主要原因是研发支出下降了36%。

这些成本控制措施,再加上收入的小幅增长,帮助洪恩一季度的利润从上年同期的1,310万元增长了三倍,达到创纪录的5,360万元。

停滞不前

虽然取得了这些积极的成果,但在过去几年里,洪恩的毛利率,也就是衡量其盈利能力的最佳指标之一,始终没有什么变化。在最近这个季度,这个数字为70%,虽然还不错,但与上一年相比没有变化。尽管该公司稳步转向利润更高的在线服务,但最新的毛利率与2020年的68.7%相比,仅略有上升。

事实上,如果该公司能够更快地扩大业务规模,并恢复到之前的收入增幅,这种毛利率停滞就不会成为问题。在这方面可以提供帮助的一个领域是它的国际业务,该业务可以追溯到洪恩去年第二季度推出的bekids品牌。它包含编程、涂色、科学和阅读等内容。

再后来,该公司在去年四季度推出了另一款儿童应用程序Aha World。该应用程序似乎更多地吸取了洪恩高管的游戏产业背景,被称之为“开放式奇幻世界探索主题app产品”。

在最新的业绩报告中,洪恩表示,Aha World推出后,在苹果和Google Play应用商店都进入了儿童应用前10名。也许在某个时候确实如此,但这款应用目前在苹果应用商店的教育应用中排名第79位,也不在Google Play下载最多的儿童应用之列。但罗马也不是一天建成的。

更重要的是,洪恩没有在最新的季报中单独列出国际收入,在4月底发布的2022年报中也没有。这表明该数字可能仍然相对较小,很可能远低于总收入的10%。但它肯定会在未来成为一个重要的收入贡献因素,并助力该公司实现多元化发展,摆脱对变化无常的中国市场的严重依赖。

在中国市场方面,该公司还透露,它在一季度与中国主要的童书出版商──人民邮电出版社及其下属机构童趣出版建立了新的合作伙伴关系。虽然这听起来或许没有太让人兴奋的地方,但与这样一个大型国有实体的联盟,可以帮助洪恩应对未来一切潜在的监管风险,而且这似乎表明它在近期不大可能面临此类风险。

尽管如此,投资者显然希望能从该公司获得比现在更高的回报。洪恩目前的市销率只有1.12倍,仅略高于通常表明投资者情绪积极的1倍大关。这一比例与一起教育科技(YQ.US)的1.15倍大致相当,这家公司在两年前的打击行动中陷入困境,目前正在进行转型。这个数字也落后于最近上市的量子之歌(QSG.US)的1.22倍,该公司专注于成人教育领域,但目前仍在亏损。

总而言之,洪恩似乎有一个不错的商业模式,并通过在国内建立新的出版合作伙伴关系以及建立国际业务的尝试来提振前景。现在,它只需要做到的就是开始从这些努力中获得一些回报,恢复更快的收入增长。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新闻

简讯:全球票房复苏 IMAX中国上季净利大增48%

大银幕影院运营商IMAX China Holding Inc.(1979.HK)周四公布,截至9月底止第三季度,收入按年上升16.6%至1.07亿美元(7.62亿元),期内净利润报2,262万美元,按年大增48%。 公司指出,受惠于全球票房复苏及IMAX格式影片供应扩增,上季“图像增强及维护服务”收入按年大增30%至6,103万美元,“技术租金”收入亦上升45%至2,334万美元。 前三季合计收入2.85亿美元,按年增9.8%,净利润增长67%至4,300万美元,反映营运效率及成本控制显著改善。截至9月底,集团现金及等价物达1.43亿美元,按年增加42%,负债总额维持4.53亿美元。 公司股价周五高开,至中午休市报7.71港元,升0.2%。过去六个月累升约20%。 李世达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平安好医生首九个月盈利劲增72%

医疗平台平安健康医疗科技有限公司(1833.HK)周四公布首九个月业绩,盈利按年大增72%至1.84亿元,收入则上升13.6%至37.2亿元。经调整后净利润达2.16亿元,按年增长45.7%。 公司表示,主要受惠于公司的医险协同模式不断深化,保险+医养会员模式的持续深耕,以及在企业健康管理业务上的快速推进。 展望未来,公司将持续强化与平安集团的协同,并推动核心服务的数字化和AI化,通过更一体化的整合式体验,提升用户口碑和满意度。 周五平安好医生开盘升1.7%至15.75港元,公司年初至今升逾150%。 刘智恒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Beauty Farm operates the Palaispa brand

美丽田园斥12.5亿元 鲸吞思妍丽成行业龙头

提供美容服务的美丽田园,以12.5亿元收购竞争对手思妍丽,继近年一系列收购后确立行业整合者地位 重点: 美丽田园将以1.75亿美元收购思妍丽,是一年多内的第二笔重大收购,并将高端美容服务三大龙头部品牌收归旗下 精密的财务安排,使美丽田园以大折让收购思妍丽,交易基本可实现自我偿付   谭英 三十多年前,中国最大的美容服务企业创立于海南南部,最初仅是由现任董事长李阳已故妻子经营的一家面部护理美容院。时至今日,美丽田园医疗健康产业有限公司(2373.HK)已发展成覆盖中国20座主要城市、拥有734家门店的商业帝国,占预计今年中国美容服务市场的 4,850 亿元人民币(约合680 亿美元)规模的40%份额。 上述数据涵盖这家公司上周宣布的最新收购,美丽田园与专注北亚市场的私募巨头MBK Partners签署协议,收购中国第三大美容服务商思妍丽。 美丽田园将通过“现金+股权+银行贷款”的组合拳方式完成交易,交易对价达12.5亿元(约合1.75亿美元)。思妍丽持有的3.57亿元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可覆盖美丽田园大部分的收购现金,而思妍丽今年预计达3亿元的营运现金流,也足以偿付美丽田园在此交易中的银行贷款年度利息。 尽管融资方案精巧,但美丽田园的投资者反应冷淡,或因交易将稀释其股权并使MBK获得公司6.28%的股份。公司股价在盘前公告当日下跌且持续走弱,截至本周四市值缩水约14%。 美丽田园主攻高消费都市女性市场,这一群体在中国后疫情时代消费趋紧中呈现逆势增长。欧睿国际数据显示,2021年至2024年,中国医美市场年均增速达20%,位列消费板块增长最快领域。 美丽田园对此趋势的研判是:“随着情绪消费与悦己消费持续升温,美丽与健康行业已然成为万亿级黄金赛道。” 从战略角度看,思妍丽6万余名活跃会员将使美丽田园客户群扩大44%。去年7月,美丽田园斥资3.5亿元收购奈瑞儿,金额只是今次收购思妍丽总价的四分之一,为公司矩阵新增80家美丽健康服务门店、6家医美诊所及2家中医门诊部。 通过思妍丽,美丽田园将进一步获得覆盖全国48个城市的163家生活美容门店及19家医美诊所。新门店使美丽田园总门店从并购前的552家增至734家,铸就中国美容巨头。 此外,思妍丽将提升美丽田园的营收与利润。MBK Partners作为控股方展现卓越运营能力,自2019年首次收购23.53%股权后,已大幅改善思妍丽业务表现。继2022年亏损后, 2023年、2024年恢复盈利,营收从2022年的5.65亿元增至2024年的8.49亿元。 这笔交易对思妍丽的估值市盈率为14.8倍,约为美丽田园自身28倍市盈率的一半,表明美丽田园以相对低价收获该资产。 并购扩张 奈瑞儿与思妍丽仅是美丽田园2014年以来30余宗收购的最新案例,公司表示在激进并购战略中采用“市场验证及可复制的整合方法论”。据美丽田园最新半年报披露,奈瑞儿经调整净利率从收购前的6.5%升至今年上半年的10.4%,“印证集团深度赋能的有效性,以及卓越的并购整合能力”。 美丽田园展现出精准战略眼光,其收购多聚焦美容产业细分赛道,实现互补。奈瑞儿是升级版传统中医品牌,思妍丽则作为高端沙龙护肤品牌,为高线城市女性提供护肤美容服务。 美丽田园品牌矩阵以“双美”商业模式为基石,融合美丽与医疗服务。今年上半年,公司旗下原生品牌美丽田园及贝黎诗贡献14.6亿元总营收的55.2%;医美服务品牌秀可儿占比则为34.2%。 剩余10.6%的营收来自亚健康服务品牌研源,主营预防及整体医学。该板块也是公司增长最快的业务,今年上半年营收同比翻倍。研源首家健康中心2018年在上海成立,目前已在广州等城市拥有12家机构,包括8月开业的首家抗衰医疗诊所。截至年中,其活跃会员总数达7,014人,同比增长93.4%。 雅虎财经追踪美丽田园的五位分析师均预期业绩将持续增长,鉴于其并购扩张特性及中国行业龙头地位的确立,这不足为奇。此外,公司6月末持有20亿元现金,现金流强劲,为未来收购储备充足弹药。 美丽田园目前70亿港元(约合9.82亿美元)的市值,接近全球美容巨头如新集团(NUS.US)的一倍。其24倍市盈率也远超如新的5.3倍,反映投资者对其强劲增长前景,以及对中国美容核心市场整合者地位的看好。 规模效应也助力美丽田园控制获客成本。美团研究院数据显示,在中国分散型的市场,约有百万家美容院,其中的89%属依赖散客的单店经营者。美丽田园通过多品牌协同营销,将获客成本控制在营收2%以内,远低于传统医美机构30%至50%的行业均值。…
SIMCo files Hong Kong IPO

思卓基金递表港交所 开启另类资产上市新时代

当其他市场仍在争论AI与科技股时,香港选择将焦点转向更深层的资金流向——基础设施与长期收益。首家另类资产基金公司思卓基金递表上市,正是这场金融转向的起点 重点: 若成功上市,将成为港股首只基础设施私募信贷基金 全球基建投资缺口至2040年将达15万亿美元,其中亚太地区约占3.5万亿美元    李世达 在金融市场日益追求透明与流动性的时代,香港正尝试让原属机构投资者领域的“另类资产”走向公募市场。随着香港证监会(SFC)于今年2月17日发布《关于上市封闭式另类资产基金的通函》,另类资产基金首次被允许在港交所挂牌上市,也为思卓基础设施私募资本开放式基金型公司(SIMCo Infrastructure Private Credit OFC)开通了上市通道。 所谓“另类资产”(Alternative Assets),一般指不属于传统股票与债券范畴的投资,如基础设施、私募股权、房地产、信贷与对冲基金等。这项新规意味香港开启了“资产上市”的新篇章。过去,另类资产基金因缺乏流动性与估值透明度被排除在公募市场之外。通函明确指出,只要基金采取封闭式结构、具稳定现金流与透明估值机制,即可在港交所上市,让私募基金能保留专业策略,同时获得二级市场流通性。 这次制度突破,也代表香港监管框架的深化。从2018年引入开放式基金公司(OFC)制度、2021年简化注册程序,到2025年正式开放另类资产基金上市,SFC逐步完善从“设立—授权—上市”的全链条监管,试图打造一个能吸引全球资产管理机构落户香港的制度平台。 思卓基金根据《证券及期货条例》第104条设立,属公众开放式基金型公司(OFC),但以封闭式运作、不设赎回机制,需透过交易所买卖股份。这是香港首个以私募信贷与基础设施投资为核心的上市OFC基金,投资人买入的不是一家公司,而是一篮子基建贷款的现金流收益权。 另类资产登场 根据申请文件,思卓基金由思卓资本亚太有限公司担任投资管理人,也是投资顾问SIMCo(Sequoia Investment Management Company)之直接全资附属公司。SIMCo成立于2009年,总部位于伦敦,专注于基础设施债务,目前管理或建议分配予基础设施债务的资本约25亿美元,其团队迄今为止已在北美、英国和欧洲以及亚太地区进行超过60亿美元的债务投资交易。其姐妹基金“Sequoia Economic Infrastructure Income Fund(SEQI)”长期维持约8%的年化分配率。 申请文件指出,至2040年全球基建投资不足额可能高达15万亿美元。基金将北美与欧洲视为重点市场,资产配置上限为60%,亚太地区上限则为40%。基金已识别潜在投资项目总值超过50亿美元,涵盖能源、运输、公用事业、资料中心及社会基建贷款等固定收益资产。 基金采“固定分派+资本平滑”策略,按月派息。若短期现金流波动,董事会可动用部分资本维持稳定派息,以确保现金流连续性。风控上,单一借款人曝险不得超过总资产10%,单一子行业不得超过总资产的15%以上,并采取货币与利率对冲策略,以减低波动。 整体而言,思卓的估值逻辑不同于一般股票或ETF。其收益主要来自基建贷款利息与本金回收,资产净值(NAV)由独立估值代理人依DCF模型与市场数据计算,并按IFRS编制。虽具透明度,但仍受贴现率、利率与市场情绪影响。基金设有折让控制与股份回购机制,维持股价稳定仍待市场检验。 耐心的实验 思卓能否复制母基金在伦敦市场的稳定派息与估值表现,不仅关乎自身成败,也将测试香港能否成为亚洲另类资产的金融枢纽。这不再只是金融制度的一次尝试,更是市场信任的考验。 对投资人而言,观察这类基金的重点,并不在短期价格波动,而在它能否真正建立一条稳定、可持续的现金流。若未来能在波动的利率环境中,仍保持每年足够吸引的稳定派息、维持估值透明,或能为香港开辟出一条“另类资产上市”的成功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