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GM.US
BGM builds an AI company

公司在采用Salesforce式的收购和扩张策略构建AI生产力平台后,正迎来重大增长机遇

重点:

  • BGM正通过总价值逾4.6亿美元的系列快速收购,从传统制药商向AI服务提供商加速转型
  • 公司致力于开发低门槛的AI生产力工具集和协同生态系统,为中国初创企业及个人用户量身定制

 

阳歌

人工智能不仅正在重塑世界,也是推动博美集团 (BGM.US)大规模转型的核心力量。该公司正剥离其传统药品、甘草制剂及其他普通商品的制造业务,力争成为中国人工智能领域的新晋引领者。

BGM的转型堪称拥有闪电一样的速度,从去年11月开始,通过一系列总价值超过4.6亿美元的快速收购,在过去六个月内推动了其市值和收入的飙升。公司通过发行新股,在没有花费一分钱现金的情况下完成了收购,将股东权益推高至超过4.6亿美元,较系列收购开始前的4,300万美元增长了十倍多。公司表示其将力争实现快速向AI应用市场转型,抓住机会,在AI驱动的解决方案中建立商业模式闭环。

随着收购的推进,其计划覆盖的行业范围不断扩大,目前包括从保险到机器人技术及其最初专注的药品等多个领域。

公司的迅速转型也点燃了市场热情:年初至今,BGM股价上涨约50%,自去年11月末首次收购公告以来已近翻番。如此涨幅应属意料之中——仅首宗保险AI资产并购,便使公司截至去年9月的财年营收从2,500万美元接近倍增至4,800万美元。

尽管后续收购的完整财务细节尚未披露,但预测显示截至2025年9月的当前财年,其营收有望再度翻番,或突破1亿美元大关。

BGM原本是生产甘草制剂和粗肝素钠的制药企业,营收从2022年的6,500万美元骤降至截至2024年9月财年的2,500万美元。新任CEO辛晨——新加坡国立大学理学硕士,曾任大疆创新(DJI)和吉利汽车的算法工程师——正在带领公司向AI业务转型,扭转之前核心业务的颓势。

麦肯锡报告显示,人工智能75%的潜在价值集中于四大领域:营销推广、客户运营、软件开发及产品研发。中国个体经营者与自由职业者规模预计将突破2.5亿,为面向个人及中小企业的AI生产力工具创造了广阔空间。BGM力图通过易用、普惠、高性能的AI生产力平台,实现企业端与消费者端的双向商业变现。

中短期规划中,BGM拟开发多个垂直行业大模型;提升40%模型训练效能;降低AI应用开发门槛,使普通业务人员也能上手。同时构建流程库、规则引擎等工具缩短解决方案交付周期30%。

从保险开始

BGM的变革始于去年11月下旬,当时它宣布计划收购两家公司:榕数科技和新保投资公司,从而掌握了“度晓保”平台,该平台利用大数据和AI技术提供风险与事故评估等个性化保险分析服务。

BGM通过向卖家发行7,000万股股票支付收购费用,每股估值2美元,交易价值1.4亿美元,卖家包括百度(BIDU.US; 9888.HK)和智能未来 (AIFU.US)。BGM表示,此次收购将使其能够利用智能未来近500万的销售人员与1,760万家庭客户,以及百度的7.04亿月活跃用户来发展“度晓保”业务。BGM还计划利用该业务实现其传统制药和健康业务的全球增长。

接下来,公司在今年3月宣布计划发行4,750万股新股,每股价值2美元,收购雅新管理有限公司,BGM称其为“领先的智能出行技术平台”。

4月21日,公司宣布下一项收购,将发行3,810万股,同样每股估值2美元,收购万龙环球国际。BGM表示,这次的收购标的拥有超过3,000吨的生、熟青砖茶。青砖茶以其药用和历史价值闻名,此项收购将与“度晓保”相辅相成,进一步夯实公司的大健康业务战略。

5月,作为其AI驱动增长战略的一部分,BGM收购了北京数搭科技有限公司和新网星传媒科技(深圳)有限公司。BGM将通过整合数搭的行业智能模块和星传媒的15万用户网络,来增强其AI驱动的企业效率优化和私域营销能力。

BGM系列收购的最新的进展是宣布计划收购具身智能机器人制造商星岛智能及AI金融科技企业云顶科技,推进其多智能体AI战略。这两笔收购将为BGM带来300项机器人专利和金融定性技术,将公司的业务能力扩展到自动化实体和金融市场领域。公司认为这些收购将创造跨行业AI协同效应,同时完善其“感知-理解-执行”的技术闭环。

未来一、两年间,辛晨和他的团队将面临诸多挑战,最紧迫的就是整合业务多元、地域分散的并购标的。一旦这些收购标的完成整合后,预计将大幅提振BGM营收并产生协同效应。

除提高公司收入外,这一系列的收购应该还能大幅提升BGM的其他主要业务指标。其毛利,将之前收购的“度晓保”数据计算在内后,在截至2024年9月的财年中应为1,140万美元,几乎是公司实际报告的410万美元的三倍;同时其毛利率应从同期报告的16.4%大幅上升至23.8%。

BGM在收购前处于亏损中,截至去年9月的财年亏损144万美元。随着系列收购的进行,因为很多标的仍处于相对早期阶段,亏损可能继续上升,但如果辛晨及其团队能成功实现整合——成功概率犹未可知——BGM有望快速成长为举足轻重的AI龙头企业,为敢于承担风险的早期投资者创造可观回报。

咏竹坊专注于在美国和香港上市的中国公司的报道,包括赞助内容。欲了解更多信息,包括对个别文章的疑问,请点击这里联系我们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新闻

简讯:香江电器招股集资最多2.28亿港元

厨具制造商湖北香江电器股份有限公司(2619.HK)周二在香港公开招股,集至多2.28亿港元。根据交易所公告,公司计划发售6,820万股,发行价每股2.86港元至3.35港元。 最终定价日定为6月23日,于6月25日挂牌上市。若以区间上限定价,公司市值将达9.14亿港元。 香江电器去年营收达15亿元,较2023年的11.9亿元增长26%,盈利从2023年的1.21亿元增至1.4亿元,上升达16%。北美是公司最大市场,占去年总销售额逾四分之三,亦令其在中美贸易战中处于不利地位。 阳歌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哪吒汽车母公司合众新能源启动破产重整

中国新兴电动车品牌哪吒汽车陷入经营困境,其母公司合众新能源正式启动破产重整程序。根据全国企业破产重整案件信息网6月13日披露,上海禹形广告有限公司因遭拖欠车展印刷品合作款项,向法院申请合众新能源破产已获受理,并已指定破产管理人。 据财新报道,哪吒汽车泰国Facebook帐号12日发表声明,表示此次重整为政府主导、法院监督下的积极自救,将透过引入战略投资、重组管理团队以恢复生产、研发及扩展海外市场。然而,有泰国供应商质疑声明内容,指出当地团队已于5月底全数解约,经销商与供应商损失惨重。 自2024年下半年起,哪吒频传欠薪、停产与裁员消息,前CEO张勇亦于同年12月卸任。虽董事长方运舟承诺改革并改善毛利率,惟至今营运未见起色,甚至在2025年6月遭员工围堵讨薪。据了解,公司累计负债近百亿元,早前拟透过债转股与新融资纾困,但进展有限。 李世达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Banu operates hotpot restaurants

递交港上市申请 巴奴为投资者奉上“高端火锅”

这家火锅连锁企业申港上市的文件揭示,在今年第一季度复杂的市场态势下,客流量大幅攀升,但人均消费缩水 重点: 巴奴已递交赴港上市申请,文件显示今年第一季度营收及利润双双实现增长 上市文件披露,中国消费者今年第一季度外出就餐频次增加,但单次消费金额走低   阳歌 火锅连锁企业巴奴国际控股有限公司新近提交的港股上市申请,折射出中国餐饮市场的复杂图景:消费者日趋精打细算,但外出就餐热情依然不减。 作为赴港上市餐饮企业阵营中的一员,巴奴此次港股上市拟募资额有望突破1亿美元,或成该梯队规模较大的募资项目。这家定位高端火锅市场的企业,其客单价确实比服务大众客群的海底捞(6862.HK)高出约40%。 定位高端能否助力企业发展,将成投资者是否认同公司上市的关键。去年,多数中国餐饮企业同店销售额下滑,主因是经济增速放缓下消费趋于谨慎,人均消费缩水。 鉴于香港上市规则仅要求企业每年披露两次业绩,今年目前的趋势是否缓解尚不明朗。不过,零售业数据显示,在政府刺激消费政策助推下,今年初以来,行业已重现营收与同店增长态势。 肯德基中国运营商百胜中国(YUMC.US; 9987.HK)是为数不多披露季报的餐饮企业,公司同店销售额去年下滑3%后趋于平稳,今年第一季度同比持平。不过,其客单价(与传统堂食餐厅人均消费概念类似)同比下降4%。 巴奴的上市材料显示,尽管消费者保持谨慎支出,但今年一季度外出就餐人群持续扩大。公司营收同比攀升26%至7.09亿元,而上年同期为5.64亿元,虽然增长很大程度源于门店扩张。截至3月底,公司全国门店达145家,较去年初的111家大幅增加。 深入分析运营指标可见,巴奴今年第一季度客流量同比激增,有效对冲人均消费下滑。当季接待顾客数同比增加40%至541万人次(去年同期为387万人次),翻台率从去年同期的每日3次大幅上升至3.7次。 但如前所述,当季客单价延续下行趋势,同比下降5.3%至138元(去年同期为148元)。可比数据显示,海底捞去年客单价97.5元,虽远低于巴奴,但其降幅较温和,较2023年的99.1元仅微跌1.6%。 经历三年频繁闭店及出行限制后,2023年中国餐饮零售业一度迎来报复性消费。然而,随着经济增长放缓、就业与房地产市场疲软,这股复苏势头在当年末明显减弱,消费行为趋于保守。 中央厨房体系 财务数据显示,在消费疲弱环境下,巴奴在增速放缓考验下,表现相对稳健。与同业相似,公司去年同店销售额较2023年下滑9.9%,但今年第一季度该指标同比逆势增长2.1%。 巴奴2001年创立于河南省,是中国最早专注火锅品类的连锁品牌之一,这种业态如今已成为国内最受欢迎的一大餐饮形式。目前,河南仍为其门店最密集的区域,全省分布53家门店,占总门店数的三分之一以上。 值得关注的是,在坚持高端定位的同时,巴奴深耕下沉市场的战略成效显著。145家门店中,近80%分布于二线及以下城市。 据第三方数据,巴奴位居中国火锅连锁第三大品牌,并以3.1%的市占率成为高端细分领域龙头。由于该市场集中度较低(前五大品牌合计份额仅8.1%),若能持续扩大规模,巴奴有望跻身行业头部阵营。 值得玩味的是,巴奴在上市文件中异常低调地处理扩张计划,而这本应是常规路演的亮点。经济不确定性之际,此举或为保持战略弹性。实际上,公司近年净增门店数持续攀升;2024年新增35家,2023年新增25家,2022年新增11家。 高度依赖中央厨房,似乎构成巴奴的核心优势,这种模式在降本增效的同时,保障就餐体验的稳定性。目前,公司运营5座中央厨房及专业化食材加工基地。 “我们高度重视精益店面运营。”招股书称,“依托中央厨房与冷链体系支持,食材经集中加工及小份包装,显著降低门店对设备及人力的依赖。” 规模化效应叠加中央厨房模式,推动公司盈利能力持续提升。餐厅经营利润率从2023年的21.3%稳步增长至今年第一季度的23.7%,从而带动盈利稳健上行,当季净利润同比激增58%至5,520万元(上年同期为3,500万元)。 海底捞构成估值对标的最佳参照,当前其市盈率(P/E)为16倍,市销率(P/S)达1.74倍。若采用可比估值法,巴奴的市值区间约为20亿至40亿元,对港股投资者而言,不啻为一道独具风味的餐饮投资新选择。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亏损中的曹操出行 上市集资两成还债

网约车平台曹操出行有限公司(2643.HK)周二在港公开招股,发售4,417.86万股,一成公开发售,每股售价41.94港元,集资约18.53亿港元,于本月20日截止认购,25日挂牌。 公司2024年收入146.6亿元,按年增37.4%,但仍录得亏损12.5亿元。截至去年底,曹操出行的定制车队超过3.4万辆,覆盖31个城市。公司的月活跃用户按年增49.5%至约2,870万,日订单量上升33.2%至163.4万,司机每小时平均收入35.7元,跌1.1%。 此次集资所得约20%用于偿还若干银行借款,19%用于改进车服解决方案及服务质量,约18%用于提升并推出定制车,17%用于提升技术及投资自动驾驶,16%用于扩大地理覆盖范围,余下约10%用作一般营运资金。 刘智恒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