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入新业务模式后首次发布业绩报告,同时新加坡主权财富基金GIC增持股份,优信股价应声大涨

重点:

  • 优信正在经历重大转型,从二手车的中间商变为直销商
  • 新业务模式有更高的利润率,并使之对业务有更多的控制权,但也需要更多的现金,而优信正在努力筹钱

阳歌

没有什么比一家老公司讲述新故事,并伴随新投资者带来大笔现金,更能让投资者兴奋的事情了。

而这种事似乎正发生在优信集团(Uxin Ltd.,纳斯达克:UXIN身上。上周,它公布了最新的收益报告,同时另一份文件显示,一个大型的国际投资机构大幅增持它的股份,之后股价上涨了近60%。优信近来有多个变化正在进行中,我们稍后就会加以回顾。

归根结底,优信正在抛弃其作为二手车买家和卖家中间人的旧商业模式,而进入利润率较高但成本也明显高得多的业务,成为一个在线二手车经销商。同时,该公司正在疯狂地筹集现金,以满足新业务的资金需求,因为它目前的现金量少得可怕。

综上所述,我们先来看看优信一周前发布的财报中的新消息。报告中的收入和利润趋势并不是非常有意义,因为该公司正在转型,因此最新的数字更多反映的是新商业模式,而去年同期的数字则反映的是之前的商业模式。

最有意义的趋势可能是该公司的毛利率。去年最后三个月的毛利率为2.9%,高于上一季度的-22.4%,但与旧商业模式下一年前的59.2%的毛利率相比则大幅下降。该公司预测这一数字将在季度基础上有所改善,称它预计当季的毛利率将达到5%左右。

“作为一个拥有自己库存的全国性网上二手车经销商,我们现在对整个服务和供应链有了更强的控制和管理,从二手车库存的选择和质量,到买家的网上汽车咨询和客户服务,以及我们自己在全国的交付和售后服务,”创始人戴琨在一份声明中说。

由于拥有二手车的成本比简单地充当其他人买卖二手车的中间人要高得多,这种转变绝不轻松。从优信在新商业模式下二手车销售在去年最后三个月总共只有2307辆,就可见一斑。一年前它没有这样的销售数据,但它的平台在去年同期为其他买家和卖家促成的二手车交易要大得多,为28302辆。

在发布最新季度业绩的同时,新加坡主权财富基金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GIC)在它提交的一份文件中,对优信的新商业模式投了信任票,它披露对其持股比例已增加到17.5%。优信曾在去年5月披露GIC持有其5%的股份,而GIC透露,到去年10月,它已将该份额提高到11.4%。

面对变数

接下来的部分,我们来看看优信此刻正在经历的各种变化,其中包括不断变化的投资者构成,以及公司一系列资产的出售——作为转型和筹措现金努力的一部分。

考虑到其相对较小的10亿美元市值规模,以及正在进行中的转型,该公司的主要投资方名单给人的印象是相当深刻的。除了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它的大股东当中还有美国的私募股权巨头华平投资(Warburg Pincus)和TPG,以及中国自己的在线分类广告巨头58同城(58.com,类似于美国的Craig’s List)。

虽然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最近增持了优信的股份,但TPG和华平投资则正好相反——尽管它们仍然是大股东。去年10月,TPG将持有的股份从去年5月披露的8.3%降至7.2%;而同期,华平将股份从之前的16.3%降至14.2%。58同城持有的股份一直保持在9.9%。

然后还有现金问题。截至去年12月31日,优信表示只有2.88亿元(4400万美元)的现金。如果考虑到其新业务模式需要大量现金,包括在全国各地开设监测和整备翻新中心,这是一个相当小的数额。

该公司去年以约1亿美元的价格将B2B业务出售给58同城,以及将事故车拍卖业务以3.3亿元(约合5000万美元)出售,筹集了不算多的资金。更重要的是,它在公司最新的业绩报告里宣布,两个新的大投资方(仅以“知名的亚洲基金”相称)已经在上月底同意向它投资3亿美元。

公司的首席财务官林峰在财报发布后的电话会议上表示,如果资金到位,公司状况将会“显著改善”。

尽管优信发出的信号表明,该公司正在进行重大改革,但美国的经历表明,这种在线二手车交易商肯定是有市场的。两家类似的公司CarGurus和Copart目前的市盈率分别为36倍和42倍,尽管这两家公司与优信之前作为中间商的商业模式更为相似。而CarMax是一家更为传统的线下二手车销售商,它的市盈率为29倍,虽然更低一些,但仍然是合理的。

自2018年6月在纳斯达克上市以来,优信从未实现过盈利。由于投资者对公司未来缺乏信心,其股价从9美元的IPO价格稳步下行,一度跌至0.72美元。

最近,它的股价反弹至3美元左右,表明投资者对其新商业模式持谨慎乐观的态度。不过,优信在未来几年还有很多困难要克服,它要努力让投资者看到,自己不仅有足够的资金和能力来运营新业务模式,而且能从中实现营利。

咏竹坊专注于在美国和香港上市的中国公司的报道,包括赞助内容。欲了解更多信息,包括对个别文章的疑问,请点击这里联系我们。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通讯,请点击这里

新闻

BIBEE helmet launches in cold weather

快讯:两只小蜜蜂保暖头盔 可望受益于寒冷天气

最新:中国的新一轮寒潮可能会刺激消费者对让保暖产品的需求,其中包括备受欢迎的新品牌两只小蜜蜂推出的LAVA-01舒适保暖头盔。 利好:新款LAVA-01电动车头盔采用了德国的LavaHeat技术,可在寒冷天气中为骑手迅速带来温暖。 值得关注:两只小蜜蜂推出的LavaHeat头盔系列,希望能满足数百万中国电动车骑手在寒冷冬季的强劲需求,但该品牌仍需要时间在目标客户中建立知名度。 深度:两只小蜜蜂希望通过最新技术,在寒冷天气中为用户保暖,从而在快速增长的中国安全防护用品市场上获得成功。在即将到来的寒冷冬季,该公司希望复制快时尚巨头优衣库等大公司的成功经验,优衣库采用其专利Heattech技术的冬季内衣,因透气度高和良好保温等创新功能,成为热销产品。两只小蜜蜂采用了类似的、同样创新的保暖技术,最近推出的头盔因其安全性和独特功能,备受市场关注。该公司还认为,其专注于价格在70元至180元的中端头盔,相对其他低端产品存在优势,因为在天猫平台上,类似价格区间的头盔,从2018 年占所有头盔销量的28%,上升到今年预计的52.2%。 有超赞的投资理念,但不知道如何让更多人知晓?我们可以帮忙!请联络investors@thebambooworks.com 咏竹坊专注于在美国和香港上市的中国公司的报道,包括赞助内容。欲了解更多信息,包括对个别文章的疑问,请点选这里联络我们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Livestreaming game platform DouYu Holdings on Thursday announced a net profit of 76.4 million yuan for the third quarter, marking its fourth consecutive quarterly profit, and reversing a 6.6 million yuan loss a year earlier.

快讯:降本增效策略见效 斗鱼连续四季度获利

最新:游戏直播公司斗鱼国际控股有限公司(DOYU.US)周四公布,今年三季度录得7,640万元净利润,除了扭转去年同期的660万元净亏损外,也是连续第四个季度获利。 利好:由于持续进行降本增效策略,该公司的收入成本同比减少24.6%至11.66亿元,当中收入分成费用和内容成本大降近三成至9.27亿元。 值得关注:该公司表示,由于宏观经济环境疲弱,其直播收入减少32.5%至11.51亿元,拖累整体收入下降24.1%至13.59亿元。 深度:斗鱼为中国主要的游戏直播平台之一,由陈少杰于2014年创立,除了获得腾讯(0700.HK)投资,更于2019年登陆美国纳斯达克。随着竞争对手虎牙(HUYA.US)、快手(1024.HK)、哔哩哔哩(BILI.US; 9626.HK)和抖音等快速崛起,该公司为争取流量一直打擦边球,多次被官方点名批评平台存在色情、低俗等问题下令整改。上月,陈少杰更因为涉及开设网上赌博平台被捕,至今仍然被拘留。 市场反应:该季度报告发布后,斗鱼的股价周四上升2.4%至0.739美元,贴近过去52周的低点。 记者:欧美美 有超赞的投资理念,但不知道如何让更多人知晓?我们可以帮忙!请联络investors@thebambooworks.com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DOYU.US
Internet-based auto financier Yixin Group announced Wednesday its total financing for automobiles rose 30% to 17.7 billion yuan in the third quarter of 2023.

快讯:易鑫上季度汽车融资额增加30%

最新:互联网汽车金融交易平台易鑫集团有限公司(02858.HK)周三公布,今年三季度的汽车融资总额同比增加30%至177亿元。 利好:该公司的新车融资金额增长62.5%至112亿元,主要受益于新能源汽车业务表现强劲,融资金额大增219.4%至42亿元。 值得关注:其二手车业务表现仍然相对疲软,期内融资金额减少3%至66亿元。 深度:易鑫是中国领先的互联网汽车金融交易平台,最大股东为互联网巨头腾讯控股(0700.HK)。该公司本来经营直接汽车贷款和车辆租赁,但监管机构严控在线金融及P2P网贷,决定转型为贷款中介,辅助银行提供汽车贷款。今年上半年,其收入上升16%至28.44亿元,主要受惠于其他平台服务收入大增65%至5.2亿元,弥补了贷款促成服务的1%疲弱增长。 市场反应:易鑫股价周四下跌,中午收盘软1.6%至0.61港元,接近过去52周的低点。 记者:欧美美 有超赞的投资理念,但不知道如何让更多人知晓?我们可以帮忙!请联络investors@thebambooworks.com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2858.HK
Freitane, Kintor’s fastest-progressing key product and as the world's first AR antagonist to have entered Phase III clinical trial for male androgenetic alopecia treatment, carried high hopes from investors but ended up being declared a failure.

新药研发再度折戟  开拓药业股价跳水

福瑞他恩是开拓药业进展最快的核心产品,作为全球首个进入三期临床试验用于脱发治疗的AR拮抗剂,曾被投资者寄予厚望,但研发宣告失利 重点: 研发失利的消息公布后,开拓药业的股价下跌整整一周,五天累计下跌46%,比历史高峰缩水98% 按当前的烧钱速度,该公司的现金或许还能支持未来两年运作,但后续的融资恐怕难度不小   莫莉 新药研发从来是高难度任务,药企投入庞大的研发成本加上漫长的研发周期,仍然需要面对难以预估的失败率。权威学术刊物《自然》期刊的数据显示,一款新药的研发成本平均约26亿美元(185亿元),耗时约10年,成功率却不到10%。许多创新药企业手握两、三款核心管线,若是接连遭遇研发失败,投资者信心崩塌,前路恐怕更加崎岖。 曾经因新冠药成为“网红药企”的开拓药业有限公司(9939.HK),又一次遭遇新药研发失利。上周一,开拓药业在股市开盘前公布,核心药物KX-826(福瑞他恩)用于治疗男性雄激素性脱发的中国三期临床试验数据显示,在经过24周的治疗后,与安慰剂组相比,福瑞他恩在统计学上未达到显著性。这意味着,该药物的临床研发宣告失利。 福瑞他恩是开拓药业进展最快的核心产品,作为全球首个进入三期临床试验用于脱发治疗的AR拮抗剂,曾被投资者寄予厚望。研发失利的消息公布后,开拓药业的股价当天开盘后跳水超30%,随后在低位徘徊,最终收跌31.9%。投资者的大逃离更持续整整一周,从11月27日至12月1日,开拓药业连跌五天,累计大挫46%至1.83港元。相较于2021年9月时的峰值85港元,如今开拓药业的股价缩水高达98%。 开拓药业成立于2009年,是以雄激素受体(AR)相关疾病为核心的创新药物研发公司,核心产品是小分子二代AR拮抗剂普克鲁胺,可用于治疗治疗前列腺癌及乳腺癌,目前没有任何产品获批上市。 新药研发失败率的确不低,但是开拓药业已不是第一次出现新药管线在临床二期表现优异,而临床三期遭遇“滑铁卢”的情况,也难怪让投资者大失所望。 新冠疫情爆发之初,开拓药业便开始探索普克鲁胺在新冠治疗上的应用。公司称临床前研究以及在巴西开展针对新冠重症患者的临床试验结果显示,普克鲁胺对治疗轻中症、重症、危重症新冠患者均有非常显著的疗效。作为进展较快的新冠特效药研发者,开拓药业的股价也因此一路上扬。 然而,到2021年底,普克鲁胺用于新冠非住院患者的临床III期中期分析结果显示,药物没有展现出统计显著性,开拓药业股价一度闪崩85%。到了2022年4月,普克鲁胺III期临床试验最终数据却出现逆转,开拓药业称该药物对于服药超过7天的全部患者相应保护率达100%,消息公布当天股价上涨106%。 只是,对于这一有“奇效”的药物,全球各地药监部门并不买账,普克鲁胺除了于2021年在巴拉圭获得用于新冠的紧急使用授权之外,并无在其他地区获批上市。 之后,普克鲁胺的另一项临床研究也遭遇逆风。今年3月,开拓药业公布,普克鲁胺单药用于转移性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mCRPC)在中国的III期临床试验结果,患者的总生存时间未达到统计显著性差异。公司表示,普克鲁胺联合阿比特龙一线治疗mCRPC的III期临床试验正在进行,预计2023年下半年或2024年上半年完成试验。 后续发展坎坷 在福瑞他恩研发失利后,开拓药业并不打算就此认输,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童友之向媒体表示,计划再做三期临床试验,可能会提高剂量或者更换对照组。在三款核心产品中,开拓药业仅剩下一款治疗男性脱发和痤疮的AR- PROTAC化合物(GT20029)暂未爆出研发负面消息,该药物目前正在进行II期临床试验,预计明年第一季度获得顶线数据。 但是,开拓药业手中的现金能继续支持福瑞他恩再做三期临床,或是再承受一次研发失利吗?财报显示,截至2023年上半年,公司还持有现金、现金等价物以及定期存款7.02亿元,以及未动用的融资9,000万元。当期的净亏损额大幅减少59.1%至2.12亿元,原因在于研发支出减少64.3%至1.65亿元。按当前的烧钱速度,开拓药业的手中现金或许还能支持未来两年的运作。 开拓药业2020年登陆港交所融资18.61亿港元后,在资本市场表现颇为活跃,不仅多次进行定向增发股份融资,且公司创始团队也多次减持。当普克鲁胺搭上新冠特效药这个大热点后,开拓药业于2021年5月以每股64.5港元募资约11.7亿港元,同时联合创始人郭创新减持370万股。到2022年,开拓药业又连续两次定向增发近8亿港元股份,郭创新及童友之则分别减持300万股和853万股。 在接连经历研发失利后,开拓药业后续的融资恐怕难度不小。其市净率仅0.57倍,同样布局脱发药物的非盈利生物医药企业科笛(2487.HK)的市净率为3.35倍,显示开拓药业的估值明显低于同行。且看福瑞他恩在重启三期临床试验后,能否把结果逆转,为开拓药业挽回失地。 有超赞的投资理念,但不知道如何让更多人知晓?我们可以帮忙!请联系我们了解更多详情 咏竹坊专注于在美国和香港上市的中国公司的报道,包括赞助内容。欲了解更多信息,包括对个别文章的疑问,请点击这里联系我们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9939.HK